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解纷止争又能直播带货的书记

时间: 2022-06-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45

  吴子龙(中)为村里的孩子辅导课程

 

  吴子龙(右)查看村里的肉兔养殖场

  许友村位于荣昌区西北的观胜镇,下了高速路要再翻几个山头才能到达。吴子龙原本是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的一级法官助理,2021年5月8日,他暂时告别庄严的法庭,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是农家子弟,是农村生我育我,现再有了机会回报,希望我能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早日融入这片希望的土地……”吴子龙在他的驻村日记中写道。

  一年过去,吴子龙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们一道,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开展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积极地发展产业、安装太阳能路灯、调解村民矛盾和纠纷、进行支教和助学活动、成立红色文艺团开展党建和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带货增加村民收入以及为村民办理各种急难愁盼的事情,使得许友村的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

  他是调解员

  打通人民调解“最后一公里”

  2022年5月26日上午9点,

  63岁的一队村民老廖着急地来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办公室:“吴书记,我堂客已经离家出走20多年了,现在我想把婚离了,要啷个整嘛?”吴子龙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别着急,你坐下慢慢说。”

  老廖说出了困扰了多年的婚姻问题。原来早在20多年前,与他育有3个孩子的妻子张某出外务工,在贵州与他人形成了事实婚姻。20年间,老廖一直试图挽回妻子未果。最近两三年,他意识到两人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开始考虑离婚事宜,但是张某因在贵州并未再生育孩子,一直想将许友村作为自己的养老地,既不想和老廖领离婚证,同时也不愿意舍弃贵州现有的稳定生活。一辈子只懂种庄稼的老廖对婚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正苦恼之际,有乡亲告诉他,城里法院来的吴书记在村里建了一个调解室,专门为大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到老廖的情况和诉求后,吴子龙给远在贵州的张某打了个电话。经他耐心沟通,张某表示同意离婚。但因结婚证和张某的身份证均已丢失,事情又陷入了僵局。吴子龙随后致电多个部门,敲定了解决方案:由吴子龙协助张某补办身份证,两人再办理离婚手续,之后张某再到贵州结婚领证,最后将户口迁过去。

  “我这个有名无实的婚终于快离脱了。”走出调解室前,老廖向吴子龙连连致谢,这块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

  “为群众排忧解难,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诉源治理,节约老百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我们成立调解工作室的初衷。”吴子龙告诉记者,去年刚来许友村时,他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经常需要为村民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比如赡养老人纠纷、土地确权纠纷、婚姻抚养权纠纷、房屋工程款合同纠纷等。他总结发现,乡村条件相对闭塞,村民们法律意识普遍欠缺,发生矛盾纠纷不知如何依法办理。吴子龙开始默默思索起来,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老本行”,给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直到去年7月,村民陈某与李某对于房屋修建费用产生纠纷,李某向荣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驻村工作队主持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撤回起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让吴子龙意识到调解工作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于是,吴子龙向荣昌区司法局申请成立一个调解工作室,由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直接对接法院,更有效地为村民们提供法律服务。

  去年9月,“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在许友村正式挂牌运行,并逐渐在周边村镇形成了一定影响,遇到矛盾纠纷,村民们第一反应便是来调解室寻求调解。吴子龙向记者介绍,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为村民成功化解了10余起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

  “在这里,调解人员有法官、驻村(社区)干部,村民熟悉的人成了解决纠纷的‘润滑剂’,变成了疏淤解难的‘助推器’,让打‘死结’的纠纷变成了能解开的‘活结’。事实上,这也是在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实践。”吴子龙说。

  他是带货主播

  一晚卖出17000多斤血橙

  处理完调解室的工作,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吴子龙吃过午餐,骑着他的小摩托出发了。

  下个月就是许友村的核心产业之一——李子的成熟季节。近期雨水骤增,吴子龙放心不下,隔几天就要到果园查看一番。放眼望去,满山的五月脆李已经缀满枝头,一片果实累累、红红火火的景象。成熟的李子存放周期短,要如何及时销售出去,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此,吴子龙可谓是“经验满满”。

