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重庆市民收到了一条各区县司法局发来的短信,告知收信人被随机抽选成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重庆的大街小巷、社区街乡也贴出了选任人民陪审员的公告。这是去年《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首次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也是第一次尝试从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作为普通群众,也能参与到案件审判中。市民冯女士被随机抽选成为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后,感叹“像中了大奖”。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像冯女士这样通过随机抽选产生的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共有21万余名,此外,全市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方式产生2600余名候选人,目前,各区县选任工作陆续进入提请人大任命阶段。 选任机制以随机抽选为主 今年1月24日,重庆市司法局、市高法院、市公安局发出《关于选任人民陪审员的公告》,我市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正式启动。 《人民陪审员法》首次确立了司法行政机关选任、人大常委会任命、法院使用的工作机制,同时将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由以前的基层人民法院牵头负责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其选任方式有两种,以随机抽选为主,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为辅。如何选,这给毫无借鉴经验的“第一次”选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以渝北区为例,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两次随机抽选”的选任机制,即第一次是从辖区内的常住居民名单中随机抽选出人民陪审员数五倍以上的候选人,第二次从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中随机抽选出人民陪审员拟任人选。 市公安局从渝北内年满28周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未受过刑事处罚的常住居民名单中,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共8848人。经渝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此次选任人民陪审员为200人,其中随机抽选产生人民陪审员160人,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产生人民陪审员40人。 不少市民首次抽中感到意外 在第一次随机抽选中,渝北区产生了2200名候选人。这2200人收到了通过全国人民陪审员选任系统发送的告知短信,由于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尚属首次,社会知晓度不高,不少候选人认为很意外。“短信发出去的当天,我们就接到了很多确认真假的电话。”渝北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称。 对此,选任机关早已部署好了双重“保障”:通知短信发送后的第二天,工作人员逐一电话通知候选人,实现全覆盖。 电话通知到人,也遇到了不少质疑。“有名候选人接到电话后,有很多顾虑,我们就建议他来司法所。”渝北区宝圣湖司法所所长袁启滢称,这名候选人十多分钟后,出现在了司法所。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告知人民陪审员制度,工作内容以及作用详细介绍后,对方当场表示有意向担任人民陪审员。 释疑后,拒绝的人也不少。今年51岁的冯女士,是渝北区人,在某医院工作,被抽中为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但考虑到工作原因,冯女士起初拒绝了这个机会。工作人员了解到冯女士曾自学过法学,如果能加入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中,无疑是合适的机会。于是,从情理上、法理上给冯女士讲解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 “听他们讲了很多,我慢慢地发现,自己是中了大奖。”冯女士说,作为普通群众,若能参与到国家法治建设进程,让司法更多地体现民意,难能可贵。于是,她主动给工作人员电话确认愿意担任人民陪审员。 渝北区司法局对随机抽选出的2200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严格选任条件和程序,深入候选人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实地走访考察,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全面审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对47名不符合任职条件的候选人予以排除,建立了384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信息库。以此为基础,经过第二次随机抽选,渝北区“海选”产生了160名拟任人民陪审员。 26个区县已公示拟任命人选 除了随机抽选,选任工作还接受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报名。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渝北区产生了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的40名拟任人选。重庆某国企工作人员徐浪告诉记者,他通过微信公众号得知重庆市公开选任人民陪审员。曾参与过企业诉讼,对人民陪审员工作有一定了解。立即主动报名,经过资格审查,最终确定为拟任人民陪审员。 “作人民陪审员,是特别光荣的事。”徐浪说,他表示,接下来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如果能顺利走上人民陪审员岗位,成为合议庭成员参与案件审判,一定会努力发挥好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参与、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的有效形式。新确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公民参与审判的民主权利,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彭德峻表示。 市司法局透露,截至4月9日,我市各区县已经完成候选人随机抽选、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工作。从满足条件的527410名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出人民陪审员候选人211180名,并接受2200名个人申请和465名组织推荐。全市40个区县(含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中已有26个区县公示了3411名拟任命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