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热肠的田坎调解“诗人”

时间: 2019-07-1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233


陈久述(中)正在主持调解(资料图)

“开车不要带情绪,路窄就应知进退。退步插秧是前进,何必武力去泄愤。”7月6日上午,屋外下着暴雨,陈久述接到邻村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需要他帮忙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他赶紧骑摩托撑伞出门。因互不让车,两个年轻司机“扯皮”还动手了,调解现场气氛甚是紧张。主持调解的“乡贤”陈久述,静默了几分钟,作了这首打油诗念起来。双方当事人一听,羞愧地笑了,矛盾随之画上句号。

回乡做起“和事佬”

皮肤黝黑,一身朴实的装束,话不多,这与之前传说陈久述身上的标签“诗人”“调解能手”有些不相符。记者此前向村民问路时,村民们一听是找陈久述,热情指路时,都不忘顺带夸上两句,“他是个文化人,爱写诗”“他找大钱的人,还花时间给大家说和”……

陈久述说,以前他在成都做酒生意,人到中年,想回家的念头愈发浓烈。钱挣多少才够呢?他对人生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2002年,他索性放弃了生意,回到家乡。

陈久述是个热心人,村里都是熟面孔,相互之间有啥事,他都爱说上几句。也许因为立场公正,他说话挺管用,能化干戈为玉帛,于是,这个一向喜欢“管闲事”的人,主动申请做当地的综治专干,他的调解生涯就此开启。这一干,便是十几年。

村里人觉得他有文化,明理公道,服他,有个什么纠纷,自然想到找他,陈久述也总能“搁平”。前几年,永川弘扬“新乡贤”文化,要选出当地有影响力的“名人”,引领推动基层发展。2015年,陈久述凭借着高人气被推选为临江镇的“乡贤”。作为当地最年轻的“乡贤”,今年49岁的陈久述成为了“乡贤评理堂”的主力“队员”。

不仅解矛盾还解心结

“村里的纠纷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可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酿成大事故。”临江镇司法所所长曾伟说,遇上了纠纷,陈久述总是第一时间“灭火”。前段时间,村里的李大妈骑着摩托车拉玉米,经过别人地里时被树给挡了路,一向脾气火爆的李大妈当即开骂,对方气得更是不愿让路。李大妈随即手刃树枝,对方顿时火冒三丈,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目睹了此事的村民赶紧给陈久述打电话,他着急地出了门,赶往现场。见陈久述来了,双方各执一词,争着指责对方的不是。陈久述了解了事情经过后,作了首诗:“道路被挡车有理,砍人树枝变无理,先赔树价才正确,畅通无阻行千里。”李大妈听了息了怒火,答应赔偿,一场村民矛盾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纠纷化解了,但李大妈让陈久述有些不放心。李大妈自打离异后,已经和不少村民有过摩擦。为此,陈久述专程上门找李大妈聊天,去了几次,逐渐成了李大妈的知心人。于是,他推心置腹地劝她把邻里关系处好,李大妈也明白这理,表示以后心会放宽些。

写下近200首调解打油诗

在陈久述的调解记录中,除了每次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例,还附有自编的打油诗。“有时候现场来不及写,调解完回了家,我就要趁着有灵感写下来。”他边跟记者聊,边展示一个棕色皮质A4纸大小的笔记本,里面畅达自如的字体汇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积攒了厚厚几十页。从2017年开始,陈久述已经写了近200首打油诗。

写打油诗的想法,源于对家人的鼓励。陈久述说,前两年,女儿陈婷大学毕业打算做电商,为鼓励女儿创业,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打油诗——“学习陈婷好榜样,自力更生当电商……”

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陈久述觉得这个用在调解里不失为一剂良方。2017年1月份,村民钟某和马某两人拉扯着找到陈久述,让他评评理。原来,前一天晚上,钟某开着大货车,一个不小心,压死了路上马某养的鸭子。钟某倒是愿意赔,可给出的金额太低,马某不满意,于是双方争执不下。

陈久述估算了下被压死的几只鸭子的价值后,表示对于养鸭的马某来说的确太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交通事故,钟某作为肇事者,开车不够细心,就得承担责任。刚刚还叫嚣着“鸭子自己走路不长眼”的钟某没了声。陈久述趁势吟了首打油诗:“司机开车当小心,压死鸭子赔现金。六只鸭子赔八百,仔细想来不值得。”

钟某听罢,无奈地摇了摇头。“是该我赔,怪我自己晃神儿了!”话毕,他掏出800块现金递给马某。

打油诗一写便一发不可收拾。“本来家庭就困难,吃酒惹事两为难……”如今,陈久述的调解案例还被印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村民阅读。“他的打油诗接地气,讲道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临江镇司法所所长曾伟说,调解当事人听了打油诗都很有感触,这对村里的稳定和好家风的传承起到很大作用。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古道热肠的田坎调解“诗人”


