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

时间: 2019-05-3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543

打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三重门”情况如何?市人大常委会——

专题询问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

5月3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

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大舞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在会上肯定了市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工作,认为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方面,行动积极、措施务实、推进有力,总体成效明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法治,企业投资、经营、收益、财产安全等方面就没有保障。”张轩指出,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进一步保持工作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大舞台。

副市长李明清:

评议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全面体检

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在作表态发言时称,这次评议是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一次全面体检,市政府将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逐项梳理,建立台帐,明确分工,抓好整改。李明清说,此次评议是改善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契机,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将认真消化、转化、运用这次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取得的成果,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新的动能,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高质量新发展。

本报讯 5月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刘学普、杜黎明、沈金强、张定宇、夏祖相、王越,秘书长龙华,及常委会委员出席会议。列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等参加专题询问。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与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的方式,对市政府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开展了评议。本次联组会议,采取“一事一问”的形式进行。

问:如何营造法治环境

答:推进涉企立法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春焱问: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方案落实,高效率地营造出我市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在应询时表示,我市主要是在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发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将强化规范涉企执法,重点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这样三项制度。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权责清单,深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方式,加大涉企政策制度宣传力度,实时向企业推送发布最新政策信息和法律法规。

问:如何打破“三重门”

答:审批创新、减负、商事改革

市人大代表、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米绍林问: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彻底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体验感”?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回答,在优化审批服务上着力破除“旋转门”,将深化“互联网+政府服务”,创新审批服务举措,整合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另外,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对监管的在线全程监管。在强化政策上着力破除“玻璃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将行政执法企业减负、惠民利民、财政奖补、招标投标等五类政策信息在网上办事大厅公开,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在“放管服”市场准入上着力破除“卷帘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106项行政审批事项按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改革,全面开放市场准入;全面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对所有涉企审批服务事项的名称、材料、流程、时限全面清理,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更清晰的办事指南指引,使企业群众看得懂,用得来。

问:中介机构收费过高如何监管

答:正在整改走向市场化

米绍林追问,深化“放管服”改革后,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了由职能部门让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有的领域存在垄断、指定服务之嫌,如何监管上述问题?

市发改委副主任米本家在应询时表示,正在整改部分问题,关于收费高的问题,工程咨询和评估涉及的收费由市场主体双方协商定价。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从2015年开始,由市级财政支付费用。关于指定中介服务问题,正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推行网上中介机构,让服务与被服务对象自行协商、选择。关于垄断问题,国家取消这两个资质后,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咨询机构正在增加,将逐渐消除垄断。关于服务质量问题,除了市政府通过的“1+4”“1+8”的体系,还将加强工程咨询法律制度的建设。

问:如何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答:构建追责问责机制

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付子堂问:市场监管中仍存在不担当、慢作为、消极监管的情况,也存在“人情监管”、“关系检查”、多重检查等问题。如何改进,有哪些改进措施?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林回答,将建立严格的内部追责问责机制。进一步理清机构改革以后市场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数据、区县分局、基层监管所三级事权,进一步明确内设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并强化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市住建委主任乔明佳补充回答,将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开展双随机动态监管,在这个监管过程中统一执法文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大督查、大执法、大整治,对全市所有区县和市管工程质量安全情况重点监管。推进信用监管,实施诚信评价,在全国率先以省(级)政府的名义,建立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办法。

问:如何减轻民企在检查中的负担

答:交叉检查并整改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张晓涛问:有职能部门在执法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如何减轻民营企业在执法检查中的负担?

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回答,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也举一反三,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突出问题行政专项执法。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冉进红回答,将减少许可,精简程序,让企业少跑腿。清理权力清单,公示监督,法无授权不乱为。

问:如何改进对民企的普法

答:将督查考核普法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邹钢:民营企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精准的开展普法宣传,但普法牵扯到很多的部门,请牵头部门回答如何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的普法。

