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公安“劳模工作室”获全国总工会命名

时间: 2017-12-1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131

提起劳模,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辛勤的工人,然而,巴南的一个“劳模工作室”却可以提升破案率10倍以上。11月16日,巴南区公安分局“涂如全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首个、重庆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创新工作室。

劳模带头成立创新工作室

1975年出生的涂如全擅长刑事情报分析,曾当过派出所基层民警、特警、刑警的他经验丰富,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破案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十三次。

作为工作室的牵头人,涂如全介绍说,2012年,工作室的前身合成作战小组成立。“我们将各个派出所辖区发生的难办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合成作战将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涂如全说,之后他们逐渐将公安创新从最初的情报信息技战法拓展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队伍管理、民意监测等领域,形成了机构健全、功能完备的创新工作室。

2014年,巴南区公安分局以“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涂如全的名字命名,成立了以涂如全带头的“涂如全创新工作室”。2016年12月,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2017年11月,工作室又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利用大数据锁定嫌疑人

历经3年,工作室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成功破获一系列要案。

2016年8月,巴南一品街道以及其他偏僻乡镇上,多家住户被盗,但房门完好无损,窗户阳台没有攀爬痕迹,民警怀疑是技术开锁入室行窃。案件到工作室后,涂如全利用大数据对各派出所的发案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发现该团伙在重庆42个乡镇,以及四川泸州、贵州赤水等地均有犯案,作案人员共有12个,并有3辆车用于逃离。经多次摸排,今年年初,巴南警方将这12名嫌疑人悉数抓获。

“如果运用传统手法,这个案子很难找到嫌疑人。”涂如全说,当案件到工作室后,民警会联合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掌握到更多线索,然后汇总,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一网打尽。

“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工作室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嫌疑人的精确掌控。”涂如全说,类似的跨省抓捕五年来已经实施了上百次。

今年6月,一个跨国电信诈骗团伙被捣毁,两名重庆籍嫌疑人在逃。涂如全在工作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逃犯所在位置后,只身前往成都。在成都公安民警的帮助下,不到两个小时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并带回重庆。

“以前同样的案子,我们要组一个6人小组前往成都,呆上一周左右的时间将嫌疑人抓获带回。”涂如全说,车辆费用加上在成都的费用往往要几万,但是现在一个人去几个小时,花费几百元的车费就能把嫌疑人带回。

今年6月,民警得知一跨境电信诈骗案的逃犯流窜到成都。经过分析锁定之后,派了一名民警前往成都实施精准打击,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当天就将逃犯押送回巴南。

如今,“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的合成作战中心已经在全国初具影响力,与多地警方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据介绍,3年来,“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累计破案5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串并案件417串120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140余个。工作室人均破案率为巴南公安分局全局10倍以上。

创新方式巧解民生难题

据介绍,“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经过不断发展,如今还成立了“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由公安分局警务督察支队牵头,通过民意回访,规范公安执法服务和为民措施的落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以民意主导警务、驱动民警积极作为。

今年暑假期间,工作室从巴南区教委了解到,圣灯山镇有一名学生十分渴望见到正在服刑的父亲。孩子出生后母亲就遭遇不测,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从未与父母谋面。工作室将情况通报“校园微警”,“校园微警”马上联系了贵州某监狱,通过远程视频让这个孩子见到了父亲。

警务督察支队支队长黄健炜介绍,“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成立以来,累计回访群众16万多人次,日均电话回访群众4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555条,整改问题1280项,推出便民服务21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起,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该工作室还陆续拓展了队伍,成立了多个创新小组。

“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主要负责社会防控体系创新工作。针对巴南老旧社区盗窃案件频发的问题,提出了将旧防控模式提升为“技防、物防、人防”以技防为重点的新防控体系。从2015年4月开始试点以来,李家沱合建社区、群乐村、鱼洞海天花园小区等区域持续保持零发案。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创新小组主要负责解决警力疲乏、警力资源浪费、警力配置主动性、灵活性严重受限等问题。创新小组提出了 “科学加实干、依法加巧干”的警力生长方案,以“量”的重组达到“质”的提升,实现了“1+1>2”的效能,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提高了,如果我们还是用老办法肯定不行,摩托车哪里追得到轿车,我们的技能得提升。”涂如全说。目前,工作室拥有“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创新小组、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等,现有团队成员36人,全部为各警种的精英,形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高精尖队伍,也成为了驱动巴南公安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巴南公安“劳模工作室”获全国总工会命名

