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 用劳模精神塑造高素质交巡警队伍

时间: 2019-12-0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16

武隆区简介:

武隆区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乌江下游,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辐射渝东南和黔东北的重要枢纽。武隆区25个乡镇、2个街道和186个村都通行了公路。有国道256公里、省道417公里、县道203公里、乡道603公里、村社道3121公里。该区机动车保有量8.8万余辆,年增长5.33%,驾驶人保有量11.93万。


设检查岗

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平安

6月7日上午10点过后,蜿蜒曲折的武(武隆)仙(仙女山)路面,车流量逐渐增多。海拔800多米的半山腰杨叉岭处,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协勤罗雪松正忙着对上山的旅游大巴拦停检查。

上午10点51分至54分,受检的旅游巴士驾驶员段家元、梁太中、王彬路过此地,不约而同地停车,径直走到路边设置的小方桌前,填写《路检路查登记表》。

见有记者采访,3人倒也落落大方:“我们都是长期跑这条线路的,跟他们‘仙女山骑士团’算是老交道了。安全驾行放首位,绝不超员超载,绝不敢有任何交通违法违规。”

罗雪松告诉记者,设岗的目的旨在排查安全隐患和交通安全提示,预防和及时处理交通事故,震慑景区沿途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平时是3人一组,周六和周日则是4人一组。

“针对长下坡路段,主要提醒驾驶员注意刹车;针对盛夏酷暑天气,主要提醒驾驶员一定要注意轮胎降温。你想详细了解什么,可以到对面的办公室找罗大。”罗雪松朝对面的办公室指了指。

顺着罗雪松手指方向,只见道路对面有一座极具渝东南风貌的岗亭,“武隆区公安局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几个大字镶嵌在上方。

岗亭的整体颜色与周边农房融为一体,三面红蓝警灯面向三个不同道路,十分醒目。岗亭下,一个身材高大魁梧,脸型圆胖,肤色黝黑,身着警服的汉子,密切注视着过往车辆。他就是罗雪松口中的“罗大”——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罗旦华。

据介绍,该工作室位于武仙路和武仙路复线的交汇处,虽然面积仅有20多平米,但工作室功能齐全。走进屋内,只见扳手、千斤顶等常用修车器械;酒精、棉签、绷带等医用物品和防暑常备药品,以及武隆旅游宣传资料一应俱全。

罗旦华说,队员们除了为过往车主提供现场事故处置帮助外,还提供旅游咨询、事故预防与处置、医疗救助等多项服务。

因地制宜

锻造出仙女山“骑士团”

提起“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自然离不开“仙女山骑士团”,而提到“骑士团”,又跟这条全长24公里的盘山公路息息相关。

2012年,随着“印象武隆”开演,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盛夏时节,每天有上万辆车经武仙路涌向景区。而在节假日,车流量更是超过3万辆。然而,作为武隆城区连接仙女山景区的旅游“大动脉”——武仙路弯多、路窄、坡陡,路况险峻,一旦有汽车半路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就很容易造成双向堵车,进而严重影响游客安全和体验。

“按照以前的模式,警车根本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突疏堵。怎么办?”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向浪说,经过反复研讨,支队领导班子认为唯有利用摩托车机动、灵活、快速的特点,才能快速到达现场,疏导拥堵路段。

于是,一场因地制宜的摸索从当年3月便悄然展开了。

“当时,大队领导叫我们摩巡中队的队员上去坚守一下,把旅游高峰期扛过去。结果发现收效良好,于是一发不可收,这一坚守就是近8年。”罗旦华说到此处,呵呵笑了起来,眼中却似乎饱含着无限的感慨。

归纳总结

“六分段”工作法面世

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2015年,罗旦华开创出了一套“六分段”工作法。他将24公里的武仙路分为事故易发段、观景缓堵段、商业密集段、连续弯道段、临水临崖段、直道快速段。为了能快速处置突发事故,实现景区道路畅通,他和同事严格实行分段包干,定人、定岗、定责,以重要交通路口为据点,多发事故路段为必巡点,仙女山和高速路口为套环区强化沿线巡逻。

