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担当实干 交出平安高分报表

时间: 2023-05-2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32

  日前,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主持召开全区“八张问题清单”工作第一季度专题会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八张问题清单”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扎实推动党建工作质效整体跃升,奋力交出“七张高分报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提供坚强保障。

  “八张问题清单”与“七张高分报表”,同身共命,同气连枝。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和筑牢民心,尤为关键。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党建统领,平安建设“与民共舞”,稳步推进法治建设迭代升级、提质增效,高水平护航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荣昌辨识度的平安建设成果。

  仅以不久前举行的“平安荣昌·指数”首次发布会为例。会上,荣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逸就明确指出,“平安荣昌·指数”是全区在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创新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有效掌握、客观反映各镇街平安状况,动态整改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4月20日,荣昌区委政法委举行“平安荣昌·指数”发布仪式。(资料图)

  由此可见,该区正积极实现平安建设的提前预警和精准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形成平安指标动态监测、反馈、调整、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通过“小指数撬动大平安”。同时,坚持党建统领、合力推动和建管结合,在整合融合、任务落实、网格运行上再推动、再加力,抓实“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一中心”即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四板块”即构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大基层治理板块;“一网格”即村、社区网格体系)这项打基础、利长远工作之一斑。

  精准帮扶施良策

  “上访户”成为“上进户”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心所向。

  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多措并举,多方多元发力,共同推动信访矛盾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做到群众诉求有效表达、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信访突出问题有效化解,才能为荣昌区全面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社会基础。这在荣昌区盘龙镇龙腾社区居民胡某某、陈某某夫妇身上,有迹可循。

  以前,这对夫妻认为法院判决其与张某某几件诉讼案件均有误,要求纠正并予以赔偿,虽经二审判决维持原判,但他们仍心有不甘,再加上陈某某认为原单位违规辞退,一直心怀不满,夫妇俩自2008年8月开始便持续进京上访。区级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多次进京做夫妇俩的思想工作,但其就是不与工作组见面,长期滞留北京。

  直到2017年,经过不断劝返,两人回到了荣昌,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多次接访下访、约谈交流,到其家中耐心细致洽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为其租下住房,终于将其安置在荣昌。

  2021年上半年,荣昌区委政法委结合全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这对夫妇信访问题进行真诚交流、耐心沟通,详实解答了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又多角度讲述了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再到政府应遵从的法理和责任,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正面观点,逐步消除误会和怨恨。

  值得一提的是,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在与夫妇俩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祖上曾是中医,他们自己对中药材也比较熟悉,该负责人便鼓励其种植中药材,而经过一番考虑,两口子也决定种植中药材增加家庭收入。可就在他们找附近村民协调租地事宜时,因为夫妇俩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上访户,村民担心以后发生土地纠纷拿不到租金,大家都不愿将土地租给他们。

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奇柯(前排左二)调研荣昌区盘龙镇胡某某夫妇中药材种植基地。(资料图)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荣昌区委政法委多次出面找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帮助其协调土地流转事宜。经过多次协调,大家终于同意出租土地。不仅如此,荣昌区委政法委还协调工商行政部门为其中药材种植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并在银行顺利开户。

  此外,荣昌区委政法委还积极协调为夫妇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安装水、电,修建生产便道,助力其发展。而今,曾连续10余年上访的胡某某、陈某某夫妇承诺对其诉讼案件不再到各级各部门信访上访,全身心投入到90余亩中药材种植事业,并且还报了北京中医培训班,在党和国家政策引领下,深刻意识到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价值追求和鲜亮底色,更何况学习知识比上访强上百倍千倍,两人从昔日的上访户,成为了中药材种植大户。

  如今,胡某某、陈某某夫妇感叹地说:“由于上访让他们患上了病根,后悔当初不应该到处去上访,应该把精力拿来做现在的正事!”

