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

时间: 2019-10-25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03

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

○王令

记得刚回市戒毒管理局的时候,碰见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他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王,你参加工作一开始就在我们基层,后来去市司法局和市委政法委任职,又去筹建新监狱,今天又回到了我们这里,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可一定要守住这个根啊”。

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口中念叨的“根”到底是什么?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为何对这份事业爱得如此深沉?但听到这里,我早已泪目。

直到一封公函的到来,让我幡然醒悟。这份公函是市禁毒办转来的,公函上说,有一名曾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因患有肺结核、肝炎、脑梗死等疾病转为了在社区戒毒。在他知道患病可能不被收治后,像是有了“免死金牌”,竟毫无忌惮地向政府索要救助金。当无理要求不能被满足后,他居然跑到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向来往的游客乱吐带有病菌和血丝的口痰。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市禁毒办紧急函告戒毒局予以收治。显然,这名思想偏执、病情危重的吸毒人员,就是一个大当量的“炸药包”。“收”,势必影响场所安全稳定,“拒收”,势必危及群众生命安全。但局党委意见高度一致,果断出手将这个“炸药包”接了过来,彻底打掉了他“有病不能收治”的幻想。进入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到一个月,他的思想就得到明显转变。

此时,看着他那双对社会不再仇视的眼睛,想着那些全天候守护场所安宁的身影,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将安全留给群众,将危险留给自己”大写的担当。

今年“6·26”活动那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吸毒。用他的话说,因吸毒身心备受摧残,因吸毒家庭濒临破碎。他也曾多次接受过戒毒,但往往是前脚走出戒毒所,后脚又去找毒。直到进入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他才深刻认识到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才接受了专业的戒毒治疗,彻底戒掉了毒瘾。回归社会后,他抵制住了“毒友”一次又一次的诱惑甚至威胁;回归社会后,他先后考取了土建施工证,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今年,他又回到这里,回到这个曾经帮他摆脱毒魔的地方,捐上了用自己汗水换来的的帮扶金……

此时,看着他那深深鞠下的一躬,想着那些所内戒断率100%的记录,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戒断一个人,挽救一个家”的沉重的使命。

今年初,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杨萍接到一名解戒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哭泣道:“杨老师,我最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我怀疑我老公出轨了……”听到这里,杨萍心头一紧,顿时思绪万千。她可是因为前夫出轨,才自暴自弃染上毒的呀。进入戒毒所后,民警们费尽心思,才将她从毒魔手中救了回来。出所后,她每周拨打心理帮扶热线,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快乐。有一天,她告诉杨萍,与她合租的女孩可能在吸毒,杨萍立即劝阻她搬离了那些高危人群。后来,她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有一位不离不弃的丈夫,生活近乎完美。然而今天,她自认为老实本分的男人却背叛了她。杨萍深知这将意味着什么。挂断电话后,她迅速联系上了这名解戒人员的丈夫,向他聊起了这个女孩的不易和对这个家庭的爱……电话那边传来沉沉的一声叹息:“唉,杨老师,您不用说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她和我们这个家的”。

此时,看着她那张离所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照片,想着那些操守率不断攀升的数据,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扶上马,送一程”的温暖的大爱。

记得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其实,我想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我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我们没有一个人是看客,我们都是努力的奔跑者。今天,作为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答卷人”,面对吸毒人员对社会的危害,我们的答案是“管得住”!面对戒毒人员对毒瘾的无助,我们的答案是“戒得断”!面对解戒人员对回归的迷茫,我们的答案是“帮得上”!

这,就是我们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这,就是我们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市戒毒管理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

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

○王令

记得刚回市戒毒管理局的时候,碰见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他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王,你参加工作一开始就在我们基层,后来去市司法局和市委政法委任职,又去筹建新监狱,今天又回到了我们这里,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可一定要守住这个根啊”。

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口中念叨的“根”到底是什么?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为何对这份事业爱得如此深沉?但听到这里,我早已泪目。

直到一封公函的到来,让我幡然醒悟。这份公函是市禁毒办转来的,公函上说,有一名曾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因患有肺结核、肝炎、脑梗死等疾病转为了在社区戒毒。在他知道患病可能不被收治后,像是有了“免死金牌”,竟毫无忌惮地向政府索要救助金。当无理要求不能被满足后,他居然跑到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向来往的游客乱吐带有病菌和血丝的口痰。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市禁毒办紧急函告戒毒局予以收治。显然,这名思想偏执、病情危重的吸毒人员,就是一个大当量的“炸药包”。“收”,势必影响场所安全稳定,“拒收”,势必危及群众生命安全。但局党委意见高度一致,果断出手将这个“炸药包”接了过来,彻底打掉了他“有病不能收治”的幻想。进入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到一个月,他的思想就得到明显转变。

此时,看着他那双对社会不再仇视的眼睛,想着那些全天候守护场所安宁的身影,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将安全留给群众,将危险留给自己”大写的担当。

今年“6·26”活动那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吸毒。用他的话说,因吸毒身心备受摧残,因吸毒家庭濒临破碎。他也曾多次接受过戒毒,但往往是前脚走出戒毒所,后脚又去找毒。直到进入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他才深刻认识到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才接受了专业的戒毒治疗,彻底戒掉了毒瘾。回归社会后,他抵制住了“毒友”一次又一次的诱惑甚至威胁;回归社会后,他先后考取了土建施工证,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今年,他又回到这里,回到这个曾经帮他摆脱毒魔的地方,捐上了用自己汗水换来的的帮扶金……

此时,看着他那深深鞠下的一躬,想着那些所内戒断率100%的记录,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戒断一个人,挽救一个家”的沉重的使命。

今年初,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杨萍接到一名解戒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哭泣道:“杨老师,我最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我怀疑我老公出轨了……”听到这里,杨萍心头一紧,顿时思绪万千。她可是因为前夫出轨,才自暴自弃染上毒的呀。进入戒毒所后,民警们费尽心思,才将她从毒魔手中救了回来。出所后,她每周拨打心理帮扶热线,主动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快乐。有一天,她告诉杨萍,与她合租的女孩可能在吸毒,杨萍立即劝阻她搬离了那些高危人群。后来,她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有一位不离不弃的丈夫,生活近乎完美。然而今天,她自认为老实本分的男人却背叛了她。杨萍深知这将意味着什么。挂断电话后,她迅速联系上了这名解戒人员的丈夫,向他聊起了这个女孩的不易和对这个家庭的爱……电话那边传来沉沉的一声叹息:“唉,杨老师,您不用说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她和我们这个家的”。

此时,看着她那张离所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照片,想着那些操守率不断攀升的数据,我顿时读到了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那份“扶上马,送一程”的温暖的大爱。

记得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其实,我想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我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我们没有一个人是看客,我们都是努力的奔跑者。今天,作为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答卷人”,面对吸毒人员对社会的危害,我们的答案是“管得住”!面对戒毒人员对毒瘾的无助,我们的答案是“戒得断”!面对解戒人员对回归的迷茫,我们的答案是“帮得上”!

这,就是我们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为民情怀;这,就是我们司法行政戒毒战线的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市戒毒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