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学会推进法学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 打造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特色品牌

时间: 2019-09-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89

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兴龙湖社区居民咨询法律问题

“夫妻间拌嘴是常事,不过一旦升级动手给对方造成了伤害,那就不再是家事,而是法律问题了……”9月4日,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龟寺村老店子大院里,村民一边磕着瓜子吃着西瓜,一边听律师讲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故事。通过拉家常方式普法的“法治茶话会”,已成为我市开展乡村普法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在全市普遍开展。

据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法学会在服务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重点领域大展拳脚,积极推进法治理论、法学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在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上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参与法律顾问服务工作全市建成224个“法律诊所”

2018年4月16日,市法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等7名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首批市委法律顾问。同时,市委出台了《关于推行党委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的通知》以及市委法律顾问工作规则等,市委办公厅率先聘任了3名法律顾问和2名公职律师。

据介绍,在全市党委系统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旨在进一步强化党内法规建设,提升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提高各级党委对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的水平。

此前,在市法学会和广大法学会会员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渝北、綦江、巴南、南川、涪陵、永川、忠县等区县还将法律顾问服务制度延伸到了村居。

“全市各级法学会积极参与法律顾问和法律服务工作,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真正成为全面依法治市的排头兵。”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动重点领域立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重点工作法律监督、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各项重点领域中,全市各级法学会都承担了重要工作。

同时,全市各级法学会全力助推“法律诊所”“分钟法律诊室”“村居法律顾问”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目前在全市共建立“法律诊所”224个。其中南川区采取“专家坐诊、上门出诊、疑难会诊、预约接诊、广场义诊”五诊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綦江区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和亮点,建成“3+1”法律服务体系(建成社区法律诊所、流动法律诊所和分钟法律诊室,打造三方联动非公有经济实务服务平台),努力打通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最后100米”;江北区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为涉稳案件、非公企业等提供法律服务;渝北区制定《渝北区义务法律顾问进村居实施办法》《义务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等,规范了工作运行方式等。

“‘社区法律小诊所,解决群众大问题’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该负责人说。

宣传方式更实效多样助力法治宣传教育“提档升级”

今年4月28日,2019年重庆市青年普法志LED显示屏等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展现法治元素,建成的酉水河法治广场、桃花源法治文化墙,用直观的绘画、精美的版面,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教育。云阳县以拍摄普法微电影、编印《云阳县青少年法律常识读本》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奉节县制作播出电视专题节目《以案学法》,在奉节长安网增设“法学研究”板块,开展送法进村入户进课堂活动。忠县大力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建设示范点,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全覆盖等。

据了解,全市目前已建立29所市民法治学校,10个青少年法治基地。市法学会2016年被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结合“枫桥经验”重庆行动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基层治理

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启动仪式上要求,广大青年志愿者一定要走进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款、依法治国理念,让法治精神深入民心。要不断丰富载体、创新方法、扩宽渠道,助力普法基层行活动“提档升级”。

“我们在持续办好‘双百’(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法学会充分调动青年志愿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活动除采取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形式外,又探索尝试一些自选动作,在法治文化宣传的方式方法上更加突出实效性、多样性和自身特色。

同时,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结合,围绕提升全民法律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和谐问题开展系列文艺表演。巴南区针对辖区各类群体的法治需求,把生动的案例搬上舞台,开展的“百姓茶室”“梦想课堂”“法语夜话”“德法有约”等现场普法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江津区举办“政法好声音”歌手大赛、政法综治文艺节目创作大赛,共搜集51个原创作品,除巡演外,还录制成光盘,在村社“红白喜事”中播放,让群众在欢笑与歌声中品尝法治文化大餐。彭水县组织全县市民集中观看“国家宪法日大型多媒体网络晚会”,成立法治文艺演出队赴乡镇(街)巡演,创作的《扫黑除恶保平安》快板、《懒汉脱贫》小品、《火火中国梦》舞蹈等法治原创文艺作品纳入该县公益性广告节目。

此外,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宣传活动中的运用,注重创新方式,讲好身边法治故事,营造仪式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大足区通过西部普法网、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举办“千万市民学宪法”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参与竞赛人数高达5.4万余人,通过现场与APP同步直播成功举办重庆市2018年“我执法我普法”演讲比赛片区半决赛。奉节县开设《平安聚焦》电视栏目,以婚姻家庭、劳动合同、交通事故赔偿等为主题,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活动,还开设了互联网庭审直播。酉阳县运用本土主流媒体酉阳公众信息网、酉阳报、商社广场户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各级法学会还积极践行“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中发挥专家和专业团队作用。

据介绍,永川区把“乡贤评理堂”既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又打造成法治宣传的身边阵地,通过每月定期在“乡贤评理堂”开展法治茶话会等方式进行普法教育。

巴南区大力推行“德法相伴”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德法修身”塑造个人品德,“德法润家”建设和谐家庭,“德法睦邻”建设平安社区,“德法怡城”建设文明城市等手段,大力推动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

合川区法学会与电视台联手打造了“调解面对面”栏目,通过现场调解、专家点评、法官普法释理等方式,既解决问题又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渝北区聚焦法治文化、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测试,创新设立“365律警在线”“律师驻所”“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队”等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载体;建立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中心律师天天见、镇街律师周三见、村居律师预约见的“温馨三见”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武隆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理想与未来”帮扶行动,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招募178名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开展“三个一”(每周一次电话、每月一次作文批阅、每季度一次集体生日会)服务。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市法学会推进法学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 打造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特色品牌