  其实,成功化解多年的积案老案,只是荣昌区委政法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昌区委政法委以优化政法机关公共服务办实事、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司法办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实事为主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综合调处”为民忙

  打出“四两拨千斤”组合拳

  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是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通过政法战线不断创新,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多措并举加以强化治理,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治理能力。

  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某小区业主毕女士曾为房屋质量问题苦不堪言。原来,才入住6年的房子,开始出现墙皮脱层开裂。而最揪心的还在于,这个小区已有668户住户陆续发现自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情绪激动的业主们立即找到物业和住建委反映情况。

  随后,荣昌区便民纠纷解决中心适时介入,并组织相关部门开会,着手解决。经过调查发现,是重庆气候引发房屋内保温层出现了状况。可这时候,内保温层的两年质保期已过。

  依照法律或者规定来讲,这个问题不属于物业或者房屋质量的问题,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尽快解决。

  为此,荣昌区综合调处室立即展开分工:住房和城乡建委专家库邀请相关专业5名专家到投诉现场分析研判;法院组织专职调解员做好群众心理辅导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登门为小区业主解疑释惑……通过跟各方反复沟通协调,达成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由开发单位维修;二是将开发单位维修的费用补偿给业主,由业主自行维修。

  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案想要得到业主和开发商共同认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开发商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业主认为每家装修方式不同,成本也不同,不能搞“一刀切”;维修过程中的住处如何解决?所有的矛盾,全都交织到区综合调处室。

  怎么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荣昌区综合调处室自收到该信访事件后,立即与区城乡建委,区信访办,相关涉事街道、社区以及地产公司、物管公司、小区业委会等成立专班组,建立联合会商、督促、协调机制,并明确专人负责调查核实、投诉处理等工作。

  最终,开发商表态会尽一份社会责任;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召开询价会,根据具体情况拟定不同价格的赔偿标准,并且制定了过渡期的补偿费用;以毕女士为代表的业主们认为大家都是抱着想解决问题的态度来沟通的,业主方也是通情达理,凡事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就此,这个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矛盾纠纷往往有着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等特点,要想调解有成效,就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调处室根据具体症结和当事人身份、素质等具体特点,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力量,‘集成兵种’进行‘对症下药’,从感性上坚持百姓诉访有理推定原则,从理性上坚持程序简化便民原则与结果依法惠民原则,以‘组合拳’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荣昌区综调室主任张德高如是说。

  为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快速、合法、灵活、高效,2008年以来,荣昌区开始探索创新建立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建成建筑面积1.29万㎡的便民纠纷解决中心,由区综合调处室、区综治中心、区法院诉非对接中心、区法院执行局合署办公,聚合32个调解组织、相关区级部门实行常驻或按需轮流入驻,开设纠纷登记、诉非对接、信访接待等窗口,实现调度指挥、中转分流、调处化解、执行兑现“一体化”,形成矛盾纠纷集散地和化解大本营。同时,在区、镇、村、网格、小院分级建立便民纠纷解决中心和站(室、点),按照“首接办理制”,受理群众任一来访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一地统管、一地调处、一地通办”。

  “新风小院”嬗变“小院+”

  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若问荣昌美丽乡村好去处,不少人都会首先推荐直升镇万宝村。因为2021年3月,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5月18日,荣昌区司法局直升司法所所长王晓威在忆及自己刚调到直升镇的往昔,再介绍起如今当地法治工作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时,不由得百感交集。

  “以前‘大而广、大而全’的普法工作效果欠佳。后来,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法律知识从书本中飞进了村民们心坎里,普法工作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王晓威如是说。

  据了解,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当时的“新风小院”。这些年来,荣昌以10户以上的传统院落为单位,吸纳周边散居村(居)民户共同参与,并结合当地特色,建设不同主题的新型农村院落,探索农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并且,还在居民小区、农家院落里设立“小院讲堂”324个。“小院讲堂”吸纳党员、机关干部、党校教师、理论名嘴、技术专家、普法讲师、“五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讲故事、讲互助、讲变化,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如今,一个个民居围成的“小院”,正演变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大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直升镇借乡村振兴东风,不单注重对下辖乡村塑形,还强化铸魂。比如,针对已声名远播的万宝村,积极打造其红色、农耕研学点2处,修建的奋斗广场则被纳入“棠城研学点”,建成市级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示范点“青村茶舍”,既让其成为传播乡土文化的助推器,又成为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首选地。此外,积极推行“小院+”,施行“小院+法治”“小院+产业”等模式,通过“小院讲堂”等方式,与“积分制”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推动法律走进“小院”,在提高村民法治意识的同时,还让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让“三治”在乡村落地生根,蔓延开去。

  据悉,下一步,荣昌区将逐步推进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向“激励指导”转变,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小院+”打造成为荣昌数字乡村变革进程中的一张名片,更好地为乡村治理等工作提供“数智”服务。

