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上最美的燕子

时间: 2019-08-3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06

有了新“搭档”,蓝燕给村民们带东西更方便了

蓝燕,女,39岁,九龙坡区西彭派出所社区民警,“重庆好人”“九龙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获得者,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及荣誉称号13个。多年来,她不忘初心,厚植基层,借助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涉水登山,用细心、贴心、耐心、爱心“四心”服务,将公安工作的光和热撒进偏远村社的居民心里,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与赞誉,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车车妹儿”。

随着我市精准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大,西彭镇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今年6月,“车车妹儿”有了“新装备”——一辆电动摩托车。如今,蓝燕跨着电动车穿行在社区的田间地头,工作之余帮村民们代买东西、寄送快递,大大拓宽了社区民警服务基层的意涵和层次,回应诉求更快捷、服务群众更贴心。蓝燕说,坐骑的变化,见证了社会发展!车子变了,人没变;技术进步了,服务群众的方式就得与时俱进:“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民警的服务就会跟到哪里!”

8月25日上午,蓝燕要到马鞍村调解一起家庭纠纷。从所里出来,她抬手看了看腕表,才七点半,时间还早,就干脆调转车头,往镇上的市集赶去。因为她突然想起来,这里有一家糕点店,槽子糕做得又香又软。长期蜗居在村里的空巢老人李洪渊夫妇俩牙口不好,这次趁着顺路,正好给老两口送点儿尝尝稀罕……

迎着朝阳,电动车的车轮摩擦着水泥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蓝燕说,两个月前,所里帮她把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快捷又省力,还能多拉东西,到几个村子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蓝燕走街串巷涉水跋山超过4万公里,6辆自行车“光荣下岗”。当下这辆电摩,是她的第7任“搭档”。

5年里,从“丫头片子”“女娃户籍”到“燕子”“闺女”,乡亲们对蓝燕的称呼变化反映着大家对她的情感变迁;“有事儿给燕子打电话”也成为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流行语。乡亲们对她的信赖和呵护,渗透在日常点滴中,让蓝燕每踏上这片土地,心里就会产生莫名的悸动。

“牛刀杀鸡”全力以赴

曾几何时,到马鞍村的路很不好走,不通汽车不说,就是自行车也难有用武之地。崎岖起伏梯台错乱的烂泥路,加上阴雨频仍,走一趟就是一脚水,两腿泥。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时。去年,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大,西彭镇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电动车嗖嗖挂风,二十分钟不到,到了!

村民周贵和是蓝燕近期的重点“攻坚对象”,不为别的,只为他经常打孩子。周贵和是老来得子,换作别人估计会百般溺爱,但周贵和恰恰相反:也许是期望太大,任8岁的儿子小睿怎么做,他都横竖看不上眼,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前几天,小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还是蓝燕带着村民四处找寻,才将躲在同学家的小睿好说歹说劝了回来。

头一天,蓝燕电话约了周贵和,说要到家里来家访。今天一走进周家干净整洁的院子,蓝燕明显感觉到,主人一定是刻意收拾过的。“这是一个好开端”她心说。社保员罗雨跟在蓝燕身后,每次调解纠纷,蓝燕都会把罗雨约起一路。这个干练的女生,是蓝燕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闺蜜+伙伴”。罗雨是村中“土著”,地头熟,人情广,又性子泼辣,能说会道,是蓝燕开展群众工作的不二膀臂。

“燕子来啦,快进来。”周贵和从屋里迎出来。“老周你别嬉皮笑脸,昨天你答应我的哈,要当着我和孩子的面,写个保证书,还要给孩子道歉,这事儿你别赖皮哈。”蓝燕一边笑一边“点题”。周贵和站在原地,局促地挠了挠头,最后也笑了。小睿站在房门内侧,看到蓝燕进院,笑了一下,飞也似溜回了客厅。

“我看保证书就别写了嘛。我给儿子道个歉吧,谁让我每次都压不住火气,其实每次动完手,我也后悔得很呢。”前期蓝燕来过两次,周贵和的认识明显提高了不少。蓝燕起身进屋,拉着孩子的手来到院子里,冲着老周招呼:“开始吧!”

