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连线

时间: 2020-12-1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22

◎黄金泽

  因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更多时候只能在与父母的电话连线中了解两位老人的近况。可如今,父母都已离去,电话连线变成了人生美好的回忆。

  每天闲暇时,我都会给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听到父母的声音,心里感觉特别温暖,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顷刻间都烟消云散了。

  小时候,家贫如洗,饥饿和寒冷,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父母终日劳作,早出晚归,可过年时给孩子们添置一件新衣服,都让他们发愁。因此,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我少年时最神圣的梦想。为了支撑我上学,父母节衣缩食,特别是母亲,很多时候都是赤脚上山下地劳作,脚上被刺划破是常有的事。

  犹记得当年父母背谷草的情形。八九月份,是老家收割稻谷的季节。为了“抢占”地坝,下午2点钟左右,正是一天气温最高的时候,父母就要到田里将一早割下、晾晒在稻田里的谷草把子,背回到院子地坝,铺在地上用镰盖(农村人自制的一种农具)铺打脱粒。

  父亲个子高大,力气也大。他先将背夹(背东西的农具)放在田坎上,然后把几十个谷草把子依次放到背夹上,用绳子固定拴牢后,再借助一根木杈拐棍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中途也只能靠这根杈棍支撑休息。也正是因为父亲年轻时过度的重体力活,留下了腰椎尖盘突出的毛病,让他的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母亲个子瘦小,谷草压得她身曲如弓,远远望去,只看见一团谷草在弯弯的山路上缓缓移动。母亲因过度负重而汗水直冒满脸通红,那画面永远定格在我脑海深处。

  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我的父母也一样。即使他们如此辛劳,也不愿惊动读书的我,总叫我在家学习,可我总会跟着他们去背谷草。每次都是父亲将谷草把子装在背篼里,然后扶我背起来。那个背篼的底盘,常常抵得我的尾椎骨生疼,还有那背系(背篼的带子)也会深深挤压进我的肩膀,勒出一条条血印。正是这些和父母一起劳作的经历,让我看到山里人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

  那个年代,一个家庭最风光的事莫过于孩子能考上学,吃上“国家饭”了。中学毕业,我被师范学校录取。进了师范就等于跳出“农”门,吃上“皇粮”。这件事也很是让父母扬眉吐气了一阵子。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和父母聚少离多,常常只想到工作打拼,而忽略了回家陪伴父母。直到2013年12月的一天,大哥电话告知,母亲突发重病,正在医院抢救。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我立即马不停蹄赶往医院。在历经8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在医院见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父母会离我而去,这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恐惧。由于医生施救有方,母亲奇迹生还,可从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从那以后,我对父母有了牵挂,一如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成长的担心一样。

  母亲出院后,我们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可短短半年后,父母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执意要回农村。不能天天见到父母,就只能经常给他们打电话,不知不觉便养成了每天给父母打电话的习惯。

  父亲不识一字,但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在与父亲的电话连线中,父爱涌流让我不断汲取力量,增添动力。父亲给我的印象,就像老屋后的大山一样厚重。记忆中,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贫瘠的土地上,肩挑背磨,靠挣工分,下体力活,养活一家人,却从不把艰辛委屈向子女们倾诉。父亲每次都会叮嘱我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我也会嘱咐他和母亲保重身体,别舍不得花钱。

  父母在,不远游。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带着妻儿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临行的头天晚上,我总会给父亲打电话,问需要买点什么。有时父亲会让买点儿生活用品,有时也会让带一些药回去。父亲身旁的母亲总会在电话那头说:“啥子都不要买,家里什么都有。”给父母买东西是我最开心的事,那种感觉就像当年他们上街赶集总要给孩子们带点糖果一样。

  临上高速前,我会兴奋地给父亲打电话报告行程:“我们上高速了。”电话那头的父亲说:“那我把饭蒸起,开车慢点儿。”我能感受到父亲的期盼。大多数时候,回家见到的是父母坐在屋前院坝或是双双拄着拐杖等候在村口车坝。看到两位老人,我的第一句总是“老头,我回来了。”然后再叫一声:“老母亲”。回家后,父亲会下厨炒两个菜,厨艺不咋地,但吃起来很香。年轻时的母亲厨艺很好,但因为那年患脑梗塞,手已经不听使唤没法下厨了。陪着父母的日子温馨而宁静。多年以来,我已养成了一放假就回老家的习惯。

