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八字联动”防范扶贫产业风险

时间: 2020-09-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37


中国法学会派驻干部在田间测量黄豆面积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今(9)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我市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介绍了该区通过在管控好产业生产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政策风险上集中发力,持续用力,推动产业扶贫取得实效。2019年,开州区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73.7亿元,带动全区75%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坚持“技、保”齐推,防范生产风险

  采取“送出去”“走下去”“请上来”“开单子”方式,分层分类组织1.5万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技术员、贫困从业人员参加产业技术培训。区、乡、村联动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行动,邀请16名农业首席专家领衔开展20个产业扶贫课题研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万亩。16.5万亩已建成扶贫产业提前见效,其中7.4万亩产业成活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临江镇福德村2000亩柑橘提前4个月开始挂果。聘请1名茶叶专家在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大进镇蹲点指导茶叶生产,使采茶时间提前近1年,亩产量提升10%。今年成功举办了“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三届斗茶大赛(决赛)暨开州区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采摘开园活动等系列活动。目前,该区茶产业年产值达1.8亿元,惠及54个贫困村、1.2万户贫困户。

  用好扶贫产业保险政策,支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在现有保险品种目录范围内应保尽保。加强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培育,对致富带头人参保扶贫产业保险的,在同等享受保费补贴的基础上,区级财政再给予不低于75%的区级部分保费补贴,降低产业生产风险。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柑橘收益保险6万亩、生猪保险92.4万头、渔业保险0.7万亩,理赔总额1600万元。

  破解“产、销”分离,防范市场风险

  做畅本地市场。培育农产品直销配送企业15家,建设村(社区)“菜篮子”农产品零售网点2250个,建成农产品田间市场、城区集配中心、冷链物流点42个。基地“菜园子”与消费者“菜篮子”有效对接,累计销售贫困地区蔬菜35.8万吨、禽蛋500万枚、猪肉1.5万吨、中药材3000吨以上,实现尽产尽销。

  做强线上市场。与京东、中垦优选、拼多多、巴味渝珍等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开街网”本土电商平台,和159个电商扶贫驿站、271个村级农村电商一起把“山货”变为“网货”,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突破3亿元。为化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柑橘销售影响,举办“抗疫开拼·爱心助农”开县春橙拼多多直播助农活动,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双晒”直播带货,网销柑橘10.6万单。

  做活区外市场。举办渝川陕鄂商品交易会、消费扶贫爱心购、“开县春橙”全网营销等活动,在蓝莓、油桃、青翠李、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成熟季节,组织开展采摘节庆活动等50余场次,拓宽特色产品知名度。

  做好帮扶市场。利用中国法学会、山东潍坊市、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江津区、璧山区等帮扶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内结对帮扶开州扶贫产品云推销会4场,开县春橙、关面木香、紫水豆干、南门红糖、晚熟青脆李、水竹凉席等特色产品销售额达1500万元。

  强化“管、控”约束,防范质量风险

  标准化生产。修订完善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4项地方标准,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推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实行限额管理使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均检测农产品1万个批次以上,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没有出现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品牌化提质。把获得“三品一标”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农业项目的评审加分条件,对获得者优先给予支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名录,实行动态管控,加强宣传推荐,认定有效期内市级名牌农产品2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10个、扶贫产品396个,农产品商品率增至65%,其中“开县春橙”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保持“稳、兜”机制,防范政策风险

  稳续政策。出台扶贫产业销售奖补、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政策,用于新建和管护产业发展的产业扶贫资金累计1.5亿元,连续三年递增式安排贷款贴息3200万元,优先对新型经营主体扶贫产业加工、冷链、营销、贴息等给予扶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兜网保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价格风险兜底收购协议,当农产品市场价高于最低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农产品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按最低价收购。香石专业合作社在义和镇发展绿壳蛋鸡2.8万只,与726户贫困户签订兜底收购协议,每枚鸡蛋按兜底价1.1元收购,保障贫困户兜底收入616万元。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开州区“八字联动”防范扶贫产业风险