“儿子,爸以后再也不打你了,你燕子阿姨在这里,可以作证……”老周的“对不起”最终没好意思说出口,但颤抖的声音和面红耳赤的表情,还是显示了诚意。“该管还得管,但不能动手,要以理服人”蓝燕临走,又叮嘱了一番。

多年社区工作,她先后参与纠纷调解2600余起,之所以每次都能让当事人心悦诚服,罢斗息争,就是因为她能紧扣住农村社会的特点,“牛刀杀鸡”,下足十分力气,全力以赴。“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鸡毛蒜皮,但处理不好,却会直接影响大家对公安民警的看法。真心实意帮他们把问题解决好,让村里的矛盾村里了,这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咧。”蓝燕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马鞍村全村1250户,实有人口却只有几百人,而且全部是老人和孩子。村东头那处门楼高挑四合封闭的空旷大院落,是74岁空巢老人李洪渊和67岁的老伴王阿姨的家。老人的儿女都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前年由老人亲手带大的外孙也因为到了学龄而被父母带进了城里。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冷冷清清,有时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两年前,蓝燕得知了两位老人的情况,主动拉起了帮扶关系。此后只要得空,她就会上门来陪两位老人坐坐,问问病药,听听数落,干干家务。

电动车呜呜发力,驶过一段小坡,院坝空旷,两位老人彼此搀扶的身形轮廓,透过大门逐渐清晰。“燕子”到来,是这个沉寂大院最有人气的时刻。一张木桌三条板凳,三个茶杯倒着白水。蓝燕挑着老人感兴趣的话题聊,跟着老人一起嘻嘻哈哈。香甜的槽子糕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王阿姨掐一块塞进老伴没牙的嘴里,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

从李家出来,穿过大片的田间阡陌,是低保户王双全的家。这里,也是蓝燕时刻牵挂的所在。王双全今年65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帕金森,日子过得很紧巴。蓝燕每次到村里来,都会为其送点米油菜蔬,陪着聊聊家常,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多。这次,她用电动车给老王捎来一袋东北大米。她说,东北大米软和,老人吃着舒服。

蓝燕今年39岁,人世间的情感体认要比所里的小年轻们领悟得更深刻。她说,人到年老,最怕老无所养,最盼儿孙绕膝。以己度人,自己对村里的这些老人略尽孝道,于己是举手之劳,但对老人们,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帮伤残村民喂鸡喂羊,帮患病村民换药按摩,帮贫困群众想出路出点子……蓝燕的每一天,都被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所包围,但她干得津津有味。如今,她的电话被村民们写在自家的床头或者门首,他们说:“这是可以救命的电话。”

“闺女,你一天扑在我这里,怕是自己的爸妈都没时间看了吧。”王双全老汉一句体己话,倒让蓝燕内疚了半天。细数起来,自己差不多有一个月没回江津看父母了。她在心里默默说:“爸妈,忙完这一段,我一定回去看你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重庆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成年精壮大量外出,造就了农村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的现实状况。马鞍村的娃娃,除了年龄大了被父母接到工作地一起生活的,年幼的大多跟着老人在村里生活。祖孙两代相伴相依过活,是村里生活的常态。在村里呆久了,作为一个母亲,蓝燕可以清晰体认到孩子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是如何的可怜。有时,她甚至会故意放大这种痛苦,让这种“共情”淌过自己的内心。她决定尽力帮孩子们做点事儿。

5岁的姗姗跟着奶奶胡大妈生活,3年前,蓝燕和小姗姗第一次见面,就被小姑娘清澈的眼瞳深深打动了。此后,这家人多了一个亲人,而蓝燕多了一个“女儿”。

随着坐骑的“鸟枪换炮”,蓝燕如今又有了新“业务”:周日来接姗姗到镇里上美术辅导班,中午接走,下午放学再送回来。今天是第四次来接,车子刚下道,胡大妈就迎了出来:“燕子,快进屋歇歇脚,一上午累坏了吧……”

每次来,蓝燕都会给姗姗带点图书和玩具,有些是女儿用过的,有些是商店里新买的,总之不会空手。扶着孙女儿坐上电动车,胡大妈站在田垄旁,目送蓝燕和孩子的背影,脸上充满柔情。

孩子从背后搂着蓝燕的腰,嘴里哼着新学的歌。蓝燕紧紧握住车把,仿佛握住整个世界。好几次她甚至产生幻觉,觉得车子后面坐着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蓝燕说,村里这样的孩子太多,自己只能竭尽所能,尽量多走几趟,多照看几个。

从4年前接手马鞍村社区开始,蓝燕就将自己彻底交给了这片安静的山野大地,交给了这里近1200户的黎庶村氓。记不清多少次,她推着单车在田间跋涉;记不清多少次,她端着簸箕帮村民收割;记不清多少次,她盘膝坐在村口的青石上给村娃们讲故事;记不清多少次,她呆呆站在村里的阡陌上,望着迷离的夜色静静不言……她说:自矜自持,崖岸自高,这些年轻人的傲慢在农村工作中是最要不得的。放下架子,让自己彻底融入村民当中去,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蓝燕的社区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有一排清秀的箴言最见她的本心:“我们永远是你们——致马鞍山的乡亲们!”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马鞍山上最美的燕子

