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味

时间: 2019-01-3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14

  杀年猪


  临近过年,乡村农家便开始杀年猪,每天早晨都能听到猪儿凄婉的尖叫声。那时农村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平时根本见不到荤腥。唯有杀年猪,是农民们劳累了一年的期盼。


  杀年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一幅淡淡的乡村风情画。我早起看别人家杀年猪,从主人家放出猪儿,到开膛破肚分割成一块块猪肉,全程我一点都不放过。我们边看边拍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念着歌谣:“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从记事起,我家就没有杀过年猪。我只有两个姐姐,是半劳力,在队里,我家是劳弱户,工分少,每年都补社。家里喂的肥猪都卖给食品站,收入的钱都作为口粮款补给生产队了。看着别人家年年杀年猪,心里既羡慕又难受。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再不受劳弱户的制约,可以放开手脚种自己的责任田了。父母和姐姐们都很勤劳,那一年,我家的粮食堆成了小山,肥猪就喂了四个,一个个滚瓜肚圆,肥头大耳。父亲决定,卖掉三个,给我们缝新衣服,剩下的钱存起,最大最肥的留着,杀年猪!我家终于可以杀年猪了,我听了,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父亲早已约好杀猪匠李屠夫上门杀猪。那天早上,母亲烧好一大锅开水,李屠夫在父亲和邻居的帮助下,将我家的肥猪按在结实的杀墩上,左手使劲搬住猪的下巴,一刀捅入猪的喉管,猪血便喷入早已兑好盐水的面盆。待猪彻底咽气,李屠夫给猪身打足气,抬放在母亲早已烧满的开水锅上烫透刨去鬃毛,再开膛破肚,翻洗下水,分割猪肉。


  看着雪白厚实的边油和两大箩筐猪肉,我心里乐开了花。那一年,我们家的年猪有三百多斤,父亲很兴奋,把亲戚都请来吃“刨猪汤”,坐了满满三桌。我也学着大人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最后,醉得一塌糊涂……


  送财神


  在乡村,过年兴送“财神”。送个“财神”上门,祝富贵平安,主人家欢喜,都要给“利时钱”。爷爷最喜欢送“财神”,进入腊月,他就到镇上买回红纸和墨汁,自己制作财神门贴。婆婆说,送财神,是上门祝愿村民来年财源广进,大家都图个富贵吉利。


  小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去送过财神。爷爷背上一个帆布挎包,装上印制好的财神门贴,我一路小跑跟在他后边。我们到了一个独立的小院,这户人家正在院子里熏腊肉,一条黄狗睁开朦胧的双眼,朝我们“汪汪”大叫。爷爷走到大门前,将“财神爷”贴到了主人家门上,念着吉利的四言八句:“太阳出来照院门,主人家里喜盈庭。猪肥牛壮谷满仓,金子银子装满盆。”一会儿,男主人走上前来,递给爷爷一块钱。爷爷道声谢,又走下一家。


  在下一家,爷爷还是先贴“财神”,接着念:“主人高堂列仙班,年年岁岁保平安。财神进去堂屋坐,财源旺盛滚滚来。”又有一位女主人戴着围裙出来,满面笑容地给爷爷递上“利时钱”。


  就这样一天下来,利时钱还真不少,多则一百挂零,少则七八十。


  回到家来,爷爷将钱交给婆婆。婆婆就用那些钱置办年货,给我们买新衣新鞋。


  压岁钱


  拜年是古老的习俗,拜年后长辈们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大年初一,我带着家人回到乡下老家,给已故的父母拜年。看着父母坟茔上杂乱的荒草,我泪眼迷离。在父母的坟前我们虔诚地跪下,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和纸钱,响亮地燃放鞭炮,默默陪父母小坐一会,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过年时,父亲都要外出担力,干苦活,找点现钱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时的大年三十晚,我们都要给父母亲拜年,父母亲总是乐呵呵看着我们,把刚挣的还带着体温的压岁钱,放到我们手上。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拜年的真正含义,只是想压岁钱,积攒起来还真不少呢,过年是乡村孩子们最富有的时候。我舍不得拿去买零食吃,便到街上买心仪已久的小人书。还要留些钱,去街上租书摊,久久坐着看书。到上学的时候,压岁钱就全部装进出租书人的腰包里了。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政府招聘干部,离家远。那时乡村还没有通客车,过完年就得上班,直到腊月底才能回家,带着孩子给父母拜年。老迈的父母总是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满脸笑容装进他们孙子孙女的衣袋里。有时候单位要值班,回不去的大年三十夜,我只好在梦中给父母拜年。


  如今,父母都已过去,由于懒,有时连春节都没有回去。大年夜,看到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我就特别愧疚,心里老是浮现出父母那还带着体温的压岁钱……


  (作者单位:铜梁区水口镇政府)


