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姐”的“三合三和调解经”

时间: 2019-11-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43

王鹰(中)妙语化解家庭纠纷

她是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民调解员“鹰姐”,多年坚持“群众纠纷无小事,人民调解有作为”的工作理念,为社区百姓分忧解愁,她不仅是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的综治委员,也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居民有了纠纷麻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2016年3月,以她名字命名的“王鹰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围绕“合”“和”二字,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之以法”的方法,促进辖区居民实现“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自学心理学 居民喜欢与她“摆龙门阵”

王鹰是土生土长的渝中区人,学会计出身的她之前一直在某知名企业担任销售经理,后来为了照顾家庭,辞去了高薪工作。但闲不住的她,不仅在家自学了心理学,还考取了教师资格证。2004年,王鹰来到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工作。

“可能是因为我学过心理学的缘故,所以在交谈过程中,都能准确地掌握到对方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症结在哪里,他们也就喜欢跟我‘摆龙门阵’了。”2008年,王鹰开始在社区当起了调解员。

家住桂花园3号的张爷爷、刘婆婆是对再婚夫妻。刘婆婆膝下无子女,钱都是自己管理,2009年生病无法自理后,刘婆婆一直担心自己的钱会被张爷爷乱用,害怕自己以后的生活无着落。2010年初,刘婆婆的侄儿想到了求助社区工作人员,于是联系了新都巷社区居委会,王鹰开始介入此事。

王鹰没有急着将三人聚集到一起,而是深入刘婆婆所住的院坝、楼栋,跟周围居民了解熟悉当事人的性格习惯、处事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随后,王鹰分别听取了三人的意见并给他们一一做了理性的分析,最后,刘婆婆、张爷爷、刘婆婆的侄儿三人商量后决定,存折由张爷爷保管,密码则由王鹰掌握。只要老人需要,王鹰随时为老人忙前忙后。

这一管就是一年多。2011年2月25日刘婆婆去世,王鹰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将剩余的一万余元进行了安排,张爷爷和刘婆婆的侄儿对此都非常满意,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乐意“掺和”琐事 “不经意”间化解群众心中“疙瘩”

“调解员不是法官,但我们是‘引导者’‘心理疏导员’。”从事社区调解工作10余年,王鹰在同事们眼里是一个出色的调解员,在群众眼里也是一个信得过的知心人。

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宅地纠纷……一般人对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能躲则躲,可王鹰却很乐意去“掺和”,并从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调解法。

“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就应该用家长里短的方式去解决。”有一次,80多岁的罗婆婆找到王鹰说,邻居70多岁的张婆婆经常见到她就骂,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心里很不好受。

私下打听到原因的王鹰哭笑不得,原来罗婆婆年纪大了有点糊涂,不经意间得罪了好强的张婆婆,从那以后,张婆婆对罗婆婆就横鼻子竖眼起来。

此后,王鹰“不经意”地和张婆婆“偶遇”了几次,每次都和张婆婆拉拉家常,问问身体情况、孩子工作情况等,“顺便”提上几句罗婆婆:“听说罗婆婆身体又不好了,经常生病。”“罗婆婆一个人住,需要关心。”“罗婆婆都80多了,有点糊涂也是可以理解的。”几次“偶遇”后,罗婆婆高兴地告诉王鹰,张婆婆再也没有骂过她,有几次还问了她的身体状况。

王鹰说这种“不经意”的方式不仅在有些纠纷调解上起到了作用,还在调解后的回访上发挥着大作用。“刻意地去回访矛盾双方无异于将别人的疮疤再揭一次,不仅容易引起当事人抵触情绪,也不容易听到真实的情况。”王鹰介绍道。

摸索总结经验做法 做到“三合”求“三和”

除了这“不经意”的招,从事社区调解工作10余年,王鹰还按照人民调解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摸索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是把握时机及时介入,做到“三在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二是调前调查理清矛盾,做到“三清楚”,(清楚纠纷的成因、清楚纠纷的性质、清楚纠纷的发展态势),有备应对找准矛盾症结;三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做到“三合”求“三和”(“三合”即合情合理合法,“三和”即和美和睦和谐),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2016年3月,渝中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王鹰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凭着10余年的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威望,她和她的“调解室”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盲目地让双方让步,而是要辨明是非,让双方都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对、伤害了对方的哪些利益,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王鹰说,除了化解矛盾,调解室还要成为普法阵地,起到宣传法治的作用。本着这样的工作原则,多年工作中,王鹰善当法治宣传员,巧做法治旋律“扬声器”,经常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矛盾纠纷。近几年来,新都巷社区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鹰姐”的“三合三和调解经”