  通讯员 田道兵 刘纲宏 陈高航 王晓威

  记者 顾 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锐意进取担当实干 交出平安高分报表

  日前,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主持召开全区“八张问题清单”工作第一季度专题会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以“八张问题清单”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扎实推动党建工作质效整体跃升,奋力交出“七张高分报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荣昌提供坚强保障。

  “八张问题清单”与“七张高分报表”,同身共命,同气连枝。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和筑牢民心,尤为关键。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党建统领,平安建设“与民共舞”,稳步推进法治建设迭代升级、提质增效,高水平护航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具有荣昌辨识度的平安建设成果。

  仅以不久前举行的“平安荣昌·指数”首次发布会为例。会上,荣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逸就明确指出,“平安荣昌·指数”是全区在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创新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有效掌握、客观反映各镇街平安状况,动态整改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4月20日,荣昌区委政法委举行“平安荣昌·指数”发布仪式。(资料图)

  由此可见,该区正积极实现平安建设的提前预警和精准防控能力,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形成平安指标动态监测、反馈、调整、优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通过“小指数撬动大平安”。同时,坚持党建统领、合力推动和建管结合,在整合融合、任务落实、网格运行上再推动、再加力,抓实“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一中心”即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四板块”即构建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大基层治理板块;“一网格”即村、社区网格体系)这项打基础、利长远工作之一斑。

  精准帮扶施良策

  “上访户”成为“上进户”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心所向。

  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多措并举,多方多元发力,共同推动信访矛盾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做到群众诉求有效表达、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信访突出问题有效化解,才能为荣昌区全面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社会基础。这在荣昌区盘龙镇龙腾社区居民胡某某、陈某某夫妇身上,有迹可循。

  以前,这对夫妻认为法院判决其与张某某几件诉讼案件均有误,要求纠正并予以赔偿,虽经二审判决维持原判,但他们仍心有不甘,再加上陈某某认为原单位违规辞退,一直心怀不满,夫妇俩自2008年8月开始便持续进京上访。区级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多次进京做夫妇俩的思想工作,但其就是不与工作组见面,长期滞留北京。

  直到2017年,经过不断劝返,两人回到了荣昌,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多次接访下访、约谈交流,到其家中耐心细致洽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为其租下住房,终于将其安置在荣昌。

  2021年上半年,荣昌区委政法委结合全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这对夫妇信访问题进行真诚交流、耐心沟通,详实解答了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又多角度讲述了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再到政府应遵从的法理和责任,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正面观点,逐步消除误会和怨恨。

  值得一提的是,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在与夫妇俩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祖上曾是中医,他们自己对中药材也比较熟悉,该负责人便鼓励其种植中药材,而经过一番考虑,两口子也决定种植中药材增加家庭收入。可就在他们找附近村民协调租地事宜时,因为夫妇俩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上访户,村民担心以后发生土地纠纷拿不到租金,大家都不愿将土地租给他们。

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奇柯(前排左二)调研荣昌区盘龙镇胡某某夫妇中药材种植基地。(资料图)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荣昌区委政法委多次出面找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帮助其协调土地流转事宜。经过多次协调,大家终于同意出租土地。不仅如此,荣昌区委政法委还协调工商行政部门为其中药材种植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并在银行顺利开户。

  此外,荣昌区委政法委还积极协调为夫妇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安装水、电,修建生产便道,助力其发展。而今,曾连续10余年上访的胡某某、陈某某夫妇承诺对其诉讼案件不再到各级各部门信访上访,全身心投入到90余亩中药材种植事业,并且还报了北京中医培训班,在党和国家政策引领下,深刻意识到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价值追求和鲜亮底色,更何况学习知识比上访强上百倍千倍,两人从昔日的上访户,成为了中药材种植大户。

  如今,胡某某、陈某某夫妇感叹地说:“由于上访让他们患上了病根,后悔当初不应该到处去上访,应该把精力拿来做现在的正事!”

