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渝北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 打造协同开放发展新高地

时间: 2022-03-0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18

于会文.jpg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3月7日,全国两会重庆第二场专题“云记者会”举行,记者会聚焦“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邀请3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把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渝北抢抓大发展机遇,在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的同时,发挥“三大独特优势”,强力推进“四项务实举措”,全力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为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渝北力量。

  新机遇:扩容开放朋友圈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给渝北加快高水平开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目标的推进,渝北在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合作平台三个方面优势凸显,具备了抢抓历史机遇、对接国家战略的良好条件。

  产业集群呈现“国际范”。2021年,渝北凭借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经济总量达到2236亿元,是全市唯一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级的区县,为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市场基础。在渝北2+4+1现代工业体系中,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渝北将形成以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聚焦发展2000亿潜力级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关联产业集群,集聚壮大先进材料、智能装备、消费品工业、智慧建筑等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以及大力培育医药器械、通用机械、军民融合等领域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在5+3+1现代服务业体系中,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聚发展以临空经济为引领、自由贸易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加快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1+3+5+10+N”产业体系,打造“陆海新通道”大数据中心。依托以国博中心为核心的临空会展区,联合举办重庆-东盟博览会、重庆-东盟国际智博会等世界级、国家级展会和论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物流枢纽形成“大格局”。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统领,通过江北国际机场可快速通达全国及228个国际城市;通过“一环四射三支”铁路网络,可无缝衔接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过重庆港洛碛作业区,可成为主城区“铁公水”多式联运转换节点,并与毗邻的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高效协同;通过“三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可形成面向全国的“点对点”物流辐射能力。

  合作平台构筑“新能级”。渝北不仅拥有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保税港区、重庆机场集团、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重要合作平台,而且是全市范围内唯一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共建的区县,川渝高竹新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承担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的跨省域共建新区。而且,渝北还拥有与两江新区各平台联动发展的优势。这些合作平台将为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创新动力、腹地空间和战略能级。

  新突破:凸现集聚新成效

  新通道带来新效能,助力形成开放新高地。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渝北在临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新示范项目合作通信领域等方面持续发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渝北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临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初成规模。2021年,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56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6.4%,其中高技术产业、智能终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75%、25%左右。

  新通道助力物流畅通“大通道”。渝北成功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使重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同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年初正式启用新国际货站,将货站保障能力从原来的3.5万平方米提升到10.8万平方米,并于去年底在国内率先试点应用中性电子运单,为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了好头。

  同时,渝北深化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成了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展示中心,打通了陆海新通道数据通道。全面启动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率先试点应用中性电子运单,国际航空货运智慧物流水平大幅提升。

  新作为:激发西部新动能

  迈进“十四五”,渝北将以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为战略引领,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持续巩固强化现有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三大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着力采取四项有力措施,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助力激活西部新动能。

  坚持市场体验导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和发展环境。制定出台20条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措施,创新推出了一窗通办、专人代办、限时速办、假日照办等“3+1”系列便民惠企“硬核”政策举措,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同时,加快补齐制约通道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助推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洛碛港建设,加快古路货站高铁货物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打通区内交通物流重要节点之间多式联运快速通道,积极参与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与立项,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战略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交通物流基础环境。

  坚持临空经济引领,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依托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坚持“物流+经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锁定航空物流产业优先级,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优先开发航空物流最优产业产品,包括飞机维修和拆解、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加大航空关联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华夏航空全产业链航空维修业务,推进保税航材仓储、交易业态落地发展。以融合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发挥传音、OPPO等整机手机企业的核心作用,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物流供应链,建立出口手机航空集发货中心。

  坚持中新示范合作,深化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基于渝北区现有中新示范项目合作成果,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13+1”省区市共建机制,探索设立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能级。依托国际航空枢纽的先发优势,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高端电子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航空物流服务,探索设立“中新空陆联运专班”,增强对通道沿线省区市的集货能力,实现适航货物在中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的双向往返,开辟“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张力。充分发挥渝北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和跨省域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等高能级策源创新优势,坚持临空经济和枢纽经济贸易规则创新、多式联运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度创新等,不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张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全国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渝北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 打造协同开放发展新高地

