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警察服 三代传家宝

时间: 2021-06-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3

  

年轻时的唐明光

  开栏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法行业和全国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辉煌成绩。漫漫征途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政法战线上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奉献、锐意改革创新,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献了青春献子孙”。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高举父辈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和读者一起走进赓续红色基因的政法干警家庭,探寻他们的入党初心,聆听他们的传承故事,感受奋战在政法战线上的共产党人的品格气质和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初夏时节,明媚的阳光在大地流淌。

  “爷爷,我入党了。”唐皓激动地给远在四川遂宁老家的爷爷打去电话。电话那头,他听到爷爷连说了三个“好”。

  “我爷爷最高兴的事就是我入党了。他这辈子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一定要入党。”近日,永川监狱民警唐皓感慨地告诉记者。

  1991年出生的唐皓,沿着父辈的路一路走来,他已是唐家第三代监狱警察。一身藏蓝,三代人。共产党人的精神在这个监狱警察家庭薪火相传,谱写着传承初心的动人故事。
 

  89岁仍坚持为村民讲党课


  在唐皓幼年的记忆里,爷爷的铁盒子里藏着“宝贝”——那就是老人珍藏的纪念勋章。

  唐皓的爷爷唐明光是永川监狱的退休干警,也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1953年1月,唐明光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炮火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他和战友们饮冰卧雪、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当硝烟退去、光荣退伍后,这位抗美援朝老兵仍然不忘保家卫国的初心使命。

  从1964年1月起,唐明光扎根在巴岳山脊28年,先后当过公安干警和监狱警察。1992年6月,老人光荣退休。数十年来,唐明光老人获得过无数的奖章。他把这些奖章当作宝贝,珍藏起来。一个人的时候,老人会反复摩挲那些勋章,似乎在与流逝的岁月和珍贵的回忆对话。

  2020年10月25日,中国抗美援朝纪念日,唐明光老人又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捧着这枚纪念章,这位耄耋老兵心潮澎湃。

  如今,这位89岁高龄的老党员,住在四川遂宁老家。尽管腰椎不好,背也驼了,可是,他还坚持给村里的群众上党课、讲党史。他告诉孙子唐皓:“一定要入党!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好。我老了,未来属于你们。但‘红色精神’不能丢,初心不能忘。”

  祖辈对唐皓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唐皓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对党员的最初的印象就是我的祖辈和我的父亲,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教会我什么是吃苦耐劳、忠诚奉献。”

“老兵”唐利军

  再苦再累也要坚守战斗岗位
 

  “总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这首歌,在唐皓的记忆里,父亲唐利军经常听。

  唐利军,今年54岁,也是永川监狱的一名监狱警察。唐皓眼里的父亲,就是一名普通的监狱警察,不善言辞,做事认真,甚至十分“倔犟”,总是把“一身警服,一辈子的责任”的话挂在嘴边。

  1983年,唐利军从唐明光手里接过了接力棒。34年来,他扎根巴岳山,经历了山里大雪封山,山体滑坡。在监狱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从中队管教干事干到指导员,他承担了狱政、教育、政工等多项工作,见证了监狱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监狱发展,即便中途多次有下山的机会,但唐利军“倔”,总选择了留下来。2016年监狱最后一批整体搬迁,一直扎根大山的唐利军才终于下了山。

  “听党话,跟党走,认认真真干活,踏踏实实做人。”唐明光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传到儿孙一辈的心中。多年来,唐利军一直从事教育转化工作,教育转化过的服刑人员数不清。因教转成绩突出,他曾先后荣获两次个人三等功、重庆市教育转化能手等荣誉。

  2019年10月,唐利军不顾家人的劝阻,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环境去工作。在封闭执勤期间,患有糖尿病的他由于不能按时注射胰岛素,体重从140斤降到了110斤。但再累再苦,唐利军也没想过逃离。面对儿子的担心,他安慰道:“我的身体扛得住。如果我脱岗,就不配再戴这个党徽和穿这身警服了!”

