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警医夫妻“咫尺天涯”的故事

时间: 2020-02-09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67

2月8日,元宵节,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派出所民警颜涛核查完30名待查人员,天已经黑了。他给妻子姜兰打了个问候电话,对方却拒接了,“还忙起的!”颜涛自嘲道,“她是区中医院的医生,平时也只有她拒接我的电话,我不能拒接她的。”

防疫阻击战打响后,像颜涛、姜兰一样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的警医家庭,荣昌区公安局有约60个。公安民警辅警全员参战,与医护人员并肩冲锋,警医夫妻短则几天、长则两三周没有见面交流,可谓“咫尺天涯”。

颜涛:8次路过妻子工作的医院而不相见

返回派出所的颜涛错过了晚饭,他买了袋速冻汤圆 “将就一下”,“也算是过元宵了。” 吃汤圆的间隙,颜涛大致算了一下,他和姜兰从猪年的最后一周忙到了鼠年的元宵,自己已连续工作21天、姜兰亦有18天。

2月6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双河派出所民警颜涛(右二)在检查过路群众。

21天里,颜涛以大年三十为界,之前做年终工作收尾,之后则全力投入防疫阻击战,主要核查双河街道各村、社区的返乡人员和其他关联人员。“干到深夜是常态。个别人员返回荣昌城区居住的,还要到城区核实。”偶尔回城工作的颜涛8次路过中医院,却都没有与妻子联系,他说:“妻子也很忙,不想去打扰她。”

2月3日,颜涛的腰椎病犯了,不得已进了一次中医院。医生要求做一周理疗,颜涛摆摆手,“没时间,还是针灸吧,能缓解一下疼痛就行。”趴着扎针的半小时,颜涛设置了闹铃却还是睡着了,醒来后看到了身边熟悉的热水袋。旁边的护士解释,“姜医生来过了,让你多睡一会儿,就没有叫你。”

颜涛是转业军人,从军18年,在参加2008年抗震救灾后与姜兰相识。2016年颜涛转业进了荣昌区公安局,当了6年军嫂的姜兰又做了4年警嫂。“都是聚少离多,习惯了。”颜涛说,“疫情什么时候退,我就什么时候休息,姜兰也是。”

杨益卿:与妻子分房而居,“不能两人同时被减员”

刑警杨益卿则忘了过元宵节,“忙得都记不清什么日子了。” 杨益卿是大年初一早上归队的,与他一起返岗的还有他的妻子潘莉。潘莉是区人民医院护士,此后2周他们再未与6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拥抱过。

2月4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党委书记李雅洁在沙堡检查站向杨益卿(左一)宣读文件,批准其一线入党。

“2个孩子都送到我母亲那里了。大年三十的春晚才刚开始,取消休假的通知就下来了,我和潘莉马上做了归队准备。” 杨益卿说,2个孩子都小,最初还是希望能留1个照看小孩的,但是“有大家才有小家”。归队后,杨益卿主动请缨去了人口大镇吴家支援,潘莉则主动写下“请战书”,两人争相到最艰苦的岗位。

在潘莉的提醒下,杨益卿与其约定,从大年初一开始分房而居,餐具、杯子、卫生间也固定下来,“冲在一线,我和她都可能被感染,但不能两人互相感染。”杨益卿认为,“虽分属两个单位,但同在一条战线、一个阵营,不能都出状况,这是对防疫战斗的不负责,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

近日,涉疫情诈骗案件出现后,身为警务技术骨干的杨益卿回到技术岗,为防疫和破案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兼做防疫卡点的值守。杨益卿说:“对防疫有利的工作都很重要,我都会义无反顾。” 2月4日,荣昌区公安局党委特批杨益卿在沙堡检查站一线入党。

熊胜:与妻子同穿防护服,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

刑警熊胜的元宵节,一整天都在梳理疑似病例的关联人员,填写询问笔录时间时,才想起元宵节到来。熊胜已有2天没有与在峰高卫生院当医生的妻子易丹通电话,“我和她都要直接接触‘高风险’人员,所以都穿着防护服,接打电话也不方便。”熊胜说,“希望晚上能吃顿汤圆吧。就算我没时间吃,也希望她能吃上。”

1月30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熊胜(右一)正和同事们穿戴防护服,准备询问一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熊胜的岗位是警务人员在防疫战中的最前沿,主要负责对确诊病例及其亲密接触人员进行询问和调查取证,梳理出他们的活动轨迹和其他的接触人员。“每次工作都要穿上防护服,不透气,汗水可以把里层的衣服浸透,雾气则会遮住护目镜,看什么都模糊,但我都适应和克服了。”

为节约防护服,熊胜和易丹往往一穿就是一整天。一次,熊胜到卫生院做人员交接,与易丹擦肩而过却都没有认出对方。事后旁边的同事提醒,“防护服上好像写的‘易丹’。”熊胜一脸尴尬,“别说,别说。被易丹知道我没认出她,要遭跪‘搓衣板’。”

截至2月8日,荣昌区已经连续4天无新增病例,熊胜转攻“关联人员”,“尽管这些人员连疑似都不是,但还是要把工作前置,早提醒早预防更稳妥。”熊胜说,“可能这部分人都是健康的,我的工作最后会被忽略掉,但只要有传染的可能,我都会尽力去排查,决不漏掉任何一个传染源。”