市司法局局长张德宽在应询时表示,将健全机制,推动涉企普法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民营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倒逼主管部门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已经建立了部门年度普法计划申报制度,年初方案要评审,定期要跟踪回访问效,年终验收评议,以此督促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强。组建专业队伍,将协调市级有关部门,指导各区县建立由市场监管、税务、知识产权、人力社保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开展“我执法我普法”进企业活动,让专业的人普及专业的法。将注重实效,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包含五个举措:针对民营企业设立到退出的全过程,涉及的23个主要法律,以及民间借贷、专利申请等559个法律风险点,编制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定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整合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实现点餐式、定制式的服务;全面实施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去年已组织五个法律服务团,重点针对一些风险大的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风险排查;加强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将选优配强工作人员,健全内部机制,加强质量控制,让民营企业在每一个调解、仲裁的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探索民营企业涉外法律服务,利用智博会的平台,发挥好西政的优势,准备召开一个论坛,培育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清理现有的涉外人才,组建专业的涉外服务队伍。创新方式,提升涉企普法的吸引力。统筹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探索建立旁听庭审的工作机制,让大家在法庭上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建立流动普法站。

邹钢对张德宽的回答表示满意,呼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普法是所有执法部门的责任。普法宣传中让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到场来听,来感受。

问:如何帮助民企翻越“三座山”

答:清理废除歧视性条款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袁天长:结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如何有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帮助广大民营企业翻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以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

市经信委副主任王任林回答,将科学制定政策,全面落实中心竞争原则,坚决清理废除不利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解决政策看不懂的问题。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并力争出台一部较高质量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经信委系统的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问:如何解决融资难

答:将消除隐形壁垒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副会长谭建旗:目前,我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现状如何?如何进一步落实措施,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

市金融局局长阮路回答,将消除隐形壁垒,确保平等待遇;把握好融资难、融资贵的优先序列,先解决难,再解决融资成本的降低;对大企业以稳为主,对小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融资的可得性;市场化、法治化,确保金融服务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保本微利,商业可持续。同时,进一步做实民营小微的内部转移定价和考核倾斜,完善授信免职尽责,容错纠错的机制,重点明确免责条件,确保基层银行敢贷。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监管的考核确保两增目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率放宽到3%,不高于3个百分点。企业也要强化财务约束,依法合规经营,珍惜商业和信用记录,确保金融融资投资现金流的平衡。

问:行政审批事项提速如何

答:审批全部实现“全渝通办”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委员游洪涛:审批服务事项“全渝通办”2018年前是否达到了既定的90%以上(含线上线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措施落实效果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此项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回答,目前,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全渝通办,实际的网上办事项比例达到了83.3%,平台办理件累积超过3400万件。推行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目前,全市448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426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以及区县乡镇公共服务事项,100%标准化上线运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受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平的审批服务,实现全渝通办。

创新全渝通办服务方式,构建起全渝通办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线上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线下着力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专题询问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

打破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三重门”情况如何?市人大常委会——

专题询问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

5月3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

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大舞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在会上肯定了市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工作,认为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方面,行动积极、措施务实、推进有力,总体成效明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法治,企业投资、经营、收益、财产安全等方面就没有保障。”张轩指出,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进一步保持工作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大舞台。

副市长李明清:

评议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全面体检

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在作表态发言时称,这次评议是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一次全面体检,市政府将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逐项梳理,建立台帐,明确分工,抓好整改。李明清说,此次评议是改善全市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契机,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将认真消化、转化、运用这次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取得的成果,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新的动能,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高质量新发展。

本报讯 5月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刘学普、杜黎明、沈金强、张定宇、夏祖相、王越,秘书长龙华,及常委会委员出席会议。列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等参加专题询问。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与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的方式,对市政府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开展了评议。本次联组会议,采取“一事一问”的形式进行。

问:如何营造法治环境

答:推进涉企立法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春焱问: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方案落实,高效率地营造出我市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在应询时表示,我市主要是在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发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将强化规范涉企执法,重点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这样三项制度。完善涉企行政执法权责清单,深化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探索“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方式,加大涉企政策制度宣传力度,实时向企业推送发布最新政策信息和法律法规。

问:如何打破“三重门”

答:审批创新、减负、商事改革

市人大代表、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米绍林问: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彻底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体验感”?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回答,在优化审批服务上着力破除“旋转门”,将深化“互联网+政府服务”,创新审批服务举措,整合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另外,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对监管的在线全程监管。在强化政策上着力破除“玻璃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将行政执法企业减负、惠民利民、财政奖补、招标投标等五类政策信息在网上办事大厅公开,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在“放管服”市场准入上着力破除“卷帘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对第一批106项行政审批事项按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改革,全面开放市场准入;全面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对所有涉企审批服务事项的名称、材料、流程、时限全面清理,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更清晰的办事指南指引,使企业群众看得懂,用得来。

问:中介机构收费过高如何监管

答:正在整改走向市场化

米绍林追问,深化“放管服”改革后,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了由职能部门让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有的领域存在垄断、指定服务之嫌,如何监管上述问题?

