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精神“隔离墙” 织心灵“防护衣” ——记江津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昌龄

时间: 2020-03-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10

杨昌龄通过微信群为仙桃市民开展心理辅导

疫情防控期间,在我市援助湖北的大军中,有一群心理援助志愿者积极主动为患者和防控一线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导减压,用强大的内心力量帮助他们筑起精神“隔离墙”,编织心灵“防护衣”。江津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昌龄就是其中的一员。

情系仙桃远程支援解“心结”

返乡被隔离、看到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焦虑到睡不着……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乃至全国各地的民众带来不小的健康威胁和心理压力,有人因恐慌“丧到刷不动消息”,也有人由于共情患上了替代性创伤等心理问题。

1月27日,江津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江津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全国中级社工师杨昌龄接到消息:为应对武汉地区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针对目前出现的就医难、住院难,以及“封城”等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下称“北京市社心联”)发出“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号召,在全国招募有资格且有应激心理危机干预技能经验的社工师。

拥有近30年社会工作经验的杨昌龄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表。经过层层审核,三次线上集训,两次轮岗备班,2月4日上午,杨昌龄成为北京市社心联疫情防控一线心理援助志愿者,为湖北省仙桃市抗击疫情提供社会心理援助服务。

“以前春节都要走亲访友,现在相互之间不能来往,是不是不太习惯,心里觉得很郁闷”“目前是疫情爆发期,看到确诊人数激增不要太过恐慌”……杨昌龄入驻了仙桃隔离居民微信群,每天都要在各个群里与隔离群众们聊聊天,通过轻松易懂的方式开展新冠病毒防疫知识讲座,进行情绪疏导和应激心理干预。

“我们全家被隔离后,我一直很惶恐,总感觉身体有很多疑似症状,怀疑自己也感染了肺炎。通过和杨老师交流,我心里的包袱放下了!”仙桃市的一位市民2月5日上午在微信群里向杨昌龄表示感谢,同时也呼吁大家理智看待疫情,不要过于恐慌,以免给自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落地江津志愿团队暖人心

除了情系仙桃,杨昌龄还积极牵头,将北京市社心联“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移植到江津。疫情爆发以来,江津区妇联链接大同社工,结合区防控工作大局和群众实际需求,在仙桃市和江津区,线上线下同时开展“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通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微信群实时交流,解决群众面对疫情时产生的恐慌心理问题,为市民筑起精神的“隔离墙”,穿上心灵“防护衣”。

在杨昌龄的号召下,20余名拥有专业资质的社会心理咨询师火速集结,他们自愿放弃春节假期,组成“温暖江津”社会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在江津本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

项目开展前,杨昌龄和她的团队进行了集中培训,制定了伦理守则。工作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防控工作纪律,改变以往面对面社会心理咨询交流的形式,以电话热线、微信咨询、远程视频等线上咨询为主,减少人员聚集,降低开展活动带来的传染风险。同时,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提升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群众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疫情当前,信心是长效的“疫苗”。志愿者们在开展心理疏导时,尤其注重对症下药,因人施策,采用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等实操技能工具,缓解群众的焦虑心情。

截至目前,该志愿团队在江津本地解决群众心理问题10余件,线上远程服务湖北仙桃居民15余人次。

扎根基层累计服务超5万小时

“我们共产党员要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为群众服务。”杨昌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1990年7月至今,她扎根基层,在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抢险救灾、脱贫攻坚、文化服务等志愿服务。2013年11月,江津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她作为中心带头人,率领团队与辖区单位、社区一同为困难群众提供社工服务,建立了“昌龄老年工作室”“蒲公英儿童成长课堂”等便民服务机构。为了与时俱进地做好社会工作,时刻勉励自己和团队力戒浮躁,多读书、勤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她重视社工专业技能与价值观的培训与塑造,引导社工在“助人”的同时学会“塑心”,通过自我完善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今,杨昌龄及团队一方面通过定期培训“练好内功”,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加入社工的大家庭。

在留守儿童心中,她是温柔可亲的“妈妈”;在社区空巢老人眼中,她是孝顺体贴的“女儿”;在志愿者面前,她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在近30年的社会服务时间里,杨昌龄累计服务时间5万小时以上,累计服务人数达2万人次,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巾帼志愿者、重庆市最美志愿者、首届(2017)感动江津十大人物等称号。她始终以初心、爱心和责任心服务困难群众,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 谭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筑精神“隔离墙” 织心灵“防护衣” ——记江津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昌龄