提起劳模,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辛勤的工人,然而,巴南的一个“劳模工作室”却可以提升破案率10倍以上。11月16日,巴南区公安分局“涂如全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总工会“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首个、重庆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创新工作室。

劳模带头成立创新工作室

1975年出生的涂如全擅长刑事情报分析,曾当过派出所基层民警、特警、刑警的他经验丰富,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破案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十三次。

作为工作室的牵头人,涂如全介绍说,2012年,工作室的前身合成作战小组成立。“我们将各个派出所辖区发生的难办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合成作战将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涂如全说,之后他们逐渐将公安创新从最初的情报信息技战法拓展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队伍管理、民意监测等领域,形成了机构健全、功能完备的创新工作室。

2014年,巴南区公安分局以“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涂如全的名字命名,成立了以涂如全带头的“涂如全创新工作室”。2016年12月,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 ,2017年11月,工作室又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利用大数据锁定嫌疑人

历经3年,工作室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成功破获一系列要案。

2016年8月,巴南一品街道以及其他偏僻乡镇上,多家住户被盗,但房门完好无损,窗户阳台没有攀爬痕迹,民警怀疑是技术开锁入室行窃。案件到工作室后,涂如全利用大数据对各派出所的发案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发现该团伙在重庆42个乡镇,以及四川泸州、贵州赤水等地均有犯案,作案人员共有12个,并有3辆车用于逃离。经多次摸排,今年年初,巴南警方将这12名嫌疑人悉数抓获。

“如果运用传统手法,这个案子很难找到嫌疑人。”涂如全说,当案件到工作室后,民警会联合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掌握到更多线索,然后汇总,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一网打尽。

“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工作室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嫌疑人的精确掌控。”涂如全说,类似的跨省抓捕五年来已经实施了上百次。

今年6月,一个跨国电信诈骗团伙被捣毁,两名重庆籍嫌疑人在逃。涂如全在工作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逃犯所在位置后,只身前往成都。在成都公安民警的帮助下,不到两个小时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并带回重庆。

“以前同样的案子,我们要组一个6人小组前往成都,呆上一周左右的时间将嫌疑人抓获带回。”涂如全说,车辆费用加上在成都的费用往往要几万,但是现在一个人去几个小时,花费几百元的车费就能把嫌疑人带回。

今年6月,民警得知一跨境电信诈骗案的逃犯流窜到成都。经过分析锁定之后,派了一名民警前往成都实施精准打击,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当天就将逃犯押送回巴南。

如今,“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的合成作战中心已经在全国初具影响力,与多地警方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据介绍,3年来,“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累计破案5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串并案件417串120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140余个。工作室人均破案率为巴南公安分局全局10倍以上。

创新方式巧解民生难题

据介绍,“涂如全创新工作室”经过不断发展,如今还成立了“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由公安分局警务督察支队牵头,通过民意回访,规范公安执法服务和为民措施的落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以民意主导警务、驱动民警积极作为。

今年暑假期间,工作室从巴南区教委了解到,圣灯山镇有一名学生十分渴望见到正在服刑的父亲。孩子出生后母亲就遭遇不测,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从未与父母谋面。工作室将情况通报“校园微警”,“校园微警”马上联系了贵州某监狱,通过远程视频让这个孩子见到了父亲。

警务督察支队支队长黄健炜介绍,“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成立以来,累计回访群众16万多人次,日均电话回访群众4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555条,整改问题1280项,推出便民服务21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起,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回访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该工作室还陆续拓展了队伍,成立了多个创新小组。

“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主要负责社会防控体系创新工作。针对巴南老旧社区盗窃案件频发的问题,提出了将旧防控模式提升为“技防、物防、人防”以技防为重点的新防控体系。从2015年4月开始试点以来,李家沱合建社区、群乐村、鱼洞海天花园小区等区域持续保持零发案。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创新小组主要负责解决警力疲乏、警力资源浪费、警力配置主动性、灵活性严重受限等问题。创新小组提出了 “科学加实干、依法加巧干”的警力生长方案,以“量”的重组达到“质”的提升,实现了“1+1>2”的效能,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提高了,如果我们还是用老办法肯定不行,摩托车哪里追得到轿车,我们的技能得提升。”涂如全说。目前,工作室拥有“1+5科技护城墙”创新小组、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创新小组、民意监测机制创新小组等,现有团队成员36人,全部为各警种的精英,形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高精尖队伍,也成为了驱动巴南公安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