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护脱贫 善治促振兴—-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推进法治扶贫产生化学反应

时间: 2020-11-10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88

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是市级深度贫困乡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起,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市司法局对口帮扶。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弘扬法治精神,创新探索法治扶贫的实践经验,建立“法治院坝”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市扶贫办将其作为法治扶贫经验向全国推介; “让一让”调解工作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白石村以法律人的创新实践,传播法治精神,推进基层善治,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探索出法治扶贫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

“法治调解”化矛盾 补齐脱贫“思想短板”

2018年初,因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开挖泥石,渣土滚落压坏了白石村谭某家的果树苗,谭某漫天要价,与施工方僵持不下。驻村工作队上阵调解,多番努力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这让驻村工作队发现,解决群众观念守旧、公共意识不强等问题迫在眉睫。

于是,白石村创建了“让一让”调解工作室,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争议,提出了“让一让心情平和自己愉快、让一让家庭无忧儿孙安宁、让一让化了纠纷又去挣钱”的“三让精神”,一方面讲清“和为贵”的道理,另一方面引导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塑造文明乡风。

2019年5月,贫困户王某因对南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记录的工时不认同,不但撕毁账本,还喝农药威胁工作人员满足其诉求。调解员从情、理、法入手调解,既让王某心服口服,也保护了这个初生的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后该合作社为29户贫困群众创收42万元。

据了解,“让一让”调解室成立以来,其“四步工作法”,已成功化解50余件重大矛盾纠纷,有效防止2起民转刑案件发生,矛盾纠纷、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让一让”调解室也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法治大院”聚人心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群众思想工作也需要同步深化。为防止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现象,驻村工作队提出到群众身边去,通过“法治、自治、德治”促进脱贫攻坚。

为此,白石村建起10余个“法治大院”。

为实现“自治增活力”,工作队以公共事业建设为契机,激发群众推选院主带头议事,解决了20余人饮水池、畜圈搬迁、环境整治等“老难题”,形成了“群众说事、干部管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法治强保障”,村里将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向院坝延伸。2020年7月,一名贫困户咨询其加工项目合同法律风险,驻村法律顾问多方求证、告知风险,避免该村民遭受到10万元损失。

为实现“德治扬正气”,白石村发挥乡贤、模范、院坝晚会表演的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弘扬正气,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2020年3月,群众自发为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4万余元;为感谢政府交通建设,村民自发捐款近2万元,为村道栽上了桂花树;贫困户杨光明志愿服务收运垃圾、不取报酬,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三治结合”为脱贫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法治能人”做支撑 增强脱贫“发展后劲”

“能人治村是关键,法治能人正是农村的短板。”驻村工作队把建设法律“顾问团”“能人队”“热心人”抓在手上,打造一支不走的“法治工作队”。

为抓好“顾问团”,村第一书记动员司法专家、执业律师、司法干警成立了“问哈法律”微信群。干部群众遇到重大疑难法律问题,都会到群里商量探讨。2018年初,村集体经济重大项目需要咨询法律,顾问团组织专技研讨,为村里规避了80余万元债务纠纷风险。

为建好“能人队”,工作队又抓住村社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升法治素养,指导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了“三事”(乡贤参事、两委议事、依法决事)“三会”(红白理事会、环境治理会、群众和事会)等村级治理机制,让基层治理步入法治轨道。

为培育“热心人”,工作队和村里还共同创建了系列法治示范院、示范户、明白人,丰富了建设法治乡村的“小微细胞”。2019年12月,“热心人”秦某发现某“红梅健康”微信群在村里拉人,其充值积分返现等行为十分可疑,便第一时间上报预警。经过公安机关调查该项目涉嫌非法集资,这位“热心人”防止了132名群众近百万元资金的损失。

“法治关爱”惠群众 提升扶贫“法律温度”

作为政法扶贫集团派出的扶贫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法形象和法律温度。驻村工作队在市委政法委驻乡工作队的指导下,争取帮扶单位、律师等社会人士投入关爱10余万元,52名贫困孩子因病、因学得到了资助。

工作队组建“山乡勤亲”公益队伍,持续关注贫困孩子教育、心理健康、法律帮扶等问题,帮扶两名因父母罪错入刑致贫的孩子,2019年,其中一名孩子以全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武隆区最好的初中。

在了解到7个贫困家庭需要司法救助时,工作队积极争取鉴定机构免费为他们做司法鉴定,同事为10名农民工申请了工伤维权和临时困难救助,帮助贫困群众讨回执行欠款10万元,群众都对政法扶贫工作队竖起“大拇指”。

在驻村工作队和法律顾问指导支持下,贫困妇女创办的“九个山嫂”合作社被市妇联评为“重庆市贫困妇女就业帮扶巾帼示范基地”,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罗福东被评为“重庆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70多岁的老党员受其感召纷纷带领群众开荒创业,户均增收8000余元;在政法集团消费扶贫支持和法治扶贫护航下,白石村800亩林果、300亩蔬菜、一万只土鸡、一万斤苕粉喜获丰收,销售产值300余万元,集体经济利润20万元。

目前,通过法治扶贫,白石村也从一个矛盾信访多的后进村,转变为武隆区党建示范村、公序良俗示范村,正在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记者 杨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良法护脱贫 善治促振兴—-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推进法治扶贫产生化学反应

