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象,采一缕茶香

时间: 2019-04-2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96

我已经十多年未去巴南了,巴南的山山水水充满神奇,令人向往!不久前,在央视四套看到巴南木洞镇,上了我最爱看的“记住乡愁”栏目,感到格外亲切!从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走出了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卓越的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另一位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他们都是重庆的光荣和骄傲。

上月底采风,我们来到巴南的二圣镇,以幅员辽阔,风光旖旎著称于巴南区,镇党委副书记张东篱全程陪同,既是向导,又是解说员,从“二圣”镇地名的由来说起,一路讲解,一路引领。我们忽而在花海穿行,享受红色的“珍馐”,忽而在茶山徜徉,啜饮绿色的“琼浆”;或在“花境院子”体验原生态的“农家乐”,或在“清华白鹭潭”感受鸟语花香;还有绿竹参天的“心语亭”,绚丽烂漫的“樱花林”,藤蔓垂悬的“葡萄园”……处处美景似仙境,绿水青山带笑靥。

尤其难忘的是,来到白象山茶园采摘春茶,当了一回“采茶女”。在采茶师傅的带领下,我们胸前挂一个小巧玲珑的茶篓,用双手掐住茶蕊,将最中间的嫩叶用指尖摘下,每次只采一枚茶叶尖,速度很缓慢。过去,从银幕或荧屏上看过采茶的镜头,以为当一个采茶女轻而易举,无须用力,在云缠雾绕的茶山,像蜂蝶一样飞来飘去,何等轻松,多么浪漫!今天才知道,采茶也是艰辛细致的劳动,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我们笨拙地采了一个多小时,所采的嫩叶才铺满篓底。

同行的二十多位作家将所采的茶叶倒在一起,很是可观。在手工制茶坊,由熟练的制茶师傅现场演示,经过干燥、理条做形、揉捻、杀青四道复杂的工序,将生嫩的茶叶变成了“定心茶”。坐在优雅宽敞的茶室里,大家一面喝着“定心茶”,一面听取有关专业人员介绍白象山茶园的过去和未来,发展和远景,其乐陶陶,其情融融……

说到喝茶,我还是有点发言权,俗话说:开门七件事,米面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本人不喝酒,也不抽烟,唯有喝茶是最大的嗜好,堪称“资深茶客”。

当年在青海高原生活时,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我爱喝一种西北盛行的“八宝盖碗茶”。道具很简单,用一个有盖的细瓷高底茶碗,装上茯茶、红枣、桂圆、枸杞、葡萄、冰糖等八样东西,倒进沸水,泡上四五分钟,即可饮用。开水可不断添加,内容不必更换,喝几个小时没有问题。若有客人来访,也以“八宝茶”招待,不亦乐乎!

迁徙重庆后,冬天仍然喝“八宝茶”,只是盖碗换成了保温杯,茯茶换成了红茶。夏天太热,热性的“八宝茶”显然不合时宜,就买新鲜的秀芽、龙井、碧螺春等茶叶,后来发现成渝两地出产的“茉莉花茶”物美价廉,茶味醇浓,就连续喝了几年。这次来到巴南,又发现“巴南银针”茶香四溢,沁透肺腑,因为它的制作要求很严格:首先,百分之百选取清明前新鲜、匀整的一茶一叶,经过四代传承的“非遗”技艺,一丝不苟打造而成的品牌,必然受到茶客们的青睐。我已经从住宅小区附近的茶叶店里,发现了“巴南银针”的踪迹,不久将会走进我家的茶柜,成为我的新宠。

巴南沿江、依山、傍泉、靠林、临湖、环岛,区域面积主城最大,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是主城名副其实的生态屏障和宜居之地。按照重点建设一个核心生产区域,扩展提升其他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巴南区以白象山、天坪山为茶叶产业核心生产区域,新建和改良了茶园2万亩。巴南区圣灯山、双河口都有茶园,无处不茶,也无处不禅意。绵绵茶海,一垅一梯,起伏连绵,那是何等壮观,何等雄阔的绿色海洋,且不说难以计数的经济收益,单是望一眼浮苍滴翠的茶园都要心醉!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在白象,采一缕茶香