于会文.jpg

  本网讯(记者 唐孝忠)3月7日,全国两会重庆第二场专题“云记者会”举行,记者会聚焦“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邀请3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把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渝北抢抓大发展机遇,在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的同时,发挥“三大独特优势”,强力推进“四项务实举措”,全力做大做强对外开放平台,为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渝北力量。

  新机遇:扩容开放朋友圈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给渝北加快高水平开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目标的推进,渝北在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合作平台三个方面优势凸显,具备了抢抓历史机遇、对接国家战略的良好条件。

  产业集群呈现“国际范”。2021年,渝北凭借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经济总量达到2236亿元,是全市唯一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级的区县,为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市场基础。在渝北2+4+1现代工业体系中,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渝北将形成以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聚焦发展2000亿潜力级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关联产业集群,集聚壮大先进材料、智能装备、消费品工业、智慧建筑等4个百亿级潜力产业集群,以及大力培育医药器械、通用机械、军民融合等领域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在5+3+1现代服务业体系中,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聚发展以临空经济为引领、自由贸易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加快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1+3+5+10+N”产业体系,打造“陆海新通道”大数据中心。依托以国博中心为核心的临空会展区,联合举办重庆-东盟博览会、重庆-东盟国际智博会等世界级、国家级展会和论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物流枢纽形成“大格局”。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统领,通过江北国际机场可快速通达全国及228个国际城市;通过“一环四射三支”铁路网络,可无缝衔接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过重庆港洛碛作业区,可成为主城区“铁公水”多式联运转换节点,并与毗邻的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高效协同;通过“三环五射”高速公路网,可形成面向全国的“点对点”物流辐射能力。

  合作平台构筑“新能级”。渝北不仅拥有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保税港区、重庆机场集团、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重要合作平台,而且是全市范围内唯一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共建的区县,川渝高竹新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承担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的跨省域共建新区。而且,渝北还拥有与两江新区各平台联动发展的优势。这些合作平台将为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创新动力、腹地空间和战略能级。

  新突破:凸现集聚新成效

  新通道带来新效能,助力形成开放新高地。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渝北在临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新示范项目合作通信领域等方面持续发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渝北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临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初成规模。2021年,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56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6.4%,其中高技术产业、智能终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75%、25%左右。

  新通道助力物流畅通“大通道”。渝北成功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使重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同时,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年初正式启用新国际货站,将货站保障能力从原来的3.5万平方米提升到10.8万平方米,并于去年底在国内率先试点应用中性电子运单,为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了好头。

  同时,渝北深化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成了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成果展示中心,打通了陆海新通道数据通道。全面启动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率先试点应用中性电子运单,国际航空货运智慧物流水平大幅提升。

  新作为:激发西部新动能

  迈进“十四五”,渝北将以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为战略引领,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持续巩固强化现有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三大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着力采取四项有力措施,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助力激活西部新动能。

  坚持市场体验导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和发展环境。制定出台20条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措施,创新推出了一窗通办、专人代办、限时速办、假日照办等“3+1”系列便民惠企“硬核”政策举措,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同时,加快补齐制约通道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助推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洛碛港建设,加快古路货站高铁货物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打通区内交通物流重要节点之间多式联运快速通道,积极参与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与立项,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战略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交通物流基础环境。

  坚持临空经济引领,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依托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坚持“物流+经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锁定航空物流产业优先级,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优先开发航空物流最优产业产品,包括飞机维修和拆解、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加大航空关联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华夏航空全产业链航空维修业务,推进保税航材仓储、交易业态落地发展。以融合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发挥传音、OPPO等整机手机企业的核心作用,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物流供应链,建立出口手机航空集发货中心。

  坚持中新示范合作,深化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基于渝北区现有中新示范项目合作成果,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13+1”省区市共建机制,探索设立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能级。依托国际航空枢纽的先发优势,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高端电子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航空物流服务,探索设立“中新空陆联运专班”,增强对通道沿线省区市的集货能力,实现适航货物在中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的双向往返,开辟“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张力。充分发挥渝北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和跨省域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等高能级策源创新优势,坚持临空经济和枢纽经济贸易规则创新、多式联运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度创新等,不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