  吴子龙回忆,去年刚到村里上任不久,村里老百姓产出了一批血橙,却难有销路。吴子龙心里也急,他暗暗给自己打气:“办法总比困难多。”吴子龙先是号召驻村工作队员和自己一起,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带货信息,充分发挥社交平台优势;再积极对接“娘家”单位食堂、其他企业进行团购,多渠道拓宽产品销路。

  吴子龙联系了助农扶贫抖音公益直播,与隔壁村驻村工作队的成员一起,出镜录制了视频进行带货,在直播当晚便售出血橙17000多斤,全镇的滞销血橙也一起卖完了。

  在吴子龙及队友的多方努力之下,去年共帮助村民销售血橙40000余斤、鸡蛋鸭蛋10800余个、李子850余斤、西瓜500余斤以及土鸡土鸭、牛肉、红薯、野葛根粉等当地农产品。今年,吴子龙也将继续去年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同时帮助村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此来更好地带动许友村的产业收入。

  “你看,今年的李子也要丰收了,至少有几千斤,销路我已经提前联系好了。”吴子龙欣慰地告诉记者。

  他是乡村老师

  成立支教服务队资助贫困学生

  村委会对面就是燕窝小学,也是许友村唯一的一所学校,由于生源流失,去年由完小降为村小,目前只有8名老师、55名学生。教室是几间矮平房,并不大的操场打扫得非常干净,教室门口飘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旗杆显得格外挺拔,这里承载着许友村村民对未来的期望和孩子们的梦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下午2点50分,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站在讲台上的正是吴子龙,此刻,他是一名乡村教师。

  来到村里后,他发现燕窝小学的硬件软件措施相对薄弱,缺乏完整系统的副科教育。吴子龙在与队员商量之后,发现各自都有所专长,就想利用这些专长,充实师资力量,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孩子们是村子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教育是大事。”吴子龙说。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乡村振兴工作队于去年10月成立了“济安育苗志愿支教服务队”,由吴子龙教授国学,其他两名队员则分别负责体育、美术课程。

  在燕窝小学进行支教的同时,吴子龙也积极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进行助学活动。有几个爱心人士共同资助高二女生尹某,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资助生活费1000元直至她大学毕业;同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则直接捐款6000元为燕窝小学的孩子们购买学习“套装”;吴子龙的“娘家”——市五中法院也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同时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用品。

  他是文艺团主唱

  让打麻将的村民爱上文艺活动

  转眼已经到了傍晚。吃过晚餐,吴子龙并没有下班的意思,村委会广场上人也越来越多。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村里文艺团的成员。

  “今天我们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的时候气势要拿出来!”吴子龙搬来了电子琴和二胡,开始了今天的文艺活动,他是主唱,傍晚的许友村回荡着欢歌笑语。

  吴子龙告诉记者,驻村后,他发现这里的村民精神生活比较匮乏,闲暇时间热衷于打麻将,乡村文化发展止步不前。为了提高他们的精气神,吴子龙决定组建“济安忧乐红色文艺团”,由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及爱好红色文艺的党员、群众组成,为文艺团购置了乐器、统一的服装等。通过树立文明新风来“以正压邪”,并请来镇上一位擅长乐器的退休老师作为文艺团的技术顾问,带领大家进行排练。

  许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官仁辉告诉记者,自从文艺团成立后,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的同时,还能进行政策宣传,一举多得。如今,许友村的村风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村民的精气神也旺起来。

  晚上10点,夜幕下的许友村渐渐进入梦乡,只剩下窗外的一片蛙声。吴子龙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打开台灯,翻开驻村日记写道:“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晴,到许友村驻村已有一年,我已然融入了这片土地。尽管在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三农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者 叶惠娟 实习生 王文思 记者 饶果 摄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既能解纷止争又能直播带货的书记

