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技术为公益诉讼案提供铁证

时间: 2021-06-0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28

  

万勇(右)和同事提取水样本

  今年5月上旬,在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中,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干警万勇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全国各地检察技术精英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称号。几周过去了,万勇也早已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

  回想起这次比赛,今年32岁的万勇没有太过激动,反而显现出超出他年龄的沉稳和坚定。“快检室作为重庆市公益诉讼技术支持的‘先河’,去参加比赛责无旁贷,而我作为负责人,更应该走在前面,向大家展示重庆在这方面的成效,也应该主动从全国公益诉讼技术支持队伍中去找差距。”

  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却是万勇及团队多年来的“匠心”付出,很多人只看到光鲜的成绩,却没有看到每项成绩背后的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得通过上百次的演练。这些演练,存在于此次竞赛前期的备战,更存在于他日常的工作中。

  可是,谁能想到,万勇是在3年前才转入公益诉讼技术体系这一全新领域工作。

 

  在平淡中充实自己

  运用技术辅助办案

 

  2011年8月,万勇大学毕业后,进入万盛区(现万盛经开区)检察院工作。初次接触办案,学习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他,敏感地意识到指纹、笔迹等技术工作,能在办案中发挥关键作用。他反复摸索,在案件侦查中大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总能在口供以外寻找到更多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

  “技术像是走向案件真相的路标。”通过3年的办案磨砺,万勇尝到了技术辅助办案的甜头。但他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从原来书本上学到的远远不够用,面对不同的案件,需要更多处理案件的技术积累和阅历。

  就在万勇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2014年,他被调入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

  万勇满怀期待着能专门从事自己喜爱的专长。然而,现实并不总是一如期许。当时,检察技术处能人辈出,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学习沉淀,万勇也不例外。他暂时无法直接参与办案,从事更多的是琐碎的事务性、程序性工作。

  万勇看着一同调入市检察院的同事热情似火地从事着业务工作,而自己却不断重复着那些简单的操作,一个月、半年、一年。25岁,正是青春张扬的他,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一时彷徨失措。

  他不禁回想起2008年在北川抗震救灾的岁月,8个月的志愿者工作中,主要是保持路面畅通,在危崖边临时道路警戒,确保救灾车辆安全通过,为运输队做好保障等。“不也是重复一样的工作吗?不正和现在的所经历的一样吗?”万勇反问自己,虽然过程同样平淡,但离开时灾区人民自发的送别和朴实的叮嘱,让他每每想起都热泪盈眶。原来平凡的工作也有不平凡的价值。

  从那时起,万勇开始调整心态,一方面,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向同事、向前辈学习;另一方面,他立足办案需要,努力学习物证、数据恢复、心理测试等技术,先后获得了文书和痕迹鉴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等。同时,他主动申请参与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等工作,逐渐与技术团队一起“承包”起业务办案中的技术工作,从最简单的物证照相到检验鉴定,再到提出技术取证方案。从被动做事情变成主动找事做,在之后的几年里,万勇坚持紧贴一线服务办案,不断挖掘技术在办案中的价值。所承担的技术工作,在多起大要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万勇也因此收获了三等功、嘉奖、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万勇在实验室做检测

  更改硕士攻读方向

  全心投身新领域工作

 

  多年经历让万勇积累了大量技术服务业务办案的宝贵经验。2018年初,市检察院开始谋划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工作。面对这一全新领域,敢于挑战和拼搏的他,再次主动请缨,承担起公益诉讼技术门类建设工作。

  一路走过来的经验告诉万勇,技术虽然不是办案的主体,但却是办案中的“珍珠”,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珍珠”一颗一颗串起来。但要搞好检察技术首先要了解检察业务,为此,他果断把正在重庆大学攻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更换为公益诉讼研究相关方向。与此同时,他以环境损害领域为切入点,强化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标准规范。他花了近一年时间,向环保、国土、水利、食药等部门学习,了解他们的执法规范、技术方法等。从调研学习、筹备建设到服务技术办案,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9年,市检察院在全国建成首批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作为门类负责人的万勇同时兼顾起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巡查办工作,全程参与市检院公益诉讼巡查与案件办理工作及基层院公益诉讼重大、复杂案件的技术支持工作。

  全市公益诉讼案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不少案情相对复杂。但万勇却干劲十足,一年内跑了40多个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为检察官提出检测方案……仅丰都县的一个公益诉讼案就反反复复跑了10多趟现场,进行技术证据调查取证、水质现场快速检测、环境损害类技术证据审查等工作。

