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依旧在

时间: 2020-07-3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42

  7月17日上午,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手机里突然蹦出几条新消息,有战友在微信群里上传了一张康波烈士的照片,瞬间,群里像炸了锅似地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跟帖感慨时光飞逝,缅怀英雄事迹,最后大家相约,一起到南山龙园去看看曾经的亲密战友。

  其实,自康波烈士牺牲后,每年清明节去扫墓已成武警重庆总队新闻站约定成俗的传统,只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陵园限流无法成行,于是大家提议在康波的忌日前去祭奠。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战友相继驱车来到南山龙园,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陵园被白雾笼罩,格外清幽,宛若仙境一般。我们缓步来到康波的墓前,左侧安静地坐着黑白相间的小猫,像是一位忠实的守灵者,它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我们,确认无恶意后才起身离去。万物有灵,或许猫也知道,墓地里躺着的是一位值得崇敬的英雄吧。墓碑顶上康波的雕像仍如十几年前那般栩栩如生,年轻、生动、刚毅!

  战友们絮絮叨叨地回忆起与康波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3年前的那个雨季。

  那是2007年7月17日,山城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市区降雨量达116年来未遇的266毫米。房屋倒塌,交通、水电中断,上万辆公交车、出租车熄火,7条高速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200多个航班不能起降,整座城市成了一座孤岛……

  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沙坪坝区陈家桥镇,洪水如脱缰野马一般在街巷里奔涌咆哮,镇中心积水达五六米深,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危难之时,武警重庆总队紧急出动数千名官兵,兵分多路展开抢险救援。作为总队新闻干事的康波,为汇集部队抗洪情况资料,前一天晚上加班至凌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休息,可当救援官兵们到达陈家桥镇时,康波的身影竟也出现在抗洪的队伍里。战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康波却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总队的新闻干事,我必须得来。”

  15时50分许,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命武警部队组成灾情侦察队,乘冲锋舟进入灾情危急区域,察看居民楼洪水围困情况,以供确定救援方案。随即,一个由8人组成的灾情侦察队整装待发,康波手提一部小型数码相机,主动请缨,他要以拍摄图片的方式为指挥部提供一线最直观的灾情资料。只见康波一个箭步跨上冲锋舟,冲进汹涌咆哮的洪流……

  然而,就是这一跨,年仅26岁的他,却再也没能回来。

  穿行在被洪水浸泡的街巷中,冲锋舟剧烈颠簸着,队员们仔细察看一栋栋被洪魔围困的居民楼。冲锋舟上的康波高举着数码相机,用画面记录着灾情实况。当看到一个被困的男孩没有救生衣时,康波毅然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了他。不幸的是,在随后的搜寻中,一个大浪扑来,冲锋舟被打翻,没穿救生衣的康波瞬间消失在滚滚洪流中。

  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得知康波不幸落水失踪的消息后,紧急组成军地联合搜寻小分队,沿梁滩河两岸搜寻。“康波——康波——”战友们一次次声嘶力竭地呼唤着康波的名字,但始终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18日,以“武警中尉为侦察水情落水失踪”“人民的好警官康波仍下落不明”等为标题的报道,占据了重庆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19日13时40分许,在距康波落水处三四公里的梁滩河里,陈家桥丰文山7社村民发现了他的遗体。此时的康波,手腕还死死缠着系照相机的绳子,当技术部门将浸泡了40多个小时的数码相机存储卡技术处理后,康波牺牲前拍摄的37张照片生动还原了官兵抢救遇险群众的情景,而最后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距他落水时仅隔46秒……康波用他年仅26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就这样,康波将自己26岁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豪情与悲壮的波峰浪谷间。他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传遍巴渝大地。他成了人们争先传颂的抗洪英雄,也成了战友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伤痛。武警部队授予他“献身新闻事业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并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你离开的时候,正好是雨季,整个世界都因你而哭泣,你是那样平凡的走来,却是那样悲壮的离去,你冲锋的时候,没有任何言语;你选择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面对无情的洪水,你毫不畏惧,你用那血肉之躯,铸起那道铜墙铁壁……”战友陈姣姣为康波创作了这首满怀深情、荡气回肠的纪念歌曲《离别在雨季》催人泪下。

  时光斑驳了记忆,离我们而去的英雄,你在天堂还好吗?

