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苗王山 情满扶贫路

时间: 2020-09-1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59

刘千武开展送教服务

邱靖杰了解贫困户土鸡养殖情况 记者 饶果 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

  在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割舍对家庭的牵挂,从繁华都市来到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乡,走向田间地头,扎根在苗王山下,与当地群众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久久为功的“滴水穿石”精神,驰而不息,真帮实扶,克服种种艰难,冲在扶贫最前线,带领大家一起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为后坪乡建设添砖加瓦……

  三批驻乡工作队员

  开启特殊的“扶贫接力”

  9月7日晚9点过,市委国安办干部周杨完成一天的工作走出机关办公楼,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不由自主地想起曾下乡蹲点帮扶的武隆区后坪乡:“此时,苗寨也应该是繁星满天吧!”

  作为组织选派至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后坪乡工作队的第一批队员,周杨回忆起自己在那里的两年扶贫工作,辛苦、成就、满足的感觉填满了他的记忆空间。

  2017年9月,第一批进入武隆后坪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原市委政法委副巡视员谢树国,带领工作队员周杨、市高法院处级干部谢荣忠奔赴后坪。

  虽然来之前在网上找了不少关于后坪乡的资料,做了很多准备,但谁都没想到当地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山高路陡,信息闭塞,冬日大雪封山,夏季大雨导致滑坡路断,群众致贫原因复杂。如何才能带领他们迅速克服这些困难,脱离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理思路、定规划,解难题、办实事,我们要把破解难题当作扶贫攻坚的一场硬仗来打!”周杨时至今日还记得,第一任队长谢树国作为“带头大哥”,拿出了当过兵的果敢气势,给他们加油打气,并以身作则,带领队员们走村串户访群众、搞调研、摸情况。

  整整27天,工作队迎着朝露出发,披着星光归“家”,用脚步丈量完全乡6个村33个村民小组。他们从扶贫的“门外汉”变成了熟悉各项扶贫政策和乡情民意的行家能手,起草上报了11期扶贫专报、5份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区两级扶贫集团提供了最准确的一线“后坪脱贫攻坚真实情况”,协助制定了《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规划(2017—2020)》,规划项目95个,起草制定《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武隆区后坪乡任务分解方案(2017—2020)》,涉及53项项目,为后坪乡绘制了脱贫攻坚规划蓝图。

  同时,为快速推动各项工作,工作队还结合后坪乡实际,起草了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一办四组”工作机制,围绕项目动态监测、项目问题解决、项目有效推进三大目标,推动成立14个工作专班,搭建了横向覆盖区级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市、区、乡、村各级的工作推动平台。

  2017年11月23日,武隆区火炉镇、苍沟乡发生5.0级地震,在“一办四组”工作机制运行下,后坪乡率先在全区完成了对群众的灾情排查化解工作,成效得到了有力体现,也吸引了其他乡镇多次学习借鉴。

  当用心想去完成一件事情时,时间总是不够用。2018年9月,谢树国和谢荣忠为期一年驻乡时间到了,两人不舍地离开后坪乡,第二批、第三批队员相继来到这里,将扶贫“接力棒”传递下去。

  督建27条乡村公路

  为贫困村打通“致富路”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熄灯入眠,天上的星星泛着点点光亮,微风拂过大山脚下的后坪乡。黑暗中,两束微弱的车灯在山腰处闪烁。“前面有辆车抛锚了,车里没人,我们过不去!”原来,为了能在第二天上班前赶到武隆区提供最新走访情况,驻乡工作队决定连夜赶路,谁知道半路遇到个“拦路虎”,而通往城区的硬化道路只此一条。

  “乡里的情况不能拖,我们当时只得改道绕更远的小路。本来从乡里到城区一趟就得三四个小时,这下路程更远了,待我们赶到城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过……”在第二任工作队队长、市公安局副巡视员杨成和队员、市一中法院处级干部秦启福到达后坪乡的第一天,“老队员”周杨向他们分享了这段难忘的夜行经历。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当地群众最强烈的呼声,也是市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调研后郑重交办的任务,更是驻村工作队亟需配合区、乡跟进推动的重点项目。