  如今,唐利军又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后辈。他总说:“闲不住,几十年都改不了。”是的,坚守在监狱工作这片土地,已成了根植于唐利军骨子里的“倔犟”与留恋。

“新兵”唐皓

  继承爷爷和父亲的精神财富
 

  “我要像爸爸当年那样,也要当警察!”受父辈的熏陶,唐皓自小就向往穿上藏蓝色的警服。

  2015年7月,唐皓沿着父亲走过的路,从警校毕业。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永川监狱的监狱警察。

  然而,追梦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

  工作中,做个别教育时,该怎样去询问情况,又该怎样去回应罪犯的诉求?集体讲评时,怎样才能说到点上去?发现罪犯违规违纪,该怎样去处理?入警之初,这一系列问题经常萦绕在唐皓心头。

  “只有担当起监狱警察的责任,才能懂得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唐利军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34年来监狱工作的锤炼,让他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底气,“吃苦也是吃补,终会成为你人生的财富。”

  唐利军用30多年的监狱工作经验,耐心地教导儿子如何融化坚冰、感化顽石,并与他一起认真分析,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从最初对监狱工作的茫然无措,到“自我加压”强化管教业务。为了快速记住分监区每一名罪犯,唐皓专门整理了一套“罪犯四知道卡片”,每天像背英语单词一样重复记忆,再利用个别教育、各种巡查机会加以巩固。短短1个月时间,他便能轻松地对全分监区的罪犯进行背点名。很快,唐皓不仅能坦然面对各种疑难问题,也能冷静进行处理、解决。因表现优秀,他被提拔为副分监区长。

  如今,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唐利军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是这样血气方刚,也是这样干劲儿十足。

  对唐皓来说,一家三代人的监狱警察情缘,爷爷和父亲留给他的不是金钱,最丰厚的财富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从爷爷和父亲身上,唐皓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奉献,什么是监狱警察肩负的责任。

  从橄榄绿到藏蓝色,三代人,七十载,家国同梦。

  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薪火相传,守护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品格与精神,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通讯员 刘丽严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身警察服 三代传家宝

  

年轻时的唐明光

  开栏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法行业和全国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辉煌成绩。漫漫征途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政法战线上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奉献、锐意改革创新,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献了青春献子孙”。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策划“高举父辈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和读者一起走进赓续红色基因的政法干警家庭,探寻他们的入党初心,聆听他们的传承故事,感受奋战在政法战线上的共产党人的品格气质和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初夏时节,明媚的阳光在大地流淌。

  “爷爷,我入党了。”唐皓激动地给远在四川遂宁老家的爷爷打去电话。电话那头,他听到爷爷连说了三个“好”。

  “我爷爷最高兴的事就是我入党了。他这辈子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让我一定要入党。”近日,永川监狱民警唐皓感慨地告诉记者。

  1991年出生的唐皓,沿着父辈的路一路走来,他已是唐家第三代监狱警察。一身藏蓝,三代人。共产党人的精神在这个监狱警察家庭薪火相传,谱写着传承初心的动人故事。
 

  89岁仍坚持为村民讲党课


  在唐皓幼年的记忆里,爷爷的铁盒子里藏着“宝贝”——那就是老人珍藏的纪念勋章。

  唐皓的爷爷唐明光是永川监狱的退休干警,也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1953年1月,唐明光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炮火和枪林弹雨的洗礼下,他和战友们饮冰卧雪、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当硝烟退去、光荣退伍后,这位抗美援朝老兵仍然不忘保家卫国的初心使命。

  从1964年1月起,唐明光扎根在巴岳山脊28年,先后当过公安干警和监狱警察。1992年6月,老人光荣退休。数十年来,唐明光老人获得过无数的奖章。他把这些奖章当作宝贝,珍藏起来。一个人的时候,老人会反复摩挲那些勋章,似乎在与流逝的岁月和珍贵的回忆对话。

  2020年10月25日,中国抗美援朝纪念日,唐明光老人又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捧着这枚纪念章,这位耄耋老兵心潮澎湃。

