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 近日,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兴热力)通过重庆市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的牵线搭桥,向中国银行贷款4.7亿元即将兑现,这就意味着该公司负责建设、管理、运营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站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我们算是尝到了气候融资的甜头,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大大降低了我们企业的融资成本。”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何孝基算了下,按利率降低1个点算,融资成本一年能减少400多万元。 搭建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只是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主题教育以来,着力推动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的一个缩影。 政府“做媒” 企业银行来“相亲” 据了解,重庆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是重庆市搭建的全国首个受环保部门监管的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包含“一网两库三中心”:一网即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两库即包含了储备、开发、案例的项目库和包含了专家、第三方、投资机构的支撑库,三中心则是指项目管理中心、用户管理中心、成果展示中心。 7月17日,记者在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首页看到,入驻企业数、平台项目数、已实现融资项目数、已实现融资金额等数字一目了然。 “只要是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并正常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在该平台注册,注册后,便可进入项目库申报,待行政部门审批成功后进入项目储备库,入库项目信息全部通过绿融通平台分发至各金融机构对接。”据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副局长杨科军介绍,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提交资料申请注册,向入驻平台的银行抛出橄榄枝,银行也可以在平台上筛选出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企业进行接洽。 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在两江新区召开的政策宣讲会上了解到了气候投融资这种融资渠道,便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上进行注册申报。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对项目减排量进行预估审核,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再将资料补充完善后,被纳入项目储备库。 “入库后,就像相亲一样,有几家银行觉得我们项目还不错,公司综合考虑后,决定向中国银行贷款。”何孝基告诉记者,经过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评审后,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为其出具了碳减排报告,长兴热力被纳入开发库,经过这一层层的审核把控,银行的放贷资金才安全落地。 银行如何把控资金用到指定的用途?“这笔钱我们不经手,资金只是划拨到我们公司账户,向供货商付款时,银行直接将金额划给供货商。”何孝基说,现在集团公司还有多个类似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希望能通过气候投融资平台找到“婆家”。 “政银企”平台的搭建背后是重庆不断加大对气候投融资的政策支持。2021年7月,重庆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将重庆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范围。同月,两江新区入选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从政策低碳到自觉低碳,从工业减排到全民低碳,作为国家试点,两江新区正在探索建立“全域碳账户”,以碳账户为核心,碳融资、碳交易为两翼,链接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个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交易中心等多个关键主体,实现数据互通、交易互通,形成完整碳普惠体系。 一个工作日取得环评批复 群众感受环评审批“加速度”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收到了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环评批复,比之前承诺的时间缩短了8个工作日。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深入调研学习北京、上海、浙江等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优化环评审批方面的改革举措,在现有优化环评审批举措上“做加法”,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推行全市项目环评批复电子印章化,惠及市场主体,促进企业发展。 “我们原来承诺的办理时间是20个工作日,通过调研以后,我们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间,目前压减至13个工作日,压减率达35%,”据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郑强介绍,“同时,我们还推行电子印章在项目环评审批业务中的应用,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今年6月,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的Y2、Y56井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均取得环评批复。“从报件到取得环评批复共16个工作日,相当于除法定公示期外,1个工作日就取得了环评批复,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据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徐强介绍,今年5月以来,公司在南川就拿到了6个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评批复,切实感受到了环评审批的“加速度”。 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终落脚点,以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制度和措施为目标,以为群众解决问题、为基层办实事为目的。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围绕地方碳市场管理、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推广、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建设等14个重点事项领题调研,一体化考虑、一体化推进。同时,各处室单位和各区县生态环境局也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联合调研,针对监测能力建设、中心城区河流整治、督察联动等区域性、联动性问题,鼓励强化联合协作,整合各领域、各层级资源,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推动问题解决。 据悉,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共检视问题143个,其中市委巡回指导十三组指导反馈5个,通过自查、调研发现138个,各项问题已经初步细化整改措施、整改目标,明确责任领导和牵头落实处室。如针对助企纾困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问题,累计走访高新区、大渡口区、潼南区等区县的6个园区和部分企业,计划推动实现政策送达市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并完善形成2023年版稳经济政策包;针对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差距问题,推动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信用评价、“六个一批”分类处置等激励惩戒措施,落实跨省联合执法、非现场执法、轻微免罚等执法监督制度,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记者 朱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