有了新“搭档”,蓝燕给村民们带东西更方便了

蓝燕,女,39岁,九龙坡区西彭派出所社区民警,“重庆好人”“九龙好人”等诸多荣誉称号获得者,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个人嘉奖及荣誉称号13个。多年来,她不忘初心,厚植基层,借助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涉水登山,用细心、贴心、耐心、爱心“四心”服务,将公安工作的光和热撒进偏远村社的居民心里,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与赞誉,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车车妹儿”。

随着我市精准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大,西彭镇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今年6月,“车车妹儿”有了“新装备”——一辆电动摩托车。如今,蓝燕跨着电动车穿行在社区的田间地头,工作之余帮村民们代买东西、寄送快递,大大拓宽了社区民警服务基层的意涵和层次,回应诉求更快捷、服务群众更贴心。蓝燕说,坐骑的变化,见证了社会发展!车子变了,人没变;技术进步了,服务群众的方式就得与时俱进:“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民警的服务就会跟到哪里!”

8月25日上午,蓝燕要到马鞍村调解一起家庭纠纷。从所里出来,她抬手看了看腕表,才七点半,时间还早,就干脆调转车头,往镇上的市集赶去。因为她突然想起来,这里有一家糕点店,槽子糕做得又香又软。长期蜗居在村里的空巢老人李洪渊夫妇俩牙口不好,这次趁着顺路,正好给老两口送点儿尝尝稀罕……

迎着朝阳,电动车的车轮摩擦着水泥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蓝燕说,两个月前,所里帮她把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快捷又省力,还能多拉东西,到几个村子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从事社区警务工作以来,蓝燕走街串巷涉水跋山超过4万公里,6辆自行车“光荣下岗”。当下这辆电摩,是她的第7任“搭档”。

5年里,从“丫头片子”“女娃户籍”到“燕子”“闺女”,乡亲们对蓝燕的称呼变化反映着大家对她的情感变迁;“有事儿给燕子打电话”也成为村民挂在嘴边的一句流行语。乡亲们对她的信赖和呵护,渗透在日常点滴中,让蓝燕每踏上这片土地,心里就会产生莫名的悸动。

“牛刀杀鸡”全力以赴

曾几何时,到马鞍村的路很不好走,不通汽车不说,就是自行车也难有用武之地。崎岖起伏梯台错乱的烂泥路,加上阴雨频仍,走一趟就是一脚水,两腿泥。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时。去年,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大,西彭镇实现了水泥道路户户通。电动车嗖嗖挂风,二十分钟不到,到了!

村民周贵和是蓝燕近期的重点“攻坚对象”,不为别的,只为他经常打孩子。周贵和是老来得子,换作别人估计会百般溺爱,但周贵和恰恰相反:也许是期望太大,任8岁的儿子小睿怎么做,他都横竖看不上眼,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前几天,小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还是蓝燕带着村民四处找寻,才将躲在同学家的小睿好说歹说劝了回来。

头一天,蓝燕电话约了周贵和,说要到家里来家访。今天一走进周家干净整洁的院子,蓝燕明显感觉到,主人一定是刻意收拾过的。“这是一个好开端”她心说。社保员罗雨跟在蓝燕身后,每次调解纠纷,蓝燕都会把罗雨约起一路。这个干练的女生,是蓝燕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闺蜜+伙伴”。罗雨是村中“土著”,地头熟,人情广,又性子泼辣,能说会道,是蓝燕开展群众工作的不二膀臂。

“燕子来啦,快进来。”周贵和从屋里迎出来。“老周你别嬉皮笑脸,昨天你答应我的哈,要当着我和孩子的面,写个保证书,还要给孩子道歉,这事儿你别赖皮哈。”蓝燕一边笑一边“点题”。周贵和站在原地,局促地挠了挠头,最后也笑了。小睿站在房门内侧,看到蓝燕进院,笑了一下,飞也似溜回了客厅。

“我看保证书就别写了嘛。我给儿子道个歉吧,谁让我每次都压不住火气,其实每次动完手,我也后悔得很呢。”前期蓝燕来过两次,周贵和的认识明显提高了不少。蓝燕起身进屋,拉着孩子的手来到院子里,冲着老周招呼:“开始吧!”

