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突出人才优先打造人才高地

时间: 2019-04-0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93

近年来,长寿区以建成人才强区为指引,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该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壮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长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去年,长寿区招录聘研究生46人,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26人;积极开展“长寿工匠”评选等,新增高技能人才3200名;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评审通过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人;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项目“特殊用途PVP工艺研发与优化”获得市博士后特别资助二等奖。

关心服务高层次人才

为激发全区各级各类专家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今年春节前夕,长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座谈,并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突出贡献专家、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开展慰问活动,不仅了解了专家们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出谋划策,并鼓励他们更加勤奋工作。专家们纷纷表示将在各自岗位上努力为促进长寿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前不久,长寿经开区组织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来到园区,面对面服务高层次人才,实打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据称,此次参加座谈会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长寿经开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鸿雁计划”人才和长寿经开区双创人物。

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向大家仔细宣传长寿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解读长寿区创新创业和高层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表示,对引进、调入、迁入或者柔性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其核心技术成果,在区内转换,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除了奖励以外,还对“鸿雁计划”的人才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通过发放人才服务证,对在长寿工作的人才可以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户口入户等待遇。

当天,参会的高层次人才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对长寿区下一步的人才及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重庆斯泰克瑞登梅尔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唐飞博士、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的侯双燕等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为长寿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把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长寿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确保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待遇落地生效,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编制了《重庆市长寿区2017—2018年度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根据《重庆市长寿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庆市长寿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办法(试行)》《重庆市长寿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在广泛征集全区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指导性意见,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向石油天然气化工及生物化工、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与商贸流通、财政金融、生态环保、规划建设管理、教育、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农业与农产品(食品)加工、旅游业等11个重点产业、行业流动聚集。

据了绍,长寿全区企事业单位可依据《目录》引进人才,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原则上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根据需要适时面向社会发布公告,按程序招聘;企业引进人才,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决定。符合《目录》条件要求的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长寿区切实按照市博管办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助推长寿人才高地建设。通过制定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引导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持续加强“吸引、培养、使用”措施,通过建设好高水平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把海外留学博士和国内优秀博士引导、调配到长寿经济发展前线,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走入企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长寿区“三地一中心”建设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支撑。长寿区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统筹实施各类人才项目,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育壮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引才机制,推动人才与产业、技术、创新的融合,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产业、服务基层的作用。

通讯员 程润红 陈 琳 记者 何君林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长寿区: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突出人才优先打造人才高地

近年来,长寿区以建成人才强区为指引,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该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壮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长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去年,长寿区招录聘研究生46人,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26人;积极开展“长寿工匠”评选等,新增高技能人才3200名;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评审通过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5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人;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项目“特殊用途PVP工艺研发与优化”获得市博士后特别资助二等奖。

关心服务高层次人才

为激发全区各级各类专家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今年春节前夕,长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座谈,并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突出贡献专家、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开展慰问活动,不仅了解了专家们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出谋划策,并鼓励他们更加勤奋工作。专家们纷纷表示将在各自岗位上努力为促进长寿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前不久,长寿经开区组织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来到园区,面对面服务高层次人才,实打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据称,此次参加座谈会的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长寿经开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鸿雁计划”人才和长寿经开区双创人物。

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向大家仔细宣传长寿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解读长寿区创新创业和高层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表示,对引进、调入、迁入或者柔性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其核心技术成果,在区内转换,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除了奖励以外,还对“鸿雁计划”的人才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通过发放人才服务证,对在长寿工作的人才可以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户口入户等待遇。

当天,参会的高层次人才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对长寿区下一步的人才及创新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重庆斯泰克瑞登梅尔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唐飞博士、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的侯双燕等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为长寿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把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近年来,长寿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行动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确保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待遇落地生效,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编制了《重庆市长寿区2017—2018年度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根据《重庆市长寿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庆市长寿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办法(试行)》《重庆市长寿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在广泛征集全区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指导性意见,引导各类高层次人才向石油天然气化工及生物化工、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与商贸流通、财政金融、生态环保、规划建设管理、教育、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农业与农产品(食品)加工、旅游业等11个重点产业、行业流动聚集。

据了绍,长寿全区企事业单位可依据《目录》引进人才,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原则上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根据需要适时面向社会发布公告,按程序招聘;企业引进人才,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决定。符合《目录》条件要求的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长寿区切实按照市博管办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助推长寿人才高地建设。通过制定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引导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持续加强“吸引、培养、使用”措施,通过建设好高水平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把海外留学博士和国内优秀博士引导、调配到长寿经济发展前线,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走入企业,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长寿区“三地一中心”建设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支撑。长寿区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引进、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统筹实施各类人才项目,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育壮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引才机制,推动人才与产业、技术、创新的融合,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产业、服务基层的作用。

通讯员 程润红 陈 琳 记者 何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