田坎上的调解员

时间: 2019-03-22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87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村里人家遇上扯皮吵架之类的事儿,总爱请母亲去调解。母亲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大家都爱称她为田坎上的调解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母亲的调解率非常高,凡是她参与调解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母亲的调解之路,还得从多年前邻居陈婆婆和儿媳张婶闹矛盾说起。邻居陈婆婆先前和儿媳张婶关系闹得很僵,鸡毛蒜皮大一点事情,便要挽衣捞袖大动干戈。一次,为了十斤肉的事,婆媳俩硬是打得头破血流。原来,分家过的张婶生孩子时,找陈婆婆借了十斤肉,还肉的时候,陈婆婆总说张婶还的肉没有借去的肉好。就这么小一点事儿,还找来了村干部,只是村干部也很无奈,婆媳俩一个脸朝东一个脸朝西,相互不给好脸色看。

  一家人哪能这样过日子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主动找到陈婆婆做她的思想工作,委婉地告诉她,做人不能斤斤计较,要大度开明一些,更何况都是一家人,并列举了村子里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的例子。听了母亲的话,陈婆婆终于有所触动,她想找张婶沟通,告个“矮”,又害怕张婶不给机会。后来母亲又借和张婶上街赶集的机会,劝说张婶对老人要多担待些多谦让些,年轻人为人处世不能和老人一般见识。经母亲这样一说,张婶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

  一个下雨天,母亲把陈婆婆和张婶约到家里来做针线活。刚开始,婆媳俩还有些见外,后来,张婶有一朵花不会绣,请教我的母亲,母亲故意说也不会,让她请教陈婆婆。陈婆婆见张婶主动求教于她,立即把小凳子挪到张婶身边,一针一线地教张婶绣花,就这样,积怨已久的婆媳关系,终于被母亲春风化雨般化解了。

  这事传出去,在村里的影响很大,母亲也出了名。后来,凡是村民之间有解不开的疙瘩,都要请母亲去调解。母亲见村里人这样信任她,她也乐于前去帮忙。她常常说:“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把关系搞得那样僵,大小事还得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否则整个村子都不会好,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的。”

  有一年初春,钱伯伯和李叔两家为抢水灌田发生了争执,正要上演武打片的时候,同样抢水灌田的母亲,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前去劝解。母亲费了好大一番心思,才让两人情绪缓和下来。待他们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母亲给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即让他们在主水渠上,开两个道,分别往各自家的田里灌水,就这样,母亲又把矛盾给解决了。母亲的好心好意,让两个大男人很不好意思,他们缝人便说,母亲真不愧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当母亲牵着牛,来到自己家田里的时候,由于忙着去调解没来得及给田坎保坎,一田的水漏完了,后来,母亲从街上买来水管,从自家饮池抽水灌的田,差点耽误了插秧。

  有时候去帮忙调解别人家的事,母亲也有怨言。当然,她抱怨的不是别人遇事都要找她,而是抱怨那些产生矛盾的人目光短浅,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利己思想严重,芝麻大个事情非要闹到西瓜那么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自从母亲当上了“调解员”,村里扯皮打架的事真的少了很多。特别是村里很多老人,一直拿母亲当榜样教育儿媳,而那些被教育的儿媳,也很认可我的母亲,对母亲也是尊重有加,她们认为母亲是村里最贤惠、最值得尊敬的女人。

  (作者单位:开州区公安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田坎上的调解员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村里人家遇上扯皮吵架之类的事儿,总爱请母亲去调解。母亲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大家都爱称她为田坎上的调解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母亲的调解率非常高,凡是她参与调解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母亲的调解之路,还得从多年前邻居陈婆婆和儿媳张婶闹矛盾说起。邻居陈婆婆先前和儿媳张婶关系闹得很僵,鸡毛蒜皮大一点事情,便要挽衣捞袖大动干戈。一次,为了十斤肉的事,婆媳俩硬是打得头破血流。原来,分家过的张婶生孩子时,找陈婆婆借了十斤肉,还肉的时候,陈婆婆总说张婶还的肉没有借去的肉好。就这么小一点事儿,还找来了村干部,只是村干部也很无奈,婆媳俩一个脸朝东一个脸朝西,相互不给好脸色看。

  一家人哪能这样过日子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主动找到陈婆婆做她的思想工作,委婉地告诉她,做人不能斤斤计较,要大度开明一些,更何况都是一家人,并列举了村子里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的例子。听了母亲的话,陈婆婆终于有所触动,她想找张婶沟通,告个“矮”,又害怕张婶不给机会。后来母亲又借和张婶上街赶集的机会,劝说张婶对老人要多担待些多谦让些,年轻人为人处世不能和老人一般见识。经母亲这样一说,张婶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

  一个下雨天,母亲把陈婆婆和张婶约到家里来做针线活。刚开始,婆媳俩还有些见外,后来,张婶有一朵花不会绣,请教我的母亲,母亲故意说也不会,让她请教陈婆婆。陈婆婆见张婶主动求教于她,立即把小凳子挪到张婶身边,一针一线地教张婶绣花,就这样,积怨已久的婆媳关系,终于被母亲春风化雨般化解了。

  这事传出去,在村里的影响很大,母亲也出了名。后来,凡是村民之间有解不开的疙瘩,都要请母亲去调解。母亲见村里人这样信任她,她也乐于前去帮忙。她常常说:“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何必把关系搞得那样僵,大小事还得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否则整个村子都不会好,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的。”

  有一年初春,钱伯伯和李叔两家为抢水灌田发生了争执,正要上演武打片的时候,同样抢水灌田的母亲,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前去劝解。母亲费了好大一番心思,才让两人情绪缓和下来。待他们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母亲给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即让他们在主水渠上,开两个道,分别往各自家的田里灌水,就这样,母亲又把矛盾给解决了。母亲的好心好意,让两个大男人很不好意思,他们缝人便说,母亲真不愧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只是,当母亲牵着牛,来到自己家田里的时候,由于忙着去调解没来得及给田坎保坎,一田的水漏完了,后来,母亲从街上买来水管,从自家饮池抽水灌的田,差点耽误了插秧。

  有时候去帮忙调解别人家的事,母亲也有怨言。当然,她抱怨的不是别人遇事都要找她,而是抱怨那些产生矛盾的人目光短浅,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利己思想严重,芝麻大个事情非要闹到西瓜那么大。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自从母亲当上了“调解员”,村里扯皮打架的事真的少了很多。特别是村里很多老人,一直拿母亲当榜样教育儿媳,而那些被教育的儿媳,也很认可我的母亲,对母亲也是尊重有加,她们认为母亲是村里最贤惠、最值得尊敬的女人。

  (作者单位:开州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