“儿子,爸以后再也不打你了,你燕子阿姨在这里,可以作证……”老周的“对不起”最终没好意思说出口,但颤抖的声音和面红耳赤的表情,还是显示了诚意。“该管还得管,但不能动手,要以理服人”蓝燕临走,又叮嘱了一番。

多年社区工作,她先后参与纠纷调解2600余起,之所以每次都能让当事人心悦诚服,罢斗息争,就是因为她能紧扣住农村社会的特点,“牛刀杀鸡”,下足十分力气,全力以赴。“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鸡毛蒜皮,但处理不好,却会直接影响大家对公安民警的看法。真心实意帮他们把问题解决好,让村里的矛盾村里了,这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咧。”蓝燕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马鞍村全村1250户,实有人口却只有几百人,而且全部是老人和孩子。村东头那处门楼高挑四合封闭的空旷大院落,是74岁空巢老人李洪渊和67岁的老伴王阿姨的家。老人的儿女都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前年由老人亲手带大的外孙也因为到了学龄而被父母带进了城里。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冷冷清清,有时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两年前,蓝燕得知了两位老人的情况,主动拉起了帮扶关系。此后只要得空,她就会上门来陪两位老人坐坐,问问病药,听听数落,干干家务。

电动车呜呜发力,驶过一段小坡,院坝空旷,两位老人彼此搀扶的身形轮廓,透过大门逐渐清晰。“燕子”到来,是这个沉寂大院最有人气的时刻。一张木桌三条板凳,三个茶杯倒着白水。蓝燕挑着老人感兴趣的话题聊,跟着老人一起嘻嘻哈哈。香甜的槽子糕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王阿姨掐一块塞进老伴没牙的嘴里,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

从李家出来,穿过大片的田间阡陌,是低保户王双全的家。这里,也是蓝燕时刻牵挂的所在。王双全今年65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帕金森,日子过得很紧巴。蓝燕每次到村里来,都会为其送点米油菜蔬,陪着聊聊家常,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多。这次,她用电动车给老王捎来一袋东北大米。她说,东北大米软和,老人吃着舒服。

蓝燕今年39岁,人世间的情感体认要比所里的小年轻们领悟得更深刻。她说,人到年老,最怕老无所养,最盼儿孙绕膝。以己度人,自己对村里的这些老人略尽孝道,于己是举手之劳,但对老人们,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帮伤残村民喂鸡喂羊,帮患病村民换药按摩,帮贫困群众想出路出点子……蓝燕的每一天,都被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所包围,但她干得津津有味。如今,她的电话被村民们写在自家的床头或者门首,他们说:“这是可以救命的电话。”

“闺女,你一天扑在我这里,怕是自己的爸妈都没时间看了吧。”王双全老汉一句体己话,倒让蓝燕内疚了半天。细数起来,自己差不多有一个月没回江津看父母了。她在心里默默说:“爸妈,忙完这一段,我一定回去看你们。”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重庆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成年精壮大量外出,造就了农村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的现实状况。马鞍村的娃娃,除了年龄大了被父母接到工作地一起生活的,年幼的大多跟着老人在村里生活。祖孙两代相伴相依过活,是村里生活的常态。在村里呆久了,作为一个母亲,蓝燕可以清晰体认到孩子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是如何的可怜。有时,她甚至会故意放大这种痛苦,让这种“共情”淌过自己的内心。她决定尽力帮孩子们做点事儿。

5岁的姗姗跟着奶奶胡大妈生活,3年前,蓝燕和小姗姗第一次见面,就被小姑娘清澈的眼瞳深深打动了。此后,这家人多了一个亲人,而蓝燕多了一个“女儿”。

随着坐骑的“鸟枪换炮”,蓝燕如今又有了新“业务”:周日来接姗姗到镇里上美术辅导班,中午接走,下午放学再送回来。今天是第四次来接,车子刚下道,胡大妈就迎了出来:“燕子,快进屋歇歇脚,一上午累坏了吧……”

每次来,蓝燕都会给姗姗带点图书和玩具,有些是女儿用过的,有些是商店里新买的,总之不会空手。扶着孙女儿坐上电动车,胡大妈站在田垄旁,目送蓝燕和孩子的背影,脸上充满柔情。

孩子从背后搂着蓝燕的腰,嘴里哼着新学的歌。蓝燕紧紧握住车把,仿佛握住整个世界。好几次她甚至产生幻觉,觉得车子后面坐着的,就是自己的女儿。蓝燕说,村里这样的孩子太多,自己只能竭尽所能,尽量多走几趟,多照看几个。

从4年前接手马鞍村社区开始,蓝燕就将自己彻底交给了这片安静的山野大地,交给了这里近1200户的黎庶村氓。记不清多少次,她推着单车在田间跋涉;记不清多少次,她端着簸箕帮村民收割;记不清多少次,她盘膝坐在村口的青石上给村娃们讲故事;记不清多少次,她呆呆站在村里的阡陌上,望着迷离的夜色静静不言……她说:自矜自持,崖岸自高,这些年轻人的傲慢在农村工作中是最要不得的。放下架子,让自己彻底融入村民当中去,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蓝燕的社区工作笔记本的扉页上,有一排清秀的箴言最见她的本心:“我们永远是你们——致马鞍山的乡亲们!”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