如此一来,有限的警力被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且每个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后,罗旦华和同事都能在5分钟内赶到。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罗旦华带领“仙女山骑士团”队员不仅有效控制了交通事故发生率,还将武仙路打造成安全文明示范道路。

爱心帮扶

当地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说起刚在山上驻扎勤务的情景,罗旦华现在想起来还不停地摇头,一脸的苦笑。

刚来那会儿,当地民众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交巡警来了之后这也管治,那也规范,还挡了他们的“财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罗旦华非但没有畏缩,反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带领“骑士团”队员,凭着质朴赤诚的为民情怀,渐渐消除了民众心中的隔阂,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和好评。

2015年10月3日,罗旦华率领队员从清晨到晚上一直坚守在山区道路上。

晚上8时许,仙女镇白果村居民冯志斌急匆匆赶来求助,称自己的媳妇误喝了农药,虽已打了“120”,但山下发生了交通事故,救护车被堵在了路上。

看见三轮车里躺着一名一动不动、脸色发青的中年妇女,罗旦华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沿途警力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分流管控,他和队友则一起用两辆警用摩托车为救护车开道,用爱心和雷厉风行开辟出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

据介绍,通过“骑士团”这些年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举措,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改造升级

打造高素质交巡警队伍

随着武隆的旅游资源被全世界的游客接受,其知名度迅速提升,大量游客涌进仙女山。一项统计表明,仅2012年接待游客就突破千万人次。

为确保游客安全、顺利进出仙女山景区,给游客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和美好的旅游体验,今年5月1日,“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仙女山半山腰杨叉岭改造完成,以取代过去“仙女山骑士团”简易办公室。

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刘旭表示,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劳模技术技能水平,丰富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民警、辅警学技术、练技能,全力培育和造就一支服务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交巡警队伍。工作室除开展日常工作外,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驾驶员违章处理及为公民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查询等警务工作,并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建立路况联动机制。利用得天独厚的空中优势,建立警用无人机巡逻及指挥平台,推动警务巡逻实现“空地结合”,以更好更快地发现道路上各种突发情况,为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处置提供有效依托,促进工作效率倍增。

记者 宋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 用劳模精神塑造高素质交巡警队伍

武隆区简介:

武隆区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乌江下游,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辐射渝东南和黔东北的重要枢纽。武隆区25个乡镇、2个街道和186个村都通行了公路。有国道256公里、省道417公里、县道203公里、乡道603公里、村社道3121公里。该区机动车保有量8.8万余辆,年增长5.33%,驾驶人保有量11.93万。


设检查岗

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平安

6月7日上午10点过后,蜿蜒曲折的武(武隆)仙(仙女山)路面,车流量逐渐增多。海拔800多米的半山腰杨叉岭处,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协勤罗雪松正忙着对上山的旅游大巴拦停检查。

上午10点51分至54分,受检的旅游巴士驾驶员段家元、梁太中、王彬路过此地,不约而同地停车,径直走到路边设置的小方桌前,填写《路检路查登记表》。

见有记者采访,3人倒也落落大方:“我们都是长期跑这条线路的,跟他们‘仙女山骑士团’算是老交道了。安全驾行放首位,绝不超员超载,绝不敢有任何交通违法违规。”

罗雪松告诉记者,设岗的目的旨在排查安全隐患和交通安全提示,预防和及时处理交通事故,震慑景区沿途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平时是3人一组,周六和周日则是4人一组。

“针对长下坡路段,主要提醒驾驶员注意刹车;针对盛夏酷暑天气,主要提醒驾驶员一定要注意轮胎降温。你想详细了解什么,可以到对面的办公室找罗大。”罗雪松朝对面的办公室指了指。

顺着罗雪松手指方向,只见道路对面有一座极具渝东南风貌的岗亭,“武隆区公安局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几个大字镶嵌在上方。

岗亭的整体颜色与周边农房融为一体,三面红蓝警灯面向三个不同道路,十分醒目。岗亭下,一个身材高大魁梧,脸型圆胖,肤色黝黑,身着警服的汉子,密切注视着过往车辆。他就是罗雪松口中的“罗大”——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罗旦华。