陈久述(中)正在主持调解(资料图)

“开车不要带情绪,路窄就应知进退。退步插秧是前进,何必武力去泄愤。”7月6日上午,屋外下着暴雨,陈久述接到邻村派出所民警打来的电话,需要他帮忙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他赶紧骑摩托撑伞出门。因互不让车,两个年轻司机“扯皮”还动手了,调解现场气氛甚是紧张。主持调解的“乡贤”陈久述,静默了几分钟,作了这首打油诗念起来。双方当事人一听,羞愧地笑了,矛盾随之画上句号。

回乡做起“和事佬”

皮肤黝黑,一身朴实的装束,话不多,这与之前传说陈久述身上的标签“诗人”“调解能手”有些不相符。记者此前向村民问路时,村民们一听是找陈久述,热情指路时,都不忘顺带夸上两句,“他是个文化人,爱写诗”“他找大钱的人,还花时间给大家说和”……

陈久述说,以前他在成都做酒生意,人到中年,想回家的念头愈发浓烈。钱挣多少才够呢?他对人生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2002年,他索性放弃了生意,回到家乡。

陈久述是个热心人,村里都是熟面孔,相互之间有啥事,他都爱说上几句。也许因为立场公正,他说话挺管用,能化干戈为玉帛,于是,这个一向喜欢“管闲事”的人,主动申请做当地的综治专干,他的调解生涯就此开启。这一干,便是十几年。

村里人觉得他有文化,明理公道,服他,有个什么纠纷,自然想到找他,陈久述也总能“搁平”。前几年,永川弘扬“新乡贤”文化,要选出当地有影响力的“名人”,引领推动基层发展。2015年,陈久述凭借着高人气被推选为临江镇的“乡贤”。作为当地最年轻的“乡贤”,今年49岁的陈久述成为了“乡贤评理堂”的主力“队员”。

不仅解矛盾还解心结

“村里的纠纷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可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酿成大事故。”临江镇司法所所长曾伟说,遇上了纠纷,陈久述总是第一时间“灭火”。前段时间,村里的李大妈骑着摩托车拉玉米,经过别人地里时被树给挡了路,一向脾气火爆的李大妈当即开骂,对方气得更是不愿让路。李大妈随即手刃树枝,对方顿时火冒三丈,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目睹了此事的村民赶紧给陈久述打电话,他着急地出了门,赶往现场。见陈久述来了,双方各执一词,争着指责对方的不是。陈久述了解了事情经过后,作了首诗:“道路被挡车有理,砍人树枝变无理,先赔树价才正确,畅通无阻行千里。”李大妈听了息了怒火,答应赔偿,一场村民矛盾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纠纷化解了,但李大妈让陈久述有些不放心。李大妈自打离异后,已经和不少村民有过摩擦。为此,陈久述专程上门找李大妈聊天,去了几次,逐渐成了李大妈的知心人。于是,他推心置腹地劝她把邻里关系处好,李大妈也明白这理,表示以后心会放宽些。

写下近200首调解打油诗

在陈久述的调解记录中,除了每次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例,还附有自编的打油诗。“有时候现场来不及写,调解完回了家,我就要趁着有灵感写下来。”他边跟记者聊,边展示一个棕色皮质A4纸大小的笔记本,里面畅达自如的字体汇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积攒了厚厚几十页。从2017年开始,陈久述已经写了近200首打油诗。

写打油诗的想法,源于对家人的鼓励。陈久述说,前两年,女儿陈婷大学毕业打算做电商,为鼓励女儿创业,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打油诗——“学习陈婷好榜样,自力更生当电商……”

朗朗上口,言简意赅,陈久述觉得这个用在调解里不失为一剂良方。2017年1月份,村民钟某和马某两人拉扯着找到陈久述,让他评评理。原来,前一天晚上,钟某开着大货车,一个不小心,压死了路上马某养的鸭子。钟某倒是愿意赔,可给出的金额太低,马某不满意,于是双方争执不下。

陈久述估算了下被压死的几只鸭子的价值后,表示对于养鸭的马某来说的确太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交通事故,钟某作为肇事者,开车不够细心,就得承担责任。刚刚还叫嚣着“鸭子自己走路不长眼”的钟某没了声。陈久述趁势吟了首打油诗:“司机开车当小心,压死鸭子赔现金。六只鸭子赔八百,仔细想来不值得。”

钟某听罢,无奈地摇了摇头。“是该我赔,怪我自己晃神儿了!”话毕,他掏出800块现金递给马某。

打油诗一写便一发不可收拾。“本来家庭就困难,吃酒惹事两为难……”如今,陈久述的调解案例还被印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村民阅读。“他的打油诗接地气,讲道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临江镇司法所所长曾伟说,调解当事人听了打油诗都很有感触,这对村里的稳定和好家风的传承起到很大作用。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