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慈溪法院:司法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时间: 2021-07-2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44

  “恶性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因为小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导致的,因此要在矛盾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干预。”7月27日,“护航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浙江宁波慈溪市人民法院(后称慈溪法院),该院“网格法官”徐礼向大家分享了2年多来他走村入户化解矛盾纠纷的心得。

  日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求法院要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构建社会和睦团结向上的和谐之美增强法治守护。而在此前,慈溪法院便主动参与辖区基层治理,在“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的‘法治保障’作用”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网格里来了法官“老娘舅”

  “远亲不如近邻,相互体谅下吧。”2019年7月,徐礼开始担任慈溪某地三个自然村的“网格法官”,此后,这句话便时常挂在他嘴边。当时,慈溪法院要组建网格法官队伍,融入慈溪全市1142个网格,实现“法”“网”相融、“情”“理”互补,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按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网格法官需要通过实地走访、加入工作微信群、参与“圆桌夜谈”“村民说事”等方式,融入“包干”网格,了解网格内社情民情,开展释法说理、法律宣讲、纠纷预警等精准化司法服务,将法治的声音传入群众心中。

  “‘网格法官’要做得好,首先是要‘融’进村里。”因此,徐礼有事没事就找当地的村干部了解情况,走街入户调解矛盾纠纷。

  去年,徐礼接手了一起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纠纷。某村300多户村民把土地统一承包给了同村种植户蒋某。原先,大家相安无事,蒋某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并饲养了一些羊。可是,由于经济效益低,蒋某临时决定在土地上种植绿化草皮,这引起了很多人不满。村民认为,草皮收割会降低耕地肥力,双方矛盾就此产生,村民纷纷要求退租。村里调解无果后,村干部找到了徐礼。

  “土地纠纷在农村是大问题,而且这起纠纷涉及上百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徐礼赶赴现场听取双方意见后,又回家做足了功课——草皮在慈溪本地种植不具有优势,老蒋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有市场竞争优势。就此,徐礼前前后后联系了老蒋20余次,将其中利弊剖析清楚,有理有据。最终成功说服老蒋。

  截至目前,慈溪法院网格法官参与纠纷调处320余次,该项工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人民法庭就在人民身边

  前不久,慈溪的李女士骑电动自行车与赵女士相撞,李女士伤势较重,后在慈溪市法院范市法庭打了一场索赔官司。判决生效后,李女士想申请强制执行。以往,她需要前往30公里外的位于慈溪城区的法院执行局,但现在,她只需赶到家附近的范市法庭就可以提交申请材料。最终,赔偿事项双方达成一致,法庭还为李女士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6400元。

  这背后是慈溪法院以人民法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的“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下,法庭办案过程中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各诉讼环节,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的闭环化解新模式,努力实现“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目标。

  除此之外,人民法庭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已在慈溪实现了全覆盖。今年5月,慈溪法院出台《人民法庭与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互融行动实施方案》,充分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优势,通过听取人大代表意见、联合人大代表开展常态化协助执行、矛盾化解等工作,增强法庭与人大代表对接联络,进一步拓宽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融入辖区群众的渠道,架起人民法庭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派出机构,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线,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要使命。”慈溪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上月底,除常规的工作内容外,慈溪法院6个派出法庭均下沉司法服务力量,完成了“法官讲《民法典》”普法进网格活动。6个派出法庭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专题培训或座谈会,就与老百姓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类、相邻权、居住权等问题进行普法宣讲,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大家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另外,法庭每月还及时汇总本辖区内网格法官的工作情况,通过统一管理、协助、考核,带动网格法官及时融入相应网格。

  法院慈善分会3年援助465人

  “真的很感谢法院、感谢基金,给我们送来了温暖。”面对送来3万元“和美”司法援助款的执行干警,申请执行人吴大伯的儿子小吴热泪盈眶。

  几年前,一场车祸让吴大伯成了植物人,法院判决肇事者黄某赔偿86万余元。可事故发生后,黄某为躲避执行,不仅搬离了原租房地址,还从原单位辞了职,不知去向。执行干警经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查控调查,未发现他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未找到黄某的下落。

  后经过多方联系,执行干警找到黄某亲属。通过反复做工作,该亲属同意代为赔偿40万元。另一边,法院积极引导吴大伯向法院慈善分会申请司法援助。经过审核,法院慈善分会的“和美”基金为吴大伯提供了3万元援助款。

  2018年5月29日,浙江法院系统首个慈善分会在慈溪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慈溪农村商业银行出资4000万元设立为期5年的“和美司法援助基金”,每年将该基金5%增值部分即200万元捐赠法院分会。吴大伯正是该基金的受益者。

  现实中,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等民生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时常面临被执行人客观上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法院穷尽司法拘留、失信曝光等各项措施都无法执行到位,致使这些申请人最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类执行不能案件是法院执行的老大难问题。因而,慈善分会成立后,法院首先就将这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列为主要救助对象。

