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合川样本:无缝衔接化矛盾

时间: 2018-08-0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62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东(左二)在合阳城街道调研人民调解工作

公益律师在紫荆园社区调解邻里纠纷

  合川区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以“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建强队伍、做实平台”为重点,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加大投入”落实保障,依靠社会力量和专业队伍,以源头治理为根本,以人民调解为重点,以多种纠纷化解方式无缝衔接为关键,不断创新和加强多元化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提高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2017年,该区成功调解纠纷16402件,成功率99.7%,“民转刑”案件下降23.1%,就地化解31起重大涉稳矛盾纠纷和47起5年以上积难矛盾纠纷,消除了稳定风险,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下联动 织密调解网络

  “现在到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工作方便多了,有专职做调解的工作人员,直接找到他们申请调解,很方便。”昨天,合川区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较场坝居民陈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走进合川区合阳公正巷1号,200多平米的人民调解中心服务大厅映入记者眼帘,按照标准化调解室建设要求,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调解中心设有接待大厅、调解室、密谈室、心理疏导室、谈心角、法制教育室等功能齐全的调解功能室,为调解工作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像这样的调解中心,已遍布合川区的街镇乡村。

  “现在是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健全完善了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推选委员3至9人,聘用公道正派、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公民担任人民调解员,如人员变动,及时更换和补充。同时加强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刻制印章、制作标识,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确保正常运转。

  此外,坚持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建筑施工、土地承包、物业管理、保险合同、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业性较强的重点领域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工业(物流)园区、大型集贸市场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地,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合川区要求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调解员比例不低于50%,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知识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公正处理,提高调解成功率,促进调解工作专业化。

  做强支撑 强化队伍建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群众当中,穿梭在大街小巷,行走在田间地头,哪里有纠纷,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平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调解员。

  “我热爱这份工作,通过努力,让夫妻和睦了,兄弟齐心了,仇人成为好朋友,我很高兴,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认可。”这是合川区隆兴镇“超哥”调解室李必超常说的一句话。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处于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2012年,李必超被合川区司法局评为“三星”调解员,多次被区、镇评为先进个人,8年多来,他调解的矛盾有上千件,件件都有了圆满的结果。

  近年来,合川区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在“优结构、提素质、育品牌”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广泛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 法律工作者、医生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分级、分类组织业务培训,召开座谈会等,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养和调解技能;举办业务技能竞赛评选出十大金牌调解能手,开展等级评定工作,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培育本土化的调解品牌。

  延伸触角 凝聚调解合力

  “为百姓排忧解难,好民警爱岗敬业”。合川区拘留所墙上,一面鲜红的锦旗悬挂在墙上,这是拘留所民警参与调解,当事人李某和王某为表示感谢送来的。

  李某原是王某聘请的司机,去年5月一天,李某出了车祸,两人因为赔偿事宜发生口角,王某一气之下拒绝支付李某的工资,两人因此打了起来,均造成了轻微伤,两人被拘留,送入合川区拘留所执行。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找到他们谈话,有针对性地给予法、理、情、德的疏导教育,分析利弊,使其意识到后果,两人表示愿意和解,随后李某支付王某1.7万元医药费。

  据了解,合川区拘留所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积极推动拘留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增设人民调解室、社会帮教室、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室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配套用房13项。2013年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0余起,2015年获得公安部通令表彰,2016年被重庆市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2017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

  近年来,合川区不断延伸调解触角,根据调解工作需要,依托区重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或镇街调解中心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等部门力量,参与相关矛盾纠纷的调解,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形成“依托1个平台、整合N种资源”的联动协作机制,有效凝聚了调解合力。

  主攻重点 提升调解实效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突出三个主攻点:重要节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以“点”的聚焦带动“面”的突破。

  这些年来,城市建设步伐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诸如农民工讨薪、物业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这不,今年3月13日上午,在合川区法院第四人民法庭30平米不到的立案大厅,聚集了20多名立案群众,原告江某等26名民工向清平镇辖区某机械厂提供了劳务,但该厂停运,一直拖欠民工工资,故民工集体前往法庭立案。法庭在了解基本案情后,一方面迅速组织干警有序的为来访民工立案,另一方面主动与该机械厂负责人联系了解案情,并依托诉调对接机制,联系清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其处理该系列案件。