  武隆区江口镇至后坪乡的公路(以下简称江后路)起于江口镇龙溪乌江大桥、止于后坪乡场镇,全长44公里,途经莽莽大山,还有多处沟壑悬崖,地质复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整个项目推进。“江后路对后坪乡的群众来说,不仅是修了一条便民路、惠民路,更是一条‘脱贫摘帽’的致富路。”从工程启动,杨成见到领导就开启“碎碎念”模式。

  为了推进后坪乡的外联大通道江后路和桐后路(武隆区桐梓镇至后坪乡)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杨成带领工作队前后20余次深入现场实地踏勘,多次到交通牵头部门协调解决道路沿线的杆线搬迁等问题,最终确保了该项目的有序推进。

  工作队积极参与95个脱贫项目现场督查,实地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对相关情况每月形成书面督查报告并同步向区级部门下发督查通报,推动项目的实施。严格对照《重大项目任务分解表》,定期赴武隆区级交通、产业、水利项目相关部门和后坪乡开展项目专项督检,积极推动扶贫项目顺利进行并改善人居环境,修筑农村路27条131公里;修建人饮池69口,供水容积251006立方米;农村用电、动力线、光纤到村覆盖率100%。

  扶贫干部“操碎了心”

  连娃儿暑假作业都要管

  “上次去村里走访,看到有的娃儿做暑假作业敷衍了事,这种情况要不得,家长得管。”8月27日晚上7点半,在武隆后坪乡双联村院坝里,村民们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地听着刘千武讲“家庭教育经”。

  这一堂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后坪乡工作队第三任队长刘千武和队员朱雪李、蒋云强发起的公益讲座,以实际案例引导村民们如何教育孩子。

  “这些干部真是巴心巴肠,连娃儿暑假作业都要管!”面对“管得宽”的扶贫干部,大家倍感亲近,不时认同地点点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群众重视教育,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孩子们已经比我们刚来的时候进步多了,即使是几分、十几分的提升,这背后也是村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改变。”谈起后坪乡的教育问题,刘千武感慨万千。从2019年9月到后坪乡开展工作第一天以来,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就成了刘千武的大事,孩子们的教育也一直让他们牵挂。

  后坪乡的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他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代际传递无声无息,“读书无用论”曾在当地盛行。

  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刘千武认为,必须转变当地村民的教育观念。

  长期走村入户,哪家哪户有几个孩子上学、读几年级、学习成绩怎样,刘千武都了然于心。凡遇村民家孩子学习有进步的,刘千武都把他们的成绩统计出来,作为宣讲教育的活案例。尤其是文凤村有6个孩子考上大学、1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刘千武更是把这些活生生的榜样讲给村民们听。

  润物细无声。真实的例子,一传十、十传百,榜样的力量让村民看到了教育带来的改变和希望,也逐渐扭转了村民“读书无用”的观念。

  刘千武时常去后坪乡中心小学转悠,与老师们商讨教育教学方法,助推后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定期邀请检察机关的“莎姐”们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法治课程和心理疏导。同时,驻乡工作队队员、市高法院一级调研员王清心,驻乡工作队队员、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龙厚朋也尽心协助刘千武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提高成绩。

  多管齐下,整个后坪乡的学习氛围得以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村民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许多村民还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选择在当地务工或者创业,为的就是更好地陪伴孩子学习。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当地组织公益讲座,还办各类培训班,让贫困户学知识、学技术。近两年,后坪乡组织大大小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技能提升班10余批次,引导贫困户学水产养殖技术、学大棚蔬菜种植、学水果栽培、学农产品初加工手艺,还开办月嫂、电工、乡村旅游等经营管理培训班,全乡所有贫困户家庭均有1人以上接受过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和从业技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智慧和力量。