中国法学会派驻干部在田间测量黄豆面积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今(9)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我市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介绍了该区通过在管控好产业生产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政策风险上集中发力,持续用力,推动产业扶贫取得实效。2019年,开州区农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73.7亿元,带动全区75%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坚持“技、保”齐推,防范生产风险

  采取“送出去”“走下去”“请上来”“开单子”方式,分层分类组织1.5万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技术员、贫困从业人员参加产业技术培训。区、乡、村联动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行动,邀请16名农业首席专家领衔开展20个产业扶贫课题研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万亩。16.5万亩已建成扶贫产业提前见效,其中7.4万亩产业成活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临江镇福德村2000亩柑橘提前4个月开始挂果。聘请1名茶叶专家在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大进镇蹲点指导茶叶生产,使采茶时间提前近1年,亩产量提升10%。今年成功举办了“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三届斗茶大赛(决赛)暨开州区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采摘开园活动等系列活动。目前,该区茶产业年产值达1.8亿元,惠及54个贫困村、1.2万户贫困户。

  用好扶贫产业保险政策,支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在现有保险品种目录范围内应保尽保。加强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培育,对致富带头人参保扶贫产业保险的,在同等享受保费补贴的基础上,区级财政再给予不低于75%的区级部分保费补贴,降低产业生产风险。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柑橘收益保险6万亩、生猪保险92.4万头、渔业保险0.7万亩,理赔总额1600万元。

  破解“产、销”分离,防范市场风险

  做畅本地市场。培育农产品直销配送企业15家,建设村(社区)“菜篮子”农产品零售网点2250个,建成农产品田间市场、城区集配中心、冷链物流点42个。基地“菜园子”与消费者“菜篮子”有效对接,累计销售贫困地区蔬菜35.8万吨、禽蛋500万枚、猪肉1.5万吨、中药材3000吨以上,实现尽产尽销。

  做强线上市场。与京东、中垦优选、拼多多、巴味渝珍等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开街网”本土电商平台,和159个电商扶贫驿站、271个村级农村电商一起把“山货”变为“网货”,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突破3亿元。为化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柑橘销售影响,举办“抗疫开拼·爱心助农”开县春橙拼多多直播助农活动,该区区委书记、区长“双晒”直播带货,网销柑橘10.6万单。

  做活区外市场。举办渝川陕鄂商品交易会、消费扶贫爱心购、“开县春橙”全网营销等活动,在蓝莓、油桃、青翠李、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成熟季节,组织开展采摘节庆活动等50余场次,拓宽特色产品知名度。

  做好帮扶市场。利用中国法学会、山东潍坊市、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江津区、璧山区等帮扶资源,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举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内结对帮扶开州扶贫产品云推销会4场,开县春橙、关面木香、紫水豆干、南门红糖、晚熟青脆李、水竹凉席等特色产品销售额达1500万元。

  强化“管、控”约束,防范质量风险

  标准化生产。修订完善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4项地方标准,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推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实行限额管理使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均检测农产品1万个批次以上,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没有出现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品牌化提质。把获得“三品一标”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农业项目的评审加分条件,对获得者优先给予支持。建立农产品品牌名录,实行动态管控,加强宣传推荐,认定有效期内市级名牌农产品2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10个、扶贫产品396个,农产品商品率增至65%,其中“开县春橙”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保持“稳、兜”机制,防范政策风险

  稳续政策。出台扶贫产业销售奖补、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政策,用于新建和管护产业发展的产业扶贫资金累计1.5亿元,连续三年递增式安排贷款贴息3200万元,优先对新型经营主体扶贫产业加工、冷链、营销、贴息等给予扶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兜网保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价格风险兜底收购协议,当农产品市场价高于最低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农产品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按最低价收购。香石专业合作社在义和镇发展绿壳蛋鸡2.8万只,与726户贫困户签订兜底收购协议,每枚鸡蛋按兜底价1.1元收购,保障贫困户兜底收入6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