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交出乡村振兴“高分报表”

时间: 2023-07-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979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委聚焦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用“稳步快跑”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全力交出“高分报表”。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西部第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三大变革,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稳步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持续保持西部地区第一。

用数据引领农业变革,用信息赋能产业腾飞。据了解,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农大数据平台,对生猪、柑橘、柠檬、榨菜、脆李、茶叶、黑山羊等重点农村产业数据实现全链条采集指导。同时,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打造数字种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等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70个,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实施荣昌区生猪、合川区蛋鸡、云阳县柑橘、南岸区渔业等4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成益农信息社9441个,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650余万人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还要卖得好。据了解,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创新“品牌引领+标准支撑+直播带货+数据赋能”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2023年1~6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5.68亿元,同比增长15.1%,农产品电商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依托“巴味渝珍”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建设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现已完成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一期建设并开展运营。创新“数字农业+金融+保险”等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开发“农品慧”“农牧慧”“花椒贷”、畜禽养殖“活体贷”、生猪“数智贷”等数字化产品,其中“农品慧”平台上线以来,为1222家企业和3326户农户完成农产品交易9.36亿元,开票金额突破3.68亿元,不断创新数字农业新业态模式。

“科技+改革”带动产业升级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委按照党中央“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指示精神,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倾斜、突出科技兴农,力争在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交出“高分报表”。

产业升级快,全靠先进带。我市围绕“八个走在前作示范”,统筹委属资源,支持2个国家级、6个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潼南区、荣昌区分别列全国考评第2名、第3名,均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高水平农业科技合作,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市财政去年至今已投入5060万元,实施了14个项目。同时还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实施项目5个。

(山地果园无人对靶喷药机[资料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重新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16个,遴选确定各方面专家达175名。在企业主体方面,注重培育科技型企业,充分调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同时,我市坚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与中国农科院协同创新团队14个、汇聚院士专家及科研骨干人才209人;市农科院聘请7名院士、10名知名专家;市畜牧科学院柔性引进8名院士。

“五个转变”推动“山乡巨变”

近年来,我市聚焦帮扶产业实现“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无序扩张”向“规划引领”、“重点支持”向“普遍受益”、“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等“五个转变”,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市脱贫区县上半年“一主两辅”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242亿元,覆盖脱贫人口41.5万人,带动平均增收2325元。同时,为精准落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我市开展“一县一策”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之路,印发《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政策和项目清单2023年工作要点》,对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共列出政策支持清单213项、规划实施项目168个。

经营主体稳步壮大。全市14个脱贫区县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19家,其中新培育54家,分别占全市比重达42%、50%,总数达到1856家,占全市49.9%。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1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万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1万个,分别占全市的36%、54.4%、44%。同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引导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进入脱贫地区、带动脱贫农户,累计吸引586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988个村、实施兴村项目6757个,投资总额达427亿元,公益捐赠11.8亿元。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蒋雨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交出乡村振兴“高分报表”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委聚焦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用“稳步快跑”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全力交出“高分报表”。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西部第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三大变革,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稳步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持续保持西部地区第一。

用数据引领农业变革,用信息赋能产业腾飞。据了解,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农大数据平台,对生猪、柑橘、柠檬、榨菜、脆李、茶叶、黑山羊等重点农村产业数据实现全链条采集指导。同时,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打造数字种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等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70个,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实施荣昌区生猪、合川区蛋鸡、云阳县柑橘、南岸区渔业等4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成益农信息社9441个,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650余万人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还要卖得好。据了解,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重庆品牌农产品网销行动,创新“品牌引领+标准支撑+直播带货+数据赋能”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2023年1~6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95.68亿元,同比增长15.1%,农产品电商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依托“巴味渝珍”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建设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现已完成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一期建设并开展运营。创新“数字农业+金融+保险”等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开发“农品慧”“农牧慧”“花椒贷”、畜禽养殖“活体贷”、生猪“数智贷”等数字化产品,其中“农品慧”平台上线以来,为1222家企业和3326户农户完成农产品交易9.36亿元,开票金额突破3.68亿元,不断创新数字农业新业态模式。

“科技+改革”带动产业升级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委按照党中央“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重要指示精神,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倾斜、突出科技兴农,力争在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交出“高分报表”。

产业升级快,全靠先进带。我市围绕“八个走在前作示范”,统筹委属资源,支持2个国家级、6个市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潼南区、荣昌区分别列全国考评第2名、第3名,均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同时,我市积极开展高水平农业科技合作,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市财政去年至今已投入5060万元,实施了14个项目。同时还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实施项目5个。

(山地果园无人对靶喷药机[资料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重新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16个,遴选确定各方面专家达175名。在企业主体方面,注重培育科技型企业,充分调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同时,我市坚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与中国农科院协同创新团队14个、汇聚院士专家及科研骨干人才209人;市农科院聘请7名院士、10名知名专家;市畜牧科学院柔性引进8名院士。

“五个转变”推动“山乡巨变”

近年来,我市聚焦帮扶产业实现“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无序扩张”向“规划引领”、“重点支持”向“普遍受益”、“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等“五个转变”,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市脱贫区县上半年“一主两辅”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242亿元,覆盖脱贫人口41.5万人,带动平均增收2325元。同时,为精准落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我市开展“一县一策”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之路,印发《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政策和项目清单2023年工作要点》,对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县一策”精准帮扶,共列出政策支持清单213项、规划实施项目168个。

经营主体稳步壮大。全市14个脱贫区县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19家,其中新培育54家,分别占全市比重达42%、50%,总数达到1856家,占全市49.9%。累计发展家庭农场1.1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万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1万个,分别占全市的36%、54.4%、44%。同时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引导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进入脱贫地区、带动脱贫农户,累计吸引5865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988个村、实施兴村项目6757个,投资总额达427亿元,公益捐赠11.8亿元。

记者 李 亚 实习生 蒋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