杨昌龄通过微信群为仙桃市民开展心理辅导

疫情防控期间,在我市援助湖北的大军中,有一群心理援助志愿者积极主动为患者和防控一线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导减压,用强大的内心力量帮助他们筑起精神“隔离墙”,编织心灵“防护衣”。江津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杨昌龄就是其中的一员。

情系仙桃远程支援解“心结”

返乡被隔离、看到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焦虑到睡不着……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乃至全国各地的民众带来不小的健康威胁和心理压力,有人因恐慌“丧到刷不动消息”,也有人由于共情患上了替代性创伤等心理问题。

1月27日,江津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江津区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全国中级社工师杨昌龄接到消息:为应对武汉地区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针对目前出现的就医难、住院难,以及“封城”等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下称“北京市社心联”)发出“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号召,在全国招募有资格且有应激心理危机干预技能经验的社工师。

拥有近30年社会工作经验的杨昌龄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表。经过层层审核,三次线上集训,两次轮岗备班,2月4日上午,杨昌龄成为北京市社心联疫情防控一线心理援助志愿者,为湖北省仙桃市抗击疫情提供社会心理援助服务。

“以前春节都要走亲访友,现在相互之间不能来往,是不是不太习惯,心里觉得很郁闷”“目前是疫情爆发期,看到确诊人数激增不要太过恐慌”……杨昌龄入驻了仙桃隔离居民微信群,每天都要在各个群里与隔离群众们聊聊天,通过轻松易懂的方式开展新冠病毒防疫知识讲座,进行情绪疏导和应激心理干预。

“我们全家被隔离后,我一直很惶恐,总感觉身体有很多疑似症状,怀疑自己也感染了肺炎。通过和杨老师交流,我心里的包袱放下了!”仙桃市的一位市民2月5日上午在微信群里向杨昌龄表示感谢,同时也呼吁大家理智看待疫情,不要过于恐慌,以免给自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落地江津志愿团队暖人心

除了情系仙桃,杨昌龄还积极牵头,将北京市社心联“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移植到江津。疫情爆发以来,江津区妇联链接大同社工,结合区防控工作大局和群众实际需求,在仙桃市和江津区,线上线下同时开展“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通过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微信群实时交流,解决群众面对疫情时产生的恐慌心理问题,为市民筑起精神的“隔离墙”,穿上心灵“防护衣”。

在杨昌龄的号召下,20余名拥有专业资质的社会心理咨询师火速集结,他们自愿放弃春节假期,组成“温暖江津”社会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在江津本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

项目开展前,杨昌龄和她的团队进行了集中培训,制定了伦理守则。工作中,志愿者们严格遵守防控工作纪律,改变以往面对面社会心理咨询交流的形式,以电话热线、微信咨询、远程视频等线上咨询为主,减少人员聚集,降低开展活动带来的传染风险。同时,利用新媒体扩大宣传,提升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群众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疫情当前,信心是长效的“疫苗”。志愿者们在开展心理疏导时,尤其注重对症下药,因人施策,采用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等实操技能工具,缓解群众的焦虑心情。

截至目前,该志愿团队在江津本地解决群众心理问题10余件,线上远程服务湖北仙桃居民15余人次。

扎根基层累计服务超5万小时

“我们共产党员要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为群众服务。”杨昌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自1990年7月至今,她扎根基层,在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抢险救灾、脱贫攻坚、文化服务等志愿服务。2013年11月,江津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她作为中心带头人,率领团队与辖区单位、社区一同为困难群众提供社工服务,建立了“昌龄老年工作室”“蒲公英儿童成长课堂”等便民服务机构。为了与时俱进地做好社会工作,时刻勉励自己和团队力戒浮躁,多读书、勤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她重视社工专业技能与价值观的培训与塑造,引导社工在“助人”的同时学会“塑心”,通过自我完善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今,杨昌龄及团队一方面通过定期培训“练好内功”,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加入社工的大家庭。

在留守儿童心中,她是温柔可亲的“妈妈”;在社区空巢老人眼中,她是孝顺体贴的“女儿”;在志愿者面前,她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在近30年的社会服务时间里,杨昌龄累计服务时间5万小时以上,累计服务人数达2万人次,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巾帼志愿者、重庆市最美志愿者、首届(2017)感动江津十大人物等称号。她始终以初心、爱心和责任心服务困难群众,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 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