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职责与使命 勠力同心战“大考”

时间: 2022-12-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32

  昨日,记者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看到,有的医护人员“阳康”后,毅然向“阳”而行,坚持奋战在岗位;有的医护人员在“阳”中,“医”然坚守,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让高烧的先休息,我还能扛”“腿酸痛,吃了药继续上”“我咳嗽没事,可以忍”……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用生命赴使命的赞歌。

  “艰难时刻,无惧无畏,做不敢‘倒下’的逆行者。”作为全县唯一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快制快,迅速调整防控措施,组织优质医疗力量开展救治;全院干部职工发扬知难不畏难、吃苦不怕苦、劳累不怕累的精神,负重前行,连续作战,为全县疫情趋于平稳作出了应有贡献。

  危急时刻 责无旁贷

  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11月8日,该院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班子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当机立断,决定在现有发热门诊、过渡病区、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采样点等“战斗单元”的基础上,将新落成的内科楼和养老护理院改造为应急救治病区,并迅速抽调优质医疗力量,组建应急救治医疗团队。

  会后,该院各科室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支援过武汉,我去”“让我参加,我有支援长春经验”……不到半天,350名医护人员配备就位、严阵以待,他们均是来自呼吸急救和危重症等临床科室的技术骨干,其中有多人支援过外省,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能够满足感染者的救治需要。

  为了保证诊疗工作正常运转,以及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该院还向非高风险封控区的医务人员发出返回医院留守科室的号召,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有90%以上的医务人员全天候在岗,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该院党委书记陈云峰说:“我们的战士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人退缩。”领导班子成员也开启了“闭环”模式,昼夜留守医院,靠前指挥,科学调度。

  在疫情发生前,该院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约有一两百人,而疫情发生后,又对因阳性或红码而从其他医疗机构分流的患者进行了无条件接收,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血液透析室的工作量。但血液透析室在多名护士被抽调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留守的10余名护士克服种种困难,合理安排透析班次,动态调整工作模式,早班提前至6时,晚班延长至23时,并在应急救治病区增设阳性专班,对感染者进行隔离透析,最终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一次都不能少”目标,受到患者好评。

  每日患者透析结束以后,护士们还要继续坚持两三个小时,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一丝不苟地对环境和物表进行彻底的消杀,忙完已是凌晨。

  “说不累是假的。”护士长吴三妹坦言,“累是累点,但这些护士们知道职责所在,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续航。”

急诊科工作人员带病坚持工作

  “应急救治病区的改造,有较高的施工要求和专业标准,现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超乎想象,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保证质量,对职工负责,对患者负责。”该院院长龚昌奇说。

  为此,垫江县委、县政府派出工作专班,协同该院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实施24小时不间断施工,现场协调、技术支撑、后勤保障、物资采购、对外协调与疫情防控等工作多线并进、同步推进,不到48小时,改造完工。

  科学研判 精准施治

  为了确保应急救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指派副院长毕守盈、蔡国强分别担任养老护理院病区和内科楼病区的负责人,各自带队进驻病区,从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各方面进行周密部署,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1月10日凌晨3时,应急救治病区开始收治首批感染者。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该院累计收治感染者1607例。这些患者包括孕产妇、肿瘤患者、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高龄合并各类慢性病患者等,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快。

  该院医疗团队对患者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判,及时建立“分类分区分层”救治体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分区安置,特殊专科治疗患者被安置到设立专科病区楼层进行专科治疗。

  在对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进行医治时,该院医疗团队还会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因人施策,并采用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诊疗方式,定期组织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为患者实施ECMO治疗

  在收治的感染者中,93岁的李大爷是年龄最大的,患有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刚来之时情况并不乐观,在完善相关检查和医疗团队评估后,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并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于是给予高流量吸氧,并持续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同时通过抗病毒、解痉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等,纠正心衰,维持电解质代谢平衡。

  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后来,李大爷的头昏、咳嗽、喘累等症状得到缓解,病情逐渐平稳。

