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三月时节,春意盎然。为持续推动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3月以来,重庆市公证处分两批次走进涪陵“816工程”遗址,追寻红色记忆,激发爱国热情。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在西南大后方涪陵区白涛镇修建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在此后的18年里,前后6万余名爱国志士汇聚,用青春热血挖凿出了代号为“816”的地下核工程。这座“为和平而建,为和平而停”、号称“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的地下建筑,在几十年后成为中国唯一解密的核反应堆。 走进工程内部,看着眼前“洞中有楼、楼中有洞”的震撼景象,却是老一辈建设者们用不够“先进”的设备工具,不怕牺牲、不畏艰苦,在山体中硬挖出的一条条道路、一个个导洞。公证人员沿着时光的足迹,透过一个个复原的场景、陈列的专业设备,回到了那段“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激情岁月…… 大家对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性国防教育工程震撼不已,纷纷表示,要向老一辈建设者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用更加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回应群众期待,建功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