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兴龙湖社区居民咨询法律问题

“夫妻间拌嘴是常事,不过一旦升级动手给对方造成了伤害,那就不再是家事,而是法律问题了……”9月4日,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石龟寺村老店子大院里,村民一边磕着瓜子吃着西瓜,一边听律师讲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故事。通过拉家常方式普法的“法治茶话会”,已成为我市开展乡村普法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在全市普遍开展。

据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法学会在服务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重点领域大展拳脚,积极推进法治理论、法学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在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上取得显著成效。

积极参与法律顾问服务工作全市建成224个“法律诊所”

2018年4月16日,市法学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等7名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首批市委法律顾问。同时,市委出台了《关于推行党委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的通知》以及市委法律顾问工作规则等,市委办公厅率先聘任了3名法律顾问和2名公职律师。

据介绍,在全市党委系统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旨在进一步强化党内法规建设,提升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水平,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提高各级党委对重大事项依法决策的水平。

此前,在市法学会和广大法学会会员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渝北、綦江、巴南、南川、涪陵、永川、忠县等区县还将法律顾问服务制度延伸到了村居。

“全市各级法学会积极参与法律顾问和法律服务工作,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真正成为全面依法治市的排头兵。”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动重点领域立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重点工作法律监督、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各项重点领域中,全市各级法学会都承担了重要工作。

同时,全市各级法学会全力助推“法律诊所”“分钟法律诊室”“村居法律顾问”等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目前在全市共建立“法律诊所”224个。其中南川区采取“专家坐诊、上门出诊、疑难会诊、预约接诊、广场义诊”五诊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綦江区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和亮点,建成“3+1”法律服务体系(建成社区法律诊所、流动法律诊所和分钟法律诊室,打造三方联动非公有经济实务服务平台),努力打通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最后100米”;江北区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组建各类“法律服务团”,为涉稳案件、非公企业等提供法律服务;渝北区制定《渝北区义务法律顾问进村居实施办法》《义务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等,规范了工作运行方式等。

“‘社区法律小诊所,解决群众大问题’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该负责人说。

宣传方式更实效多样助力法治宣传教育“提档升级”

今年4月28日,2019年重庆市青年普法志LED显示屏等媒介多角度、多形式展现法治元素,建成的酉水河法治广场、桃花源法治文化墙,用直观的绘画、精美的版面,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教育。云阳县以拍摄普法微电影、编印《云阳县青少年法律常识读本》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奉节县制作播出电视专题节目《以案学法》,在奉节长安网增设“法学研究”板块,开展送法进村入户进课堂活动。忠县大力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建设示范点,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社会全覆盖等。

据了解,全市目前已建立29所市民法治学校,10个青少年法治基地。市法学会2016年被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结合“枫桥经验”重庆行动打造特色品牌服务基层治理

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启动仪式上要求,广大青年志愿者一定要走进基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款、依法治国理念,让法治精神深入民心。要不断丰富载体、创新方法、扩宽渠道,助力普法基层行活动“提档升级”。

“我们在持续办好‘双百’(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法学会充分调动青年志愿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活动除采取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形式外,又探索尝试一些自选动作,在法治文化宣传的方式方法上更加突出实效性、多样性和自身特色。

同时,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结合,围绕提升全民法律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和谐问题开展系列文艺表演。巴南区针对辖区各类群体的法治需求,把生动的案例搬上舞台,开展的“百姓茶室”“梦想课堂”“法语夜话”“德法有约”等现场普法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江津区举办“政法好声音”歌手大赛、政法综治文艺节目创作大赛,共搜集51个原创作品,除巡演外,还录制成光盘,在村社“红白喜事”中播放,让群众在欢笑与歌声中品尝法治文化大餐。彭水县组织全县市民集中观看“国家宪法日大型多媒体网络晚会”,成立法治文艺演出队赴乡镇(街)巡演,创作的《扫黑除恶保平安》快板、《懒汉脱贫》小品、《火火中国梦》舞蹈等法治原创文艺作品纳入该县公益性广告节目。

此外,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宣传活动中的运用,注重创新方式,讲好身边法治故事,营造仪式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大足区通过西部普法网、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举办“千万市民学宪法”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参与竞赛人数高达5.4万余人,通过现场与APP同步直播成功举办重庆市2018年“我执法我普法”演讲比赛片区半决赛。奉节县开设《平安聚焦》电视栏目,以婚姻家庭、劳动合同、交通事故赔偿等为主题,开展以案释法宣传活动,还开设了互联网庭审直播。酉阳县运用本土主流媒体酉阳公众信息网、酉阳报、商社广场户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各级法学会还积极践行“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中发挥专家和专业团队作用。

据介绍,永川区把“乡贤评理堂”既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又打造成法治宣传的身边阵地,通过每月定期在“乡贤评理堂”开展法治茶话会等方式进行普法教育。

巴南区大力推行“德法相伴”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德法修身”塑造个人品德,“德法润家”建设和谐家庭,“德法睦邻”建设平安社区,“德法怡城”建设文明城市等手段,大力推动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

合川区法学会与电视台联手打造了“调解面对面”栏目,通过现场调解、专家点评、法官普法释理等方式,既解决问题又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渝北区聚焦法治文化、公共服务、法治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测试,创新设立“365律警在线”“律师驻所”“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队”等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载体;建立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中心律师天天见、镇街律师周三见、村居律师预约见的“温馨三见”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武隆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理想与未来”帮扶行动,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招募178名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开展“三个一”(每周一次电话、每月一次作文批阅、每季度一次集体生日会)服务。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