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沙走访村民 白杨社区位于秀山县官庄街道东部,“山连山、水连水,地无三尺平,抬头就看天”是它以前的真实写照,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和又穷又乱的“后进村”、“问题村”。2018年,社区来了一名“90后”第一书记,她的到来让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焕发出了新生机。她就是秀山县司法局派驻白杨社区的“90后”第一书记李沙。 走村串户 了解居民心声 “虽然我是90后,但其实我工作四五年了,当了两届的第一书记,从里仁镇上川村到现在的官庄白杨社区。”官庄街道白杨社区第一书记李沙告诉记者,她觉得这四五年的第一书记最大的体会就是群众工作好做但是也难做。最主要是沉下心来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份子,他们把你当亲人,你把他们当亲人才行。 白杨社区民情复杂,李沙刚来到社区,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有贫困户反映对帮扶干部名字和政策不知晓,也有贫困户反映不知道第一书记是谁,村民不满意帮扶干部走访慰问走马观花等。面对各种难题,李沙在自己的日志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扶贫工作没有捷径,沉下心踏踏实实做事!”因此,她以村委会为家,白天去走访,晚上做“功课”,沉下心了解村民。从学习其他村干部的交流方法,到慢慢尝试着和老百姓拉家常,再到走村串户,走到哪儿龙门阵就摆到哪儿。用了半年时间,她把自己变成了村里人,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虽瘦了12斤,但换来了每到一户的亲切招呼“李书记,你来了”。 “李沙书记好,经常来看我们,一个月要来几次,她对工作很负责、很真心,也很能干。”官庄街道白杨社区居民陈冬芝告诉记者,别看她身形娇小,小小的身体里却有大能量,在她的带动下,现在白杨社区有了藤椒、油茶、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居民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国家的政策很好,但是把政策落实还得靠他们基层干部,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实了,才能把干群关系搞好,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的感受到实惠。”李沙说。 深入动员 带动社区发展 贫困村,因没有产业而贫困,没有发展就留不住人。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李沙认为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才能让村民真正增收。于是,在摸清白杨社区情况后,李沙便和驻村干部四处考察,先后了解了蔬菜、水果等产业,但最后都因地理原因或者经济效益因素放弃。在偶然中,李沙和驻村干部考察到鸳鸯社区的藤椒项目,欣喜地发现,这可能就是突破口。经过多次考察和土质测试,发现该项目十分适宜白杨社区,且产业预期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 李沙说,2018年,她到社区之后,发现社区只有2016年才启动的油茶产业,短期无法见效。整个社区至少还有1500亩荒地,看起来非常可惜。藤椒是一项新兴产业,在和企业沟通的时候,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有资金和技术支持,于是决定发展该产业。 确定了项目,如何获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又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为了动员大家,李沙先后召开党员大会、小组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10余次,宣传藤椒的种植模式,挨家入户征求意见,最终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2018年10月,白杨社区藤椒基地顺利启动建设。为让产业真正惠及村民,让村民脱贫增收,白杨社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盈利按1:4:5的比例进行分红。农户可以将土地或者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基地提供每年不少于300人次的工作机会,充分保障居民利益。 特色产业 实现造血功能 “预计明年初产,后年可达到丰产期。”李沙说,新发展的藤椒产业,贫困户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的就有6户,然后带动土地流转的有22户,覆盖了50%的贫困户。没有参与的贫困户,她正在思考发展其他的产业,最终在该社区形成产业全覆盖,贫困群众全带动的生产模式。 李沙说,白杨社区共辖6个小组,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产业,不管是油茶产业、藤椒产业,还是刚刚过季的南瓜产业,都是在短时间见效的。 目前白杨社区发展了藤椒800亩,油茶1200亩,并在油茶和藤椒基地中套种上了南瓜,形成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脱贫致富路子也越走越顺当。 “虽然我年纪不大,经验少,但是干劲很足。我坚信,通过努力,定能点燃社区老百姓的致富信心,发展的‘长中短’期产业,也能够让社区真正实现‘造血’功能,最终让大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李沙说。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田孟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