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将不易变容易——记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一级调研员易建华

时间: 2023-10-1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043

人物档案

易建华,男,1964年8月出生,198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9月转业至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现为该院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一级调研员。在部队,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评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检后,他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易建华)

59岁的易建华眼里透着坚毅,他常说:“不管组织安排干什么,都一定要干好!”他沉稳从容,转岗历练,被大家称为“老黄牛”;他求真务实,勤勉奋进,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他忠诚耿直,廉洁奉公,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初心:让平凡变不凡

2006年,易建华从部队转业到五分院,在政工岗位上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想着自己在部队干政治工作已有数年,适应起来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起初,易建华对新岗位充满信心,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不过,在熟悉工作过程中,他很快就发现检察院的政治工作与部队有很多不同,学习内容、培训方式、工学矛盾等都有较大差异,迎接他的是一场又一场业务“大考验”。

当时,为推进检察业务建设,五分院需要组织一次以刑事检察、诉讼监督业务为主的知识竞赛,部室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易建华。面对陌生的领域,他第一次尝到了“隔行如隔山”的滋味。从方案制定到题目选择,再到竞赛规则等方面,他都主动向部室同事和业务部室的骨干请教。“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天天抱着本本四处‘串门’。”回忆起那段时光,易建华忍不住自我打趣道。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和认可。

完成上级院调训、组织干警集中外训、开展业务培训……不断磨砺中,易建华逐渐得心应手。善于学习总结的他,撰写了多篇教育培训方面的理论文章,并在《检察日报》《机关党建》等报刊上发表。其中,他所撰写的《对加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一文还获得了2008年度重庆市检察政治工作调研文章一等奖。

“有他在,我们就放心。”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易建华的肯定,更是信任和依赖。2009年,他调到警务处后,面临全新的挑战。凭着身上那股拼劲,他一头扎进新的工作中,狠抓法警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虽然所在岗位都很平凡,但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他自己的话讲,共产党员就应该永葆革命本色,对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真情奉献:让不易变容易

55岁那年,易建华又一次转岗,到了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为退休干部服务。他跟同事开玩笑:“姓易的干老干部工作,可能会更容易!”然而,但凡熟悉他的干警都知道——老易并不易!

初次接触老干部工作,跟易建华自己想象的“和退休干部聊聊天、散散心,过年过节慰问一下”截然不同。“这个月学习怎么安排,有哪些内容”“退休干部支委会怎么改选”“我们退休老同志有哪些政治待遇”……接踵而至的问题让他不知所措,进而倍感压力。

于是,学法规、悟政策、查资料又成了他的“必修课”,他先后到市检察院、其他分院、老干局等多家单位“取经”,经过近两个月的“快速充电”,从中央到地方的退休干部相关法规政策都了然于胸。他很快完善了退休干部信息库,对如何精准服务老干部也有了谱。

那以后,干警们经常看到老易来去匆匆的身影,都很好奇他到底在忙些什么。直到翻开他办公桌上那个小本本,“秘密”才得以揭晓。哪位老同志的医保卡用不起了,哪一家不会用APP,哪位老同志快过生日了……密密麻麻的标注,让大伙儿恍然大悟。

事实上,易建华的工作还远远不止这些。打造老年文化阵地、定期组织老年文艺活动、发放老同志学习资料、上门慰问生病老人等,事无巨细他都记挂在心,付诸行动。

“老易,你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干嘛?”有同事这样问他,他总是认真地回答:“老同志要有老同志的样子,给年轻人带好头嘛!”这些年,只要退休干部遇到揪心事、烦心事,无论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他都不厌其烦地解答或帮助解决,有时候一接电话就是一小时。“不用客气,这是我的工作”“您放心,马上去办”成了他的口头禅。

在为退休干部服务的几年里,易建华既体会到了不易,又收获了幸福感和价值感。“建华同志脾气好、人勤快,办事认真负责,这几年为我们老同志服务得很好,在他身上总能够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退休干部刘玉华评价道。

明年,易建华也要退休了,但始终充满激情、干劲的他,“正青春”!他说,将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理念,站好“最后一班岗”。

记者 张柳妞 通讯员 龚海蓉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老骥伏枥将不易变容易——记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一级调研员易建华

