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这样做

时间: 2019-12-2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0369

合川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智能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动态、民情民意等(资料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市域治理做得怎样,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实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央政法委提出,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12月26日,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召开,分析总结近年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并部署启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那么,近年来,我市社会治理工作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如何开展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又该紧扣哪些重点难点任务?记者为此采访了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

把社会治理扎根于人民之中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据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大力整治治安乱点乱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截至目前,全市共侦办涉黑犯罪组织1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248个,抓获涉黑恶犯罪嫌疑人3448人,破获涉黑恶团伙案件6888起。

“我们坚持三治融合,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打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该负责人说,我市持续开展品牌创建行动,在全面总结推广江北“老马工作法”、永川“乡贤评理堂”、南岸“三事分流”、市司法局“巴渝和事佬APP”等成功做法上,挖掘打造检察系统“莎姐”青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万州区“楼栋工作日”、九龙坡“老杨群工”、垫江“6995平安互助平台”等一批经验典型,并加快推动《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工作条例》修订出台,成立基金会,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市民法治素养。

同时,坚持把好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责任关,确保各类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建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实时监测、科学预警、动态管控。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等专项小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分级分类动态管控8大领域风险,70周年大庆安保实现“八个零发生”,全市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据介绍,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经济犯罪,为民营企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提供有力保障。市委政法委牵头出台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5条举措”,市高法院推出了民营经济司法保护“16条”、发布了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白皮书,在全国首发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市检察院推出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18条+15条”,市公安局推出了服务民营经济“30条+10条”和服务学校“29条”、服务旅游发展“23条”等举措,市司法局推出了民营经济法律服务“10条+15条”,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基层基础建设这一根本支撑上,我市政法系统坚持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目前已建成四级综治中心7621个,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检察云”平台基本建成,“10+X”智慧警务有力服务实战,“渝警飞度”等64个移动警务应用陆续推出,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共享更加全面。“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全市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实现全覆盖。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

不论快慢都要跑到终点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我市绘就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蓝图: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治理中得到落实,让人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体系切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有机统一;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有效提高,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深入、管控有力、化解有效,实现“五个不让”和“七个坚决防止”;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制度意识和制度思维进一步加强,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切实提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制度持续完善,基层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切实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据了解,经市委同意,决定开展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并根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引》,制定了我市的《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引》。

那么,我市开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分别是什么?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对此向记者进行了说明。

中央政法委对试点工作作了整体规划设计,明确了总体要求、方法程序、组织保障和治理体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现代化3大板块,16个重点任务、38个分解任务,86个基本要求。我们对照这个要求明确了我市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该负责人介绍,总体目标是通过3~5年努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走在西部前列,向全国一流迈进。具体目标有四项,分别是:成功创建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区县;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点;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工作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强,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明显提升,平安重庆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按照中央部署,直辖市试点就是抓区县,大家都是‘参赛者’,不论快慢都要跑到终点。”该负责人介绍,我市试点工作与全国试点同步,以3年为一期,分批开展。其中,2020年-2022年为第1期,2023年-2025年为第2期,每批均不设名额,各区县结合实际确定申报批次。

让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加强和创新治理方式上必须做足功课。”该负责人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以法治为保障,市依法治市办要围绕社会治理急需,推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执法司法部门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政法系统各单位在执法办案中,要立足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加强释法说理和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时,要以德治为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和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厚植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

“还要以科技为支撑。”该负责人说,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要打破部门信息壁垒,进一步推进工作应用互联互通、融合共享。

在强化公共服务方面,要紧扣共享这个目标,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安机关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完善居住证制度等配套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法律服务。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便捷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各部门要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切实解决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精准化,通过政务服务APP、大数据应用系统、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切实将评价的“表决权”交到群众手中。

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一种崭新提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在加快推进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又该紧扣哪些重点工作任务?

“要在前移关口、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前期处置、前瞻治理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该负责人提纲挈领地告诉记者,“其中,在突出前置防线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负责人解释道,要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健全落实公安武警联勤联动机制,推进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等智能社区防控建设,不断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网络”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争创工作,提升治安防控整体水平。要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坚持深挖根治、长效常治相结合,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新型犯罪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要加大乱点乱象整治力度,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切实维护治安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该负责人表示,要突出前瞻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要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统一入驻中心,一站式解决各类问题。要以实战实效为检验标准,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服务室、社会组织孵化室等功能,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的枢纽窗口。要推进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推动党建、综治、公安等部门网格合而为一,将符合条件的专职巡逻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协勤、交通劝导员等力量整合进网格。要推进平安创建常态化开展,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乡镇(街道)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建立落实达标命名、动态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积小安为大安。

好的政策和措施必须要严格执行、落到实处才能见效。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要强化落实,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领导,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大保障力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健全完善平安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做好上情下达、统筹指导、经验总结、督促落实等工作。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具体指标,每年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具体措施。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2020年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这样做

