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时间: 2019-12-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52

永川区乡贤陈久述(中)正在调解一起邻里矛盾(资料图)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全面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练就公共法律服务新本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提升群众法治素养,让诉调、访调和公调联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全市各区县监狱、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全覆盖……通过构建更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筑牢社会稳定的基石。

“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

人民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现在,社区秩序好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法治意识也大大提高。”看到曾经杂乱无章的小区如今发生蜕变,北碚区蔡家岗街道两江名居小区的居民陈燕红发出这样的感叹。

该小区作为我市首批公租房小区之一,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让社区治理成了一个棘手的事。为此,两江名居社区紧抓“依法自治”主线,发动居民群众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民主选举产生社区监督委员会和议事会、自治协会联合会,制定和完善社区相关自治章程和管理办法,并以道德为内在推动力,将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社区“由乱到治”并变身为全国基层村(社)民主法治示范典型。

自治有成效,法治德治不缺席。在荣昌区高瓷村,“乡贤馆”和“法治馆”熠熠生辉。“乡贤馆”内记载了历任村书记、主任以及高瓷村的村规民约,也展示了村中各组贤德杰出人物;“法治馆”内陈列着宪法宣誓誓词,以及宪法法典和法槌。村民们学习“乡贤”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同时,也能深刻感知法治精神与法治信仰,两馆“法”与“德”的结合,体现出高瓷村“三治结合”独特的内涵。

自治、德治相结合,法治为后盾。在鲁能西社区的“相约星期四,谈谈烦心事”交流现场,被房屋漏水困扰已久的李孃孃找到专业律师咨询,她的难题立马获得解决。

去年以来,全市积极探索全民普法重点工作,不断深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德法共建不断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仅“法润社区·司法同行”活动覆盖的82个社区,举行各类普法活动,教育群众就达到14.93万人次。其中,以案说法400余场次,法治院坝会630余场,普法故事会290余场,庭审进社区70余场,法治电影法治书画展220余场,人民群众法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调合一 ”带动“联调联动”

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

近日,南岸区南坪装饰城商户王某与李某因口角发生抓扯,引来不少人围观,商场秩序受到影响,场面一度失控。“三调合一”中心调解员获悉后赶赴现场,与民警配合展开调解工作,不到一小时,双方握手言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矛盾纠纷类型更加敏感、复杂,一个调解案件里往往掺杂着民事纠纷、治安事件等多重性质,若不及时化解,还可能转性为严重刑事案件。

去年8月,南岸区率先打破了法院、公安、司法系统的条块束缚,分别从司法、公安、法院调配人员组建专业调解队伍,建立了集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诉前调解为一体的“三调合一”中心和南岸区诉前调解中心,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可在此中心集中受理,形成了“矛盾多元、化解一源”的新局面。该中心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了口头劳务关系工伤赔偿、酒后辱骂宾馆工作人员、朋友借款合同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284起,让百姓诉求真正实现了家门口解决。

去年以来,在探索出“三调合一”联调机制的同时,全市“法润社区·司法同行”行动还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等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员队伍不断配齐配强;此外,也通过民情研判、摸排筛查、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排查隐患,梳理问题,并广泛吸纳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作为纠纷信息员,确保了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摸排不断精细精准;对收集发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第一时间到场调解化解,法理情相结合,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复杂疑难纠纷,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格局正在形成。

截至目前,试点的82个社区共有人民调解员609名,累计举行民情研判530余次,摸排筛查矛盾纠纷1240次,对重点人员走访谈心1350余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841件,调解成功4668件,调解成功率96.4%。一大批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司法干警助力社区矫正

刚柔并济让执法更规范

“我现在见酒都躲着走……”听到成功解矫的社区服刑人员李大明(化名)的话,渝都监狱民警陈准感到无比欣慰。

去年,李大明因醉驾被判缓刑6个月。入矫之初,李大明一直觉得“醉驾”被抓只是倒霉,并不是什么大事儿,服刑意识极为淡薄。陈准作为司法干警参与社区矫正第一批人员,派驻到九龙坡区后,对李大明多次进行耐心教育,让其态度渐渐改变。

“监狱民警助力社区矫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矫正执法力量、执法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监狱民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威慑力,大大地规范了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九龙坡区社区矫正局局长周刚谈道。

去年以来,为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法治规范化水平,我市加大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延伸监管,参与区县社区矫正工作力度,按管理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和监狱、戒毒场所工作实际,选派79名监狱、戒毒警察到40个区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监狱、戒毒警察参与区县社区矫正工作全覆盖。

截至今年7月,全市选派警察累计开展执法巡查643次,覆盖全市755个司法所;开展集体教育692场次、个别谈话1966人次;查阅整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3125套、社区矫正台账1600份、发现问题196条;举办培训158场次、开展心理辅导389人次、配合执行收监51人次。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永川区乡贤陈久述(中)正在调解一起邻里矛盾(资料图)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全面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练就公共法律服务新本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融合提升群众法治素养,让诉调、访调和公调联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全市各区县监狱、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全覆盖……通过构建更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筑牢社会稳定的基石。