  我时常在想,什么是牺牲?对军人来说,或许是一次告别,或许是一次出征,或许更像是一次远行。因为,是军人就意味着牺牲。只是,军人没有把牺牲看得过于恐惧和神圣。他们从不去想什么时候牺牲,也压根没想过怎样牺牲,更不会想牺牲后有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是当险情来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那一刻,他们一定会把人民举过头顶,把自己的安危抛在脑后,为人民而战,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在穿军装和曾经穿过军装的人看来,这是军人的使命,也是军人的荣誉,朴素的壮举其实就是本能的反应。正如戚继光在《马上作》中所写:“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他们让我们懂得,有一种活着是为了牺牲,有一种牺牲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活着。在我看来,所谓英雄,重点不仅在于行为,更在于出发点。当一个人心怀悲悯、心怀众生,愿意为某项事业燃烧自己,他就是英雄。从这个意义来讲,英雄虽已不在,但其实英雄依旧还在。因为他们的精神在传承,他们的事业仍在继续。

  诗人阿紫在《英雄》中写道:英雄没有自定义,他们无需高大健壮,也无需长相周正,只要人民需要,就代表人民,只要祖国需要,就代表祖国,这就是英雄。英雄在哪里?英雄住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让正义战胜邪恶,你就是英雄,如果,让自己战胜自己,你也是英雄,英雄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背上有傲骨,英雄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胸中有担当,你和我,我和他,我们都可以,成为这个筋骨铮硬的民族,这个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英雄。

  ( ◎王品 作者系武警重庆总队机动支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英雄依旧在

  7月17日上午,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手机里突然蹦出几条新消息,有战友在微信群里上传了一张康波烈士的照片,瞬间,群里像炸了锅似地热闹起来,大家纷纷跟帖感慨时光飞逝,缅怀英雄事迹,最后大家相约,一起到南山龙园去看看曾经的亲密战友。

  其实,自康波烈士牺牲后,每年清明节去扫墓已成武警重庆总队新闻站约定成俗的传统,只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陵园限流无法成行,于是大家提议在康波的忌日前去祭奠。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战友相继驱车来到南山龙园,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整个陵园被白雾笼罩,格外清幽,宛若仙境一般。我们缓步来到康波的墓前,左侧安静地坐着黑白相间的小猫,像是一位忠实的守灵者,它用警惕的目光打量着我们,确认无恶意后才起身离去。万物有灵,或许猫也知道,墓地里躺着的是一位值得崇敬的英雄吧。墓碑顶上康波的雕像仍如十几年前那般栩栩如生,年轻、生动、刚毅!

  战友们絮絮叨叨地回忆起与康波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3年前的那个雨季。

  那是2007年7月17日,山城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市区降雨量达116年来未遇的266毫米。房屋倒塌,交通、水电中断,上万辆公交车、出租车熄火,7条高速路全部被迫封闭,机场200多个航班不能起降,整座城市成了一座孤岛……

  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沙坪坝区陈家桥镇,洪水如脱缰野马一般在街巷里奔涌咆哮,镇中心积水达五六米深,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危难之时,武警重庆总队紧急出动数千名官兵,兵分多路展开抢险救援。作为总队新闻干事的康波,为汇集部队抗洪情况资料,前一天晚上加班至凌晨3时,领导特意安排他休息,可当救援官兵们到达陈家桥镇时,康波的身影竟也出现在抗洪的队伍里。战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康波却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总队的新闻干事,我必须得来。”

