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种袭警行为将从重处罚

时间: 2020-01-1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755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以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行为攻击民警,处妨害公务罪,并从重处罚。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针对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对警察暴力袭击、打击报复等情况,《意见》明确了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意见》强调,要综合考虑袭警行为的手段、方式、对执行职务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民警在非工作时间,依法履职应当视为执行职务。

明确多种袭警行为适用法律条款

《意见》明确了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并要求酌情从重处罚。

例如,《意见》第一条规定,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行为对民警进行人身攻击;打砸、毁坏、抢夺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行为,对民警进行人身攻击,“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了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同时,暴力袭警时若出现7类情形,应在第一条规定的基础上,“酌情从重处罚”。这些行为包括:使用凶器或者危险物品袭警、驾驶机动车袭警;造成民警轻微伤或者警用装备严重毁损;造成多人围观、交通堵塞等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

“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一般不得适用缓刑。”《意见》强调。

暴力袭警致死应处故意杀人罪

《意见》还明确,暴力袭警,致使民警重伤、死亡,符合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非工作期间依法履职视为执行职务

《意见》另一大亮点,是明确民警在非工作期间,依法履行职责,应当视为执行职务。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仍适用《意见》所明确的法律条款。

《意见》明确,在民警非执行职务期间,因其职务行为对其实施暴力袭击、拦截、恐吓等行为,符合刑法多个条款规定,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等定罪,并根据袭警的具体情节酌情从重处罚。

此外,《意见》还提出,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袭警案件,应从严掌握无逮捕必要性、犯罪情节轻微等不捕不诉情形,慎重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

同时,民警在处置过程中,依法依规使用武器、警械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制止袭警行为,受法律保护。

强调“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注意到,对于上述多种袭警情形,《意见》均强调“从重处罚”。

“对于袭警行为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判,严格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意见》还表示,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不适用刑事和解和治安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办理此类案件时,不能将袭警行为等同于一般的故意伤害行为,且不能仅以造成民警身体伤害作为构成犯罪的标准。

“要综合考虑袭警行为的手段、方式以及对执行职务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从严追究刑事责任。”《意见》强调。

对于袭警行为的侦办,《意见》表示,应当全面收集、提取证据,特别是注意收集民警现场执法记录仪和周边监控等视听资料、在场人员证人证言等证据,查清案件事实。


关注

首个专门惩处袭警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发布

公安部:有利于统一司法标准

记者了解到,《意见》是中国第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的专门惩处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检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开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赵斌表示,此前对处理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缺少专门规定,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会因对法律理解不同而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各地对法律适用的标准和幅度的掌握也不统一,影响案件处理。

“《意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司法标准、规范办理流程、准确适用法律。”赵斌说。

在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看来,《意见》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的需要,体现了对民警依法特殊履职的保护,为公检法机关办理袭警违法犯罪案件提供了依据和指引。

“如果放纵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会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会更加无所顾忌,最终损害的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孙萍说。

公安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近40年间,全国共有1.3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里,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003人,因公负伤或致残2.5万人。

孙萍表示,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惩处相结合,有效消除滋生袭警违法犯罪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她强调,公安部也将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措施,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例如,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规定从重处罚。2018年12月,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10种情形。

今次发布的《意见》,则进一步厘清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并要求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释疑

严惩袭警同时如何保障公民权益?

公安部:谨慎使用警械防止不必要伤害

《意见》在加大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力度的同时,应如何正确执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此,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回答了民众关注的热点。

她表示,在处置过程中,将尽可能谨慎使用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遵循比例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为限,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据孙萍介绍,公安部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一线民警办理此类案件的能力。

同时,公安机关也将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据她介绍,公安机关将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现场执法行为,细化执法操作标准和指引。

“指导民警在处置袭警案件时,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袭警行为,本着说服教育为主的原则,妥善化解矛盾。”她说。

而对主观恶性较深、蓄意袭击警察的行为,她表示,也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在处置过程中尽可能谨慎使用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遵循比例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为限,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她说。

孙萍表示,将结合典型案例,揭露袭警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危害性,引导公民尊重法律,增强配合民警依法履职的自觉性,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同时,对于袭警违法犯罪行为,她表示也将依据《意见》的规定依法严厉打击。

“对袭警违法犯罪,坚决依法予以制止,及时开展侦查活动,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及时提请批捕、移送起诉,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以儆效尤。”她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质量。


评论

人民警察执法权威不容挑衅

□刘奕湛

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执法司法力量,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肩负着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民警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时常遭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甚至是打击报复。袭警行为不仅损害民警的生命健康,更是对国家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权威。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公安民警辅警正常执法执勤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和辱骂殴打事件,给民警执法权威和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严峻挑战。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突出了实际操作性,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

袭警违法犯罪是对民警履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职责的严重削弱,如若放纵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会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会更加无所顾忌,终将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惩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有利于保障民警更好地履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职责。

刑法关于“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按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从重处罚”,加大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意见》对使用暴力袭警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节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体现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惩,有助于遏制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多发趋势。

营造遵法守法良好社会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次,《意见》中的各项内容向公众进一步强调和宣示民警的执法行为代表着国家,是国家强制力的象征,具有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落实好《意见》,预防和惩处并举,将有效消除滋生袭警违法犯罪的土壤。

稿件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对多种袭警行为将从重处罚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以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行为攻击民警,处妨害公务罪,并从重处罚。1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针对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对警察暴力袭击、打击报复等情况,《意见》明确了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意见》强调,要综合考虑袭警行为的手段、方式、对执行职务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民警在非工作时间,依法履职应当视为执行职务。

