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司法局聚焦群众身边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时间: 2024-01-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493

“你好,我之前在作业时受伤,但和公司就具体赔偿金额没能达成一致,想寻求你们的帮助……”近日,在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桥北片区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调解员郭文娣接待了一位主动上门申请调解的居民朱某,经过3小时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自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运营以来,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沙坪坝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已建立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45个,2023年成功调解纠纷1万余起。

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前置调解平台,把调解桌搬到院坝、小区楼院及辖区企业的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正是市司法局实施“五大行动”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优化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3年以来,市司法局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深度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五大行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攻坚行动、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实化攻坚行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优化攻坚行动、重点人群管理效能细化攻坚行动、基层基础工作阵地强化攻坚行动)迭代攻坚计划,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智慧治理、精准普法、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等多个方面出实招,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乡音民意促立法

2023年,对于重庆沙坪坝立法信息员陈冬梅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去年6月28日,她收到一份特殊的“肯定”,其立法建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采纳,已于去年9月1日开始施行。

陈冬梅是社区养老院的一名社工,接触老年人多,她发现无障碍设施配置不足,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望楼兴叹。于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她提出的有关国家机关在制定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规章、规划、政策、标准时,应当征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代表意见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面对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参差不齐,部分不能适应当前行政立法工作的需要等难题,我们去年实施基层基础工作阵地强化攻坚行动,调整设立了3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联系点”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拓展社情民意收集途径、搭建民生实事监督平台等方式,推动立法力量不断下沉,真正让“街谈巷议”成为地方立法考量。

与此同时,在深度倾听群众声音的基础上,市司法局还从解决群众身边事入手,用制度建设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推动修订出台了《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等法规规章,抓紧推动《重庆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重庆市土地管理条例》等法规提请市人大审议,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制度支撑。

赋权镇街行政执法

“你的车辆占用了消防车通道,请你尽快挪车纠正违法行为。”去年11月3日,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办事处开出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

“现在好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了改善,环境也更干净整洁了。”谈到身边环境的变化,龙凤桥街道居民李女士很是高兴。

把涉及占道停车影响生活出行、摆摊设点影响周边环境等执法权赋予镇街,龙凤桥街道的变化得益于重庆正在实施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攻坚行动。“在行动中,我们将‘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双手’更好协同起来,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就要抓住赋权关键点,通过厘清“一张清单”,将基层治理急需的执法事项选出来、放下去,使区级执法部门下放的权力事项清单在乡镇(街道)“放得下、接得住”。

改革后,各乡镇(街道)组织起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辖区内的各种执法力量接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和指挥,实现镇街层面“问题发现——任务分配——协同执法——评价反馈”治理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革还将执法效能与数字化应用同步谋划,跑出了高效执法“加速度”。

目前,“法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镇街处罚办案模块上线运行良好,同步在“渝快政”发布“掌上执法”移动端,率先上线试运行监管监察、处罚办案两个功能模块。

数据显示,2023年首批实施改革的镇街运用数字应用办理作出执法决定557件;实施“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112户次,为园区小型企业、建筑工地、农药零售等主体有效减少检查次数290余次。

此外,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于今年1月1日全面推开,有效为乡镇(街道)扩权赋能。

为民服务出实效

“黄老,今天搞‘板凳说法日’,我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你来评评理。”去年12月10日,涪陵区清溪镇平原村村民刘某红来到了“法律之家”,找到黄正明。

黄正明作为“法律明白人”,在“板凳说法日”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与村民之间的共同“默契”。

面对刘某红和黄某燕两家的土地界线纠纷,黄正明凭着对原始地块的熟悉,及时找到矛盾的突破口,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巧妙化解矛盾,最终让双方放下芥蒂。

据了解,通过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实化攻坚行动,如今,在重庆基层一线,跟黄正明一样的4.8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老百姓身边,他们既是学法良师、用法参谋,又是解纷行家、普法高手。

该行动中,我市还聚焦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深化“乡村振兴律师行”专项服务活动,推动全市343个律所党支部与392个村居党支部开展“双百结对服务”,服务群众超过2.2万人次;深化“万所联万会”服务机制,结对1421家商会;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品牌建设,11家机构通过验收。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1.3万个人民调解组织、6.8万名人民调解员共计受理调解矛盾纠纷56.3万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实现了就地化解。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及时呼应好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继续以“五大行动”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司法局聚焦群众身边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你好,我之前在作业时受伤,但和公司就具体赔偿金额没能达成一致,想寻求你们的帮助……”近日,在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桥北片区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调解员郭文娣接待了一位主动上门申请调解的居民朱某,经过3小时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自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运营以来,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提高了群众幸福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沙坪坝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已建立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45个,2023年成功调解纠纷1万余起。