王鹰(中)妙语化解家庭纠纷

她是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民调解员“鹰姐”,多年坚持“群众纠纷无小事,人民调解有作为”的工作理念,为社区百姓分忧解愁,她不仅是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的综治委员,也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居民有了纠纷麻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2016年3月,以她名字命名的“王鹰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围绕“合”“和”二字,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之以法”的方法,促进辖区居民实现“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自学心理学 居民喜欢与她“摆龙门阵”

王鹰是土生土长的渝中区人,学会计出身的她之前一直在某知名企业担任销售经理,后来为了照顾家庭,辞去了高薪工作。但闲不住的她,不仅在家自学了心理学,还考取了教师资格证。2004年,王鹰来到上清寺街道新都巷社区工作。

“可能是因为我学过心理学的缘故,所以在交谈过程中,都能准确地掌握到对方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症结在哪里,他们也就喜欢跟我‘摆龙门阵’了。”2008年,王鹰开始在社区当起了调解员。

家住桂花园3号的张爷爷、刘婆婆是对再婚夫妻。刘婆婆膝下无子女,钱都是自己管理,2009年生病无法自理后,刘婆婆一直担心自己的钱会被张爷爷乱用,害怕自己以后的生活无着落。2010年初,刘婆婆的侄儿想到了求助社区工作人员,于是联系了新都巷社区居委会,王鹰开始介入此事。

王鹰没有急着将三人聚集到一起,而是深入刘婆婆所住的院坝、楼栋,跟周围居民了解熟悉当事人的性格习惯、处事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随后,王鹰分别听取了三人的意见并给他们一一做了理性的分析,最后,刘婆婆、张爷爷、刘婆婆的侄儿三人商量后决定,存折由张爷爷保管,密码则由王鹰掌握。只要老人需要,王鹰随时为老人忙前忙后。

这一管就是一年多。2011年2月25日刘婆婆去世,王鹰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将剩余的一万余元进行了安排,张爷爷和刘婆婆的侄儿对此都非常满意,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乐意“掺和”琐事 “不经意”间化解群众心中“疙瘩”

“调解员不是法官,但我们是‘引导者’‘心理疏导员’。”从事社区调解工作10余年,王鹰在同事们眼里是一个出色的调解员,在群众眼里也是一个信得过的知心人。

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宅地纠纷……一般人对这些婆婆妈妈的琐事能躲则躲,可王鹰却很乐意去“掺和”,并从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调解法。

“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就应该用家长里短的方式去解决。”有一次,80多岁的罗婆婆找到王鹰说,邻居70多岁的张婆婆经常见到她就骂,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心里很不好受。

私下打听到原因的王鹰哭笑不得,原来罗婆婆年纪大了有点糊涂,不经意间得罪了好强的张婆婆,从那以后,张婆婆对罗婆婆就横鼻子竖眼起来。

此后,王鹰“不经意”地和张婆婆“偶遇”了几次,每次都和张婆婆拉拉家常,问问身体情况、孩子工作情况等,“顺便”提上几句罗婆婆:“听说罗婆婆身体又不好了,经常生病。”“罗婆婆一个人住,需要关心。”“罗婆婆都80多了,有点糊涂也是可以理解的。”几次“偶遇”后,罗婆婆高兴地告诉王鹰,张婆婆再也没有骂过她,有几次还问了她的身体状况。

王鹰说这种“不经意”的方式不仅在有些纠纷调解上起到了作用,还在调解后的回访上发挥着大作用。“刻意地去回访矛盾双方无异于将别人的疮疤再揭一次,不仅容易引起当事人抵触情绪,也不容易听到真实的情况。”王鹰介绍道。

摸索总结经验做法 做到“三合”求“三和”

除了这“不经意”的招,从事社区调解工作10余年,王鹰还按照人民调解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摸索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是把握时机及时介入,做到“三在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二是调前调查理清矛盾,做到“三清楚”,(清楚纠纷的成因、清楚纠纷的性质、清楚纠纷的发展态势),有备应对找准矛盾症结;三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做到“三合”求“三和”(“三合”即合情合理合法,“三和”即和美和睦和谐),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2016年3月,渝中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王鹰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凭着10余年的工作经验和在群众中的威望,她和她的“调解室”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调解不是和稀泥,不是盲目地让双方让步,而是要辨明是非,让双方都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对、伤害了对方的哪些利益,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王鹰说,除了化解矛盾,调解室还要成为普法阵地,起到宣传法治的作用。本着这样的工作原则,多年工作中,王鹰善当法治宣传员,巧做法治旋律“扬声器”,经常采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矛盾纠纷。近几年来,新都巷社区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