  “志智双扶是我们的目的和最终目标。”刘千武谈到教育时,总是满怀深情。

  “西游”四兄弟

  护送“唐僧”找寻脱贫真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个措施“点石成金”,给后坪乡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看得见的希望。

  扎根在后坪乡白石村、文凤村、高坪村和中岭村的4个第一书记组成的现代版的“西游小队”,在后坪乡传为佳话。

  “西游小队”的成员分别来自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有点子多的“大师兄”杨懿,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二师兄”邱靖杰,做事踏实的“沙和尚”周扬,还有爱跑腿的“白龙马”胡庶红,而他们护送的“唐僧”就很特别了:后坪乡的群众!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四兄弟的“任务”便是凝心聚力护送“唐僧”找寻脱贫真经。

  3年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4名第一书记发挥所长,后坪乡天堑变通途,贫瘠之地开出产业花,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凤村天池苗寨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白石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菜篮子”工程;高坪村发展银杏和中药材产业;中岭村种养殖渐入佳境……

  “只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怀揣真情排忧解难、充满激情干事创业,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凝聚不了的人心,就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3年来,驻村第一书记的人生经历让“大师兄”杨懿感受深刻。他说:“我们只是在扶贫工作中的一部分人,唯有不忘初心,我们才能在无望的大山里开出希望的石头;唯有担当使命,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走进去,成为群众中间的人;然后走出来,成为群众前面的人。”

  作为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负责保障的“粮草先行官”,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委一级调研员龙先国几乎每个月都要在主城区和后坪乡往返,只为保障前线“弹药充足”;龙厚朋老婆生小孩“坐月子”,他却奔波在普查验收第一线……无论前方、后方,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扶贫干部们带领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

  真干事、真帮扶、真用心,把一片热血丹心留在了苗王山山脚的后坪乡土地上,把希望带给后坪乡群众,犹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照亮群众们在致富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 王伟 杨雪 饶果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提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爱洒苗王山 情满扶贫路

刘千武开展送教服务

邱靖杰了解贫困户土鸡养殖情况 记者 饶果 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

  在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有这样一群干部,他们割舍对家庭的牵挂,从繁华都市来到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乡,走向田间地头,扎根在苗王山下,与当地群众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久久为功的“滴水穿石”精神,驰而不息,真帮实扶,克服种种艰难,冲在扶贫最前线,带领大家一起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为后坪乡建设添砖加瓦……

  三批驻乡工作队员

  开启特殊的“扶贫接力”

  9月7日晚9点过,市委国安办干部周杨完成一天的工作走出机关办公楼,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他不由自主地想起曾下乡蹲点帮扶的武隆区后坪乡:“此时,苗寨也应该是繁星满天吧!”

  作为组织选派至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后坪乡工作队的第一批队员,周杨回忆起自己在那里的两年扶贫工作,辛苦、成就、满足的感觉填满了他的记忆空间。

  2017年9月,第一批进入武隆后坪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原市委政法委副巡视员谢树国,带领工作队员周杨、市高法院处级干部谢荣忠奔赴后坪。

  虽然来之前在网上找了不少关于后坪乡的资料,做了很多准备,但谁都没想到当地的情况是如此复杂:山高路陡,信息闭塞,冬日大雪封山,夏季大雨导致滑坡路断,群众致贫原因复杂。如何才能带领他们迅速克服这些困难,脱离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理思路、定规划,解难题、办实事,我们要把破解难题当作扶贫攻坚的一场硬仗来打!”周杨时至今日还记得,第一任队长谢树国作为“带头大哥”,拿出了当过兵的果敢气势,给他们加油打气,并以身作则,带领队员们走村串户访群众、搞调研、摸情况。

  整整27天,工作队迎着朝露出发,披着星光归“家”,用脚步丈量完全乡6个村33个村民小组。他们从扶贫的“门外汉”变成了熟悉各项扶贫政策和乡情民意的行家能手,起草上报了11期扶贫专报、5份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区两级扶贫集团提供了最准确的一线“后坪脱贫攻坚真实情况”,协助制定了《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规划(2017—2020)》,规划项目95个,起草制定《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武隆区后坪乡任务分解方案(2017—2020)》,涉及53项项目,为后坪乡绘制了脱贫攻坚规划蓝图。

