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

时间: 2017-09-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970

牌楼街道年度工作大会总结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

 

 

牌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体良(右二)带队下社区检查指导工作

 

 

  万州区牌楼街道身居长江之滨,“扮靓”万州城市“客厅”。近年来,该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领导一班人率先以党建工作为统揽,以开放互动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了“123456”的社会治理新思路,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核多元、互动共治”的工作模式,以“互联网+”,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成为重庆各区县平安街道(乡镇)学习的样本。

  记者徜徉在长江江畔,行走在牌楼街道的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物流,显现出该街道的无限繁华与活力,公园中、小区里的人们悠闲地散步或跳起健身舞……

  推行:“互联网+ 网格化 ”,社情民意一“网”打尽

  “一个电话,社区干部跑前跑后,啥都替我们办好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社区居民谭登芬很感动地告诉记者。有些居民像她一样不能亲自到社区办理,网格工作人员就会站出来,帮大家“跑腿”。

  万州区牌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体良告诉记者: 街道创新服务理念,围绕民生、服务、自治抓党建,以“一线一网一平台”为载体,共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和多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新增司法调解、家政服务等项目。将街道设为一级网格,8个社区设为二级网格;又按照管理方便、面积适中的原则,划为三级和四级网格。 在各个社区还建立了便民服务队,分布到各个网格。整个街道8个社区53个基础网格,编织成了一张“网”,随时进行所有涉及人、情、事、物等信息的跟踪录入,并实施动态管理。网格员对网格还要做到“三活”、“四清”,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

  街道党工委一班人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党员干部的身份亮出来,党员干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从“被动兜底”变“主动靠前”,让党员干部成为法治的网格员、信息员、“消防员”,编织了一张服务百姓的“幸福网格”。 每个社区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群众接待室”,敞开门听;党员干部进网格走访,面对面听;公共场所设置意见箱,背对背听;街道发放连心卡,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全天候听。以上门式服务、错时制服务、预约制服务等方式,对久拖不决、复杂疑难的纠纷案件,采取集体会诊,对老访户、缠访对象落实一名党政领导、一名机关干部、一名社区主干、一名社区民警、一名信息员的“5+1”责任制,实行“一人一专班”和“零”报告制度。同时领导干部带案下访、约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领导干部下访416件,办结395件,办结率95%,接待群众信访120件,信访案件办理办结率达100%,满意率100%。

  借力:“互联网+网格化”,居民抱团“微自治”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桥梁。社区要和谐,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必然的趋向和选择。“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的内心愿望。”牌楼街道主任王长万如是说。

  为打造和谐的社区大家庭,社区管理还融入“互联网+网格”,有效开通了社区居民互动参与的“自治通道”。“@全体居民,周末在小区公园开展义务服务活动,记得约起哦!”牌楼社区在社区管理中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微信、电子邮箱、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动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居民就环境整治、公共秩序、就医入学等各类民生问题发表意见,为社区事务出谋划策。并引导“自治通道”,以“微笑、友善、互助、快乐、和谐”为主题,“利益诉求相近、义务相当”的原则, 以“我爱我楼”理念为引领,引导居民开展“党员示范带动好、楼栋整洁环境好、家庭和睦邻里好、文化活动影响好、群防群治稳定好”——“五好楼栋”创建活动,实现楼栋公共事务自己议、自己管。

  牌楼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亨禄告诉记者:在牌楼街道,打破原有权责界限“壁垒”,整合相关部门“处突维稳、安全监察、法律援助”等职能,从中抽调专人组成安全维稳专项工作组,形成应急联动机制。街道领导干部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个人手机终端,只需轻轻一点,手机网络不仅可以与街道信息化交融对接,甚至还可以点看辖区新安装的136个高清摄像头的实时视频动态,掌握全局情况,处理问题堪称应对自如。

  同时,街道和社区均建立了多个不同领域的微信群,微信平台与社区的“网络管理”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自牌楼街道微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已有50000余人次关注微信公众号,共接到群众求助、咨询、举报等互动信息1200余条, 促进了各部门与综治中心、各部门与群众、综治中心与群众的互动互联,利用有形和无形的两张网格,搭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数字管理平台——可互动的微信平台。以“双联双网”为机制和联建共建机制, 联合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搭建民主选举平台,依法依规选举产生社区自治机构,形成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基层自治组织;以“双网并行”让网格成为打通、激活社区的主动脉,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难题,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

  牌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灿告诉记者:在信息化时代,牌楼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互联网+”平台,让群众工作从“舌尖”、“脚尖”上拓展到“指尖”,跳出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快节奏、多渠道的方式开启“互联网+”社区治理微时代。

  共建:“ 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 守望着社区的和谐平安

  万州区牌楼街道政法书记向文忠告诉记者:“牌楼街道在9个社区范围内安装了136个摄像探头,社区监控已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工作人员24小时进行轮岗值班,实时查看监控画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指挥处置,对犯罪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慑,警情数同比下降37%,侵财性案件下降了12%,利用视频监控破案数占总破案数13%。”