  15时50分许,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命武警部队组成灾情侦察队,乘冲锋舟进入灾情危急区域,察看居民楼洪水围困情况,以供确定救援方案。随即,一个由8人组成的灾情侦察队整装待发,康波手提一部小型数码相机,主动请缨,他要以拍摄图片的方式为指挥部提供一线最直观的灾情资料。只见康波一个箭步跨上冲锋舟,冲进汹涌咆哮的洪流……

  然而,就是这一跨,年仅26岁的他,却再也没能回来。

  穿行在被洪水浸泡的街巷中,冲锋舟剧烈颠簸着,队员们仔细察看一栋栋被洪魔围困的居民楼。冲锋舟上的康波高举着数码相机,用画面记录着灾情实况。当看到一个被困的男孩没有救生衣时,康波毅然脱下自己的救生衣递给了他。不幸的是,在随后的搜寻中,一个大浪扑来,冲锋舟被打翻,没穿救生衣的康波瞬间消失在滚滚洪流中。

  市抗洪联合指挥部得知康波不幸落水失踪的消息后,紧急组成军地联合搜寻小分队,沿梁滩河两岸搜寻。“康波——康波——”战友们一次次声嘶力竭地呼唤着康波的名字,但始终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18日,以“武警中尉为侦察水情落水失踪”“人民的好警官康波仍下落不明”等为标题的报道,占据了重庆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19日13时40分许,在距康波落水处三四公里的梁滩河里,陈家桥丰文山7社村民发现了他的遗体。此时的康波,手腕还死死缠着系照相机的绳子,当技术部门将浸泡了40多个小时的数码相机存储卡技术处理后,康波牺牲前拍摄的37张照片生动还原了官兵抢救遇险群众的情景,而最后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距他落水时仅隔46秒……康波用他年仅26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就这样,康波将自己26岁的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豪情与悲壮的波峰浪谷间。他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传遍巴渝大地。他成了人们争先传颂的抗洪英雄,也成了战友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伤痛。武警部队授予他“献身新闻事业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并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你离开的时候,正好是雨季,整个世界都因你而哭泣,你是那样平凡的走来,却是那样悲壮的离去,你冲锋的时候,没有任何言语;你选择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面对无情的洪水,你毫不畏惧,你用那血肉之躯,铸起那道铜墙铁壁……”战友陈姣姣为康波创作了这首满怀深情、荡气回肠的纪念歌曲《离别在雨季》催人泪下。

  时光斑驳了记忆,离我们而去的英雄,你在天堂还好吗?

  我时常在想,什么是牺牲?对军人来说,或许是一次告别,或许是一次出征,或许更像是一次远行。因为,是军人就意味着牺牲。只是,军人没有把牺牲看得过于恐惧和神圣。他们从不去想什么时候牺牲,也压根没想过怎样牺牲,更不会想牺牲后有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是当险情来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那一刻,他们一定会把人民举过头顶,把自己的安危抛在脑后,为人民而战,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在穿军装和曾经穿过军装的人看来,这是军人的使命,也是军人的荣誉,朴素的壮举其实就是本能的反应。正如戚继光在《马上作》中所写:“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他们让我们懂得,有一种活着是为了牺牲,有一种牺牲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活着。在我看来,所谓英雄,重点不仅在于行为,更在于出发点。当一个人心怀悲悯、心怀众生,愿意为某项事业燃烧自己,他就是英雄。从这个意义来讲,英雄虽已不在,但其实英雄依旧还在。因为他们的精神在传承,他们的事业仍在继续。

  诗人阿紫在《英雄》中写道:英雄没有自定义,他们无需高大健壮,也无需长相周正,只要人民需要,就代表人民,只要祖国需要,就代表祖国,这就是英雄。英雄在哪里?英雄住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让正义战胜邪恶,你就是英雄,如果,让自己战胜自己,你也是英雄,英雄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背上有傲骨,英雄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胸中有担当,你和我,我和他,我们都可以,成为这个筋骨铮硬的民族,这个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个又一个响当当的英雄。

  ( ◎王品 作者系武警重庆总队机动支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