  吴子龙(中)为村里的孩子辅导课程

 

  吴子龙(右)查看村里的肉兔养殖场

  许友村位于荣昌区西北的观胜镇,下了高速路要再翻几个山头才能到达。吴子龙原本是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的一级法官助理,2021年5月8日,他暂时告别庄严的法庭,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是农家子弟,是农村生我育我,现再有了机会回报,希望我能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早日融入这片希望的土地……”吴子龙在他的驻村日记中写道。

  一年过去,吴子龙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们一道,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开展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积极地发展产业、安装太阳能路灯、调解村民矛盾和纠纷、进行支教和助学活动、成立红色文艺团开展党建和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带货增加村民收入以及为村民办理各种急难愁盼的事情,使得许友村的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

  他是调解员

  打通人民调解“最后一公里”

  2022年5月26日上午9点,

  63岁的一队村民老廖着急地来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办公室:“吴书记,我堂客已经离家出走20多年了,现在我想把婚离了,要啷个整嘛?”吴子龙给他倒了一杯水,说道:“别着急,你坐下慢慢说。”

  老廖说出了困扰了多年的婚姻问题。原来早在20多年前,与他育有3个孩子的妻子张某出外务工,在贵州与他人形成了事实婚姻。20年间,老廖一直试图挽回妻子未果。最近两三年,他意识到两人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开始考虑离婚事宜,但是张某因在贵州并未再生育孩子,一直想将许友村作为自己的养老地,既不想和老廖领离婚证,同时也不愿意舍弃贵州现有的稳定生活。一辈子只懂种庄稼的老廖对婚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熟悉,正苦恼之际,有乡亲告诉他,城里法院来的吴书记在村里建了一个调解室,专门为大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到老廖的情况和诉求后,吴子龙给远在贵州的张某打了个电话。经他耐心沟通,张某表示同意离婚。但因结婚证和张某的身份证均已丢失,事情又陷入了僵局。吴子龙随后致电多个部门,敲定了解决方案:由吴子龙协助张某补办身份证,两人再办理离婚手续,之后张某再到贵州结婚领证,最后将户口迁过去。

  “我这个有名无实的婚终于快离脱了。”走出调解室前,老廖向吴子龙连连致谢,这块一直压在他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下。

  “为群众排忧解难,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诉源治理,节约老百姓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我们成立调解工作室的初衷。”吴子龙告诉记者,去年刚来许友村时,他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经常需要为村民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比如赡养老人纠纷、土地确权纠纷、婚姻抚养权纠纷、房屋工程款合同纠纷等。他总结发现,乡村条件相对闭塞,村民们法律意识普遍欠缺,发生矛盾纠纷不知如何依法办理。吴子龙开始默默思索起来,该如何运用自己的“老本行”,给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直到去年7月,村民陈某与李某对于房屋修建费用产生纠纷,李某向荣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驻村工作队主持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撤回起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让吴子龙意识到调解工作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于是,吴子龙向荣昌区司法局申请成立一个调解工作室,由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直接对接法院,更有效地为村民们提供法律服务。

  去年9月,“济安无讼调解工作室”在许友村正式挂牌运行,并逐渐在周边村镇形成了一定影响,遇到矛盾纠纷,村民们第一反应便是来调解室寻求调解。吴子龙向记者介绍,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为村民成功化解了10余起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

  “在这里,调解人员有法官、驻村(社区)干部,村民熟悉的人成了解决纠纷的‘润滑剂’,变成了疏淤解难的‘助推器’,让打‘死结’的纠纷变成了能解开的‘活结’。事实上,这也是在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益实践。”吴子龙说。

  他是带货主播

  一晚卖出17000多斤血橙

  处理完调解室的工作,不知不觉已是中午,吴子龙吃过午餐,骑着他的小摩托出发了。

  下个月就是许友村的核心产业之一——李子的成熟季节。近期雨水骤增,吴子龙放心不下,隔几天就要到果园查看一番。放眼望去,满山的五月脆李已经缀满枝头,一片果实累累、红红火火的景象。成熟的李子存放周期短,要如何及时销售出去,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此,吴子龙可谓是“经验满满”。