  考虑到该案件涉及到务工人员权益,且26名原告中很大一部分当事人,仍在清平镇其他厂里务工,为了扩大普法效果,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原被告负担,法庭特意将巡回审判现场安排在该机械厂厂房。同时,考虑到很多民工是按工时领取工资,故将巡回审判定在中午12点30分的午休时间。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与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制教育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最后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

  该案件依托诉调对接机制,从立案到成功调解仅用了3天,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此外,本次巡回审判时间地点的选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近年来,合川区在多元化化解矛盾工作中,建立诉调衔接机制。该区法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对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小额债务纠纷、劳动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调解程序前置的探索。对有调解可能的民商事纠纷,法院可以根据纠纷性质、类型及特点,在登记立案前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外调解,或者由法院委托有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此外,加大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力度,提高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症下药 优化方式方法

  “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调解并不是纸上谈兵,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战中,合川区多元化矛盾化解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涌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经验。

  邻里之间长期比邻而居,极易因为利益冲突,甚至因鸡毛蒜皮之事引发纠纷。近年来,为有效调解此类纠纷,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隆兴镇李必超所在的“超哥”调解团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对症下药,专治这类矛盾纠纷。

  三庙镇吸收50余名党性强、阅历深、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职工组成一支“五老”队伍,分配到网格中,成为网格“4+X”中“X”的重要力量,通过推进巡回调解、普法宣讲、帮扶教育等系列活动,从源头发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狮滩镇探索出“七诊法”,即集中义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场镇、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由司法干警、律师、警官、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等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专家坐诊,“专职法律医生”每天轮值坐堂,为来访群众开展法律咨询,调解纠纷,以案说法,宣传法律知识等;电话听诊,向社区居民公开诊所服务电话,随时接听群众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预约就诊,群众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由居民申请、社区预约,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综合会诊,如遇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案件,交由镇综治中心召集相关部门及法学专家共同分析研讨会诊,提出对策意见;入户巡诊,“诊所”人员开展入户巡诊活动,根据需要,深入住户,了解流动人口状况,并对征地拆迁、邻里关系、老人赡养、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法治问题开展调研排查,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危重急诊,如遇较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在第一时间启动法律诊所“120”急诊,组织调解专家进行矛盾化解。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陈春群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枫桥经验”合川样本:无缝衔接化矛盾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东(左二)在合阳城街道调研人民调解工作

公益律师在紫荆园社区调解邻里纠纷

  合川区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以“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建强队伍、做实平台”为重点,以“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加大投入”落实保障,依靠社会力量和专业队伍,以源头治理为根本,以人民调解为重点,以多种纠纷化解方式无缝衔接为关键,不断创新和加强多元化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提高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2017年,该区成功调解纠纷16402件,成功率99.7%,“民转刑”案件下降23.1%,就地化解31起重大涉稳矛盾纠纷和47起5年以上积难矛盾纠纷,消除了稳定风险,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下联动 织密调解网络

  “现在到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工作方便多了,有专职做调解的工作人员,直接找到他们申请调解,很方便。”昨天,合川区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较场坝居民陈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走进合川区合阳公正巷1号,200多平米的人民调解中心服务大厅映入记者眼帘,按照标准化调解室建设要求,合阳城街道办事处调解中心设有接待大厅、调解室、密谈室、心理疏导室、谈心角、法制教育室等功能齐全的调解功能室,为调解工作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像这样的调解中心,已遍布合川区的街镇乡村。

  “现在是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健全完善了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推选委员3至9人,聘用公道正派、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公民担任人民调解员,如人员变动,及时更换和补充。同时加强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刻制印章、制作标识,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确保正常运转。

  此外,坚持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原则,在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建筑施工、土地承包、物业管理、保险合同、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专业性较强的重点领域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工业(物流)园区、大型集贸市场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地,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合川区要求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调解员比例不低于50%,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知识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公正处理,提高调解成功率,促进调解工作专业化。

  做强支撑 强化队伍建设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群众当中,穿梭在大街小巷,行走在田间地头,哪里有纠纷,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平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调解员。

  “我热爱这份工作,通过努力,让夫妻和睦了,兄弟齐心了,仇人成为好朋友,我很高兴,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认可。”这是合川区隆兴镇“超哥”调解室李必超常说的一句话。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处于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线。2012年,李必超被合川区司法局评为“三星”调解员,多次被区、镇评为先进个人,8年多来,他调解的矛盾有上千件,件件都有了圆满的结果。

