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家奇:构建四级联动机制管控严重精神病患者并提供救济

时间: 2022-03-0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27

  严重精神病患者因意识错乱而导致自身权益难保,且活得缺乏尊严,同时,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又可能导致他人的生命财产受损而权利受害,对此,在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提交《关于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力度的建议》,建议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既要保护严重精神病患者权益,也要防范他人权益受害。

  “我国的法治进程滚滚向前,还有社会治理、乡村治理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的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我们享受着社会的安稳和谐。”刘家奇说,但是,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致人伤、残、亡事件时有发生,冲击着当下的良好态势,因此,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保护、管理,亟待强化,这才能减少或消除新的安全隐患,以避免和谐安宁的治理成果受到影响。

  全国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余万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

  据刘家奇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余万人,每年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生严重肇事肇祸的约有一万人次,这威胁着相关群众的安全。为此,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中,形势极为严峻,压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有着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征。世卫组织指出,抑郁症是导致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死,2021年底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规范管理率达到80%,规律服药率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由此,给患者家庭及监护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压力,这样,既给保护和约束严重精神病患者面临困难,又让无辜受伤、致残和致亡的群众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还对相关家庭造成严重危害,令人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构建四级联动管控工作机制 

       随时掌握严重精神病患者情况

  刘家奇认为,基于上述现状,国家和社会都应立即采取行动,既要通过更好的服务让有暴力倾向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活的有尊严,又要保护和约束其不对公共安全和他人构成侵害。因此,他建议,当务之急,应建立健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联动管控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认真排查,建立完善专门监管工作“台账”;加强监护人员的监管责任,杜绝脱管失控的现象发生,确保监护管控工作措施到位;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排查和监管工作,准确掌握患者服药及发病的情况信息,使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能及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避免患者肇事肇祸的恶性案件发生;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老百姓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安全意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落实保险机制,为患者家庭、监护人及无辜受害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险机制保障措施,有力地维护社会的平安稳定。

  要尊重正确对待精神病人 

       救济精神病人家庭

  重庆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汪信明称,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在此,民警可以使用包括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管控。

  汪信明认为,精神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病,同样蒙受病魔的折磨,也应同样受到病人的待遇,只不过一般精神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求医,或者拒绝治疗,这就要求家属对精神病患者倍加关心和爱护。因此,必须正确认知他们,才能正确对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家庭要给病人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尽可能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对于巩固疗效、稳定病情是非常重要的。更主要的是,精神病患者大部分康复生活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精神疾病的家庭照料就成为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促进疾病康复的首要任务。因此,家属应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及个人卫生,使病人生活有规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及文娱活动,监督服药,并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精神病人的各种病态言行和表现,应予以充分理解。当然,这样的家庭因要照顾精神病家庭成员,将要承担心理、物质等严重的负担,因此,国家和社会均应对这样的家庭提供救济,使其没有经济焦虑,才能安心、精心护理精神病家庭成员,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贡献。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全国人大代表刘家奇:构建四级联动机制管控严重精神病患者并提供救济

  严重精神病患者因意识错乱而导致自身权益难保,且活得缺乏尊严,同时,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又可能导致他人的生命财产受损而权利受害,对此,在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提交《关于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力度的建议》,建议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既要保护严重精神病患者权益,也要防范他人权益受害。

  “我国的法治进程滚滚向前,还有社会治理、乡村治理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的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我们享受着社会的安稳和谐。”刘家奇说,但是,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致人伤、残、亡事件时有发生,冲击着当下的良好态势,因此,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保护、管理,亟待强化,这才能减少或消除新的安全隐患,以避免和谐安宁的治理成果受到影响。

  全国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余万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

  据刘家奇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1600余万人,每年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生严重肇事肇祸的约有一万人次,这威胁着相关群众的安全。为此,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中,形势极为严峻,压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有着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征。世卫组织指出,抑郁症是导致疾病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死,2021年底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达到4.5‰,规范管理率达到80%,规律服药率达到60%,精神分裂症服药率达到8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由此,给患者家庭及监护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压力,这样,既给保护和约束严重精神病患者面临困难,又让无辜受伤、致残和致亡的群众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还对相关家庭造成严重危害,令人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构建四级联动管控工作机制 

       随时掌握严重精神病患者情况

  刘家奇认为,基于上述现状,国家和社会都应立即采取行动,既要通过更好的服务让有暴力倾向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活的有尊严,又要保护和约束其不对公共安全和他人构成侵害。因此,他建议,当务之急,应建立健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联动管控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认真排查,建立完善专门监管工作“台账”;加强监护人员的监管责任,杜绝脱管失控的现象发生,确保监护管控工作措施到位;加强对重点人员的排查和监管工作,准确掌握患者服药及发病的情况信息,使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能及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避免患者肇事肇祸的恶性案件发生;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老百姓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安全意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落实保险机制,为患者家庭、监护人及无辜受害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险机制保障措施,有力地维护社会的平安稳定。

  要尊重正确对待精神病人 

       救济精神病人家庭

  重庆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汪信明称,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在此,民警可以使用包括使用警绳、手铐等约束性警械,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管控。

  汪信明认为,精神病如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病,同样蒙受病魔的折磨,也应同样受到病人的待遇,只不过一般精神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主动求医,或者拒绝治疗,这就要求家属对精神病患者倍加关心和爱护。因此,必须正确认知他们,才能正确对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家庭要给病人以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尽可能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这对于巩固疗效、稳定病情是非常重要的。更主要的是,精神病患者大部分康复生活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精神疾病的家庭照料就成为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促进疾病康复的首要任务。因此,家属应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及个人卫生,使病人生活有规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及文娱活动,监督服药,并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精神病人的各种病态言行和表现,应予以充分理解。当然,这样的家庭因要照顾精神病家庭成员,将要承担心理、物质等严重的负担,因此,国家和社会均应对这样的家庭提供救济,使其没有经济焦虑,才能安心、精心护理精神病家庭成员,这对家庭和社会都是一种贡献。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