  其实,成功化解多年的积案老案,只是荣昌区委政法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荣昌区委政法委以优化政法机关公共服务办实事、强化民生领域执法司法办实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实事为主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综合调处”为民忙

  打出“四两拨千斤”组合拳

  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是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通过政法战线不断创新,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多措并举加以强化治理,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治理能力。

  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某小区业主毕女士曾为房屋质量问题苦不堪言。原来,才入住6年的房子,开始出现墙皮脱层开裂。而最揪心的还在于,这个小区已有668户住户陆续发现自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情绪激动的业主们立即找到物业和住建委反映情况。

  随后,荣昌区便民纠纷解决中心适时介入,并组织相关部门开会,着手解决。经过调查发现,是重庆气候引发房屋内保温层出现了状况。可这时候,内保温层的两年质保期已过。

  依照法律或者规定来讲,这个问题不属于物业或者房屋质量的问题,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问题,必须要想办法尽快解决。

  为此,荣昌区综合调处室立即展开分工:住房和城乡建委专家库邀请相关专业5名专家到投诉现场分析研判;法院组织专职调解员做好群众心理辅导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登门为小区业主解疑释惑……通过跟各方反复沟通协调,达成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由开发单位维修;二是将开发单位维修的费用补偿给业主,由业主自行维修。

  然而,这两种解决方案想要得到业主和开发商共同认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开发商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业主认为每家装修方式不同,成本也不同,不能搞“一刀切”;维修过程中的住处如何解决?所有的矛盾,全都交织到区综合调处室。

  怎么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荣昌区综合调处室自收到该信访事件后,立即与区城乡建委,区信访办,相关涉事街道、社区以及地产公司、物管公司、小区业委会等成立专班组,建立联合会商、督促、协调机制,并明确专人负责调查核实、投诉处理等工作。

  最终,开发商表态会尽一份社会责任;区住房和城乡建委召开询价会,根据具体情况拟定不同价格的赔偿标准,并且制定了过渡期的补偿费用;以毕女士为代表的业主们认为大家都是抱着想解决问题的态度来沟通的,业主方也是通情达理,凡事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就此,这个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矛盾纠纷往往有着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等特点,要想调解有成效,就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调处室根据具体症结和当事人身份、素质等具体特点,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力量,‘集成兵种’进行‘对症下药’,从感性上坚持百姓诉访有理推定原则,从理性上坚持程序简化便民原则与结果依法惠民原则,以‘组合拳’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荣昌区综调室主任张德高如是说。

  为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快速、合法、灵活、高效,2008年以来,荣昌区开始探索创新建立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建成建筑面积1.29万㎡的便民纠纷解决中心,由区综合调处室、区综治中心、区法院诉非对接中心、区法院执行局合署办公,聚合32个调解组织、相关区级部门实行常驻或按需轮流入驻,开设纠纷登记、诉非对接、信访接待等窗口,实现调度指挥、中转分流、调处化解、执行兑现“一体化”,形成矛盾纠纷集散地和化解大本营。同时,在区、镇、村、网格、小院分级建立便民纠纷解决中心和站(室、点),按照“首接办理制”,受理群众任一来访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一地统管、一地调处、一地通办”。

  “新风小院”嬗变“小院+”

  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若问荣昌美丽乡村好去处,不少人都会首先推荐直升镇万宝村。因为2021年3月,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5月18日,荣昌区司法局直升司法所所长王晓威在忆及自己刚调到直升镇的往昔,再介绍起如今当地法治工作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时,不由得百感交集。

  “以前‘大而广、大而全’的普法工作效果欠佳。后来,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法律知识从书本中飞进了村民们心坎里,普法工作终于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王晓威如是说。

  据了解,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来自当时的“新风小院”。这些年来,荣昌以10户以上的传统院落为单位,吸纳周边散居村(居)民户共同参与,并结合当地特色,建设不同主题的新型农村院落,探索农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并且,还在居民小区、农家院落里设立“小院讲堂”324个。“小院讲堂”吸纳党员、机关干部、党校教师、理论名嘴、技术专家、普法讲师、“五老”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讲故事、讲互助、讲变化,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如今,一个个民居围成的“小院”,正演变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大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直升镇借乡村振兴东风,不单注重对下辖乡村塑形,还强化铸魂。比如,针对已声名远播的万宝村,积极打造其红色、农耕研学点2处,修建的奋斗广场则被纳入“棠城研学点”,建成市级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示范点“青村茶舍”,既让其成为传播乡土文化的助推器,又成为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首选地。此外,积极推行“小院+”,施行“小院+法治”“小院+产业”等模式,通过“小院讲堂”等方式,与“积分制”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推动法律走进“小院”,在提高村民法治意识的同时,还让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让“三治”在乡村落地生根,蔓延开去。

  据悉,下一步,荣昌区将逐步推进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向“激励指导”转变,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小院+”打造成为荣昌数字乡村变革进程中的一张名片,更好地为乡村治理等工作提供“数智”服务。

  通讯员 田道兵 刘纲宏 陈高航 王晓威

  记者 顾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