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发布去年以来办理侵权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情况

时间: 2021-04-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08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 今(2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知识产权检察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徐燕公布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相关数据,介绍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和“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市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室主任侯映雪主持。她介绍,即日起,市检察院将联合12家中央、重庆主流媒体共同开展为期6个月的“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媒体走基层活动。结合市检察院正在开展的专项行动,联动媒体记者走进试点检察院和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企业,深入挖掘专项行动典型案事例、创新机制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全方位宣传展示重庆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今年一季度,办案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批准逮捕40件72人、起诉84件157人,追赃挽损2080万余元。今年一季度,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同比大幅上升,开局成果初显,共计批捕9件19人,同比上升83%、100%;起诉11件27人,同比上升33%、87%;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联合挂牌督办案件3件。检察机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力度明显加大。

  据介绍,全市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案件以侵犯商标权犯罪为主;二是自然人犯罪居多、共同犯罪较突出;三是案发地点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区域;四是呈现侵权对象高端化、侵权链条多元化的趋势。侵权对象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烟草、洗护用品等生活快消品,逐步向高知名度、高利润的名烟、名酒、名牌皮具、名表、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此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还呈现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链条式侵权的发展趋势。“不少侵权人通过开设网店,发布假冒商品信息,招揽客户,在线成交后通过快递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交易,形成专业化分工及制造、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网络闭环’。”徐燕说。

  全面启动集中统一履职试点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中央、最高检和重庆市委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部署,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检察责任,全面启动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部署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以一系列检察“组合拳”服务全市创新发展大局。

  按照最高检部署要求,为期1年的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在市检察院、一分院、江北、万州等共9个检察院全面启动。以此为契机,各试点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按照刑事、民事、行政“三检合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捕诉一体、类案专业化优势,建立知识产权案件“一案三查”制度,对同一案件同步审查是否涉行政执法、刑事追诉或民事追责情形,加强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构建“捕、诉、监、防、服”五位一体的检察保护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院积极探索推进,建立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司法办案和服务保障新机制。一分院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审查、双介入”工作办法》,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案机制,加强对下业务指导;渝北区检察院立足服务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出台全市首个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立案证据审查指引,优化立案程序,促进证据标准统一;江北区检察院主动融入全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跨部门保护协作机制,协调推进完善知识产权领域两法衔接;渝中区检察院设立大石化新区“知识产权检察官办公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永川区检察院聚焦服务特色地理标志“永川秀芽”品牌,联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品牌保护力度。今年2月,市检察院还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力争办理一批典型案件,建立一批工作机制,确立一批保护联系点,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制发一批检察建议,组建一批专业队伍,形成一批调研成果。

  设立首批11家“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

  2月26日,市检察院召开 “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座谈会,为小康集团等首批11家“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企业集中授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工作办法》,广泛开展以维权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点对点、面对面”服务,量身定制法律服务套餐,促进合规经营、创新发展。“在市检察院统一部署下,各试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首批联系点企业开展全覆盖大走访,广泛征求企业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意见、建议,今年还将扩大建立多批联系点,打造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样板’。”徐燕介绍。

  3月,市检察院将加强科技创新司法保护作为全年的重点、亮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出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重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探索建立重大创新平台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全力保障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高新区等建设,服务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立足检察一域为全市创新发展大局提供有效司法保障。聚焦创新成果转化,服务领军型创新企业。

  近期,市检察院有望与市公安局、相关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会签跨部门协作保护意见,从完善日常联络、双向咨询、交流培训、联合宣传、案件协调配合等方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市检察院还将进一步深化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建立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数据共享等机制,进一步深化川渝检察协作,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融合升级。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市检察院发布去年以来办理侵权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情况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 今(2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知识产权检察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徐燕公布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相关数据,介绍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和“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有关情况。

  发布会由市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室主任侯映雪主持。她介绍,即日起,市检察院将联合12家中央、重庆主流媒体共同开展为期6个月的“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媒体走基层活动。结合市检察院正在开展的专项行动,联动媒体记者走进试点检察院和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企业,深入挖掘专项行动典型案事例、创新机制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全方位宣传展示重庆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今年一季度,办案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批准逮捕40件72人、起诉84件157人,追赃挽损2080万余元。今年一季度,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同比大幅上升,开局成果初显,共计批捕9件19人,同比上升83%、100%;起诉11件27人,同比上升33%、87%;市检察院与市公安局联合挂牌督办案件3件。检察机关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力度明显加大。

  据介绍,全市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案件以侵犯商标权犯罪为主;二是自然人犯罪居多、共同犯罪较突出;三是案发地点相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区域;四是呈现侵权对象高端化、侵权链条多元化的趋势。侵权对象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烟草、洗护用品等生活快消品,逐步向高知名度、高利润的名烟、名酒、名牌皮具、名表、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此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还呈现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链条式侵权的发展趋势。“不少侵权人通过开设网店,发布假冒商品信息,招揽客户,在线成交后通过快递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交易,形成专业化分工及制造、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网络闭环’。”徐燕说。

  全面启动集中统一履职试点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中央、最高检和重庆市委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部署,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检察责任,全面启动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部署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以一系列检察“组合拳”服务全市创新发展大局。

  按照最高检部署要求,为期1年的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在市检察院、一分院、江北、万州等共9个检察院全面启动。以此为契机,各试点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按照刑事、民事、行政“三检合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捕诉一体、类案专业化优势,建立知识产权案件“一案三查”制度,对同一案件同步审查是否涉行政执法、刑事追诉或民事追责情形,加强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构建“捕、诉、监、防、服”五位一体的检察保护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院积极探索推进,建立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司法办案和服务保障新机制。一分院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审查、双介入”工作办法》,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案机制,加强对下业务指导;渝北区检察院立足服务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出台全市首个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立案证据审查指引,优化立案程序,促进证据标准统一;江北区检察院主动融入全市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跨部门保护协作机制,协调推进完善知识产权领域两法衔接;渝中区检察院设立大石化新区“知识产权检察官办公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永川区检察院聚焦服务特色地理标志“永川秀芽”品牌,联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品牌保护力度。今年2月,市检察院还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力争办理一批典型案件,建立一批工作机制,确立一批保护联系点,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制发一批检察建议,组建一批专业队伍,形成一批调研成果。

  设立首批11家“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

  2月26日,市检察院召开 “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座谈会,为小康集团等首批11家“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企业集中授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工作办法》,广泛开展以维权援助为主要内容的“点对点、面对面”服务,量身定制法律服务套餐,促进合规经营、创新发展。“在市检察院统一部署下,各试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首批联系点企业开展全覆盖大走访,广泛征求企业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的意见、建议,今年还将扩大建立多批联系点,打造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样板’。”徐燕介绍。

  3月,市检察院将加强科技创新司法保护作为全年的重点、亮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出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服务保障重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探索建立重大创新平台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全力保障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高新区等建设,服务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立足检察一域为全市创新发展大局提供有效司法保障。聚焦创新成果转化,服务领军型创新企业。

  近期,市检察院有望与市公安局、相关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会签跨部门协作保护意见,从完善日常联络、双向咨询、交流培训、联合宣传、案件协调配合等方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与此同时,市检察院还将进一步深化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建立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数据共享等机制,进一步深化川渝检察协作,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融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