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

时间: 2022-08-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72

  ◎ 梅子

  小区对面新开了一家餐馆,有几个朋友从外地来访,便请他们到这家餐馆就餐。进了餐馆发现,内部的装修颇有一股怀旧风致。墙上除了挂着一些旧式农具外,还错落有致地挂着一些旧时黑白田园照片。照片里有金黄的麦浪、麦田边的农房,还有几个剃着小平头的孩子在玩滚铁环。餐馆老板说:“这些照片都是真实照片,是我到乡下从农民手里花钱买来请人修补后,装入镜框挂起来的,还是旧东西才让人心安呀。”

  古人认为,一件物品跟随自己时间长了,就会有灵性,这种灵性与主人的精、气、神息息相通,有的甚至与主人一起忧愁、一起高兴,与主人一起和周围的一切生发着某种感应。年幼的我便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我也因此对一草一木怀着一种神秘难言的敬畏,对自己用的一支钢笔、一个文具盒都小心呵护,我心里想着用上几十年后,也许能与它们交流对话。长大成人后,才知这不过是一种深沉感情,但对一草一木的珍惜,渐渐培养了我习惯性的探求意识与敬畏意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自己用了很长时间的东西总是舍不得扔,用的时间越长,就越发难以舍弃。曾经有个作家到某移民区采访,看见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从家里,搬出一块油光滑润的椭圆青石准备带走。作家问老人这块石头是不是有什么故事?老人笑了笑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蹲在这块石头上吃饭,长大后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聊天,年纪大了以后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做家务,感觉离不开它,准备让它跟着自己一起走。这也许就是餐馆老板所说的见了旧物可以心安吧!很多旧物我们舍不得扔,并不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或还有什么用处,而是旧物里保存着主人身上的温度,留下了主人曾经的记忆和内在情感。不愿意扔掉旧物,就是不愿意扔掉生活中美好的记忆,扔掉旧物里曾有的岁月。

  旧物里的岁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时光呢?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在一首诗里写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时间赐予了人们感受美好生活的机会,而所有美好的感受最终都将沉淀在曾经使用的旧物里。旧物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希冀与失望,存储了人们太多的欢笑与眼泪。时光流逝,那些失望与眼泪了无痕迹,而希冀与欢笑却保存下来。所以旧物成了我们情感的一部分,成了消逝岁月里一切美好东西的存储器。

  生活自身毕竟不全是如意美好的,生活中的种种名利诱惑时时动摇着我们如一的心念。这时,旧物就成了我们观照自己、守候初心的警示器。人生如意之事仅只一二,另外的八九时时给我们痛苦烦恼,如果能时时面对旧物,想一想岁月给予的真的、善的、美的诸种馈赠,我们便会对生活的热爱增加一份。不过凡事太执著即生烦恼,如果总是在旧物里讨生活,人生注定是无趣的。我们需要的是从旧物里得到启迪,从而找到处理生活中诸多烦恼的智慧。

  美学家说距离产生美感。当我们身处惊涛骇浪中,当我们跋涉于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当我们被虎豹豺狼穷追不舍时,是不可能心生美感的。可是时过境迁,回头再来审视那些经历,就会有一种或优美或壮阔的愉悦感。时过境迁与身处其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明白再危险的境地已经与当下的自己没有关系了,再也不必为危险境地担惊受怕——哲学家康德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功利的心理过程。同样的道理,我们用过的物品,无论它伴随我们的是快乐的日子还是苦难的岁月,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了。岁月流逝,苦难不再,但亲切感却永存。

  旧物给了我们诸多智慧,能使我们努力从眼前的苦难中跳出来,以一颗出离的心、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审视眼前的苦难,我们会感觉这些苦难无非是磨炼意志的媒介、煅冶品格的载物,是提高精神境界的机会。于是冷静处之,反而从战胜苦难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当人们把自己视作审美对象,心量就会由此变大、变宽,并以心态作为舟筏。