  近年来,合川区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在“优结构、提素质、育品牌”上下功夫。积极引导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广泛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 法律工作者、医生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分级、分类组织业务培训,召开座谈会等,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养和调解技能;举办业务技能竞赛评选出十大金牌调解能手,开展等级评定工作,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培育本土化的调解品牌。

  延伸触角 凝聚调解合力

  “为百姓排忧解难,好民警爱岗敬业”。合川区拘留所墙上,一面鲜红的锦旗悬挂在墙上,这是拘留所民警参与调解,当事人李某和王某为表示感谢送来的。

  李某原是王某聘请的司机,去年5月一天,李某出了车祸,两人因为赔偿事宜发生口角,王某一气之下拒绝支付李某的工资,两人因此打了起来,均造成了轻微伤,两人被拘留,送入合川区拘留所执行。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找到他们谈话,有针对性地给予法、理、情、德的疏导教育,分析利弊,使其意识到后果,两人表示愿意和解,随后李某支付王某1.7万元医药费。

  据了解,合川区拘留所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积极推动拘留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增设人民调解室、社会帮教室、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教育室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配套用房13项。2013年以来,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0余起,2015年获得公安部通令表彰,2016年被重庆市公安局记集体三等功,2017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监管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

  近年来,合川区不断延伸调解触角,根据调解工作需要,依托区重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中心或镇街调解中心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力社保、国土房管等部门力量,参与相关矛盾纠纷的调解,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形成“依托1个平台、整合N种资源”的联动协作机制,有效凝聚了调解合力。

  主攻重点 提升调解实效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突出三个主攻点:重要节点、重点工作、难点问题,以“点”的聚焦带动“面”的突破。

  这些年来,城市建设步伐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诸如农民工讨薪、物业纠纷等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这不,今年3月13日上午,在合川区法院第四人民法庭30平米不到的立案大厅,聚集了20多名立案群众,原告江某等26名民工向清平镇辖区某机械厂提供了劳务,但该厂停运,一直拖欠民工工资,故民工集体前往法庭立案。法庭在了解基本案情后,一方面迅速组织干警有序的为来访民工立案,另一方面主动与该机械厂负责人联系了解案情,并依托诉调对接机制,联系清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其处理该系列案件。

  考虑到该案件涉及到务工人员权益,且26名原告中很大一部分当事人,仍在清平镇其他厂里务工,为了扩大普法效果,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原被告负担,法庭特意将巡回审判现场安排在该机械厂厂房。同时,考虑到很多民工是按工时领取工资,故将巡回审判定在中午12点30分的午休时间。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与调解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制教育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疏导,最后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

  该案件依托诉调对接机制,从立案到成功调解仅用了3天,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成本。此外,本次巡回审判时间地点的选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近年来,合川区在多元化化解矛盾工作中,建立诉调衔接机制。该区法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平台,对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小额债务纠纷、劳动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调解程序前置的探索。对有调解可能的民商事纠纷,法院可以根据纠纷性质、类型及特点,在登记立案前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外调解,或者由法院委托有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此外,加大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力度,提高调解协议法律效力,有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对症下药 优化方式方法

  “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调解并不是纸上谈兵,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战中,合川区多元化矛盾化解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涌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经验。

  邻里之间长期比邻而居,极易因为利益冲突,甚至因鸡毛蒜皮之事引发纠纷。近年来,为有效调解此类纠纷,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隆兴镇李必超所在的“超哥”调解团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对症下药,专治这类矛盾纠纷。

  三庙镇吸收50余名党性强、阅历深、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职工组成一支“五老”队伍,分配到网格中,成为网格“4+X”中“X”的重要力量,通过推进巡回调解、普法宣讲、帮扶教育等系列活动,从源头发现、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狮滩镇探索出“七诊法”,即集中义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场镇、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由司法干警、律师、警官、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等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专家坐诊,“专职法律医生”每天轮值坐堂,为来访群众开展法律咨询,调解纠纷,以案说法,宣传法律知识等;电话听诊,向社区居民公开诊所服务电话,随时接听群众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预约就诊,群众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由居民申请、社区预约,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综合会诊,如遇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案件,交由镇综治中心召集相关部门及法学专家共同分析研讨会诊,提出对策意见;入户巡诊,“诊所”人员开展入户巡诊活动,根据需要,深入住户,了解流动人口状况,并对征地拆迁、邻里关系、老人赡养、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法治问题开展调研排查,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危重急诊,如遇较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在第一时间启动法律诊所“120”急诊,组织调解专家进行矛盾化解。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陈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