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前置调解平台,把调解桌搬到院坝、小区楼院及辖区企业的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正是市司法局实施“五大行动”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优化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3年以来,市司法局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深度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五大行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攻坚行动、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实化攻坚行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优化攻坚行动、重点人群管理效能细化攻坚行动、基层基础工作阵地强化攻坚行动)迭代攻坚计划,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智慧治理、精准普法、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等多个方面出实招,将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乡音民意促立法

2023年,对于重庆沙坪坝立法信息员陈冬梅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份。

去年6月28日,她收到一份特殊的“肯定”,其立法建议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采纳,已于去年9月1日开始施行。

陈冬梅是社区养老院的一名社工,接触老年人多,她发现无障碍设施配置不足,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望楼兴叹。于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她提出的有关国家机关在制定涉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规、规章、规划、政策、标准时,应当征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代表意见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面对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参差不齐,部分不能适应当前行政立法工作的需要等难题,我们去年实施基层基础工作阵地强化攻坚行动,调整设立了3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联系点”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拓展社情民意收集途径、搭建民生实事监督平台等方式,推动立法力量不断下沉,真正让“街谈巷议”成为地方立法考量。

与此同时,在深度倾听群众声音的基础上,市司法局还从解决群众身边事入手,用制度建设破解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推动修订出台了《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重庆市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等法规规章,抓紧推动《重庆市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重庆市土地管理条例》等法规提请市人大审议,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制度支撑。

赋权镇街行政执法

“你的车辆占用了消防车通道,请你尽快挪车纠正违法行为。”去年11月3日,北碚区龙凤桥街道办事处开出首张行政处罚决定书。

“现在好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有了改善,环境也更干净整洁了。”谈到身边环境的变化,龙凤桥街道居民李女士很是高兴。

把涉及占道停车影响生活出行、摆摊设点影响周边环境等执法权赋予镇街,龙凤桥街道的变化得益于重庆正在实施的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深化攻坚行动。“在行动中,我们将‘发现问题的眼睛’与‘解决问题的双手’更好协同起来,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坦言,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就要抓住赋权关键点,通过厘清“一张清单”,将基层治理急需的执法事项选出来、放下去,使区级执法部门下放的权力事项清单在乡镇(街道)“放得下、接得住”。

改革后,各乡镇(街道)组织起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辖区内的各种执法力量接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和指挥,实现镇街层面“问题发现——任务分配——协同执法——评价反馈”治理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革还将执法效能与数字化应用同步谋划,跑出了高效执法“加速度”。

目前,“法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镇街处罚办案模块上线运行良好,同步在“渝快政”发布“掌上执法”移动端,率先上线试运行监管监察、处罚办案两个功能模块。

数据显示,2023年首批实施改革的镇街运用数字应用办理作出执法决定557件;实施“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112户次,为园区小型企业、建筑工地、农药零售等主体有效减少检查次数290余次。

此外,全市1031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于今年1月1日全面推开,有效为乡镇(街道)扩权赋能。

为民服务出实效

“黄老,今天搞‘板凳说法日’,我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你来评评理。”去年12月10日,涪陵区清溪镇平原村村民刘某红来到了“法律之家”,找到黄正明。

黄正明作为“法律明白人”,在“板凳说法日”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与村民之间的共同“默契”。

面对刘某红和黄某燕两家的土地界线纠纷,黄正明凭着对原始地块的熟悉,及时找到矛盾的突破口,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巧妙化解矛盾,最终让双方放下芥蒂。

据了解,通过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实化攻坚行动,如今,在重庆基层一线,跟黄正明一样的4.8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老百姓身边,他们既是学法良师、用法参谋,又是解纷行家、普法高手。

该行动中,我市还聚焦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深化“乡村振兴律师行”专项服务活动,推动全市343个律所党支部与392个村居党支部开展“双百结对服务”,服务群众超过2.2万人次;深化“万所联万会”服务机制,结对1421家商会;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品牌建设,11家机构通过验收。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1.3万个人民调解组织、6.8万名人民调解员共计受理调解矛盾纠纷56.3万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实现了就地化解。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及时呼应好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继续以“五大行动”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