  另有一名“孕40周+”的孕妇,该院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分娩方案。11月9日深夜,孕妇宫口开全,但因胎儿头位不正,顺产失败,紧急启动备用方案。

  次日凌晨,该院医护人员穿戴好三级防护设备为该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新生儿于4分钟后分娩,1小时后手术结束,母婴平安。主刀医师邓娜说:“戴着三层手套,手术操作相当不便,但为了确保产妇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再困难也要克服。”

  在此次手术结束后,该院参与手术人员按要求进行了集中隔离,得知新生儿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大家喜极而泣。 此外,该院还在应急救治病区派驻4名心理医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测评量表、现场询问等方式,筛查出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治疗。同时,各专科的护理团队也在隔离病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主动和患者聊天、拉家常,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该院养老护理院病区和内科楼病区的门梁上各挂着一副相同的标语:“‘医’起守护,‘疫’散人安,愿健康与您常相伴”,这是所有感染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期望。经过全方位精准治疗和全周期细致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本轮疫情以来,该院收治的感染者已累计1607人,现已全部康复出院。

  刻不容缓 以快制快

  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作为预检分诊的急诊医学科,是疫情防控最前沿,因无法预知正在就诊或即将接诊的患者的风险情况,该院急诊一线人员面临的风险比较大。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丝毫的犹豫或者畏惧,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针对急诊一线人员感染风险高的问题,该院对他们实行“气泡式管理”,落实急诊接诊“一人一诊室”制度,做好诊区定期终末消杀。同时,充实后备力量,作为第二梯队,一旦出现医师因密接而隔离,随时替补,确保常规急诊服务效能不降低、应急突发救治能力不减弱。

  11月18日22时许,在该院的急诊医学科,值班人员收到医学检验科的反馈消息,有位等待就医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阳性。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该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落实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防控措施,并向社会及时发布暂停急诊医疗服务的通知,整个过程应对迅速、处置规范、过程细致,没有造成风险外溢。

  在环境消杀符合条件后,11月19日14时许,该院急诊医疗服务恢复正常。护士蒋正琼在急诊一线已经3年有余,她说:“特殊时期,这样的情况较常见,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在这里上演。”至于人们所担心的风险,蒋正琼直言:“只要处理及时规范,没什么可怕的。”

  核酸检测是当时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和非常重要的手段。自11月8日全县开展首轮全域核酸采集工作以来,该院已先后累计派出300余名医护人员深入各街道和社区等100多个点位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他们中既有多次出征的“老将”,也有初上战场的“新兵”,还有各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也轮番上阵,投入到战斗中。

  为了节省时间、加快速度,凌晨5时,他们就得去点位做准备,一旦核酸采集起来,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不能饮食,不得休息。同时,还派出了11个疫情排查专班,以最快的速度“单采”近1300人,“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接过核酸采样标本之后,该院医学检验科的检验师就开始了与病毒竞速的“征程”,穿戴起厚重密闭的防护服和面屏,小心翼翼地拧开标本盖,迅速用加样枪吸取标本,再把标本盖拧紧,放回标本盒……像这样简单的几个动作,每人每天要重复上万次,一个班次下来,虽然带了手套,但拧盖的大拇指的指腹还是会破皮,而双手也总是止不住地发抖,采集核酸可能只需要1分钟,但检测却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就是为了结果能够出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该院累计核酸检测220万人次,占了全县检测量的一大半。

累了,就这样靠墙休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宁静安详的生活,把大家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的战争,一场与时间争速度、与病毒抢生命的严酷战争。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作为全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主力军和主战场,该院采取了科学而严格的防控举措,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披甲上阵,他们用满腔热诚与医者仁心,快速而高效地打响了这场疫情歼灭战,谱写了一曲曲最美战歌,交出了一张经得起检验的答卷,让大家见证了该院的“硬核”力量。

  当前,医疗救治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迎战疫情带来的又一次“大考”。我们坚信,在“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征程上,该院所有干部职工将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攻坚克难、奋战到底,全力以赴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诸葛思涵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不忘职责与使命 勠力同心战“大考”