“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

人民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现在,社区秩序好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法治意识也大大提高。”看到曾经杂乱无章的小区如今发生蜕变,北碚区蔡家岗街道两江名居小区的居民陈燕红发出这样的感叹。

该小区作为我市首批公租房小区之一,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等特点,让社区治理成了一个棘手的事。为此,两江名居社区紧抓“依法自治”主线,发动居民群众在社区党支部领导下民主选举产生社区监督委员会和议事会、自治协会联合会,制定和完善社区相关自治章程和管理办法,并以道德为内在推动力,将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社区“由乱到治”并变身为全国基层村(社)民主法治示范典型。

自治有成效,法治德治不缺席。在荣昌区高瓷村,“乡贤馆”和“法治馆”熠熠生辉。“乡贤馆”内记载了历任村书记、主任以及高瓷村的村规民约,也展示了村中各组贤德杰出人物;“法治馆”内陈列着宪法宣誓誓词,以及宪法法典和法槌。村民们学习“乡贤”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同时,也能深刻感知法治精神与法治信仰,两馆“法”与“德”的结合,体现出高瓷村“三治结合”独特的内涵。

自治、德治相结合,法治为后盾。在鲁能西社区的“相约星期四,谈谈烦心事”交流现场,被房屋漏水困扰已久的李孃孃找到专业律师咨询,她的难题立马获得解决。

去年以来,全市积极探索全民普法重点工作,不断深化“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德法共建不断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仅“法润社区·司法同行”活动覆盖的82个社区,举行各类普法活动,教育群众就达到14.93万人次。其中,以案说法400余场次,法治院坝会630余场,普法故事会290余场,庭审进社区70余场,法治电影法治书画展220余场,人民群众法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调合一 ”带动“联调联动”

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

近日,南岸区南坪装饰城商户王某与李某因口角发生抓扯,引来不少人围观,商场秩序受到影响,场面一度失控。“三调合一”中心调解员获悉后赶赴现场,与民警配合展开调解工作,不到一小时,双方握手言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矛盾纠纷类型更加敏感、复杂,一个调解案件里往往掺杂着民事纠纷、治安事件等多重性质,若不及时化解,还可能转性为严重刑事案件。

去年8月,南岸区率先打破了法院、公安、司法系统的条块束缚,分别从司法、公安、法院调配人员组建专业调解队伍,建立了集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诉前调解为一体的“三调合一”中心和南岸区诉前调解中心,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可在此中心集中受理,形成了“矛盾多元、化解一源”的新局面。该中心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了口头劳务关系工伤赔偿、酒后辱骂宾馆工作人员、朋友借款合同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284起,让百姓诉求真正实现了家门口解决。

去年以来,在探索出“三调合一”联调机制的同时,全市“法润社区·司法同行”行动还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等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员队伍不断配齐配强;此外,也通过民情研判、摸排筛查、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排查隐患,梳理问题,并广泛吸纳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楼栋长作为纠纷信息员,确保了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摸排不断精细精准;对收集发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第一时间到场调解化解,法理情相结合,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复杂疑难纠纷,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格局正在形成。

截至目前,试点的82个社区共有人民调解员609名,累计举行民情研判530余次,摸排筛查矛盾纠纷1240次,对重点人员走访谈心1350余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841件,调解成功4668件,调解成功率96.4%。一大批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司法干警助力社区矫正

刚柔并济让执法更规范

“我现在见酒都躲着走……”听到成功解矫的社区服刑人员李大明(化名)的话,渝都监狱民警陈准感到无比欣慰。

去年,李大明因醉驾被判缓刑6个月。入矫之初,李大明一直觉得“醉驾”被抓只是倒霉,并不是什么大事儿,服刑意识极为淡薄。陈准作为司法干警参与社区矫正第一批人员,派驻到九龙坡区后,对李大明多次进行耐心教育,让其态度渐渐改变。

“监狱民警助力社区矫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区矫正执法力量、执法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规范了社区矫正执法活动,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监狱民警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威慑力,大大地规范了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九龙坡区社区矫正局局长周刚谈道。

去年以来,为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法治规范化水平,我市加大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延伸监管,参与区县社区矫正工作力度,按管理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和监狱、戒毒场所工作实际,选派79名监狱、戒毒警察到40个区县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实现监狱、戒毒警察参与区县社区矫正工作全覆盖。

截至今年7月,全市选派警察累计开展执法巡查643次,覆盖全市755个司法所;开展集体教育692场次、个别谈话1966人次;查阅整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3125套、社区矫正台账1600份、发现问题196条;举办培训158场次、开展心理辅导389人次、配合执行收监51人次。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