合川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智能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动态、民情民意等(资料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市域治理做得怎样,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实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央政法委提出,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12月26日,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召开,分析总结近年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并部署启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那么,近年来,我市社会治理工作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如何开展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又该紧扣哪些重点难点任务?记者为此采访了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

把社会治理扎根于人民之中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据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大力整治治安乱点乱象,深入开展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截至目前,全市共侦办涉黑犯罪组织1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248个,抓获涉黑恶犯罪嫌疑人3448人,破获涉黑恶团伙案件6888起。

“我们坚持三治融合,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打造了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该负责人说,我市持续开展品牌创建行动,在全面总结推广江北“老马工作法”、永川“乡贤评理堂”、南岸“三事分流”、市司法局“巴渝和事佬APP”等成功做法上,挖掘打造检察系统“莎姐”青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万州区“楼栋工作日”、九龙坡“老杨群工”、垫江“6995平安互助平台”等一批经验典型,并加快推动《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工作条例》修订出台,成立基金会,加大宣传表彰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市民法治素养。

同时,坚持把好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责任关,确保各类风险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建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实时监测、科学预警、动态管控。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等专项小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分级分类动态管控8大领域风险,70周年大庆安保实现“八个零发生”,全市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据介绍,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经济犯罪,为民营企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提供有力保障。市委政法委牵头出台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5条举措”,市高法院推出了民营经济司法保护“16条”、发布了民营经济司法保护白皮书,在全国首发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市检察院推出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18条+15条”,市公安局推出了服务民营经济“30条+10条”和服务学校“29条”、服务旅游发展“23条”等举措,市司法局推出了民营经济法律服务“10条+15条”,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基层基础建设这一根本支撑上,我市政法系统坚持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目前已建成四级综治中心7621个,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检察云”平台基本建成,“10+X”智慧警务有力服务实战,“渝警飞度”等64个移动警务应用陆续推出,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共享更加全面。“雪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全市公交车视频监控系统、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网实现全覆盖。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

不论快慢都要跑到终点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我市绘就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蓝图: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治理中得到落实,让人民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体系切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有机统一;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有效提高,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深入、管控有力、化解有效,实现“五个不让”和“七个坚决防止”;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制度意识和制度思维进一步加强,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切实提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制度持续完善,基层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切实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据了解,经市委同意,决定开展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并根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引》,制定了我市的《实施方案》及《工作指引》。

那么,我市开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分别是什么?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对此向记者进行了说明。

中央政法委对试点工作作了整体规划设计,明确了总体要求、方法程序、组织保障和治理体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现代化3大板块,16个重点任务、38个分解任务,86个基本要求。我们对照这个要求明确了我市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该负责人介绍,总体目标是通过3~5年努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走在西部前列,向全国一流迈进。具体目标有四项,分别是:成功创建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区县;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点;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工作布局更加优化合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强,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明显提升,平安重庆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

“按照中央部署,直辖市试点就是抓区县,大家都是‘参赛者’,不论快慢都要跑到终点。”该负责人介绍,我市试点工作与全国试点同步,以3年为一期,分批开展。其中,2020年-2022年为第1期,2023年-2025年为第2期,每批均不设名额,各区县结合实际确定申报批次。

让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加强和创新治理方式上必须做足功课。”该负责人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活动,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以法治为保障,市依法治市办要围绕社会治理急需,推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执法司法部门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政法系统各单位在执法办案中,要立足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加强释法说理和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同时,要以德治为引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和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厚植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

“还要以科技为支撑。”该负责人说,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要打破部门信息壁垒,进一步推进工作应用互联互通、融合共享。

在强化公共服务方面,要紧扣共享这个目标,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安机关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力度,完善居住证制度等配套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法律服务。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便捷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各部门要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建立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切实解决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要推动市域公共服务精准化,通过政务服务APP、大数据应用系统、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健全公共服务评价机制,切实将评价的“表决权”交到群众手中。

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一种崭新提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在加快推进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又该紧扣哪些重点工作任务?

“要在前移关口、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前期处置、前瞻治理等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该负责人提纲挈领地告诉记者,“其中,在突出前置防线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负责人解释道,要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健全落实公安武警联勤联动机制,推进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等智能社区防控建设,不断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网络”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争创工作,提升治安防控整体水平。要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坚持深挖根治、长效常治相结合,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新型犯罪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要加大乱点乱象整治力度,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切实维护治安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该负责人表示,要突出前瞻治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要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统筹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统一入驻中心,一站式解决各类问题。要以实战实效为检验标准,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健全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服务室、社会组织孵化室等功能,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的枢纽窗口。要推进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推动党建、综治、公安等部门网格合而为一,将符合条件的专职巡逻队员、流动人口协管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协勤、交通劝导员等力量整合进网格。要推进平安创建常态化开展,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乡镇(街道)等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建立落实达标命名、动态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积小安为大安。

好的政策和措施必须要严格执行、落到实处才能见效。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要强化落实,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领导,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加大保障力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健全完善平安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做好上情下达、统筹指导、经验总结、督促落实等工作。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具体指标,每年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具体措施。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