  当我懂得孝敬的时候,时间仿佛过得更快。2019年12月16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

  父亲临走前两天的晚饭后,我照例给他打电话。由于老家在山里,信号不好,中间断了两次。电话那头的父亲说,腰椎变形压迫屁股痛得像虫在咬一样,我嘱咐他赶快上医院治疗。第二天早上,听护理的兄长说,父亲已被送到医院。晚上,与兄长视频,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脸涨得通红,异常难受。我像往常一样叫了声“老头”。父亲非常痛苦地回应了我两声。看到父亲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心如刀绞,叮嘱他一定要挺住,过两天我就回去。想到有兄长照顾,打算下周一值完班就回去照顾他。没想到,成了永远的遗憾。下周一下午3点,我正在值班,传来了父亲离去的噩耗。

  父亲走了,留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母亲。母亲已苍老得像一张揉皱的旧报纸,随时都有可能随风飘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城里精心照顾。但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不能如愿。

  监狱警察必须逆流而上。在单位封闭执勤的日子,家里虽有年幼的女儿,但我最牵挂的还是老家年迈的母亲。她更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顾。母亲不善言谈,但我坚持至少两天一次和她视频连线。每天问候的可能都是相同的内容,母亲也总是那句:“莫担心我,把工作干好。”能看到母亲,那种“妈妈还在,我是有妈的孩子”的感觉幸福极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父亲走后刚好半年时间,母亲又溘然长逝,我与母亲的视频连线也戛然而止。接到噩耗,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仰躺在床上任泪水涌流。向领导辞行奔丧时,我再也忍不住失声大哭。在为母亲起棺入葬前,我撕心裂肺长跪不起。

  父母走后,养成的电话连线习惯一时无法适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觉灵魂无处安放,常常夜不能寐,有时在梦里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一天,我正拿着手机发呆,年幼的女儿跑过来,拉着我的手,仰着小脸,央求我:“爸爸,带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吧!”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人类最深厚最温暖的感情莫过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父母将一生的勤劳和艰辛,编织成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子女们回家的路,也指引着子女们前进的征程。我与父母的电话连线虽已中断几个月了,但我们此生缔结的父子母子之情将永远延续……

  (作者单位:凤城监狱)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爱的连线

◎黄金泽

  因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更多时候只能在与父母的电话连线中了解两位老人的近况。可如今,父母都已离去,电话连线变成了人生美好的回忆。

  每天闲暇时,我都会给父母打打电话聊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听到父母的声音,心里感觉特别温暖,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和不愉快,顷刻间都烟消云散了。

  小时候,家贫如洗,饥饿和寒冷,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父母终日劳作,早出晚归,可过年时给孩子们添置一件新衣服,都让他们发愁。因此,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我少年时最神圣的梦想。为了支撑我上学,父母节衣缩食,特别是母亲,很多时候都是赤脚上山下地劳作,脚上被刺划破是常有的事。

  犹记得当年父母背谷草的情形。八九月份,是老家收割稻谷的季节。为了“抢占”地坝,下午2点钟左右,正是一天气温最高的时候,父母就要到田里将一早割下、晾晒在稻田里的谷草把子,背回到院子地坝,铺在地上用镰盖(农村人自制的一种农具)铺打脱粒。

  父亲个子高大,力气也大。他先将背夹(背东西的农具)放在田坎上,然后把几十个谷草把子依次放到背夹上,用绳子固定拴牢后,再借助一根木杈拐棍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中途也只能靠这根杈棍支撑休息。也正是因为父亲年轻时过度的重体力活,留下了腰椎尖盘突出的毛病,让他的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母亲个子瘦小,谷草压得她身曲如弓,远远望去,只看见一团谷草在弯弯的山路上缓缓移动。母亲因过度负重而汗水直冒满脸通红,那画面永远定格在我脑海深处。

  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我的父母也一样。即使他们如此辛劳,也不愿惊动读书的我,总叫我在家学习,可我总会跟着他们去背谷草。每次都是父亲将谷草把子装在背篼里,然后扶我背起来。那个背篼的底盘,常常抵得我的尾椎骨生疼,还有那背系(背篼的带子)也会深深挤压进我的肩膀,勒出一条条血印。正是这些和父母一起劳作的经历,让我看到山里人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之恩的厚重。