  2018年6月成立以来,三年间慈溪法院慈善分会发放司法援助资金共计184笔,465人受到援助,金额310余万元。

记者 刘斌 万先觉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浙江慈溪法院:司法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恶性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因为小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导致的,因此要在矛盾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干预。”7月27日,“护航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浙江宁波慈溪市人民法院(后称慈溪法院),该院“网格法官”徐礼向大家分享了2年多来他走村入户化解矛盾纠纷的心得。

  日前,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要求法院要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构建社会和睦团结向上的和谐之美增强法治守护。而在此前,慈溪法院便主动参与辖区基层治理,在“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大格局中的‘法治保障’作用”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网格里来了法官“老娘舅”

  “远亲不如近邻,相互体谅下吧。”2019年7月,徐礼开始担任慈溪某地三个自然村的“网格法官”,此后,这句话便时常挂在他嘴边。当时,慈溪法院要组建网格法官队伍,融入慈溪全市1142个网格,实现“法”“网”相融、“情”“理”互补,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按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网格法官需要通过实地走访、加入工作微信群、参与“圆桌夜谈”“村民说事”等方式,融入“包干”网格,了解网格内社情民情,开展释法说理、法律宣讲、纠纷预警等精准化司法服务,将法治的声音传入群众心中。

  “‘网格法官’要做得好,首先是要‘融’进村里。”因此,徐礼有事没事就找当地的村干部了解情况,走街入户调解矛盾纠纷。

  去年,徐礼接手了一起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纠纷。某村300多户村民把土地统一承包给了同村种植户蒋某。原先,大家相安无事,蒋某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并饲养了一些羊。可是,由于经济效益低,蒋某临时决定在土地上种植绿化草皮,这引起了很多人不满。村民认为,草皮收割会降低耕地肥力,双方矛盾就此产生,村民纷纷要求退租。村里调解无果后,村干部找到了徐礼。

  “土地纠纷在农村是大问题,而且这起纠纷涉及上百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徐礼赶赴现场听取双方意见后,又回家做足了功课——草皮在慈溪本地种植不具有优势,老蒋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有市场竞争优势。就此,徐礼前前后后联系了老蒋20余次,将其中利弊剖析清楚,有理有据。最终成功说服老蒋。

  截至目前,慈溪法院网格法官参与纠纷调处320余次,该项工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人民法庭就在人民身边

  前不久,慈溪的李女士骑电动自行车与赵女士相撞,李女士伤势较重,后在慈溪市法院范市法庭打了一场索赔官司。判决生效后,李女士想申请强制执行。以往,她需要前往30公里外的位于慈溪城区的法院执行局,但现在,她只需赶到家附近的范市法庭就可以提交申请材料。最终,赔偿事项双方达成一致,法庭还为李女士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6400元。

  这背后是慈溪法院以人民法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的“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下,法庭办案过程中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各诉讼环节,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的闭环化解新模式,努力实现“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目标。

  除此之外,人民法庭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已在慈溪实现了全覆盖。今年5月,慈溪法院出台《人民法庭与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互融行动实施方案》,充分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优势,通过听取人大代表意见、联合人大代表开展常态化协助执行、矛盾化解等工作,增强法庭与人大代表对接联络,进一步拓宽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融入辖区群众的渠道,架起人民法庭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的派出机构,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线,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要使命。”慈溪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上月底,除常规的工作内容外,慈溪法院6个派出法庭均下沉司法服务力量,完成了“法官讲《民法典》”普法进网格活动。6个派出法庭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专题培训或座谈会,就与老百姓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类、相邻权、居住权等问题进行普法宣讲,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大家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另外,法庭每月还及时汇总本辖区内网格法官的工作情况,通过统一管理、协助、考核,带动网格法官及时融入相应网格。

  法院慈善分会3年援助465人

  “真的很感谢法院、感谢基金,给我们送来了温暖。”面对送来3万元“和美”司法援助款的执行干警,申请执行人吴大伯的儿子小吴热泪盈眶。

  几年前,一场车祸让吴大伯成了植物人,法院判决肇事者黄某赔偿86万余元。可事故发生后,黄某为躲避执行,不仅搬离了原租房地址,还从原单位辞了职,不知去向。执行干警经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查控调查,未发现他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未找到黄某的下落。

  后经过多方联系,执行干警找到黄某亲属。通过反复做工作,该亲属同意代为赔偿40万元。另一边,法院积极引导吴大伯向法院慈善分会申请司法援助。经过审核,法院慈善分会的“和美”基金为吴大伯提供了3万元援助款。

  2018年5月29日,浙江法院系统首个慈善分会在慈溪市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慈溪农村商业银行出资4000万元设立为期5年的“和美司法援助基金”,每年将该基金5%增值部分即200万元捐赠法院分会。吴大伯正是该基金的受益者。

  现实中,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等民生案件的申请执行人,时常面临被执行人客观上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法院穷尽司法拘留、失信曝光等各项措施都无法执行到位,致使这些申请人最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类执行不能案件是法院执行的老大难问题。因而,慈善分会成立后,法院首先就将这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列为主要救助对象。

  2018年6月成立以来,三年间慈溪法院慈善分会发放司法援助资金共计184笔,465人受到援助,金额310余万元。

记者 刘斌 万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