  万勇说,业务部门的技术需求就是他主攻的方向。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他提出全流程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思路,将技术支持覆盖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摸排到公开听证的全流程,为业务工作提出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近三年来,万勇为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共计60余件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探索建立的集约化水质监测方案已在8个院、40余起案件中适用,节约了检测费用20余万元。

  2019年,万勇参与办理的某混凝土公司环境污染案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在这起案件中,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清洗运送混凝土罐车过程中,将产生的废水废渣仅经过简单处理便直接向外倾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事由看起来很简单,但如何明确涉案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两者有无关联却很难界定。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万勇明白如何定性源于对证据细节的把握。随后,他多次到办案现场实地查勘,运用无人机航拍、地理测绘、遥感测图等技术手段固定了现场违法情况,同时,还借助“外脑”,通过专家意见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及建议,强化违法行为造成损害结果的证明力,有效解决了取证难、固证难的问题。

 

  挑战从未止步

  唯有勤勉才能“追光”

 

  2021年4月,万勇主动请缨,备战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这是一场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比赛,对参赛队员综合素能要求非常高。万勇觉得自己参赛责无旁贷,“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工作正是起步阶段,如果我自己都不能站在全国的比赛场上,还怎么能鼓励其他同事做好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工作呢?”

  对于比赛,他严格要求自己。针对勘验和水质快检部分,万勇和团队结合标准规范、专家意见、实战操作制定详实细致的操作手册,通过上百次的演练,把每个技术要领都形成肌肉记忆;在理论知识备战中,由于题库的题量巨大、考察点全面,他借助移动检务主动制作刷题小程序,强制要求自己每次练习都以满分为目标,错一题就从头再来,晚上经常做题练习到后半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勇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全国各地技术精英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称号。

  一路走来,万勇始终怀揣梦想,以追求极致的精神,用勤勉踏实的努力,走在“追光”的路上。“竞赛既是对业务水平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面对荣誉,万勇表示,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完善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自己将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也将依托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为公益诉讼案件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记者 张柳妞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他用技术为公益诉讼案提供铁证

  

万勇(右)和同事提取水样本

  今年5月上旬,在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中,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干警万勇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全国各地检察技术精英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称号。几周过去了,万勇也早已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

  回想起这次比赛,今年32岁的万勇没有太过激动,反而显现出超出他年龄的沉稳和坚定。“快检室作为重庆市公益诉讼技术支持的‘先河’,去参加比赛责无旁贷,而我作为负责人,更应该走在前面,向大家展示重庆在这方面的成效,也应该主动从全国公益诉讼技术支持队伍中去找差距。”

  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却是万勇及团队多年来的“匠心”付出,很多人只看到光鲜的成绩,却没有看到每项成绩背后的每一个技术要领,都得通过上百次的演练。这些演练,存在于此次竞赛前期的备战,更存在于他日常的工作中。

  可是,谁能想到,万勇是在3年前才转入公益诉讼技术体系这一全新领域工作。

 

  在平淡中充实自己

  运用技术辅助办案

 

  2011年8月,万勇大学毕业后,进入万盛区(现万盛经开区)检察院工作。初次接触办案,学习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他,敏感地意识到指纹、笔迹等技术工作,能在办案中发挥关键作用。他反复摸索,在案件侦查中大胆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总能在口供以外寻找到更多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

  “技术像是走向案件真相的路标。”通过3年的办案磨砺,万勇尝到了技术辅助办案的甜头。但他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从原来书本上学到的远远不够用,面对不同的案件,需要更多处理案件的技术积累和阅历。

  就在万勇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2014年,他被调入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

  万勇满怀期待着能专门从事自己喜爱的专长。然而,现实并不总是一如期许。当时,检察技术处能人辈出,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学习沉淀,万勇也不例外。他暂时无法直接参与办案,从事更多的是琐碎的事务性、程序性工作。

  万勇看着一同调入市检察院的同事热情似火地从事着业务工作,而自己却不断重复着那些简单的操作,一个月、半年、一年。25岁,正是青春张扬的他,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一时彷徨失措。

