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28年,军营传唱着一首爱的歌……

时间: 2023-03-0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99

  28年接力照料、28年暖心关怀,他们之间的故事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谱写成了一首美丽的歌谣。当音乐起弦时,他们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车祸致残后,他们令她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在这首传唱了28年依旧“生生不息”的歌里,既有着老师与学生的教诲之情,也有着“儿子与妈妈”的反哺之情,更有着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深厚军民鱼水情。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四支队石柱县中队指导员向稳带领官兵拎着牛奶、大米等慰问品,来到“玉珍妈妈”家中。

  “玉珍妈妈,我们来看您了。”在刘玉珍老人的里屋,一张铺满格子花纹的沙发,一张历经时光侵蚀的方桌,一架熟悉但又陌生的钢琴以及满墙泛黄的曲谱,整个房间充满着岁月流痕与艺术气息,官兵簇拥着与刘玉珍老人围坐一起,相互关心问候着彼此的近况,静静地聆听老人讲述她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中队指导员向稳和刘玉珍一起唠家常(唐志勇 摄)

  义务教学 结下不解之缘

  199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石柱中队正筹备参加成都军区的歌咏比赛,在得知该中队急需音乐老师辅导的消息后,刘玉珍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中队为官兵们义务授课。从《东方红》到《歌唱祖国》,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我是一个兵》等革命歌曲……自从有了她的教唱,官兵很快掌握了要领,每日清晨出操或是训练间隙等时间,一首首嘹亮的军歌便会从军营飘窗而出,在龙河畔久久回响。

  音符的“日日跳动”,缔结着刘玉珍与武警石柱中队官兵不解之缘。从2000年至今,她坚持将日常省下的钱,用来购买电子钢琴、二胡、吉他、口琴、笛子、葫芦丝等乐器赠送给该中队,帮助官兵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先后累计为该中队培养了近百名文艺骨干。

  车祸致残 帮助重拾信心

2020年1月23日,中队官兵去刘玉珍家看望慰问,并提前送上新春祝福(曹伟 摄)

  1995年10月,刘玉珍在下班回家时被车撞伤致残,后经全力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面对沉重的治疗费用和家庭变故,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一次病重清醒后的某个清晨,她趁着医护人员不在,咬牙爬到窗边欲寻短见,好在被专门为她送粥的战士胡少兴发现并制止。“玉珍妈妈,你可别想不开,要好好活下去,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说……”胡少兴噙满了泪水,一边喂粥一边开导她。

  得知她的困难后,该中队20多名官兵自发从每月微薄津贴中,筹集了650元送到医院,面对这雪中送炭的情谊,“玉珍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那些娃娃跟我说,遇到什么事儿就打电话,他们都在。”刘玉珍说,“如果不是那时你们及时拦住了我,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恐怕我早就不在了,真的感谢你们!”

  接力照料 送去家的温暖

中队卫生员给刘玉珍测量血压(唐志勇 摄)

  1997年,刘玉珍办理了病退手续,由于身边无人照料,该中队便专门成立护理小组,轮流到其家中陪做康复训练,为她针灸、按摩、递药、喂饭……夏季,买电扇、祛痱子、赶蚊子;冬季,置棉被、烧火炉、添热水袋,在日夜更迭的时光中,官兵们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玉珍妈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官兵们长年累月的精心护理,2000年春天,“玉珍妈妈”终于能拄着拐杖开始独立行走。为了回馈这样一份恩情,她把对武警官兵的爱写进歌曲里、编排到节目中,谱出了《十唱军民鱼水情》《别看我们十八九》《当兵的哥哥并不傻》等众多红色歌曲,多次在重庆市组织的活动中获奖。

  岁月轮转 关爱从未断档

中队官兵与刘玉珍在一起包饺子(唐志勇 摄)

  2005年,战士胡绍兴从军校毕业后回到了石柱武警中队任中队长,回去后第一时间便是看望“玉珍妈妈”。那天,正值正月初四,他带着妻儿去给许久未见的“玉珍妈妈”拜年时,看到屋内烟雾弥漫,他奋不顾身冲进屋内,背起刘玉珍冲了出来。

  “小胡啊,要是没有你,我可能就葬身火海了。”看着胡少兴被烟熏黑的脸庞,刘玉珍热泪直流。

中队官兵帮忙刘玉珍打扫卫生(唐志勇 摄)

  从帮助拆除旧房到协助乔迁新居,从检查保养用电线路到修建楼梯扶手,从维修电脑洗衣机到清扫盆景植物灰尘……这28年以来,武警中队的官兵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照顾“玉珍妈妈”的接力棒却一棒接一棒传承下来。

  走出刘玉珍家,门前的迎春花在微风中摇曳。老人目送着官兵离开,轻轻哼唱起了自己创作的《十唱军民鱼水情》,“百花吐艳遍地春,军民情谊比海深……”这首动人的歌谣,还将继续传唱。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曹洋 唐志勇 曹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视频】28年,军营传唱着一首爱的歌……