  吴子龙回忆,去年刚到村里上任不久,村里老百姓产出了一批血橙,却难有销路。吴子龙心里也急,他暗暗给自己打气:“办法总比困难多。”吴子龙先是号召驻村工作队员和自己一起,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带货信息,充分发挥社交平台优势;再积极对接“娘家”单位食堂、其他企业进行团购,多渠道拓宽产品销路。

  吴子龙联系了助农扶贫抖音公益直播,与隔壁村驻村工作队的成员一起,出镜录制了视频进行带货,在直播当晚便售出血橙17000多斤,全镇的滞销血橙也一起卖完了。

  在吴子龙及队友的多方努力之下,去年共帮助村民销售血橙40000余斤、鸡蛋鸭蛋10800余个、李子850余斤、西瓜500余斤以及土鸡土鸭、牛肉、红薯、野葛根粉等当地农产品。今年,吴子龙也将继续去年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同时帮助村里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此来更好地带动许友村的产业收入。

  “你看,今年的李子也要丰收了,至少有几千斤,销路我已经提前联系好了。”吴子龙欣慰地告诉记者。

  他是乡村老师

  成立支教服务队资助贫困学生

  村委会对面就是燕窝小学,也是许友村唯一的一所学校,由于生源流失,去年由完小降为村小,目前只有8名老师、55名学生。教室是几间矮平房,并不大的操场打扫得非常干净,教室门口飘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旗杆显得格外挺拔,这里承载着许友村村民对未来的期望和孩子们的梦想。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下午2点50分,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站在讲台上的正是吴子龙,此刻,他是一名乡村教师。

  来到村里后,他发现燕窝小学的硬件软件措施相对薄弱,缺乏完整系统的副科教育。吴子龙在与队员商量之后,发现各自都有所专长,就想利用这些专长,充实师资力量,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孩子们是村子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教育是大事。”吴子龙说。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乡村振兴工作队于去年10月成立了“济安育苗志愿支教服务队”,由吴子龙教授国学,其他两名队员则分别负责体育、美术课程。

  在燕窝小学进行支教的同时,吴子龙也积极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进行助学活动。有几个爱心人士共同资助高二女生尹某,从今年5月开始每月资助生活费1000元直至她大学毕业;同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则直接捐款6000元为燕窝小学的孩子们购买学习“套装”;吴子龙的“娘家”——市五中法院也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同时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用品。

  他是文艺团主唱

  让打麻将的村民爱上文艺活动

  转眼已经到了傍晚。吃过晚餐,吴子龙并没有下班的意思,村委会广场上人也越来越多。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村里文艺团的成员。

  “今天我们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的时候气势要拿出来!”吴子龙搬来了电子琴和二胡,开始了今天的文艺活动,他是主唱,傍晚的许友村回荡着欢歌笑语。

  吴子龙告诉记者,驻村后,他发现这里的村民精神生活比较匮乏,闲暇时间热衷于打麻将,乡村文化发展止步不前。为了提高他们的精气神,吴子龙决定组建“济安忧乐红色文艺团”,由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及爱好红色文艺的党员、群众组成,为文艺团购置了乐器、统一的服装等。通过树立文明新风来“以正压邪”,并请来镇上一位擅长乐器的退休老师作为文艺团的技术顾问,带领大家进行排练。

  许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官仁辉告诉记者,自从文艺团成立后,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的同时,还能进行政策宣传,一举多得。如今,许友村的村风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村民的精气神也旺起来。

  晚上10点,夜幕下的许友村渐渐进入梦乡,只剩下窗外的一片蛙声。吴子龙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打开台灯,翻开驻村日记写道:“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晴,到许友村驻村已有一年,我已然融入了这片土地。尽管在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好三农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者 叶惠娟 实习生 王文思 记者 饶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