据介绍,该工作室位于武仙路和武仙路复线的交汇处,虽然面积仅有20多平米,但工作室功能齐全。走进屋内,只见扳手、千斤顶等常用修车器械;酒精、棉签、绷带等医用物品和防暑常备药品,以及武隆旅游宣传资料一应俱全。

罗旦华说,队员们除了为过往车主提供现场事故处置帮助外,还提供旅游咨询、事故预防与处置、医疗救助等多项服务。

因地制宜

锻造出仙女山“骑士团”

提起“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自然离不开“仙女山骑士团”,而提到“骑士团”,又跟这条全长24公里的盘山公路息息相关。

2012年,随着“印象武隆”开演,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盛夏时节,每天有上万辆车经武仙路涌向景区。而在节假日,车流量更是超过3万辆。然而,作为武隆城区连接仙女山景区的旅游“大动脉”——武仙路弯多、路窄、坡陡,路况险峻,一旦有汽车半路抛锚或发生交通事故,就很容易造成双向堵车,进而严重影响游客安全和体验。

“按照以前的模式,警车根本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突疏堵。怎么办?”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向浪说,经过反复研讨,支队领导班子认为唯有利用摩托车机动、灵活、快速的特点,才能快速到达现场,疏导拥堵路段。

于是,一场因地制宜的摸索从当年3月便悄然展开了。

“当时,大队领导叫我们摩巡中队的队员上去坚守一下,把旅游高峰期扛过去。结果发现收效良好,于是一发不可收,这一坚守就是近8年。”罗旦华说到此处,呵呵笑了起来,眼中却似乎饱含着无限的感慨。

归纳总结

“六分段”工作法面世

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2015年,罗旦华开创出了一套“六分段”工作法。他将24公里的武仙路分为事故易发段、观景缓堵段、商业密集段、连续弯道段、临水临崖段、直道快速段。为了能快速处置突发事故,实现景区道路畅通,他和同事严格实行分段包干,定人、定岗、定责,以重要交通路口为据点,多发事故路段为必巡点,仙女山和高速路口为套环区强化沿线巡逻。

如此一来,有限的警力被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且每个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后,罗旦华和同事都能在5分钟内赶到。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罗旦华带领“仙女山骑士团”队员不仅有效控制了交通事故发生率,还将武仙路打造成安全文明示范道路。

爱心帮扶

当地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说起刚在山上驻扎勤务的情景,罗旦华现在想起来还不停地摇头,一脸的苦笑。

刚来那会儿,当地民众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交巡警来了之后这也管治,那也规范,还挡了他们的“财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罗旦华非但没有畏缩,反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带领“骑士团”队员,凭着质朴赤诚的为民情怀,渐渐消除了民众心中的隔阂,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拥戴和好评。

2015年10月3日,罗旦华率领队员从清晨到晚上一直坚守在山区道路上。

晚上8时许,仙女镇白果村居民冯志斌急匆匆赶来求助,称自己的媳妇误喝了农药,虽已打了“120”,但山下发生了交通事故,救护车被堵在了路上。

看见三轮车里躺着一名一动不动、脸色发青的中年妇女,罗旦华当机立断,立即联系沿途警力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分流管控,他和队友则一起用两辆警用摩托车为救护车开道,用爱心和雷厉风行开辟出一条畅通的生命通道。

据介绍,通过“骑士团”这些年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举措,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改造升级

打造高素质交巡警队伍

随着武隆的旅游资源被全世界的游客接受,其知名度迅速提升,大量游客涌进仙女山。一项统计表明,仅2012年接待游客就突破千万人次。

为确保游客安全、顺利进出仙女山景区,给游客提供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和美好的旅游体验,今年5月1日,“罗旦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仙女山半山腰杨叉岭改造完成,以取代过去“仙女山骑士团”简易办公室。

武隆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刘旭表示,通过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劳模技术技能水平,丰富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民警、辅警学技术、练技能,全力培育和造就一支服务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交巡警队伍。工作室除开展日常工作外,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驾驶员违章处理及为公民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查询等警务工作,并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建立路况联动机制。利用得天独厚的空中优势,建立警用无人机巡逻及指挥平台,推动警务巡逻实现“空地结合”,以更好更快地发现道路上各种突发情况,为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处置提供有效依托,促进工作效率倍增。

记者 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