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常态化宣传让《民法典》深入民心

时间: 2021-01-0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6

  2020年,市司法局认真研究制定《民法典》学习宣传计划和具体宣传方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民法典》宣传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落实工作责任

  构建宣传大格局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市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司法、执法全过程,发布相关典型案例650余篇,开展以案说法1650余场次,覆盖30.7万余人。

  ——落实媒体及网络宣传责任。在我市主流媒体和区县媒体均开设《民法典》宣传专栏,累计刊发转载《民法典》稿件3157余篇,推送典型案例360余条,阅读量达1948.6万人次;利用华龙网重庆客户端、裕农通APP、官方抖音号等平台推送《民法典》知识260万条,累计浏览量达1.72亿人次;市司法局等7部门利用“七一客户端”“12348重庆法网”平台联合开展了“《民法典》与你同行”知识竞赛活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与四川省有关方面联合开展了2020年“《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活动;150余万人参加了我市与四川省联合举办的“《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知识竞赛。

  ——落实基层宣传责任。各区县建立了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法典》宣传责任体系,并以《民法典》知识“七进”宣讲活动为载体,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分级分类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7500余场次,发放《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宣传资料,累计超过450万份,受众达1100万人次。

  突出重点对象

  分层分类抓学习宣讲

  ——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组织宣讲《民法典》3000余场次,16.5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培训,推动党员干部做学习宣传《民法典》的表率;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把《民法典》知识纳入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市高法院、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把《民法典》纳入领导干部庭审旁听内容。

  ——抓好企业经营者学习教育。市经济信息委以“护航企业·经信说法”线上培训为载体,开设《民法典》专题解读线上课堂,50万名企业职工参与学习;市国资委、市商务委、市司法局等深入企业专题宣讲《民法典》364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受教育企业职工达69.5万人次;市级相关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举办《民法典》专题宣讲1330余场次,引导企业诚信守法、依法治企。

  ——抓好青少年学生学习教育。市教委把《民法典》知识纳入法治教师培训课程,举办中小学法治教育优质课比赛;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开展“《民法典》·我与你同行”宣讲活动3900余场次,促使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法典》,培育规则意识。

  ——抓好市民群众学习教育。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把《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纳入脱贫攻坚、法治乡村建设和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梦想课堂、乡贤评理堂、院坝会、茶话会专题宣讲《民法典》58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5万余份,受众超过130万人次;西南政法大学利用线上线下专题宣讲248场次,1300万人次参与学习,增强了市民群众对《民法典》知识的了解。

  创新宣传形式

  推动法治产品广泛传播

  ——加大法治文化创作激励机制。通过法治文化创作以奖代补,调动法治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在全市《民法典》法治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中将抖音短视频、卡通漫画、法治歌曲等纳入征集范围并设置创作奖金,丰富了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种类。

  ——拓展法治文化创作渠道。市普法办制作《民法典》广播剧10部,面向社会征集《民法典》宣传标语等法治文化作品347个,其中市外创作作品占比达30%。

  ——拓宽法治文化传播渠道。将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与四川省有关单位联合创作的《民法典》法治作品投放到成渝高铁等人群密集的区域;市普法办向全市投放了39条标语、20个动漫微视频、16张电子海报,供全社会学习宣传免费使用;市司法局在全市1.1万余个村(社区)、1032个乡镇(街道)司法所、150个执法普法联系点投放宣传标语、海报全覆盖,向全市近4000万手机用户推送《民法典》普法短信;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等部门在全市高速公路显示屏、地铁和公交移动显示屏、旅游景区等区域分时段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标语、电子海报;各区县利用“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等载体,每天早中晚等重要时段滚动播放《民法典》卡通动漫微视频、广播剧;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在交通站场、商贸中心、居民小区、法治广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地悬挂宣传标语达50万条,覆盖人数超过1800万人次,做到了“抬头见标语,处处有氛围”。

  注重宣传实效

  学习宣传常态化

  ——从大背景宣传到小切口体现。根据《民法典》集体学习(重庆站)课程安排,在宣传《民法典》编纂历程、立法初衷、价值引导、社会影响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市民群众心中最关注、最困惑的问题进行宣传解读,让市民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到就能用得上,确保《民法典》知识入耳入脑入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建立矛盾纠纷预测机制。《民法典》实施后,此前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都要废止,会引发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合同履行等方面发生矛盾冲突,有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市级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矛盾纠纷预测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今年6月以来,全市共调处涉及合同法、婚姻家庭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纠纷30594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948次,发现矛盾线索8235件,预防纠纷5898件,切实把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

  ——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修订重庆市普法责任清单,把《民法典》纳入67个责任单位的重点普法宣传内容,实施动态管理,各责任单位针对新的受众对象、开辟新的普法阵地、创新新的宣传平台,促进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市司法局:常态化宣传让《民法典》深入民心