  责编:覃蓝蓝 组版:阿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故乡年味

  杀年猪


  临近过年,乡村农家便开始杀年猪,每天早晨都能听到猪儿凄婉的尖叫声。那时农村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平时根本见不到荤腥。唯有杀年猪,是农民们劳累了一年的期盼。


  杀年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一幅淡淡的乡村风情画。我早起看别人家杀年猪,从主人家放出猪儿,到开膛破肚分割成一块块猪肉,全程我一点都不放过。我们边看边拍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念着歌谣:“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从记事起,我家就没有杀过年猪。我只有两个姐姐,是半劳力,在队里,我家是劳弱户,工分少,每年都补社。家里喂的肥猪都卖给食品站,收入的钱都作为口粮款补给生产队了。看着别人家年年杀年猪,心里既羡慕又难受。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再不受劳弱户的制约,可以放开手脚种自己的责任田了。父母和姐姐们都很勤劳,那一年,我家的粮食堆成了小山,肥猪就喂了四个,一个个滚瓜肚圆,肥头大耳。父亲决定,卖掉三个,给我们缝新衣服,剩下的钱存起,最大最肥的留着,杀年猪!我家终于可以杀年猪了,我听了,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父亲早已约好杀猪匠李屠夫上门杀猪。那天早上,母亲烧好一大锅开水,李屠夫在父亲和邻居的帮助下,将我家的肥猪按在结实的杀墩上,左手使劲搬住猪的下巴,一刀捅入猪的喉管,猪血便喷入早已兑好盐水的面盆。待猪彻底咽气,李屠夫给猪身打足气,抬放在母亲早已烧满的开水锅上烫透刨去鬃毛,再开膛破肚,翻洗下水,分割猪肉。


  看着雪白厚实的边油和两大箩筐猪肉,我心里乐开了花。那一年,我们家的年猪有三百多斤,父亲很兴奋,把亲戚都请来吃“刨猪汤”,坐了满满三桌。我也学着大人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最后,醉得一塌糊涂……


  送财神


  在乡村,过年兴送“财神”。送个“财神”上门,祝富贵平安,主人家欢喜,都要给“利时钱”。爷爷最喜欢送“财神”,进入腊月,他就到镇上买回红纸和墨汁,自己制作财神门贴。婆婆说,送财神,是上门祝愿村民来年财源广进,大家都图个富贵吉利。


  小时候,我和爷爷一起去送过财神。爷爷背上一个帆布挎包,装上印制好的财神门贴,我一路小跑跟在他后边。我们到了一个独立的小院,这户人家正在院子里熏腊肉,一条黄狗睁开朦胧的双眼,朝我们“汪汪”大叫。爷爷走到大门前,将“财神爷”贴到了主人家门上,念着吉利的四言八句:“太阳出来照院门,主人家里喜盈庭。猪肥牛壮谷满仓,金子银子装满盆。”一会儿,男主人走上前来,递给爷爷一块钱。爷爷道声谢,又走下一家。


  在下一家,爷爷还是先贴“财神”,接着念:“主人高堂列仙班,年年岁岁保平安。财神进去堂屋坐,财源旺盛滚滚来。”又有一位女主人戴着围裙出来,满面笑容地给爷爷递上“利时钱”。


  就这样一天下来,利时钱还真不少,多则一百挂零,少则七八十。


  回到家来,爷爷将钱交给婆婆。婆婆就用那些钱置办年货,给我们买新衣新鞋。


  压岁钱


  拜年是古老的习俗,拜年后长辈们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大年初一,我带着家人回到乡下老家,给已故的父母拜年。看着父母坟茔上杂乱的荒草,我泪眼迷离。在父母的坟前我们虔诚地跪下,摆上供品,点燃香烛和纸钱,响亮地燃放鞭炮,默默陪父母小坐一会,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过年时,父亲都要外出担力,干苦活,找点现钱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时的大年三十晚,我们都要给父母亲拜年,父母亲总是乐呵呵看着我们,把刚挣的还带着体温的压岁钱,放到我们手上。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拜年的真正含义,只是想压岁钱,积攒起来还真不少呢,过年是乡村孩子们最富有的时候。我舍不得拿去买零食吃,便到街上买心仪已久的小人书。还要留些钱,去街上租书摊,久久坐着看书。到上学的时候,压岁钱就全部装进出租书人的腰包里了。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政府招聘干部,离家远。那时乡村还没有通客车,过完年就得上班,直到腊月底才能回家,带着孩子给父母拜年。老迈的父母总是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满脸笑容装进他们孙子孙女的衣袋里。有时候单位要值班,回不去的大年三十夜,我只好在梦中给父母拜年。


  如今,父母都已过去,由于懒,有时连春节都没有回去。大年夜,看到到处都是喜庆的气氛,我就特别愧疚,心里老是浮现出父母那还带着体温的压岁钱……


  (作者单位:铜梁区水口镇政府)


  责编:覃蓝蓝 组版: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