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应急救援“国家队”

时间: 2017-08-0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94

“6·24”四川茂县抢险救援现场

日常体能训练

地质钻操作训练

七月,酷热难耐,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铃铃铃……”7月26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彻武警水电第八支队,伴随着声声不断的蝉鸣,警报声显得尤为急促。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来电求援,上午11时30分,江津先锋镇漏滩水库大堤出现脱坡险情、泄洪道部分区域被水冲毁,如果洪水翻坝或者泄洪道龙口扩大,将严重危及下游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警情就是命令,支队长李建平立即召集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技术组迅速汇集到作战室,对漏滩水库大堤出现的险情进行三维立体式分析研判,而另一边,部队救援官兵快速集结整理机械装备,只等一声令下便开赴救援第一线……

这其实是一场应急演练,却体现出了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全体官兵过硬的军事素养,为了迎接随时可能担负的抢险救援任务,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随时出“考题”,检验官兵综合素质。

武警水电第八支队相对其他部队是一支神秘的部队,其担负着重庆、云南、西藏3省市区的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多次参加应急救援任务,受到上级表彰。自2014年9月从成都迁移进驻重庆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重庆市龙洞口水库危坝拆除、东风水库大坝渗漏排险,奉节、云阳、长寿泥石流排险,酉阳堰塞湖排险等救援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了该支队应急救援“杀手锏”美誉。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带你详细了解这支驻渝唯一一支专业应急救援“国家队”。

哪里有险情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前身为基建工程兵六〇七大队,1985年改为武警水电独立支队,1991年于西藏羊湖改建为武警水电第十一支队,2013年10月1日改编为武警水电第八支队。

2014年根据布局调整,支队进驻重庆。目前支队三个大队分别驻守在万州、巴南,一旦重庆、云南、西藏3省市区发生灾害、灾情,便会集结兵力前往抢险救援。

今年6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塌方体总方量约800万方,灾害造成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并阻塞泯江河道长约2公里。

灾情发生后,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坚决贯彻上级决策指示,闻灾即动、主动请战、勇挑重担,迅速从重庆巴南、万州等方向跨区投入270名兵力、90台套装备,打头阵、当主力,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鏖战,出色地完成了人员搜救、道路抢通和河道疏浚等任务。

支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先后参建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项跨世纪工程,西藏羊湖、狮泉河、直孔、老虎嘴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及重庆上界高速公路、富金坝航电枢纽等4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四川宣汉天然气溢流排险、汶川抗震救灾、甘肃舟曲、四川映秀、西藏甲玛、重庆奉节、重庆酉阳山洪泥石流抢险等重大应急救援任务,以及舟曲、映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酷热难耐 训练场仍热火朝天

“热”是今夏最难忘的印象,训练场上的练兵热度和气温同样也在节节攀升,“热”也是支队官兵开展实战化练兵中迸发的激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的训练每天都在进行。

在支队堰塞湖排险模拟现场,20几台挖机正在进行科目训练。在其中一台挖机面前,一个班的战士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操作手演练。只见操作手动作娴熟,操作科目准确无误,赢得大家啧啧称叹。

记者探听得知,操作手是七中队一排二班班长卓猛,他是一名挖机操作手,被大家称之为“挖机大王”。

去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井园村暴雨引发山洪,洪水急聚成灾,导致该地冒鼓洞河左岸岩石垮塌,堵塞河道,迅速形成堰塞湖,上游蓄水急速抬高30米,井园村5组8间房屋被淹,大量稻田被毁,下游距堰塞体仅1.5公里的金家坝水库和483户约1700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支队投入87名兵力,25台套装备,历经7天7夜,累计完成房屋清理32间,转移受困群众100余人,抢通进场道路约4公里,打通堰塞体上坝道路890米,累计钻孔900米,装填炸药8吨,最终成功排除堰塞湖险情。

