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巢老人们有个好儿子

时间: 2022-09-0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891

  “陈书记,我上个月积了100分,换了袋大米……”近日,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一户人家的院坝里热闹非常,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手脚麻利地削着红苕皮,一边跟第一书记陈明辉聊着天。

陈明辉陪空巢老人唠家常

  陈明辉是市公安局监管总队一级警长,2021年5月被派驻到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村民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红色文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他当起村里空巢老人们的“儿子”,帮他们排解孤独;他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这一年多来,陈明辉忙碌且充实着。

  空巢老人削起红苕皮

  解决了孤单也解决了企业难题

  沧沟乡是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沧沟村位于沧沟乡场镇地段,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1051户3187人。“村里年轻人和学生基本都出去务工上学了,空巢老人有610人左右。”陈明辉来到沧沟村后,就马不停蹄地挨个走访村民。

  78岁的谭长碧坐在屋门前的小板凳上,眼神呆呆地望向远方。屋子周围都很安静,唯一的声响就是院坝里的犬吠声。这是陈明辉第一次见到谭长碧的场景,“老人们就那样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我看着特别心疼。”

  此后的日子里,陈明辉只要有空就会去看望村里的空巢老人,和他们唠家常,陪陪他们。但时间久了,陈明辉发现,自己能陪伴老人的时间远远不够,“老人们虽然已经七八十岁,但身体相对比较硬朗,我就想着能不能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他们解解闷。”

  在一次对当地产业的调研中,瓜乡苕粉厂负责人赵廷奎告诉陈明辉,想要做出好的苕粉,红苕必须削皮,但沧沟乡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大多都在外打工,而且也不愿意干这个。

  “对啊,可以让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削红苕皮。”这个想法当即就出现在陈明辉脑海中。从那以后,沧沟村的老人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削红苕皮,说笑闲聊。

  陈明辉还给他们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老人们每参加一次削红苕皮活动,就能获得10积分,到达一定积分后,可以到村委会兑换米、油等生活物品。老人们乐此不疲,企业也解决了难题。

  深挖红色资源

  建设区级人居环境示范点

  在沧沟乡,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贺龙元帅率部驻扎于此的故事。“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传下去。”陈明辉决定用好红色资源,在村里创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这一想法得到了各级领导支持,随即,组织老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专题汇报,现场督导,陈明辉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短短半个月时间,旧址原貌就恢复了,所有原材料和老物件全部由当地村民无偿提供,成功还原了当年的历史事实。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陈明辉还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月,组织乡村篮球比赛;六月,组织民警走进沧沟,和孩子们互动,讲安全话平安,寓教于乐;七月,在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基地建成一年来,近20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系列活动让沧沟村热闹了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

  此外,陈明辉还带头组建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学雷锋、宣传文明交通、关爱弱势群体、文艺演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装满百姓“钱袋子”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

  “发展1000亩西瓜地,建一批西瓜大棚,这既能解决‘靠天吃瓜’的问题,确保西瓜质优、稳产、高产,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持久的产业。”这是陈明辉的目标——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红色文化院和沧沟村数百年的古陶文化一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的其中一项。

  武隆区农业公司在沧沟村河对面投资5000万元建设板角山羊保种繁育基地,既能向山区养殖业提供种羊,又能大量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殖行业,这将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形成土猪、土牛产业。”陈明辉说,农业服务中心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储藏库,确保各种蔬菜、肉类可源源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丰富沧沟村村民们的生活,陈明辉还张罗举办了庆丰收迎国庆、农民生活技能大赛、叠被子、包抄手、切土豆丝、“五好家庭评选”“做好公婆、好儿媳”等活动,树立文明村风。沧沟村村民思想活了起来,生活也“潮”了起来。

  “两年后的沧沟村,春天来了赏花,夏天来了品瓜,秋天来了摘满山的板栗、核桃,冬天来了就吃肉。美景看个够,美食吃个够,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说起沧沟村的未来,陈明辉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记者 李亚 实习生 卜晓曼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乡村空巢老人们有个好儿子