  昨日,记者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看到,有的医护人员“阳康”后,毅然向“阳”而行,坚持奋战在岗位;有的医护人员在“阳”中,“医”然坚守,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让高烧的先休息,我还能扛”“腿酸痛,吃了药继续上”“我咳嗽没事,可以忍”……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用生命赴使命的赞歌。

  “艰难时刻,无惧无畏,做不敢‘倒下’的逆行者。”作为全县唯一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快制快,迅速调整防控措施,组织优质医疗力量开展救治;全院干部职工发扬知难不畏难、吃苦不怕苦、劳累不怕累的精神,负重前行,连续作战,为全县疫情趋于平稳作出了应有贡献。

  危急时刻 责无旁贷

  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11月8日,该院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班子沉着应对、周密部署、当机立断,决定在现有发热门诊、过渡病区、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采样点等“战斗单元”的基础上,将新落成的内科楼和养老护理院改造为应急救治病区,并迅速抽调优质医疗力量,组建应急救治医疗团队。

  会后,该院各科室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请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支援过武汉,我去”“让我参加,我有支援长春经验”……不到半天,350名医护人员配备就位、严阵以待,他们均是来自呼吸急救和危重症等临床科室的技术骨干,其中有多人支援过外省,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能够满足感染者的救治需要。

  为了保证诊疗工作正常运转,以及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该院还向非高风险封控区的医务人员发出返回医院留守科室的号召,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响应,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有90%以上的医务人员全天候在岗,可以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该院党委书记陈云峰说:“我们的战士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人退缩。”领导班子成员也开启了“闭环”模式,昼夜留守医院,靠前指挥,科学调度。

  在疫情发生前,该院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约有一两百人,而疫情发生后,又对因阳性或红码而从其他医疗机构分流的患者进行了无条件接收,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血液透析室的工作量。但血液透析室在多名护士被抽调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留守的10余名护士克服种种困难,合理安排透析班次,动态调整工作模式,早班提前至6时,晚班延长至23时,并在应急救治病区增设阳性专班,对感染者进行隔离透析,最终实现“一个都不能少,一次都不能少”目标,受到患者好评。

  每日患者透析结束以后,护士们还要继续坚持两三个小时,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一丝不苟地对环境和物表进行彻底的消杀,忙完已是凌晨。

  “说不累是假的。”护士长吴三妹坦言,“累是累点,但这些护士们知道职责所在,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续航。”

急诊科工作人员带病坚持工作

  “应急救治病区的改造,有较高的施工要求和专业标准,现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超乎想象,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保证质量,对职工负责,对患者负责。”该院院长龚昌奇说。

  为此,垫江县委、县政府派出工作专班,协同该院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实施24小时不间断施工,现场协调、技术支撑、后勤保障、物资采购、对外协调与疫情防控等工作多线并进、同步推进,不到48小时,改造完工。

  科学研判 精准施治

  为了确保应急救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指派副院长毕守盈、蔡国强分别担任养老护理院病区和内科楼病区的负责人,各自带队进驻病区,从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各方面进行周密部署,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1月10日凌晨3时,应急救治病区开始收治首批感染者。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该院累计收治感染者1607例。这些患者包括孕产妇、肿瘤患者、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高龄合并各类慢性病患者等,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快。

  该院医疗团队对患者总体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研判,及时建立“分类分区分层”救治体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分区安置,特殊专科治疗患者被安置到设立专科病区楼层进行专科治疗。

  在对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进行医治时,该院医疗团队还会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因人施策,并采用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联合诊疗方式,定期组织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为患者实施ECMO治疗

  在收治的感染者中,93岁的李大爷是年龄最大的,患有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刚来之时情况并不乐观,在完善相关检查和医疗团队评估后,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并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于是给予高流量吸氧,并持续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同时通过抗病毒、解痉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等,纠正心衰,维持电解质代谢平衡。

  经过医护团队的努力,后来,李大爷的头昏、咳嗽、喘累等症状得到缓解,病情逐渐平稳。

  另有一名“孕40周+”的孕妇,该院医疗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分娩方案。11月9日深夜,孕妇宫口开全,但因胎儿头位不正,顺产失败,紧急启动备用方案。

