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灵魂”的医生:李友兵

时间: 2022-04-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78

  “嘟……”电话接通不到2秒,重庆市渝西监狱六监区(医院)支部书记、教导员李友兵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你好,请问啥事?”

  5日上午,接到渝西监狱防疫办来电时,他正在居家隔离,为下一轮封闭执勤作准备。

  “监狱疫情防控方案有部分需要调整,麻烦李老师看下哟。”

  “好的,下午就给你发过来。”

  21天11个电话里的“战疫密码”

  “上班时间,有急事打座机,我进去了。”从集中隔离点收拾完行李,李友兵简单向妻子梁晓玲交代家庭琐事,进入到监狱监管区封闭执勤。

  3月份,监狱驻地永川区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区多个街道进入封闭式管理。整个永川紧张起来。

  从3月8日到29日,在狭小、固定的区域内,他和同事完成了24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采样,对60余名服刑人员进行输液观察治疗,开展环境消杀70多次。

  长达21天的封闭执勤,李友兵忙于工作,和妻子的通话次数只有11次,其中3次未能接通。很多时候电话一打通,就像“遇了缘”一样,总被其他工作电话或者对讲机声音中断。

  11个电话通话时长一共300多秒,5分钟,最短对话不到6秒,最长也就2分钟。几秒钟,能说几句话?大概是“注意身体”“孩子问你好久回来”“注意添衣”这类私事;但更多是“病例最新轨迹信息出来了吗?”“你们今天采样多少”这类工作讨论。

  作为永川区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疫情以来,梁晓玲同在抗疫第一线,对于丈夫的忙碌,有更多理解和感同身受。通常情况下,电话接通只要“响两声”没接,梁晓玲就会挂断,“多半是去巡诊了。”

  这11个电话,是李友兵和妻子的战疫密码。

  27年救治N个病犯

  这不是李友兵第一次经历抗疫考验。

  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他第一批次参与封闭执勤32天;防控常态化至今,留下封闭执勤200多天的记录。

  期间,李友兵两次在监管区度过生日。同事们点燃酒精棉签当蜡烛,插在“蛋黄派”上的“生日蛋糕”,成为他难忘的抗疫经历。

  27年从警生涯中,李友兵在监狱医疗战线上无数次将服刑人员从死亡线上拉回。

  直到现在,李友兵走在街上,都时常会被曾经诊治过的服刑人员认出,通常是“深深一鞠躬”或者“眼含热泪的感谢”。

  监狱医疗和社会医疗有显著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医疗对象是人民群众,监狱医疗对象则是服刑人员。

  提供基础医疗,是监狱对服刑人员生命健康权保障的体现。但由于对象特殊性,监狱医疗往往面临更多挑战。

  “不仅是开方、拿药,还涉及到医嘱执行的问题。”李友兵举例说,在监狱医院发药现场,医务民警必须监督服刑人员现场服药,因为极个别服刑人员可能会多批次领药存放,一次性服用,以达到“特殊目的”。有服刑人员企图通过装病逃避改造,或者办理保外就医等。这都需要民警进行仔细甄别。

  近日,监狱一名在押服刑人员突发疾病,需要外诊送医救治。正在居家隔离的李友兵立刻通过电话多方沟通协调,忙到凌晨2点,确保了救治及时。

  27年来,李友兵救治了多少个病犯,他也记不清了。

  通讯员 敖一航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身体和“灵魂”的医生:李友兵

  “嘟……”电话接通不到2秒,重庆市渝西监狱六监区(医院)支部书记、教导员李友兵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你好,请问啥事?”

  5日上午,接到渝西监狱防疫办来电时,他正在居家隔离,为下一轮封闭执勤作准备。

  “监狱疫情防控方案有部分需要调整,麻烦李老师看下哟。”

  “好的,下午就给你发过来。”

  21天11个电话里的“战疫密码”

  “上班时间,有急事打座机,我进去了。”从集中隔离点收拾完行李,李友兵简单向妻子梁晓玲交代家庭琐事,进入到监狱监管区封闭执勤。

  3月份,监狱驻地永川区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区多个街道进入封闭式管理。整个永川紧张起来。

  从3月8日到29日,在狭小、固定的区域内,他和同事完成了24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采样,对60余名服刑人员进行输液观察治疗,开展环境消杀70多次。

  长达21天的封闭执勤,李友兵忙于工作,和妻子的通话次数只有11次,其中3次未能接通。很多时候电话一打通,就像“遇了缘”一样,总被其他工作电话或者对讲机声音中断。

  11个电话通话时长一共300多秒,5分钟,最短对话不到6秒,最长也就2分钟。几秒钟,能说几句话?大概是“注意身体”“孩子问你好久回来”“注意添衣”这类私事;但更多是“病例最新轨迹信息出来了吗?”“你们今天采样多少”这类工作讨论。

  作为永川区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疫情以来,梁晓玲同在抗疫第一线,对于丈夫的忙碌,有更多理解和感同身受。通常情况下,电话接通只要“响两声”没接,梁晓玲就会挂断,“多半是去巡诊了。”

  这11个电话,是李友兵和妻子的战疫密码。

  27年救治N个病犯

  这不是李友兵第一次经历抗疫考验。

  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他第一批次参与封闭执勤32天;防控常态化至今,留下封闭执勤200多天的记录。

  期间,李友兵两次在监管区度过生日。同事们点燃酒精棉签当蜡烛,插在“蛋黄派”上的“生日蛋糕”,成为他难忘的抗疫经历。

  27年从警生涯中,李友兵在监狱医疗战线上无数次将服刑人员从死亡线上拉回。

  直到现在,李友兵走在街上,都时常会被曾经诊治过的服刑人员认出,通常是“深深一鞠躬”或者“眼含热泪的感谢”。

  监狱医疗和社会医疗有显著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医疗对象是人民群众,监狱医疗对象则是服刑人员。

  提供基础医疗,是监狱对服刑人员生命健康权保障的体现。但由于对象特殊性,监狱医疗往往面临更多挑战。

  “不仅是开方、拿药,还涉及到医嘱执行的问题。”李友兵举例说,在监狱医院发药现场,医务民警必须监督服刑人员现场服药,因为极个别服刑人员可能会多批次领药存放,一次性服用,以达到“特殊目的”。有服刑人员企图通过装病逃避改造,或者办理保外就医等。这都需要民警进行仔细甄别。

  近日,监狱一名在押服刑人员突发疾病,需要外诊送医救治。正在居家隔离的李友兵立刻通过电话多方沟通协调,忙到凌晨2点,确保了救治及时。

  27年来,李友兵救治了多少个病犯,他也记不清了。

  通讯员 敖一航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