  据悉:街道在万州区率先建立了“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将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网格运行体系,在网格运行系统中设置基础数据模块,建立健全辖区人、事、地、物、情等基础信息,设立指挥调度模块及时反映、收集、处置社会治理方面的各类事务或突发事件,并通过专题业务模块反映重点群体管控、干部下访走访、事件信息处置等工作动态情况,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管理”。以区级为面,街道为轴,社区为点,建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穿透”(街道、社区、网格、楼栋、户)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效能化建设,探索出党政引领下协调联动的平安牌楼街道建设新途径。建设“互联网+综治”机制,把平安牌楼信息系统建设与网格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96886社区居民呼叫平台,汇集成为平安建设基础数据、服务办事、指挥中心、数字地图、统计分析、绩效考核、民情日记、96886呼叫互动、手持终端、系统管理十大信息操作管理系统,形成了主城区平安系统基础网格信息查询、服务动态管理、综治维稳、考核督办四大功能信息平台。

  同时,街道创新思路将社区治安巡防队的9个组41人移交至辖区牌楼派出所管理, 以定时、定点治安巡逻和蹲点的方法,每日分班轮流对重点路段和背街小巷进行全方位巡逻。通过以9个标准社区警务室、2 个治安岗亭、治安值班室为“堡”,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以各社区27个群众工作站为“垒”,365天连续值班;以治安巡防点为“链”,以8辆治安巡逻车, 41名流动巡逻员为“线”,将各类治安巡防设施、力量有效串联,形成全街道治安防控信访维稳一张“网”。

  据统计:去年,平台共受理上报信息6239条,分流上报办结6104条,办结率97.8%,待处理135条,共创建“五好”楼栋74个,评选出“五好”楼栋家庭1600个。

  牌楼街道实现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新体系。依托“多网合一”的大型综合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移动终端,实现社会治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衔接,较大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近两年,街道“两网一化”社会管理服务指挥平台,还先后被市区党校列为社会管理服务现场教学基地。

  万州区牌楼街道在践行“互联网+”行动中,创新社会治理,汇聚平安“最大公约数”。2016年,辖区实现财政收入14958.8万元,同比增长14.6%,总量居全区第一;平安创建达标率达100% ,村居(社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100 %;几年以来,该街道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9.4%,群众安全感指数、幸福指数连续保持在95%以上。街道连续五年获万州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评一等奖;曾荣获 “重庆市防邪反邪工作示范单位 ”、“万州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重庆长安网 记者 罗 翠 通讯员 金登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互联网+” 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

牌楼街道年度工作大会总结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

 

 

牌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体良(右二)带队下社区检查指导工作

 

 

  万州区牌楼街道身居长江之滨,“扮靓”万州城市“客厅”。近年来,该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领导一班人率先以党建工作为统揽,以开放互动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了“123456”的社会治理新思路,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核多元、互动共治”的工作模式,以“互联网+”,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成为重庆各区县平安街道(乡镇)学习的样本。

  记者徜徉在长江江畔,行走在牌楼街道的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物流,显现出该街道的无限繁华与活力,公园中、小区里的人们悠闲地散步或跳起健身舞……

  推行:“互联网+ 网格化 ”,社情民意一“网”打尽

  “一个电话,社区干部跑前跑后,啥都替我们办好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社区居民谭登芬很感动地告诉记者。有些居民像她一样不能亲自到社区办理,网格工作人员就会站出来,帮大家“跑腿”。

  万州区牌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体良告诉记者: 街道创新服务理念,围绕民生、服务、自治抓党建,以“一线一网一平台”为载体,共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和多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还新增司法调解、家政服务等项目。将街道设为一级网格,8个社区设为二级网格;又按照管理方便、面积适中的原则,划为三级和四级网格。 在各个社区还建立了便民服务队,分布到各个网格。整个街道8个社区53个基础网格,编织成了一张“网”,随时进行所有涉及人、情、事、物等信息的跟踪录入,并实施动态管理。网格员对网格还要做到“三活”、“四清”,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

  街道党工委一班人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党员干部的身份亮出来,党员干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从“被动兜底”变“主动靠前”,让党员干部成为法治的网格员、信息员、“消防员”,编织了一张服务百姓的“幸福网格”。 每个社区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群众接待室”,敞开门听;党员干部进网格走访,面对面听;公共场所设置意见箱,背对背听;街道发放连心卡,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全天候听。以上门式服务、错时制服务、预约制服务等方式,对久拖不决、复杂疑难的纠纷案件,采取集体会诊,对老访户、缠访对象落实一名党政领导、一名机关干部、一名社区主干、一名社区民警、一名信息员的“5+1”责任制,实行“一人一专班”和“零”报告制度。同时领导干部带案下访、约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领导干部下访416件,办结395件,办结率95%,接待群众信访120件,信访案件办理办结率达100%,满意率100%。

  借力:“互联网+网格化”,居民抱团“微自治”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桥梁。社区要和谐,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必然的趋向和选择。“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的内心愿望。”牌楼街道主任王长万如是说。