而在抢险中,卓猛打破了60多个小时挖机单班操作极限。入伍10来年,因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他被中队誉为“挖机大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结合应急救援抢险实战需要,支队开展了液压潜孔钻、重型装备车辆复杂环境操作技巧、堰塞湖排险战法研究的军官士官编组作业及“五小练兵”组织实施等23个重点课目训练。

技术说话 开展士官职业技能鉴定

作为驻渝唯一一支专业应急救援国家队,支队目前拥有应急救援各类主战装备90余台套,各类车辆装备160余台套,专业后勤保障装备30余台套。

生命探测仪:用于地震、塌方等人员被困时,生命信号搜索,以便实施准确救援。

挖掘机、装载车、推土机、自卸车:用于堰塞湖排险、山洪泥石流、地质塌方排险时,大方量开挖清理作业,道路保通、河道疏浚及开挖作业,是抢险救援的主战装备。

液压潜孔钻:主要用于爆破作业,在进入抢险现场道路受阻、清理堰塞体、进行孤石解爆时,实施钻孔爆破等作业。

卫星通讯指挥车:用于救援指挥所动态指挥部队机动、救援现场远程实时画面传输、召开作战会议等通讯保障。搭载有无线图传系统、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地面短波电台和车载会务系统。

各类后勤保障装备:主要用于救援一线官兵就餐、住宿、医疗、洗澡等生活保障,配备有炊事车、净水车、淋浴车、救护车、野战方仓,并配备有油罐车、修理车、电源车等特种保障装备,担负伴随保障任务。

为了提高官兵操作能力,支队派员实地考察地方院校如何开展专业工种训练及考核,编写了支队《专业工种实训手册》,量化了不同级别不同工种的训练考核。

与此同时,2016年,支队率先在全部队开展士官职业技能鉴定,共组织培训116人,职业技能鉴定316人,9人被指挥部、总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水电部队“优秀教练员”。

记者 谭 剑 饶果 通讯员 师勇勇 张文浩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揭秘应急救援“国家队”

“6·24”四川茂县抢险救援现场

日常体能训练

地质钻操作训练

七月,酷热难耐,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铃铃铃……”7月26日,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彻武警水电第八支队,伴随着声声不断的蝉鸣,警报声显得尤为急促。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来电求援,上午11时30分,江津先锋镇漏滩水库大堤出现脱坡险情、泄洪道部分区域被水冲毁,如果洪水翻坝或者泄洪道龙口扩大,将严重危及下游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警情就是命令,支队长李建平立即召集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技术组迅速汇集到作战室,对漏滩水库大堤出现的险情进行三维立体式分析研判,而另一边,部队救援官兵快速集结整理机械装备,只等一声令下便开赴救援第一线……

这其实是一场应急演练,却体现出了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全体官兵过硬的军事素养,为了迎接随时可能担负的抢险救援任务,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随时出“考题”,检验官兵综合素质。

武警水电第八支队相对其他部队是一支神秘的部队,其担负着重庆、云南、西藏3省市区的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多次参加应急救援任务,受到上级表彰。自2014年9月从成都迁移进驻重庆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重庆市龙洞口水库危坝拆除、东风水库大坝渗漏排险,奉节、云阳、长寿泥石流排险,酉阳堰塞湖排险等救援任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庆市委、市政府给予了该支队应急救援“杀手锏”美誉。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带你详细了解这支驻渝唯一一支专业应急救援“国家队”。

哪里有险情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前身为基建工程兵六〇七大队,1985年改为武警水电独立支队,1991年于西藏羊湖改建为武警水电第十一支队,2013年10月1日改编为武警水电第八支队。

2014年根据布局调整,支队进驻重庆。目前支队三个大队分别驻守在万州、巴南,一旦重庆、云南、西藏3省市区发生灾害、灾情,便会集结兵力前往抢险救援。

今年6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塌方体总方量约800万方,灾害造成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并阻塞泯江河道长约2公里。

