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变了 为民服务宗旨不变

时间: 2021-07-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07

  

工作中的刘友水(左)

  当兵12年,他朴实坚韧,能打胜仗;从警23年,他敢于担当、敬业奉献。从军装到警服,身份在变,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从戒毒所到派出所,岗位在变,他的责任没有变。

  他叫刘友水,今年56岁,荣昌区昌元派出所民警。1986年10月,他入伍参军,1992年7月入党,199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看守所、交巡警支队、派出所工作过。

  从部队转业后,公安工作对于刘友水来说,充满着陌生,但他依然秉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毫不犹豫地接受着新工作带来的各项新挑战。他一面从最简单的案件笔录制作技能学起,一面勤奋学习公安业务、法律法规、警务实战技能。不会就查,不懂就问,渐渐地,他对执法办案程序、审讯技巧和警务技能等越发熟练。近年来,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获得多次嘉奖。其中,2001年、2002年荣获先进个人;2010年获嘉奖。

 

  屡次出现高原反应

  以顽强意志坚持12年

 

  1986年10月,刘友水入伍参军,从环境舒适的四川盆地来到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众所周知,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部分高海拔地区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终年人迹罕至、看不见绿色、温差大。刘友水刚到部队时高原反应强烈,他不时头昏头疼,四肢无力,心跳加速,恶心呕吐,嘴唇干裂。这对于从小生活在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地区的荣昌小伙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屡次出现高原反应的他,硬是咬紧牙关,越挫越勇,全凭一种超越常人的意志坚持了12年。

 

  疫情排查中晕倒在地

  两天后他又回到抗疫一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牵动着国人的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基层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这其中就有刘友水的身影。疫情发生后,他与同事一起坚守前线,实施“地毯式”排查,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在此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向辖区群众进行防疫宣传,叮嘱大家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期间,在一次入户核查过程中,刘友水因冠心病复发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而两天后,倔强的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同事们都劝他在家多休养几天,他却说:“大家都在与疫情作斗争,我也不能落下。”

  “天天让别人不出门,自己却天天出门。”疫情期间,刘友水也曾对大家说起这句玩笑话。但责任在肩,作为社区民警的刘友水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为做好社区工作,刘友水与社区建立了定期走访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在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刘友水。

  数据显示,刘友水当时入户走访核查423次,核查湖北返荣人员近1000人次,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进小区50余次、社区巡逻90余次。

 

  七旬老人弄丢孙子

  他6小时成功寻回

 

  2020年11月的一天,一位七旬老人报警称,她的孙子王华走失,希望民警帮忙寻找。接警后,刘友水一边安抚老人,一边了解事情经过。

  原来,这位老人从盘龙乘车到荣昌城区,接放学的孙子回家。回家途中,她带着孙子来到菜市场,售卖从家里带来的蔬菜、鸡蛋,不料一旁的孙子突然走失。

  刘友水立即与同事在孩子走失地附近开展地毯式搜索,期间还不断在网上群发信息沟通查找情况,并发动群众帮忙提供线索。

  终于,在经历6小时的找寻后,刘友水从一名热心群众处得知,在辖区人民四支路发现一名走失小孩。他和搭档立即前往查看究竟,最终确认这名小孩正是老人走失的孙子王华。

  找到王华后,考虑到回盘龙路程较远,加上天色已晚,刘友水便自掏腰包,为老人和孩子在荣昌城区找了旅馆住下,让他们休息好后第二天再回去。

  这些只是刘友水为民服务的缩影。他总是从突出问题着眼,从具体工作抓起,积极为辖区老百姓排忧解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忠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通讯员 李明刚 记者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身份变了 为民服务宗旨不变

  

工作中的刘友水(左)

  当兵12年,他朴实坚韧,能打胜仗;从警23年,他敢于担当、敬业奉献。从军装到警服,身份在变,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从戒毒所到派出所,岗位在变,他的责任没有变。

  他叫刘友水,今年56岁,荣昌区昌元派出所民警。1986年10月,他入伍参军,1992年7月入党,199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看守所、交巡警支队、派出所工作过。

  从部队转业后,公安工作对于刘友水来说,充满着陌生,但他依然秉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毫不犹豫地接受着新工作带来的各项新挑战。他一面从最简单的案件笔录制作技能学起,一面勤奋学习公安业务、法律法规、警务实战技能。不会就查,不懂就问,渐渐地,他对执法办案程序、审讯技巧和警务技能等越发熟练。近年来,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获得多次嘉奖。其中,2001年、2002年荣获先进个人;2010年获嘉奖。

 

  屡次出现高原反应

  以顽强意志坚持12年

 

  1986年10月,刘友水入伍参军,从环境舒适的四川盆地来到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众所周知,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第三极”,部分高海拔地区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终年人迹罕至、看不见绿色、温差大。刘友水刚到部队时高原反应强烈,他不时头昏头疼,四肢无力,心跳加速,恶心呕吐,嘴唇干裂。这对于从小生活在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地区的荣昌小伙来说,是一个极大考验。屡次出现高原反应的他,硬是咬紧牙关,越挫越勇,全凭一种超越常人的意志坚持了12年。

 

  疫情排查中晕倒在地

  两天后他又回到抗疫一线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牵动着国人的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在基层一线,用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这其中就有刘友水的身影。疫情发生后,他与同事一起坚守前线,实施“地毯式”排查,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在此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向辖区群众进行防疫宣传,叮嘱大家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期间,在一次入户核查过程中,刘友水因冠心病复发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而两天后,倔强的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同事们都劝他在家多休养几天,他却说:“大家都在与疫情作斗争,我也不能落下。”

  “天天让别人不出门,自己却天天出门。”疫情期间,刘友水也曾对大家说起这句玩笑话。但责任在肩,作为社区民警的刘友水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为做好社区工作,刘友水与社区建立了定期走访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在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刘友水。

  数据显示,刘友水当时入户走访核查423次,核查湖北返荣人员近1000人次,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进小区50余次、社区巡逻90余次。

 

  七旬老人弄丢孙子

  他6小时成功寻回

 

  2020年11月的一天,一位七旬老人报警称,她的孙子王华走失,希望民警帮忙寻找。接警后,刘友水一边安抚老人,一边了解事情经过。

  原来,这位老人从盘龙乘车到荣昌城区,接放学的孙子回家。回家途中,她带着孙子来到菜市场,售卖从家里带来的蔬菜、鸡蛋,不料一旁的孙子突然走失。

  刘友水立即与同事在孩子走失地附近开展地毯式搜索,期间还不断在网上群发信息沟通查找情况,并发动群众帮忙提供线索。

  终于,在经历6小时的找寻后,刘友水从一名热心群众处得知,在辖区人民四支路发现一名走失小孩。他和搭档立即前往查看究竟,最终确认这名小孩正是老人走失的孙子王华。

  找到王华后,考虑到回盘龙路程较远,加上天色已晚,刘友水便自掏腰包,为老人和孩子在荣昌城区找了旅馆住下,让他们休息好后第二天再回去。

  这些只是刘友水为民服务的缩影。他总是从突出问题着眼,从具体工作抓起,积极为辖区老百姓排忧解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忠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通讯员 李明刚 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