  为打造和谐的社区大家庭,社区管理还融入“互联网+网格”,有效开通了社区居民互动参与的“自治通道”。“@全体居民,周末在小区公园开展义务服务活动,记得约起哦!”牌楼社区在社区管理中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微信、电子邮箱、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社区动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居民就环境整治、公共秩序、就医入学等各类民生问题发表意见,为社区事务出谋划策。并引导“自治通道”,以“微笑、友善、互助、快乐、和谐”为主题,“利益诉求相近、义务相当”的原则, 以“我爱我楼”理念为引领,引导居民开展“党员示范带动好、楼栋整洁环境好、家庭和睦邻里好、文化活动影响好、群防群治稳定好”——“五好楼栋”创建活动,实现楼栋公共事务自己议、自己管。

  牌楼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亨禄告诉记者:在牌楼街道,打破原有权责界限“壁垒”,整合相关部门“处突维稳、安全监察、法律援助”等职能,从中抽调专人组成安全维稳专项工作组,形成应急联动机制。街道领导干部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打开个人手机终端,只需轻轻一点,手机网络不仅可以与街道信息化交融对接,甚至还可以点看辖区新安装的136个高清摄像头的实时视频动态,掌握全局情况,处理问题堪称应对自如。

  同时,街道和社区均建立了多个不同领域的微信群,微信平台与社区的“网络管理”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自牌楼街道微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已有50000余人次关注微信公众号,共接到群众求助、咨询、举报等互动信息1200余条, 促进了各部门与综治中心、各部门与群众、综治中心与群众的互动互联,利用有形和无形的两张网格,搭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数字管理平台——可互动的微信平台。以“双联双网”为机制和联建共建机制, 联合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搭建民主选举平台,依法依规选举产生社区自治机构,形成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基层自治组织;以“双网并行”让网格成为打通、激活社区的主动脉,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百米”难题,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

  牌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灿告诉记者:在信息化时代,牌楼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互联网+”平台,让群众工作从“舌尖”、“脚尖”上拓展到“指尖”,跳出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快节奏、多渠道的方式开启“互联网+”社区治理微时代。

  共建:“ 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 守望着社区的和谐平安

  万州区牌楼街道政法书记向文忠告诉记者:“牌楼街道在9个社区范围内安装了136个摄像探头,社区监控已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工作人员24小时进行轮岗值班,实时查看监控画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指挥处置,对犯罪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慑,警情数同比下降37%,侵财性案件下降了12%,利用视频监控破案数占总破案数13%。”

  据悉:街道在万州区率先建立了“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将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网格运行体系,在网格运行系统中设置基础数据模块,建立健全辖区人、事、地、物、情等基础信息,设立指挥调度模块及时反映、收集、处置社会治理方面的各类事务或突发事件,并通过专题业务模块反映重点群体管控、干部下访走访、事件信息处置等工作动态情况,真正形成了“一盘棋管理”。以区级为面,街道为轴,社区为点,建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穿透”(街道、社区、网格、楼栋、户)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效能化建设,探索出党政引领下协调联动的平安牌楼街道建设新途径。建设“互联网+综治”机制,把平安牌楼信息系统建设与网格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96886社区居民呼叫平台,汇集成为平安建设基础数据、服务办事、指挥中心、数字地图、统计分析、绩效考核、民情日记、96886呼叫互动、手持终端、系统管理十大信息操作管理系统,形成了主城区平安系统基础网格信息查询、服务动态管理、综治维稳、考核督办四大功能信息平台。

  同时,街道创新思路将社区治安巡防队的9个组41人移交至辖区牌楼派出所管理, 以定时、定点治安巡逻和蹲点的方法,每日分班轮流对重点路段和背街小巷进行全方位巡逻。通过以9个标准社区警务室、2 个治安岗亭、治安值班室为“堡”,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以各社区27个群众工作站为“垒”,365天连续值班;以治安巡防点为“链”,以8辆治安巡逻车, 41名流动巡逻员为“线”,将各类治安巡防设施、力量有效串联,形成全街道治安防控信访维稳一张“网”。

  据统计:去年,平台共受理上报信息6239条,分流上报办结6104条,办结率97.8%,待处理135条,共创建“五好”楼栋74个,评选出“五好”楼栋家庭1600个。

  牌楼街道实现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新体系。依托“多网合一”的大型综合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移动终端,实现社会治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衔接,较大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近两年,街道“两网一化”社会管理服务指挥平台,还先后被市区党校列为社会管理服务现场教学基地。

  万州区牌楼街道在践行“互联网+”行动中,创新社会治理,汇聚平安“最大公约数”。2016年,辖区实现财政收入14958.8万元,同比增长14.6%,总量居全区第一;平安创建达标率达100% ,村居(社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100 %;几年以来,该街道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9.4%,群众安全感指数、幸福指数连续保持在95%以上。街道连续五年获万州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评一等奖;曾荣获 “重庆市防邪反邪工作示范单位 ”、“万州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重庆长安网 记者 罗 翠 通讯员 金登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