  同时,为快速推动各项工作,工作队还结合后坪乡实际,起草了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一办四组”工作机制,围绕项目动态监测、项目问题解决、项目有效推进三大目标,推动成立14个工作专班,搭建了横向覆盖区级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市、区、乡、村各级的工作推动平台。

  2017年11月23日,武隆区火炉镇、苍沟乡发生5.0级地震,在“一办四组”工作机制运行下,后坪乡率先在全区完成了对群众的灾情排查化解工作,成效得到了有力体现,也吸引了其他乡镇多次学习借鉴。

  当用心想去完成一件事情时,时间总是不够用。2018年9月,谢树国和谢荣忠为期一年驻乡时间到了,两人不舍地离开后坪乡,第二批、第三批队员相继来到这里,将扶贫“接力棒”传递下去。

  督建27条乡村公路

  为贫困村打通“致富路”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熄灯入眠,天上的星星泛着点点光亮,微风拂过大山脚下的后坪乡。黑暗中,两束微弱的车灯在山腰处闪烁。“前面有辆车抛锚了,车里没人,我们过不去!”原来,为了能在第二天上班前赶到武隆区提供最新走访情况,驻乡工作队决定连夜赶路,谁知道半路遇到个“拦路虎”,而通往城区的硬化道路只此一条。

  “乡里的情况不能拖,我们当时只得改道绕更远的小路。本来从乡里到城区一趟就得三四个小时,这下路程更远了,待我们赶到城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点过……”在第二任工作队队长、市公安局副巡视员杨成和队员、市一中法院处级干部秦启福到达后坪乡的第一天,“老队员”周杨向他们分享了这段难忘的夜行经历。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当地群众最强烈的呼声,也是市委政法委书记刘强在调研后郑重交办的任务,更是驻村工作队亟需配合区、乡跟进推动的重点项目。

  武隆区江口镇至后坪乡的公路(以下简称江后路)起于江口镇龙溪乌江大桥、止于后坪乡场镇,全长44公里,途经莽莽大山,还有多处沟壑悬崖,地质复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整个项目推进。“江后路对后坪乡的群众来说,不仅是修了一条便民路、惠民路,更是一条‘脱贫摘帽’的致富路。”从工程启动,杨成见到领导就开启“碎碎念”模式。

  为了推进后坪乡的外联大通道江后路和桐后路(武隆区桐梓镇至后坪乡)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杨成带领工作队前后20余次深入现场实地踏勘,多次到交通牵头部门协调解决道路沿线的杆线搬迁等问题,最终确保了该项目的有序推进。

  工作队积极参与95个脱贫项目现场督查,实地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对相关情况每月形成书面督查报告并同步向区级部门下发督查通报,推动项目的实施。严格对照《重大项目任务分解表》,定期赴武隆区级交通、产业、水利项目相关部门和后坪乡开展项目专项督检,积极推动扶贫项目顺利进行并改善人居环境,修筑农村路27条131公里;修建人饮池69口,供水容积251006立方米;农村用电、动力线、光纤到村覆盖率100%。

  扶贫干部“操碎了心”

  连娃儿暑假作业都要管

  “上次去村里走访,看到有的娃儿做暑假作业敷衍了事,这种情况要不得,家长得管。”8月27日晚上7点半,在武隆后坪乡双联村院坝里,村民们围坐一起,聚精会神地听着刘千武讲“家庭教育经”。

  这一堂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驻后坪乡工作队第三任队长刘千武和队员朱雪李、蒋云强发起的公益讲座,以实际案例引导村民们如何教育孩子。