  “陈书记,我上个月积了100分,换了袋大米……”近日,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一户人家的院坝里热闹非常,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手脚麻利地削着红苕皮,一边跟第一书记陈明辉聊着天。

陈明辉陪空巢老人唠家常

  陈明辉是市公安局监管总队一级警长,2021年5月被派驻到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村民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红色文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他当起村里空巢老人们的“儿子”,帮他们排解孤独;他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这一年多来,陈明辉忙碌且充实着。

  空巢老人削起红苕皮

  解决了孤单也解决了企业难题

  沧沟乡是全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沧沟村位于沧沟乡场镇地段,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1051户3187人。“村里年轻人和学生基本都出去务工上学了,空巢老人有610人左右。”陈明辉来到沧沟村后,就马不停蹄地挨个走访村民。

  78岁的谭长碧坐在屋门前的小板凳上,眼神呆呆地望向远方。屋子周围都很安静,唯一的声响就是院坝里的犬吠声。这是陈明辉第一次见到谭长碧的场景,“老人们就那样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我看着特别心疼。”

  此后的日子里,陈明辉只要有空就会去看望村里的空巢老人,和他们唠家常,陪陪他们。但时间久了,陈明辉发现,自己能陪伴老人的时间远远不够,“老人们虽然已经七八十岁,但身体相对比较硬朗,我就想着能不能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他们解解闷。”

  在一次对当地产业的调研中,瓜乡苕粉厂负责人赵廷奎告诉陈明辉,想要做出好的苕粉,红苕必须削皮,但沧沟乡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大多都在外打工,而且也不愿意干这个。

  “对啊,可以让村里的老人聚在一起削红苕皮。”这个想法当即就出现在陈明辉脑海中。从那以后,沧沟村的老人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削红苕皮,说笑闲聊。

  陈明辉还给他们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老人们每参加一次削红苕皮活动,就能获得10积分,到达一定积分后,可以到村委会兑换米、油等生活物品。老人们乐此不疲,企业也解决了难题。

  深挖红色资源

  建设区级人居环境示范点

  在沧沟乡,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贺龙元帅率部驻扎于此的故事。“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传下去。”陈明辉决定用好红色资源,在村里创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这一想法得到了各级领导支持,随即,组织老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专题汇报,现场督导,陈明辉紧锣密鼓地忙碌着。短短半个月时间,旧址原貌就恢复了,所有原材料和老物件全部由当地村民无偿提供,成功还原了当年的历史事实。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陈明辉还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月,组织乡村篮球比赛;六月,组织民警走进沧沟,和孩子们互动,讲安全话平安,寓教于乐;七月,在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基地建成一年来,近2000人次前来参观学习,系列活动让沧沟村热闹了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

  此外,陈明辉还带头组建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学雷锋、宣传文明交通、关爱弱势群体、文艺演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装满百姓“钱袋子”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

  “发展1000亩西瓜地,建一批西瓜大棚,这既能解决‘靠天吃瓜’的问题,确保西瓜质优、稳产、高产,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持久的产业。”这是陈明辉的目标——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结合红色文化院和沧沟村数百年的古陶文化一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基地的其中一项。

  武隆区农业公司在沧沟村河对面投资5000万元建设板角山羊保种繁育基地,既能向山区养殖业提供种羊,又能大量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殖行业,这将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形成土猪、土牛产业。”陈明辉说,农业服务中心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储藏库,确保各种蔬菜、肉类可源源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丰富沧沟村村民们的生活,陈明辉还张罗举办了庆丰收迎国庆、农民生活技能大赛、叠被子、包抄手、切土豆丝、“五好家庭评选”“做好公婆、好儿媳”等活动,树立文明村风。沧沟村村民思想活了起来,生活也“潮”了起来。

  “两年后的沧沟村,春天来了赏花,夏天来了品瓜,秋天来了摘满山的板栗、核桃,冬天来了就吃肉。美景看个够,美食吃个够,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说起沧沟村的未来,陈明辉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记者 李亚 实习生 卜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