  28年接力照料、28年暖心关怀,他们之间的故事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谱写成了一首美丽的歌谣。当音乐起弦时,他们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车祸致残后,他们令她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在这首传唱了28年依旧“生生不息”的歌里,既有着老师与学生的教诲之情,也有着“儿子与妈妈”的反哺之情,更有着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深厚军民鱼水情。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四支队石柱县中队指导员向稳带领官兵拎着牛奶、大米等慰问品,来到“玉珍妈妈”家中。

  “玉珍妈妈,我们来看您了。”在刘玉珍老人的里屋,一张铺满格子花纹的沙发,一张历经时光侵蚀的方桌,一架熟悉但又陌生的钢琴以及满墙泛黄的曲谱,整个房间充满着岁月流痕与艺术气息,官兵簇拥着与刘玉珍老人围坐一起,相互关心问候着彼此的近况,静静地聆听老人讲述她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中队指导员向稳和刘玉珍一起唠家常(唐志勇 摄)

  义务教学 结下不解之缘

  199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石柱中队正筹备参加成都军区的歌咏比赛,在得知该中队急需音乐老师辅导的消息后,刘玉珍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中队为官兵们义务授课。从《东方红》到《歌唱祖国》,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我是一个兵》等革命歌曲……自从有了她的教唱,官兵很快掌握了要领,每日清晨出操或是训练间隙等时间,一首首嘹亮的军歌便会从军营飘窗而出,在龙河畔久久回响。

  音符的“日日跳动”,缔结着刘玉珍与武警石柱中队官兵不解之缘。从2000年至今,她坚持将日常省下的钱,用来购买电子钢琴、二胡、吉他、口琴、笛子、葫芦丝等乐器赠送给该中队,帮助官兵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先后累计为该中队培养了近百名文艺骨干。

  车祸致残 帮助重拾信心

2020年1月23日,中队官兵去刘玉珍家看望慰问,并提前送上新春祝福(曹伟 摄)

  1995年10月,刘玉珍在下班回家时被车撞伤致残,后经全力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面对沉重的治疗费用和家庭变故,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一次病重清醒后的某个清晨,她趁着医护人员不在,咬牙爬到窗边欲寻短见,好在被专门为她送粥的战士胡少兴发现并制止。“玉珍妈妈,你可别想不开,要好好活下去,有什么困难给我们说……”胡少兴噙满了泪水,一边喂粥一边开导她。

  得知她的困难后,该中队20多名官兵自发从每月微薄津贴中,筹集了650元送到医院,面对这雪中送炭的情谊,“玉珍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那些娃娃跟我说,遇到什么事儿就打电话,他们都在。”刘玉珍说,“如果不是那时你们及时拦住了我,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恐怕我早就不在了,真的感谢你们!”

  接力照料 送去家的温暖

中队卫生员给刘玉珍测量血压(唐志勇 摄)

  1997年,刘玉珍办理了病退手续,由于身边无人照料,该中队便专门成立护理小组,轮流到其家中陪做康复训练,为她针灸、按摩、递药、喂饭……夏季,买电扇、祛痱子、赶蚊子;冬季,置棉被、烧火炉、添热水袋,在日夜更迭的时光中,官兵们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玉珍妈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官兵们长年累月的精心护理,2000年春天,“玉珍妈妈”终于能拄着拐杖开始独立行走。为了回馈这样一份恩情,她把对武警官兵的爱写进歌曲里、编排到节目中,谱出了《十唱军民鱼水情》《别看我们十八九》《当兵的哥哥并不傻》等众多红色歌曲,多次在重庆市组织的活动中获奖。

  岁月轮转 关爱从未断档

中队官兵与刘玉珍在一起包饺子(唐志勇 摄)

  2005年,战士胡绍兴从军校毕业后回到了石柱武警中队任中队长,回去后第一时间便是看望“玉珍妈妈”。那天,正值正月初四,他带着妻儿去给许久未见的“玉珍妈妈”拜年时,看到屋内烟雾弥漫,他奋不顾身冲进屋内,背起刘玉珍冲了出来。

  “小胡啊,要是没有你,我可能就葬身火海了。”看着胡少兴被烟熏黑的脸庞,刘玉珍热泪直流。

中队官兵帮忙刘玉珍打扫卫生(唐志勇 摄)

  从帮助拆除旧房到协助乔迁新居,从检查保养用电线路到修建楼梯扶手,从维修电脑洗衣机到清扫盆景植物灰尘……这28年以来,武警中队的官兵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照顾“玉珍妈妈”的接力棒却一棒接一棒传承下来。

  走出刘玉珍家,门前的迎春花在微风中摇曳。老人目送着官兵离开,轻轻哼唱起了自己创作的《十唱军民鱼水情》,“百花吐艳遍地春,军民情谊比海深……”这首动人的歌谣,还将继续传唱。

  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曹洋 唐志勇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