明确多种袭警行为适用法律条款

《意见》明确了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并要求酌情从重处罚。

例如,《意见》第一条规定,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行为对民警进行人身攻击;打砸、毁坏、抢夺民警正在使用的警用车辆、警械等行为,对民警进行人身攻击,“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了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同时,暴力袭警时若出现7类情形,应在第一条规定的基础上,“酌情从重处罚”。这些行为包括:使用凶器或者危险物品袭警、驾驶机动车袭警;造成民警轻微伤或者警用装备严重毁损;造成多人围观、交通堵塞等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

“实施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一般不得适用缓刑。”《意见》强调。

暴力袭警致死应处故意杀人罪

《意见》还明确,暴力袭警,致使民警重伤、死亡,符合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非工作期间依法履职视为执行职务

《意见》另一大亮点,是明确民警在非工作期间,依法履行职责,应当视为执行职务。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仍适用《意见》所明确的法律条款。

《意见》明确,在民警非执行职务期间,因其职务行为对其实施暴力袭击、拦截、恐吓等行为,符合刑法多个条款规定,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等定罪,并根据袭警的具体情节酌情从重处罚。

此外,《意见》还提出,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袭警案件,应从严掌握无逮捕必要性、犯罪情节轻微等不捕不诉情形,慎重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

同时,民警在处置过程中,依法依规使用武器、警械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制止袭警行为,受法律保护。

强调“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注意到,对于上述多种袭警情形,《意见》均强调“从重处罚”。

“对于袭警行为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判,严格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意见》还表示,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不适用刑事和解和治安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办理此类案件时,不能将袭警行为等同于一般的故意伤害行为,且不能仅以造成民警身体伤害作为构成犯罪的标准。

“要综合考虑袭警行为的手段、方式以及对执行职务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准确认定犯罪性质,从严追究刑事责任。”《意见》强调。

对于袭警行为的侦办,《意见》表示,应当全面收集、提取证据,特别是注意收集民警现场执法记录仪和周边监控等视听资料、在场人员证人证言等证据,查清案件事实。


关注

首个专门惩处袭警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发布

公安部:有利于统一司法标准

记者了解到,《意见》是中国第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的专门惩处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检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开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赵斌表示,此前对处理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缺少专门规定,公检法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会因对法律理解不同而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各地对法律适用的标准和幅度的掌握也不统一,影响案件处理。

“《意见》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司法标准、规范办理流程、准确适用法律。”赵斌说。

在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看来,《意见》是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民警执法权威的需要,体现了对民警依法特殊履职的保护,为公检法机关办理袭警违法犯罪案件提供了依据和指引。

“如果放纵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会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会更加无所顾忌,最终损害的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孙萍说。

公安部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近40年间,全国共有1.3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里,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003人,因公负伤或致残2.5万人。

孙萍表示,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惩处相结合,有效消除滋生袭警违法犯罪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她强调,公安部也将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近年来国家已出台多项措施,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例如,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依规定从重处罚。2018年12月,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应当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10种情形。

今次发布的《意见》,则进一步厘清多种袭警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并要求从严追究刑事责任。


释疑

严惩袭警同时如何保障公民权益?

公安部:谨慎使用警械防止不必要伤害

《意见》在加大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力度的同时,应如何正确执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此,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孙萍回答了民众关注的热点。

她表示,在处置过程中,将尽可能谨慎使用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遵循比例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为限,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据孙萍介绍,公安部将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一线民警办理此类案件的能力。

同时,公安机关也将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据她介绍,公安机关将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现场执法行为,细化执法操作标准和指引。

“指导民警在处置袭警案件时,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对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袭警行为,本着说服教育为主的原则,妥善化解矛盾。”她说。

而对主观恶性较深、蓄意袭击警察的行为,她表示,也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在处置过程中尽可能谨慎使用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遵循比例原则,以制止违法犯罪为限,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她说。

孙萍表示,将结合典型案例,揭露袭警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危害性,引导公民尊重法律,增强配合民警依法履职的自觉性,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同时,对于袭警违法犯罪行为,她表示也将依据《意见》的规定依法严厉打击。

“对袭警违法犯罪,坚决依法予以制止,及时开展侦查活动,全面收集固定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及时提请批捕、移送起诉,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以儆效尤。”她表示,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质量。


评论

人民警察执法权威不容挑衅

□刘奕湛

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实施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应当以妨害公务罪定罪从重处罚。

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执法司法力量,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肩负着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民警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时常遭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甚至是打击报复。袭警行为不仅损害民警的生命健康,更是对国家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权威。

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公安民警辅警正常执法执勤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和辱骂殴打事件,给民警执法权威和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严峻挑战。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惩治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适用,突出了实际操作性,体现了司法机关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惩治、绝不姑息的决心和态度。

袭警违法犯罪是对民警履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职责的严重削弱,如若放纵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会变得更加有恃无恐,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会更加无所顾忌,终将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惩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民警执法权威,有利于保障民警更好地履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职责。

刑法关于“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按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从重处罚”,加大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意见》对使用暴力袭警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节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体现了对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惩,有助于遏制袭警违法犯罪行为的多发趋势。

营造遵法守法良好社会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次,《意见》中的各项内容向公众进一步强调和宣示民警的执法行为代表着国家,是国家强制力的象征,具有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落实好《意见》,预防和惩处并举,将有效消除滋生袭警违法犯罪的土壤。

稿件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