  如今,这位89岁高龄的老党员,住在四川遂宁老家。尽管腰椎不好,背也驼了,可是,他还坚持给村里的群众上党课、讲党史。他告诉孙子唐皓:“一定要入党!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好。我老了,未来属于你们。但‘红色精神’不能丢,初心不能忘。”

  祖辈对唐皓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唐皓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对党员的最初的印象就是我的祖辈和我的父亲,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教会我什么是吃苦耐劳、忠诚奉献。”

“老兵”唐利军

  再苦再累也要坚守战斗岗位
 

  “总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这首歌,在唐皓的记忆里,父亲唐利军经常听。

  唐利军,今年54岁,也是永川监狱的一名监狱警察。唐皓眼里的父亲,就是一名普通的监狱警察,不善言辞,做事认真,甚至十分“倔犟”,总是把“一身警服,一辈子的责任”的话挂在嘴边。

  1983年,唐利军从唐明光手里接过了接力棒。34年来,他扎根巴岳山,经历了山里大雪封山,山体滑坡。在监狱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从中队管教干事干到指导员,他承担了狱政、教育、政工等多项工作,见证了监狱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监狱发展,即便中途多次有下山的机会,但唐利军“倔”,总选择了留下来。2016年监狱最后一批整体搬迁,一直扎根大山的唐利军才终于下了山。

  “听党话,跟党走,认认真真干活,踏踏实实做人。”唐明光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传到儿孙一辈的心中。多年来,唐利军一直从事教育转化工作,教育转化过的服刑人员数不清。因教转成绩突出,他曾先后荣获两次个人三等功、重庆市教育转化能手等荣誉。

  2019年10月,唐利军不顾家人的劝阻,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环境去工作。在封闭执勤期间,患有糖尿病的他由于不能按时注射胰岛素,体重从140斤降到了110斤。但再累再苦,唐利军也没想过逃离。面对儿子的担心,他安慰道:“我的身体扛得住。如果我脱岗,就不配再戴这个党徽和穿这身警服了!”

  如今,唐利军又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后辈。他总说:“闲不住,几十年都改不了。”是的,坚守在监狱工作这片土地,已成了根植于唐利军骨子里的“倔犟”与留恋。

“新兵”唐皓

  继承爷爷和父亲的精神财富
 

  “我要像爸爸当年那样,也要当警察!”受父辈的熏陶,唐皓自小就向往穿上藏蓝色的警服。

  2015年7月,唐皓沿着父亲走过的路,从警校毕业。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永川监狱的监狱警察。

  然而,追梦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

  工作中,做个别教育时,该怎样去询问情况,又该怎样去回应罪犯的诉求?集体讲评时,怎样才能说到点上去?发现罪犯违规违纪,该怎样去处理?入警之初,这一系列问题经常萦绕在唐皓心头。

  “只有担当起监狱警察的责任,才能懂得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唐利军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34年来监狱工作的锤炼,让他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底气,“吃苦也是吃补,终会成为你人生的财富。”

  唐利军用30多年的监狱工作经验,耐心地教导儿子如何融化坚冰、感化顽石,并与他一起认真分析,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从最初对监狱工作的茫然无措,到“自我加压”强化管教业务。为了快速记住分监区每一名罪犯,唐皓专门整理了一套“罪犯四知道卡片”,每天像背英语单词一样重复记忆,再利用个别教育、各种巡查机会加以巩固。短短1个月时间,他便能轻松地对全分监区的罪犯进行背点名。很快,唐皓不仅能坦然面对各种疑难问题,也能冷静进行处理、解决。因表现优秀,他被提拔为副分监区长。

  如今,看着朝气蓬勃的儿子,唐利军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是这样血气方刚,也是这样干劲儿十足。

  对唐皓来说,一家三代人的监狱警察情缘,爷爷和父亲留给他的不是金钱,最丰厚的财富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从爷爷和父亲身上,唐皓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奉献,什么是监狱警察肩负的责任。

  从橄榄绿到藏蓝色,三代人,七十载,家国同梦。

  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薪火相传,守护着共产党人不变的品格与精神,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通讯员 刘丽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