人物档案

易建华,男,1964年8月出生,198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9月转业至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简称五分院),现为该院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一级调研员。在部队,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评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检后,他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先后7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易建华)

59岁的易建华眼里透着坚毅,他常说:“不管组织安排干什么,都一定要干好!”他沉稳从容,转岗历练,被大家称为“老黄牛”;他求真务实,勤勉奋进,在平凡岗位兢兢业业;他忠诚耿直,廉洁奉公,始终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初心:让平凡变不凡

2006年,易建华从部队转业到五分院,在政工岗位上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想着自己在部队干政治工作已有数年,适应起来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起初,易建华对新岗位充满信心,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不过,在熟悉工作过程中,他很快就发现检察院的政治工作与部队有很多不同,学习内容、培训方式、工学矛盾等都有较大差异,迎接他的是一场又一场业务“大考验”。

当时,为推进检察业务建设,五分院需要组织一次以刑事检察、诉讼监督业务为主的知识竞赛,部室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易建华。面对陌生的领域,他第一次尝到了“隔行如隔山”的滋味。从方案制定到题目选择,再到竞赛规则等方面,他都主动向部室同事和业务部室的骨干请教。“我像个小学生一样,天天抱着本本四处‘串门’。”回忆起那段时光,易建华忍不住自我打趣道。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和认可。

完成上级院调训、组织干警集中外训、开展业务培训……不断磨砺中,易建华逐渐得心应手。善于学习总结的他,撰写了多篇教育培训方面的理论文章,并在《检察日报》《机关党建》等报刊上发表。其中,他所撰写的《对加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一文还获得了2008年度重庆市检察政治工作调研文章一等奖。

“有他在,我们就放心。”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易建华的肯定,更是信任和依赖。2009年,他调到警务处后,面临全新的挑战。凭着身上那股拼劲,他一头扎进新的工作中,狠抓法警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虽然所在岗位都很平凡,但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他自己的话讲,共产党员就应该永葆革命本色,对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真情奉献:让不易变容易

55岁那年,易建华又一次转岗,到了政治部干部人事室,为退休干部服务。他跟同事开玩笑:“姓易的干老干部工作,可能会更容易!”然而,但凡熟悉他的干警都知道——老易并不易!

初次接触老干部工作,跟易建华自己想象的“和退休干部聊聊天、散散心,过年过节慰问一下”截然不同。“这个月学习怎么安排,有哪些内容”“退休干部支委会怎么改选”“我们退休老同志有哪些政治待遇”……接踵而至的问题让他不知所措,进而倍感压力。

于是,学法规、悟政策、查资料又成了他的“必修课”,他先后到市检察院、其他分院、老干局等多家单位“取经”,经过近两个月的“快速充电”,从中央到地方的退休干部相关法规政策都了然于胸。他很快完善了退休干部信息库,对如何精准服务老干部也有了谱。

那以后,干警们经常看到老易来去匆匆的身影,都很好奇他到底在忙些什么。直到翻开他办公桌上那个小本本,“秘密”才得以揭晓。哪位老同志的医保卡用不起了,哪一家不会用APP,哪位老同志快过生日了……密密麻麻的标注,让大伙儿恍然大悟。

事实上,易建华的工作还远远不止这些。打造老年文化阵地、定期组织老年文艺活动、发放老同志学习资料、上门慰问生病老人等,事无巨细他都记挂在心,付诸行动。

“老易,你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干嘛?”有同事这样问他,他总是认真地回答:“老同志要有老同志的样子,给年轻人带好头嘛!”这些年,只要退休干部遇到揪心事、烦心事,无论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他都不厌其烦地解答或帮助解决,有时候一接电话就是一小时。“不用客气,这是我的工作”“您放心,马上去办”成了他的口头禅。

在为退休干部服务的几年里,易建华既体会到了不易,又收获了幸福感和价值感。“建华同志脾气好、人勤快,办事认真负责,这几年为我们老同志服务得很好,在他身上总能够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退休干部刘玉华评价道。

明年,易建华也要退休了,但始终充满激情、干劲的他,“正青春”!他说,将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坚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理念,站好“最后一班岗”。

记者 张柳妞 通讯员 龚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