  次日凌晨,该院医护人员穿戴好三级防护设备为该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新生儿于4分钟后分娩,1小时后手术结束,母婴平安。主刀医师邓娜说:“戴着三层手套,手术操作相当不便,但为了确保产妇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再困难也要克服。”

  在此次手术结束后,该院参与手术人员按要求进行了集中隔离,得知新生儿首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大家喜极而泣。 此外,该院还在应急救治病区派驻4名心理医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测评量表、现场询问等方式,筛查出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治疗。同时,各专科的护理团队也在隔离病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主动和患者聊天、拉家常,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该院养老护理院病区和内科楼病区的门梁上各挂着一副相同的标语:“‘医’起守护,‘疫’散人安,愿健康与您常相伴”,这是所有感染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期望。经过全方位精准治疗和全周期细致护理,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本轮疫情以来,该院收治的感染者已累计1607人,现已全部康复出院。

  刻不容缓 以快制快

  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作为预检分诊的急诊医学科,是疫情防控最前沿,因无法预知正在就诊或即将接诊的患者的风险情况,该院急诊一线人员面临的风险比较大。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丝毫的犹豫或者畏惧,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针对急诊一线人员感染风险高的问题,该院对他们实行“气泡式管理”,落实急诊接诊“一人一诊室”制度,做好诊区定期终末消杀。同时,充实后备力量,作为第二梯队,一旦出现医师因密接而隔离,随时替补,确保常规急诊服务效能不降低、应急突发救治能力不减弱。

  11月18日22时许,在该院的急诊医学科,值班人员收到医学检验科的反馈消息,有位等待就医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阳性。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该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落实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环境消杀等防控措施,并向社会及时发布暂停急诊医疗服务的通知,整个过程应对迅速、处置规范、过程细致,没有造成风险外溢。

  在环境消杀符合条件后,11月19日14时许,该院急诊医疗服务恢复正常。护士蒋正琼在急诊一线已经3年有余,她说:“特殊时期,这样的情况较常见,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在这里上演。”至于人们所担心的风险,蒋正琼直言:“只要处理及时规范,没什么可怕的。”

  核酸检测是当时疫情防控当中非常有效和非常重要的手段。自11月8日全县开展首轮全域核酸采集工作以来,该院已先后累计派出300余名医护人员深入各街道和社区等100多个点位开展核酸采样工作。他们中既有多次出征的“老将”,也有初上战场的“新兵”,还有各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也轮番上阵,投入到战斗中。

  为了节省时间、加快速度,凌晨5时,他们就得去点位做准备,一旦核酸采集起来,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不能饮食,不得休息。同时,还派出了11个疫情排查专班,以最快的速度“单采”近1300人,“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接过核酸采样标本之后,该院医学检验科的检验师就开始了与病毒竞速的“征程”,穿戴起厚重密闭的防护服和面屏,小心翼翼地拧开标本盖,迅速用加样枪吸取标本,再把标本盖拧紧,放回标本盒……像这样简单的几个动作,每人每天要重复上万次,一个班次下来,虽然带了手套,但拧盖的大拇指的指腹还是会破皮,而双手也总是止不住地发抖,采集核酸可能只需要1分钟,但检测却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他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就是为了结果能够出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该院累计核酸检测220万人次,占了全县检测量的一大半。

累了,就这样靠墙休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宁静安详的生活,把大家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的战争,一场与时间争速度、与病毒抢生命的严酷战争。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作为全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的主力军和主战场,该院采取了科学而严格的防控举措,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披甲上阵,他们用满腔热诚与医者仁心,快速而高效地打响了这场疫情歼灭战,谱写了一曲曲最美战歌,交出了一张经得起检验的答卷,让大家见证了该院的“硬核”力量。

  当前,医疗救治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迎战疫情带来的又一次“大考”。我们坚信,在“敬佑生命,守护健康”的征程上,该院所有干部职工将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攻坚克难、奋战到底,全力以赴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诸葛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