  2020年,市司法局认真研究制定《民法典》学习宣传计划和具体宣传方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确保《民法典》宣传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落实工作责任

  构建宣传大格局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市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司法、执法全过程,发布相关典型案例650余篇,开展以案说法1650余场次,覆盖30.7万余人。

  ——落实媒体及网络宣传责任。在我市主流媒体和区县媒体均开设《民法典》宣传专栏,累计刊发转载《民法典》稿件3157余篇,推送典型案例360余条,阅读量达1948.6万人次;利用华龙网重庆客户端、裕农通APP、官方抖音号等平台推送《民法典》知识260万条,累计浏览量达1.72亿人次;市司法局等7部门利用“七一客户端”“12348重庆法网”平台联合开展了“《民法典》与你同行”知识竞赛活动;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与四川省有关方面联合开展了2020年“《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活动;150余万人参加了我市与四川省联合举办的“《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知识竞赛。

  ——落实基层宣传责任。各区县建立了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法典》宣传责任体系,并以《民法典》知识“七进”宣讲活动为载体,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分级分类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7500余场次,发放《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宣传资料,累计超过450万份,受众达1100万人次。

  突出重点对象

  分层分类抓学习宣讲

  ——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形式组织宣讲《民法典》3000余场次,16.5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培训,推动党员干部做学习宣传《民法典》的表率;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把《民法典》知识纳入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市高法院、市司法局、市普法办把《民法典》纳入领导干部庭审旁听内容。

  ——抓好企业经营者学习教育。市经济信息委以“护航企业·经信说法”线上培训为载体,开设《民法典》专题解读线上课堂,50万名企业职工参与学习;市国资委、市商务委、市司法局等深入企业专题宣讲《民法典》364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受教育企业职工达69.5万人次;市级相关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举办《民法典》专题宣讲1330余场次,引导企业诚信守法、依法治企。

  ——抓好青少年学生学习教育。市教委把《民法典》知识纳入法治教师培训课程,举办中小学法治教育优质课比赛;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开展“《民法典》·我与你同行”宣讲活动3900余场次,促使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法典》,培育规则意识。

  ——抓好市民群众学习教育。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把《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纳入脱贫攻坚、法治乡村建设和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梦想课堂、乡贤评理堂、院坝会、茶话会专题宣讲《民法典》58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5万余份,受众超过130万人次;西南政法大学利用线上线下专题宣讲248场次,1300万人次参与学习,增强了市民群众对《民法典》知识的了解。

  创新宣传形式

  推动法治产品广泛传播

  ——加大法治文化创作激励机制。通过法治文化创作以奖代补,调动法治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在全市《民法典》法治文化产品征集活动中将抖音短视频、卡通漫画、法治歌曲等纳入征集范围并设置创作奖金,丰富了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种类。

  ——拓展法治文化创作渠道。市普法办制作《民法典》广播剧10部,面向社会征集《民法典》宣传标语等法治文化作品347个,其中市外创作作品占比达30%。

  ——拓宽法治文化传播渠道。将市司法局、市普法办与四川省有关单位联合创作的《民法典》法治作品投放到成渝高铁等人群密集的区域;市普法办向全市投放了39条标语、20个动漫微视频、16张电子海报,供全社会学习宣传免费使用;市司法局在全市1.1万余个村(社区)、1032个乡镇(街道)司法所、150个执法普法联系点投放宣传标语、海报全覆盖,向全市近4000万手机用户推送《民法典》普法短信;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等部门在全市高速公路显示屏、地铁和公交移动显示屏、旅游景区等区域分时段滚动播放《民法典》宣传标语、电子海报;各区县利用“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等载体,每天早中晚等重要时段滚动播放《民法典》卡通动漫微视频、广播剧;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在交通站场、商贸中心、居民小区、法治广场、公共服务中心等地悬挂宣传标语达50万条,覆盖人数超过1800万人次,做到了“抬头见标语,处处有氛围”。

  注重宣传实效

  学习宣传常态化

  ——从大背景宣传到小切口体现。根据《民法典》集体学习(重庆站)课程安排,在宣传《民法典》编纂历程、立法初衷、价值引导、社会影响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市民群众心中最关注、最困惑的问题进行宣传解读,让市民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到就能用得上,确保《民法典》知识入耳入脑入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建立矛盾纠纷预测机制。《民法典》实施后,此前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等都要废止,会引发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合同履行等方面发生矛盾冲突,有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市级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矛盾纠纷预测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今年6月以来,全市共调处涉及合同法、婚姻家庭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的纠纷30594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2948次,发现矛盾线索8235件,预防纠纷5898件,切实把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

  ——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修订重庆市普法责任清单,把《民法典》纳入67个责任单位的重点普法宣传内容,实施动态管理,各责任单位针对新的受众对象、开辟新的普法阵地、创新新的宣传平台,促进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