我已经十多年未去巴南了,巴南的山山水水充满神奇,令人向往!不久前,在央视四套看到巴南木洞镇,上了我最爱看的“记住乡愁”栏目,感到格外亲切!从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走出了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卓越的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另一位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他们都是重庆的光荣和骄傲。

上月底采风,我们来到巴南的二圣镇,以幅员辽阔,风光旖旎著称于巴南区,镇党委副书记张东篱全程陪同,既是向导,又是解说员,从“二圣”镇地名的由来说起,一路讲解,一路引领。我们忽而在花海穿行,享受红色的“珍馐”,忽而在茶山徜徉,啜饮绿色的“琼浆”;或在“花境院子”体验原生态的“农家乐”,或在“清华白鹭潭”感受鸟语花香;还有绿竹参天的“心语亭”,绚丽烂漫的“樱花林”,藤蔓垂悬的“葡萄园”……处处美景似仙境,绿水青山带笑靥。

尤其难忘的是,来到白象山茶园采摘春茶,当了一回“采茶女”。在采茶师傅的带领下,我们胸前挂一个小巧玲珑的茶篓,用双手掐住茶蕊,将最中间的嫩叶用指尖摘下,每次只采一枚茶叶尖,速度很缓慢。过去,从银幕或荧屏上看过采茶的镜头,以为当一个采茶女轻而易举,无须用力,在云缠雾绕的茶山,像蜂蝶一样飞来飘去,何等轻松,多么浪漫!今天才知道,采茶也是艰辛细致的劳动,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我们笨拙地采了一个多小时,所采的嫩叶才铺满篓底。

同行的二十多位作家将所采的茶叶倒在一起,很是可观。在手工制茶坊,由熟练的制茶师傅现场演示,经过干燥、理条做形、揉捻、杀青四道复杂的工序,将生嫩的茶叶变成了“定心茶”。坐在优雅宽敞的茶室里,大家一面喝着“定心茶”,一面听取有关专业人员介绍白象山茶园的过去和未来,发展和远景,其乐陶陶,其情融融……

说到喝茶,我还是有点发言权,俗话说:开门七件事,米面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本人不喝酒,也不抽烟,唯有喝茶是最大的嗜好,堪称“资深茶客”。

当年在青海高原生活时,因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我爱喝一种西北盛行的“八宝盖碗茶”。道具很简单,用一个有盖的细瓷高底茶碗,装上茯茶、红枣、桂圆、枸杞、葡萄、冰糖等八样东西,倒进沸水,泡上四五分钟,即可饮用。开水可不断添加,内容不必更换,喝几个小时没有问题。若有客人来访,也以“八宝茶”招待,不亦乐乎!

迁徙重庆后,冬天仍然喝“八宝茶”,只是盖碗换成了保温杯,茯茶换成了红茶。夏天太热,热性的“八宝茶”显然不合时宜,就买新鲜的秀芽、龙井、碧螺春等茶叶,后来发现成渝两地出产的“茉莉花茶”物美价廉,茶味醇浓,就连续喝了几年。这次来到巴南,又发现“巴南银针”茶香四溢,沁透肺腑,因为它的制作要求很严格:首先,百分之百选取清明前新鲜、匀整的一茶一叶,经过四代传承的“非遗”技艺,一丝不苟打造而成的品牌,必然受到茶客们的青睐。我已经从住宅小区附近的茶叶店里,发现了“巴南银针”的踪迹,不久将会走进我家的茶柜,成为我的新宠。

巴南沿江、依山、傍泉、靠林、临湖、环岛,区域面积主城最大,区位优势独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是主城名副其实的生态屏障和宜居之地。按照重点建设一个核心生产区域,扩展提升其他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巴南区以白象山、天坪山为茶叶产业核心生产区域,新建和改良了茶园2万亩。巴南区圣灯山、双河口都有茶园,无处不茶,也无处不禅意。绵绵茶海,一垅一梯,起伏连绵,那是何等壮观,何等雄阔的绿色海洋,且不说难以计数的经济收益,单是望一眼浮苍滴翠的茶园都要心醉!

(作者系重庆散文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