  “这些干部真是巴心巴肠,连娃儿暑假作业都要管!”面对“管得宽”的扶贫干部,大家倍感亲近,不时认同地点点头。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群众重视教育,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孩子们已经比我们刚来的时候进步多了,即使是几分、十几分的提升,这背后也是村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改变。”谈起后坪乡的教育问题,刘千武感慨万千。从2019年9月到后坪乡开展工作第一天以来,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就成了刘千武的大事,孩子们的教育也一直让他们牵挂。

  后坪乡的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他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代际传递无声无息,“读书无用论”曾在当地盛行。

  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刘千武认为,必须转变当地村民的教育观念。

  长期走村入户,哪家哪户有几个孩子上学、读几年级、学习成绩怎样,刘千武都了然于心。凡遇村民家孩子学习有进步的,刘千武都把他们的成绩统计出来,作为宣讲教育的活案例。尤其是文凤村有6个孩子考上大学、1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刘千武更是把这些活生生的榜样讲给村民们听。

  润物细无声。真实的例子,一传十、十传百,榜样的力量让村民看到了教育带来的改变和希望,也逐渐扭转了村民“读书无用”的观念。

  刘千武时常去后坪乡中心小学转悠,与老师们商讨教育教学方法,助推后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定期邀请检察机关的“莎姐”们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法治课程和心理疏导。同时,驻乡工作队队员、市高法院一级调研员王清心,驻乡工作队队员、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龙厚朋也尽心协助刘千武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提高成绩。

  多管齐下,整个后坪乡的学习氛围得以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村民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许多村民还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选择在当地务工或者创业,为的就是更好地陪伴孩子学习。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当地组织公益讲座,还办各类培训班,让贫困户学知识、学技术。近两年,后坪乡组织大大小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技能提升班10余批次,引导贫困户学水产养殖技术、学大棚蔬菜种植、学水果栽培、学农产品初加工手艺,还开办月嫂、电工、乡村旅游等经营管理培训班,全乡所有贫困户家庭均有1人以上接受过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极大地增长了见识和从业技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智慧和力量。

  “志智双扶是我们的目的和最终目标。”刘千武谈到教育时,总是满怀深情。

  “西游”四兄弟

  护送“唐僧”找寻脱贫真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个措施“点石成金”,给后坪乡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看得见的希望。

  扎根在后坪乡白石村、文凤村、高坪村和中岭村的4个第一书记组成的现代版的“西游小队”,在后坪乡传为佳话。

  “西游小队”的成员分别来自市司法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有点子多的“大师兄”杨懿,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二师兄”邱靖杰,做事踏实的“沙和尚”周扬,还有爱跑腿的“白龙马”胡庶红,而他们护送的“唐僧”就很特别了:后坪乡的群众!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四兄弟的“任务”便是凝心聚力护送“唐僧”找寻脱贫真经。

  3年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4名第一书记发挥所长,后坪乡天堑变通途,贫瘠之地开出产业花,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凤村天池苗寨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白石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菜篮子”工程;高坪村发展银杏和中药材产业;中岭村种养殖渐入佳境……

  “只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怀揣真情排忧解难、充满激情干事创业,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就没有凝聚不了的人心,就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3年来,驻村第一书记的人生经历让“大师兄”杨懿感受深刻。他说:“我们只是在扶贫工作中的一部分人,唯有不忘初心,我们才能在无望的大山里开出希望的石头;唯有担当使命,我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走进去,成为群众中间的人;然后走出来,成为群众前面的人。”

  作为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负责保障的“粮草先行官”,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委一级调研员龙先国几乎每个月都要在主城区和后坪乡往返,只为保障前线“弹药充足”;龙厚朋老婆生小孩“坐月子”,他却奔波在普查验收第一线……无论前方、后方,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扶贫干部们带领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故事正在不断续写。

  真干事、真帮扶、真用心,把一片热血丹心留在了苗王山山脚的后坪乡土地上,把希望带给后坪乡群众,犹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照亮群众们在致富道路上阔步前行!

  记者 王伟 杨雪 饶果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