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路

时间: 2021-08-2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10

  ◎ 李忠勇

  世界有多少条路?肯定没人知道。

  有连接田陌荒野的羊肠小道,有连接城市乡村间的马路,有连接城市与城市间的公路、铁路;有行船的水路;有飞行的航路……这些路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网络在世界的角角落落,犹如人体内的血管遍布全身,与我们每个人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不可分割。正是这种路与人的紧密关系,才有我们每个人对路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因而我相信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路程。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是我所读的二年制初中的第一学期。这个冬天,我的家乡有着不同寻常的寒冷。十一月底下的第一场夹杂在冷雨中,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连绵了十多天,低温使融雪凝冻成冰棒挂在屋檐的瓦当上,挂在漫山遍野的树梢上。村里几个老人经不住寒天的侵袭,相继逝去。我和我的同学们虽然坐在教室,但那破烂不堪的门窗仍然挡不住严冬凛冽,我们如头顶霜雪、身裹寒风一样,从耳朵到手指、手背到脚趾、脚后跟长满冻疮和冰裂口。

  我所读的这所学校,校址没有设在小学所在的包鸾场镇上,而是在距我家约五公里,老鸦山半腰间的一个叫大石门的乡办煤厂里。

  从我家到学校这几公里的上学路,按路况大致可分为三段:一段是我家到郎家湾荷花塘,这段路由九根田坎、一条小河、一坡羊肠山路组成,约二公里。它路面狭窄且凹凸不平,下雨天十分泥泞,我穿着一双补了又补、磨得底面光滑的胶鞋,走在这段路上,不知摔倒过多少次。我那时常想,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修路工,把所有的路都修得平整坦荡。后来,我父亲教我,凡是遇到这种天气,就把鞋脱了,光脚经过,然后去荷花塘把脚洗干净再穿上,这样就保证了一天都能穿着干净、暖和的鞋子。之后,我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去做,几回下来,我那原先满脚的冻疮居然不知不觉好了。中间经过的那段路,是一段约一公里的公路,是当时丰都县城通往涪陵的唯一公路,路面碎石铺成,它是我上学的坦途,我与我的同学们每天在这段公路上嬉戏,追赶由六匹马拉的大马车,厚着脸皮爬公社拉煤的拖拉机。最后到达学校的那段路,是煤厂修的一公里左右的沙石公路,沙石路不易积水,雨后即干,即使下雨天走在上面,人也不感觉吃力。这短短的几公里上学路,每天要耗去我们三四个小时。

  学校有两个年级,共两个班,两间低矮的乱石墙、木瓦房教室。记忆中,学校没有名字,也没有校长,只有两位老师,而语文老师是我学生时代印象最为深刻的教师之一。

  我的语文老师傅立人,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面目慈善,总给人亲切的感觉,他有一个女儿与我同班。那时,我们所读的两年初中都没有教材,语文课本就是傅老师用铁笔、蜡纸刻出的十六开油印纸,这些刻字工工整整的油印里,最多的是诗词和报刊上摘录的文章。在讲诗文时,傅老师总是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让人易学易懂,讲完后总是要求我们按照所学律诗、词牌的韵律及平仄对仗试作写或填一二首当作业完成。我也从中了解了什么是唐诗、宋词、元曲,认识了李白、杜甫、鲁迅、高尔基……我将两年内容熟记于心的油印纸,一张张整整齐齐折叠,保存在我那小小的书箱里,启蒙着我至今都未曾泯灭的文学梦想。

  中学时候的这段路,我与我的同学们不间断地走了两年。在简单的时光中,我们单纯快乐地成长着,幼小的梦想也渐渐生根发芽,每一份感受、每一帧画面都深深铭记于心,至今不能忘怀。

  如今,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家乡的高速公路、国道公路、省道公路、县道公路、乡道公路、村道公路以及产业公路、机耕路、便民路等等,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道路密如蛛网,条条道路都与祖国乃至全世界连在一起,这些路让我们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而我,也实现了当年想当一名修路工的愿望,成了一名真正的筑路者。我总是努力把我经手修筑的各式道路,质量把握更好,路面更加平整漂亮,让每位路者走得更加平稳,更加愉悦。