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是市级深度贫困乡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起,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市司法局对口帮扶。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弘扬法治精神,创新探索法治扶贫的实践经验,建立“法治院坝”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市扶贫办将其作为法治扶贫经验向全国推介; “让一让”调解工作室获评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白石村以法律人的创新实践,传播法治精神,推进基层善治,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探索出法治扶贫助力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

“法治调解”化矛盾 补齐脱贫“思想短板”

2018年初,因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开挖泥石,渣土滚落压坏了白石村谭某家的果树苗,谭某漫天要价,与施工方僵持不下。驻村工作队上阵调解,多番努力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这让驻村工作队发现,解决群众观念守旧、公共意识不强等问题迫在眉睫。

于是,白石村创建了“让一让”调解工作室,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争议,提出了“让一让心情平和自己愉快、让一让家庭无忧儿孙安宁、让一让化了纠纷又去挣钱”的“三让精神”,一方面讲清“和为贵”的道理,另一方面引导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塑造文明乡风。

2019年5月,贫困户王某因对南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记录的工时不认同,不但撕毁账本,还喝农药威胁工作人员满足其诉求。调解员从情、理、法入手调解,既让王某心服口服,也保护了这个初生的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后该合作社为29户贫困群众创收42万元。

据了解,“让一让”调解室成立以来,其“四步工作法”,已成功化解50余件重大矛盾纠纷,有效防止2起民转刑案件发生,矛盾纠纷、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让一让”调解室也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法治大院”聚人心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深入,群众思想工作也需要同步深化。为防止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现象,驻村工作队提出到群众身边去,通过“法治、自治、德治”促进脱贫攻坚。

为此,白石村建起10余个“法治大院”。

为实现“自治增活力”,工作队以公共事业建设为契机,激发群众推选院主带头议事,解决了20余人饮水池、畜圈搬迁、环境整治等“老难题”,形成了“群众说事、干部管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法治强保障”,村里将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向院坝延伸。2020年7月,一名贫困户咨询其加工项目合同法律风险,驻村法律顾问多方求证、告知风险,避免该村民遭受到10万元损失。

为实现“德治扬正气”,白石村发挥乡贤、模范、院坝晚会表演的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弘扬正气,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2020年3月,群众自发为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4万余元;为感谢政府交通建设,村民自发捐款近2万元,为村道栽上了桂花树;贫困户杨光明志愿服务收运垃圾、不取报酬,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三治结合”为脱贫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法治能人”做支撑 增强脱贫“发展后劲”

“能人治村是关键,法治能人正是农村的短板。”驻村工作队把建设法律“顾问团”“能人队”“热心人”抓在手上,打造一支不走的“法治工作队”。

为抓好“顾问团”,村第一书记动员司法专家、执业律师、司法干警成立了“问哈法律”微信群。干部群众遇到重大疑难法律问题,都会到群里商量探讨。2018年初,村集体经济重大项目需要咨询法律,顾问团组织专技研讨,为村里规避了80余万元债务纠纷风险。

为建好“能人队”,工作队又抓住村社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升法治素养,指导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了“三事”(乡贤参事、两委议事、依法决事)“三会”(红白理事会、环境治理会、群众和事会)等村级治理机制,让基层治理步入法治轨道。

为培育“热心人”,工作队和村里还共同创建了系列法治示范院、示范户、明白人,丰富了建设法治乡村的“小微细胞”。2019年12月,“热心人”秦某发现某“红梅健康”微信群在村里拉人,其充值积分返现等行为十分可疑,便第一时间上报预警。经过公安机关调查该项目涉嫌非法集资,这位“热心人”防止了132名群众近百万元资金的损失。

“法治关爱”惠群众 提升扶贫“法律温度”

作为政法扶贫集团派出的扶贫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法形象和法律温度。驻村工作队在市委政法委驻乡工作队的指导下,争取帮扶单位、律师等社会人士投入关爱10余万元,52名贫困孩子因病、因学得到了资助。

工作队组建“山乡勤亲”公益队伍,持续关注贫困孩子教育、心理健康、法律帮扶等问题,帮扶两名因父母罪错入刑致贫的孩子,2019年,其中一名孩子以全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武隆区最好的初中。

在了解到7个贫困家庭需要司法救助时,工作队积极争取鉴定机构免费为他们做司法鉴定,同事为10名农民工申请了工伤维权和临时困难救助,帮助贫困群众讨回执行欠款10万元,群众都对政法扶贫工作队竖起“大拇指”。

在驻村工作队和法律顾问指导支持下,贫困妇女创办的“九个山嫂”合作社被市妇联评为“重庆市贫困妇女就业帮扶巾帼示范基地”,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罗福东被评为“重庆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70多岁的老党员受其感召纷纷带领群众开荒创业,户均增收8000余元;在政法集团消费扶贫支持和法治扶贫护航下,白石村800亩林果、300亩蔬菜、一万只土鸡、一万斤苕粉喜获丰收,销售产值300余万元,集体经济利润20万元。

目前,通过法治扶贫,白石村也从一个矛盾信访多的后进村,转变为武隆区党建示范村、公序良俗示范村,正在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