  所谓的岁月静美,都是因心为相。旧物里的岁月是那么让人眷恋,是那么充满智慧,是那么神奇深邃。那位餐馆老板感叹的旧物让人心安,安于何处?安于真,安于美,安于善。

  (作者作品散见《芳草》等报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旧物

  ◎ 梅子

  小区对面新开了一家餐馆,有几个朋友从外地来访,便请他们到这家餐馆就餐。进了餐馆发现,内部的装修颇有一股怀旧风致。墙上除了挂着一些旧式农具外,还错落有致地挂着一些旧时黑白田园照片。照片里有金黄的麦浪、麦田边的农房,还有几个剃着小平头的孩子在玩滚铁环。餐馆老板说:“这些照片都是真实照片,是我到乡下从农民手里花钱买来请人修补后,装入镜框挂起来的,还是旧东西才让人心安呀。”

  古人认为,一件物品跟随自己时间长了,就会有灵性,这种灵性与主人的精、气、神息息相通,有的甚至与主人一起忧愁、一起高兴,与主人一起和周围的一切生发着某种感应。年幼的我便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我也因此对一草一木怀着一种神秘难言的敬畏,对自己用的一支钢笔、一个文具盒都小心呵护,我心里想着用上几十年后,也许能与它们交流对话。长大成人后,才知这不过是一种深沉感情,但对一草一木的珍惜,渐渐培养了我习惯性的探求意识与敬畏意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自己用了很长时间的东西总是舍不得扔,用的时间越长,就越发难以舍弃。曾经有个作家到某移民区采访,看见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从家里,搬出一块油光滑润的椭圆青石准备带走。作家问老人这块石头是不是有什么故事?老人笑了笑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蹲在这块石头上吃饭,长大后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聊天,年纪大了以后经常坐在这块石头上做家务,感觉离不开它,准备让它跟着自己一起走。这也许就是餐馆老板所说的见了旧物可以心安吧!很多旧物我们舍不得扔,并不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或还有什么用处,而是旧物里保存着主人身上的温度,留下了主人曾经的记忆和内在情感。不愿意扔掉旧物,就是不愿意扔掉生活中美好的记忆,扔掉旧物里曾有的岁月。

  旧物里的岁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时光呢?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在一首诗里写道:“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时间赐予了人们感受美好生活的机会,而所有美好的感受最终都将沉淀在曾经使用的旧物里。旧物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希冀与失望,存储了人们太多的欢笑与眼泪。时光流逝,那些失望与眼泪了无痕迹,而希冀与欢笑却保存下来。所以旧物成了我们情感的一部分,成了消逝岁月里一切美好东西的存储器。

  生活自身毕竟不全是如意美好的,生活中的种种名利诱惑时时动摇着我们如一的心念。这时,旧物就成了我们观照自己、守候初心的警示器。人生如意之事仅只一二,另外的八九时时给我们痛苦烦恼,如果能时时面对旧物,想一想岁月给予的真的、善的、美的诸种馈赠,我们便会对生活的热爱增加一份。不过凡事太执著即生烦恼,如果总是在旧物里讨生活,人生注定是无趣的。我们需要的是从旧物里得到启迪,从而找到处理生活中诸多烦恼的智慧。

  美学家说距离产生美感。当我们身处惊涛骇浪中,当我们跋涉于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当我们被虎豹豺狼穷追不舍时,是不可能心生美感的。可是时过境迁,回头再来审视那些经历,就会有一种或优美或壮阔的愉悦感。时过境迁与身处其中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明白再危险的境地已经与当下的自己没有关系了,再也不必为危险境地担惊受怕——哲学家康德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功利的心理过程。同样的道理,我们用过的物品,无论它伴随我们的是快乐的日子还是苦难的岁月,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了。岁月流逝,苦难不再,但亲切感却永存。

  旧物给了我们诸多智慧,能使我们努力从眼前的苦难中跳出来,以一颗出离的心、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来审视眼前的苦难,我们会感觉这些苦难无非是磨炼意志的媒介、煅冶品格的载物,是提高精神境界的机会。于是冷静处之,反而从战胜苦难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当人们把自己视作审美对象,心量就会由此变大、变宽,并以心态作为舟筏。

  所谓的岁月静美,都是因心为相。旧物里的岁月是那么让人眷恋,是那么充满智慧,是那么神奇深邃。那位餐馆老板感叹的旧物让人心安,安于何处?安于真,安于美,安于善。

  (作者作品散见《芳草》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