  他不禁回想起2008年在北川抗震救灾的岁月,8个月的志愿者工作中,主要是保持路面畅通,在危崖边临时道路警戒,确保救灾车辆安全通过,为运输队做好保障等。“不也是重复一样的工作吗?不正和现在的所经历的一样吗?”万勇反问自己,虽然过程同样平淡,但离开时灾区人民自发的送别和朴实的叮嘱,让他每每想起都热泪盈眶。原来平凡的工作也有不平凡的价值。

  从那时起,万勇开始调整心态,一方面,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向同事、向前辈学习;另一方面,他立足办案需要,努力学习物证、数据恢复、心理测试等技术,先后获得了文书和痕迹鉴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等。同时,他主动申请参与现场勘查、检验鉴定等工作,逐渐与技术团队一起“承包”起业务办案中的技术工作,从最简单的物证照相到检验鉴定,再到提出技术取证方案。从被动做事情变成主动找事做,在之后的几年里,万勇坚持紧贴一线服务办案,不断挖掘技术在办案中的价值。所承担的技术工作,在多起大要案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万勇也因此收获了三等功、嘉奖、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万勇在实验室做检测

  更改硕士攻读方向

  全心投身新领域工作

 

  多年经历让万勇积累了大量技术服务业务办案的宝贵经验。2018年初,市检察院开始谋划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工作。面对这一全新领域,敢于挑战和拼搏的他,再次主动请缨,承担起公益诉讼技术门类建设工作。

  一路走过来的经验告诉万勇,技术虽然不是办案的主体,但却是办案中的“珍珠”,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珍珠”一颗一颗串起来。但要搞好检察技术首先要了解检察业务,为此,他果断把正在重庆大学攻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更换为公益诉讼研究相关方向。与此同时,他以环境损害领域为切入点,强化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标准规范。他花了近一年时间,向环保、国土、水利、食药等部门学习,了解他们的执法规范、技术方法等。从调研学习、筹备建设到服务技术办案,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9年,市检察院在全国建成首批公益诉讼快检实验室,作为门类负责人的万勇同时兼顾起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巡查办工作,全程参与市检院公益诉讼巡查与案件办理工作及基层院公益诉讼重大、复杂案件的技术支持工作。

  全市公益诉讼案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不少案情相对复杂。但万勇却干劲十足,一年内跑了40多个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为检察官提出检测方案……仅丰都县的一个公益诉讼案就反反复复跑了10多趟现场,进行技术证据调查取证、水质现场快速检测、环境损害类技术证据审查等工作。

  万勇说,业务部门的技术需求就是他主攻的方向。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他提出全流程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思路,将技术支持覆盖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摸排到公开听证的全流程,为业务工作提出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近三年来,万勇为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共计60余件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探索建立的集约化水质监测方案已在8个院、40余起案件中适用,节约了检测费用20余万元。

  2019年,万勇参与办理的某混凝土公司环境污染案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在这起案件中,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在清洗运送混凝土罐车过程中,将产生的废水废渣仅经过简单处理便直接向外倾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事由看起来很简单,但如何明确涉案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两者有无关联却很难界定。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万勇明白如何定性源于对证据细节的把握。随后,他多次到办案现场实地查勘,运用无人机航拍、地理测绘、遥感测图等技术手段固定了现场违法情况,同时,还借助“外脑”,通过专家意见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及建议,强化违法行为造成损害结果的证明力,有效解决了取证难、固证难的问题。

 

  挑战从未止步

  唯有勤勉才能“追光”

 

  2021年4月,万勇主动请缨,备战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这是一场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比赛,对参赛队员综合素能要求非常高。万勇觉得自己参赛责无旁贷,“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工作正是起步阶段,如果我自己都不能站在全国的比赛场上,还怎么能鼓励其他同事做好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工作呢?”

  对于比赛,他严格要求自己。针对勘验和水质快检部分,万勇和团队结合标准规范、专家意见、实战操作制定详实细致的操作手册,通过上百次的演练,把每个技术要领都形成肌肉记忆;在理论知识备战中,由于题库的题量巨大、考察点全面,他借助移动检务主动制作刷题小程序,强制要求自己每次练习都以满分为目标,错一题就从头再来,晚上经常做题练习到后半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万勇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全国各地技术精英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称号。

  一路走来,万勇始终怀揣梦想,以追求极致的精神,用勤勉踏实的努力,走在“追光”的路上。“竞赛既是对业务水平的检验,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面对荣誉,万勇表示,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完善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自己将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也将依托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为公益诉讼案件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记者 张柳妞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