  那个年代,一个家庭最风光的事莫过于孩子能考上学,吃上“国家饭”了。中学毕业,我被师范学校录取。进了师范就等于跳出“农”门,吃上“皇粮”。这件事也很是让父母扬眉吐气了一阵子。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和父母聚少离多,常常只想到工作打拼,而忽略了回家陪伴父母。直到2013年12月的一天,大哥电话告知,母亲突发重病,正在医院抢救。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我立即马不停蹄赶往医院。在历经8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在医院见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父母会离我而去,这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恐惧。由于医生施救有方,母亲奇迹生还,可从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从那以后,我对父母有了牵挂,一如小时候,父母对我们成长的担心一样。

  母亲出院后,我们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可短短半年后,父母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执意要回农村。不能天天见到父母,就只能经常给他们打电话,不知不觉便养成了每天给父母打电话的习惯。

  父亲不识一字,但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在与父亲的电话连线中,父爱涌流让我不断汲取力量,增添动力。父亲给我的印象,就像老屋后的大山一样厚重。记忆中,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在贫瘠的土地上,肩挑背磨,靠挣工分,下体力活,养活一家人,却从不把艰辛委屈向子女们倾诉。父亲每次都会叮嘱我好好工作注意身体,我也会嘱咐他和母亲保重身体,别舍不得花钱。

  父母在,不远游。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带着妻儿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临行的头天晚上,我总会给父亲打电话,问需要买点什么。有时父亲会让买点儿生活用品,有时也会让带一些药回去。父亲身旁的母亲总会在电话那头说:“啥子都不要买,家里什么都有。”给父母买东西是我最开心的事,那种感觉就像当年他们上街赶集总要给孩子们带点糖果一样。

  临上高速前,我会兴奋地给父亲打电话报告行程:“我们上高速了。”电话那头的父亲说:“那我把饭蒸起,开车慢点儿。”我能感受到父亲的期盼。大多数时候,回家见到的是父母坐在屋前院坝或是双双拄着拐杖等候在村口车坝。看到两位老人,我的第一句总是“老头,我回来了。”然后再叫一声:“老母亲”。回家后,父亲会下厨炒两个菜,厨艺不咋地,但吃起来很香。年轻时的母亲厨艺很好,但因为那年患脑梗塞,手已经不听使唤没法下厨了。陪着父母的日子温馨而宁静。多年以来,我已养成了一放假就回老家的习惯。

  当我懂得孝敬的时候,时间仿佛过得更快。2019年12月16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

  父亲临走前两天的晚饭后,我照例给他打电话。由于老家在山里,信号不好,中间断了两次。电话那头的父亲说,腰椎变形压迫屁股痛得像虫在咬一样,我嘱咐他赶快上医院治疗。第二天早上,听护理的兄长说,父亲已被送到医院。晚上,与兄长视频,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脸涨得通红,异常难受。我像往常一样叫了声“老头”。父亲非常痛苦地回应了我两声。看到父亲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心如刀绞,叮嘱他一定要挺住,过两天我就回去。想到有兄长照顾,打算下周一值完班就回去照顾他。没想到,成了永远的遗憾。下周一下午3点,我正在值班,传来了父亲离去的噩耗。

  父亲走了,留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母亲。母亲已苍老得像一张揉皱的旧报纸,随时都有可能随风飘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城里精心照顾。但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不能如愿。

  监狱警察必须逆流而上。在单位封闭执勤的日子,家里虽有年幼的女儿,但我最牵挂的还是老家年迈的母亲。她更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顾。母亲不善言谈,但我坚持至少两天一次和她视频连线。每天问候的可能都是相同的内容,母亲也总是那句:“莫担心我,把工作干好。”能看到母亲,那种“妈妈还在,我是有妈的孩子”的感觉幸福极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父亲走后刚好半年时间,母亲又溘然长逝,我与母亲的视频连线也戛然而止。接到噩耗,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仰躺在床上任泪水涌流。向领导辞行奔丧时,我再也忍不住失声大哭。在为母亲起棺入葬前,我撕心裂肺长跪不起。

  父母走后,养成的电话连线习惯一时无法适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觉灵魂无处安放,常常夜不能寐,有时在梦里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一天,我正拿着手机发呆,年幼的女儿跑过来,拉着我的手,仰着小脸,央求我:“爸爸,带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吧!”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人类最深厚最温暖的感情莫过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父母将一生的勤劳和艰辛,编织成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子女们回家的路,也指引着子女们前进的征程。我与父母的电话连线虽已中断几个月了,但我们此生缔结的父子母子之情将永远延续……

  (作者单位:凤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