灾情发生后,武警水电第八支队坚决贯彻上级决策指示,闻灾即动、主动请战、勇挑重担,迅速从重庆巴南、万州等方向跨区投入270名兵力、90台套装备,打头阵、当主力,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鏖战,出色地完成了人员搜救、道路抢通和河道疏浚等任务。

支队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先后参建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项跨世纪工程,西藏羊湖、狮泉河、直孔、老虎嘴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及重庆上界高速公路、富金坝航电枢纽等4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四川宣汉天然气溢流排险、汶川抗震救灾、甘肃舟曲、四川映秀、西藏甲玛、重庆奉节、重庆酉阳山洪泥石流抢险等重大应急救援任务,以及舟曲、映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酷热难耐 训练场仍热火朝天

“热”是今夏最难忘的印象,训练场上的练兵热度和气温同样也在节节攀升,“热”也是支队官兵开展实战化练兵中迸发的激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们的训练每天都在进行。

在支队堰塞湖排险模拟现场,20几台挖机正在进行科目训练。在其中一台挖机面前,一个班的战士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操作手演练。只见操作手动作娴熟,操作科目准确无误,赢得大家啧啧称叹。

记者探听得知,操作手是七中队一排二班班长卓猛,他是一名挖机操作手,被大家称之为“挖机大王”。

去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桥乡井园村暴雨引发山洪,洪水急聚成灾,导致该地冒鼓洞河左岸岩石垮塌,堵塞河道,迅速形成堰塞湖,上游蓄水急速抬高30米,井园村5组8间房屋被淹,大量稻田被毁,下游距堰塞体仅1.5公里的金家坝水库和483户约1700余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支队投入87名兵力,25台套装备,历经7天7夜,累计完成房屋清理32间,转移受困群众100余人,抢通进场道路约4公里,打通堰塞体上坝道路890米,累计钻孔900米,装填炸药8吨,最终成功排除堰塞湖险情。

而在抢险中,卓猛打破了60多个小时挖机单班操作极限。入伍10来年,因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他被中队誉为“挖机大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结合应急救援抢险实战需要,支队开展了液压潜孔钻、重型装备车辆复杂环境操作技巧、堰塞湖排险战法研究的军官士官编组作业及“五小练兵”组织实施等23个重点课目训练。

技术说话 开展士官职业技能鉴定

作为驻渝唯一一支专业应急救援国家队,支队目前拥有应急救援各类主战装备90余台套,各类车辆装备160余台套,专业后勤保障装备30余台套。

生命探测仪:用于地震、塌方等人员被困时,生命信号搜索,以便实施准确救援。

挖掘机、装载车、推土机、自卸车:用于堰塞湖排险、山洪泥石流、地质塌方排险时,大方量开挖清理作业,道路保通、河道疏浚及开挖作业,是抢险救援的主战装备。

液压潜孔钻:主要用于爆破作业,在进入抢险现场道路受阻、清理堰塞体、进行孤石解爆时,实施钻孔爆破等作业。

卫星通讯指挥车:用于救援指挥所动态指挥部队机动、救援现场远程实时画面传输、召开作战会议等通讯保障。搭载有无线图传系统、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地面短波电台和车载会务系统。

各类后勤保障装备:主要用于救援一线官兵就餐、住宿、医疗、洗澡等生活保障,配备有炊事车、净水车、淋浴车、救护车、野战方仓,并配备有油罐车、修理车、电源车等特种保障装备,担负伴随保障任务。

为了提高官兵操作能力,支队派员实地考察地方院校如何开展专业工种训练及考核,编写了支队《专业工种实训手册》,量化了不同级别不同工种的训练考核。

与此同时,2016年,支队率先在全部队开展士官职业技能鉴定,共组织培训116人,职业技能鉴定316人,9人被指挥部、总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5人被评为水电部队“优秀教练员”。

记者 谭 剑 饶果 通讯员 师勇勇 张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