  (作者系丰都县作家协会主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上学的路

  ◎ 李忠勇

  世界有多少条路?肯定没人知道。

  有连接田陌荒野的羊肠小道,有连接城市乡村间的马路,有连接城市与城市间的公路、铁路;有行船的水路;有飞行的航路……这些路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网络在世界的角角落落,犹如人体内的血管遍布全身,与我们每个人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不可分割。正是这种路与人的紧密关系,才有我们每个人对路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因而我相信在这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路程。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是我所读的二年制初中的第一学期。这个冬天,我的家乡有着不同寻常的寒冷。十一月底下的第一场夹杂在冷雨中,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连绵了十多天,低温使融雪凝冻成冰棒挂在屋檐的瓦当上,挂在漫山遍野的树梢上。村里几个老人经不住寒天的侵袭,相继逝去。我和我的同学们虽然坐在教室,但那破烂不堪的门窗仍然挡不住严冬凛冽,我们如头顶霜雪、身裹寒风一样,从耳朵到手指、手背到脚趾、脚后跟长满冻疮和冰裂口。

  我所读的这所学校,校址没有设在小学所在的包鸾场镇上,而是在距我家约五公里,老鸦山半腰间的一个叫大石门的乡办煤厂里。

  从我家到学校这几公里的上学路,按路况大致可分为三段:一段是我家到郎家湾荷花塘,这段路由九根田坎、一条小河、一坡羊肠山路组成,约二公里。它路面狭窄且凹凸不平,下雨天十分泥泞,我穿着一双补了又补、磨得底面光滑的胶鞋,走在这段路上,不知摔倒过多少次。我那时常想,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修路工,把所有的路都修得平整坦荡。后来,我父亲教我,凡是遇到这种天气,就把鞋脱了,光脚经过,然后去荷花塘把脚洗干净再穿上,这样就保证了一天都能穿着干净、暖和的鞋子。之后,我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去做,几回下来,我那原先满脚的冻疮居然不知不觉好了。中间经过的那段路,是一段约一公里的公路,是当时丰都县城通往涪陵的唯一公路,路面碎石铺成,它是我上学的坦途,我与我的同学们每天在这段公路上嬉戏,追赶由六匹马拉的大马车,厚着脸皮爬公社拉煤的拖拉机。最后到达学校的那段路,是煤厂修的一公里左右的沙石公路,沙石路不易积水,雨后即干,即使下雨天走在上面,人也不感觉吃力。这短短的几公里上学路,每天要耗去我们三四个小时。

  学校有两个年级,共两个班,两间低矮的乱石墙、木瓦房教室。记忆中,学校没有名字,也没有校长,只有两位老师,而语文老师是我学生时代印象最为深刻的教师之一。

  我的语文老师傅立人,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面目慈善,总给人亲切的感觉,他有一个女儿与我同班。那时,我们所读的两年初中都没有教材,语文课本就是傅老师用铁笔、蜡纸刻出的十六开油印纸,这些刻字工工整整的油印里,最多的是诗词和报刊上摘录的文章。在讲诗文时,傅老师总是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让人易学易懂,讲完后总是要求我们按照所学律诗、词牌的韵律及平仄对仗试作写或填一二首当作业完成。我也从中了解了什么是唐诗、宋词、元曲,认识了李白、杜甫、鲁迅、高尔基……我将两年内容熟记于心的油印纸,一张张整整齐齐折叠,保存在我那小小的书箱里,启蒙着我至今都未曾泯灭的文学梦想。

  中学时候的这段路,我与我的同学们不间断地走了两年。在简单的时光中,我们单纯快乐地成长着,幼小的梦想也渐渐生根发芽,每一份感受、每一帧画面都深深铭记于心,至今不能忘怀。

  如今,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家乡的高速公路、国道公路、省道公路、县道公路、乡道公路、村道公路以及产业公路、机耕路、便民路等等,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道路密如蛛网,条条道路都与祖国乃至全世界连在一起,这些路让我们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而我,也实现了当年想当一名修路工的愿望,成了一名真正的筑路者。我总是努力把我经手修筑的各式道路,质量把握更好,路面更加平整漂亮,让每位路者走得更加平稳,更加愉悦。

  (作者系丰都县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