通讯员 黄荐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战“疫”中警医夫妻“咫尺天涯”的故事

2月8日,元宵节,重庆市荣昌区双河派出所民警颜涛核查完30名待查人员,天已经黑了。他给妻子姜兰打了个问候电话,对方却拒接了,“还忙起的!”颜涛自嘲道,“她是区中医院的医生,平时也只有她拒接我的电话,我不能拒接她的。”

防疫阻击战打响后,像颜涛、姜兰一样共同奋战在防疫一线的警医家庭,荣昌区公安局有约60个。公安民警辅警全员参战,与医护人员并肩冲锋,警医夫妻短则几天、长则两三周没有见面交流,可谓“咫尺天涯”。

颜涛:8次路过妻子工作的医院而不相见

返回派出所的颜涛错过了晚饭,他买了袋速冻汤圆 “将就一下”,“也算是过元宵了。” 吃汤圆的间隙,颜涛大致算了一下,他和姜兰从猪年的最后一周忙到了鼠年的元宵,自己已连续工作21天、姜兰亦有18天。

2月6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双河派出所民警颜涛(右二)在检查过路群众。

21天里,颜涛以大年三十为界,之前做年终工作收尾,之后则全力投入防疫阻击战,主要核查双河街道各村、社区的返乡人员和其他关联人员。“干到深夜是常态。个别人员返回荣昌城区居住的,还要到城区核实。”偶尔回城工作的颜涛8次路过中医院,却都没有与妻子联系,他说:“妻子也很忙,不想去打扰她。”

2月3日,颜涛的腰椎病犯了,不得已进了一次中医院。医生要求做一周理疗,颜涛摆摆手,“没时间,还是针灸吧,能缓解一下疼痛就行。”趴着扎针的半小时,颜涛设置了闹铃却还是睡着了,醒来后看到了身边熟悉的热水袋。旁边的护士解释,“姜医生来过了,让你多睡一会儿,就没有叫你。”

颜涛是转业军人,从军18年,在参加2008年抗震救灾后与姜兰相识。2016年颜涛转业进了荣昌区公安局,当了6年军嫂的姜兰又做了4年警嫂。“都是聚少离多,习惯了。”颜涛说,“疫情什么时候退,我就什么时候休息,姜兰也是。”

杨益卿:与妻子分房而居,“不能两人同时被减员”

刑警杨益卿则忘了过元宵节,“忙得都记不清什么日子了。” 杨益卿是大年初一早上归队的,与他一起返岗的还有他的妻子潘莉。潘莉是区人民医院护士,此后2周他们再未与6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拥抱过。

2月4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党委书记李雅洁在沙堡检查站向杨益卿(左一)宣读文件,批准其一线入党。

“2个孩子都送到我母亲那里了。大年三十的春晚才刚开始,取消休假的通知就下来了,我和潘莉马上做了归队准备。” 杨益卿说,2个孩子都小,最初还是希望能留1个照看小孩的,但是“有大家才有小家”。归队后,杨益卿主动请缨去了人口大镇吴家支援,潘莉则主动写下“请战书”,两人争相到最艰苦的岗位。

在潘莉的提醒下,杨益卿与其约定,从大年初一开始分房而居,餐具、杯子、卫生间也固定下来,“冲在一线,我和她都可能被感染,但不能两人互相感染。”杨益卿认为,“虽分属两个单位,但同在一条战线、一个阵营,不能都出状况,这是对防疫战斗的不负责,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

近日,涉疫情诈骗案件出现后,身为警务技术骨干的杨益卿回到技术岗,为防疫和破案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兼做防疫卡点的值守。杨益卿说:“对防疫有利的工作都很重要,我都会义无反顾。” 2月4日,荣昌区公安局党委特批杨益卿在沙堡检查站一线入党。

熊胜:与妻子同穿防护服,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

刑警熊胜的元宵节,一整天都在梳理疑似病例的关联人员,填写询问笔录时间时,才想起元宵节到来。熊胜已有2天没有与在峰高卫生院当医生的妻子易丹通电话,“我和她都要直接接触‘高风险’人员,所以都穿着防护服,接打电话也不方便。”熊胜说,“希望晚上能吃顿汤圆吧。就算我没时间吃,也希望她能吃上。”

1月30日,重庆市荣昌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熊胜(右一)正和同事们穿戴防护服,准备询问一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熊胜的岗位是警务人员在防疫战中的最前沿,主要负责对确诊病例及其亲密接触人员进行询问和调查取证,梳理出他们的活动轨迹和其他的接触人员。“每次工作都要穿上防护服,不透气,汗水可以把里层的衣服浸透,雾气则会遮住护目镜,看什么都模糊,但我都适应和克服了。”

为节约防护服,熊胜和易丹往往一穿就是一整天。一次,熊胜到卫生院做人员交接,与易丹擦肩而过却都没有认出对方。事后旁边的同事提醒,“防护服上好像写的‘易丹’。”熊胜一脸尴尬,“别说,别说。被易丹知道我没认出她,要遭跪‘搓衣板’。”

截至2月8日,荣昌区已经连续4天无新增病例,熊胜转攻“关联人员”,“尽管这些人员连疑似都不是,但还是要把工作前置,早提醒早预防更稳妥。”熊胜说,“可能这部分人都是健康的,我的工作最后会被忽略掉,但只要有传染的可能,我都会尽力去排查,决不漏掉任何一个传染源。”

通讯员 黄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