市发改委副主任米本家在应询时表示,正在整改部分问题,关于收费高的问题,工程咨询和评估涉及的收费由市场主体双方协商定价。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从2015年开始,由市级财政支付费用。关于指定中介服务问题,正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推行网上中介机构,让服务与被服务对象自行协商、选择。关于垄断问题,国家取消这两个资质后,招投标代理机构、工程咨询机构正在增加,将逐渐消除垄断。关于服务质量问题,除了市政府通过的“1+4”“1+8”的体系,还将加强工程咨询法律制度的建设。

问:如何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答:构建追责问责机制

市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付子堂问:市场监管中仍存在不担当、慢作为、消极监管的情况,也存在“人情监管”、“关系检查”、多重检查等问题。如何改进,有哪些改进措施?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林回答,将建立严格的内部追责问责机制。进一步理清机构改革以后市场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数据、区县分局、基层监管所三级事权,进一步明确内设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并强化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市住建委主任乔明佳补充回答,将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开展双随机动态监管,在这个监管过程中统一执法文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大督查、大执法、大整治,对全市所有区县和市管工程质量安全情况重点监管。推进信用监管,实施诚信评价,在全国率先以省(级)政府的名义,建立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办法。

问:如何减轻民企在检查中的负担

答:交叉检查并整改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张晓涛问:有职能部门在执法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如何减轻民营企业在执法检查中的负担?

市交通局局长许仁安回答,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也举一反三,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突出问题行政专项执法。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冉进红回答,将减少许可,精简程序,让企业少跑腿。清理权力清单,公示监督,法无授权不乱为。

问:如何改进对民企的普法

答:将督查考核普法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邹钢:民营企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精准的开展普法宣传,但普法牵扯到很多的部门,请牵头部门回答如何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的普法。

市司法局局长张德宽在应询时表示,将健全机制,推动涉企普法制度化、规范化。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民营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倒逼主管部门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已经建立了部门年度普法计划申报制度,年初方案要评审,定期要跟踪回访问效,年终验收评议,以此督促谁执法谁普法工作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强。组建专业队伍,将协调市级有关部门,指导各区县建立由市场监管、税务、知识产权、人力社保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开展“我执法我普法”进企业活动,让专业的人普及专业的法。将注重实效,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包含五个举措:针对民营企业设立到退出的全过程,涉及的23个主要法律,以及民间借贷、专利申请等559个法律风险点,编制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定期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整合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实现点餐式、定制式的服务;全面实施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去年已组织五个法律服务团,重点针对一些风险大的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风险排查;加强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解仲裁和行政复议,将选优配强工作人员,健全内部机制,加强质量控制,让民营企业在每一个调解、仲裁的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探索民营企业涉外法律服务,利用智博会的平台,发挥好西政的优势,准备召开一个论坛,培育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清理现有的涉外人才,组建专业的涉外服务队伍。创新方式,提升涉企普法的吸引力。统筹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探索建立旁听庭审的工作机制,让大家在法庭上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建立流动普法站。

邹钢对张德宽的回答表示满意,呼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普法是所有执法部门的责任。普法宣传中让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到场来听,来感受。

问:如何帮助民企翻越“三座山”

答:清理废除歧视性条款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袁天长:结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如何有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帮助广大民营企业翻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以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

市经信委副主任王任林回答,将科学制定政策,全面落实中心竞争原则,坚决清理废除不利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在政策宣传方面,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解决政策看不懂的问题。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并力争出台一部较高质量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经信委系统的服务工作,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问:如何解决融资难

答:将消除隐形壁垒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副会长谭建旗:目前,我市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现状如何?如何进一步落实措施,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

市金融局局长阮路回答,将消除隐形壁垒,确保平等待遇;把握好融资难、融资贵的优先序列,先解决难,再解决融资成本的降低;对大企业以稳为主,对小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融资的可得性;市场化、法治化,确保金融服务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保本微利,商业可持续。同时,进一步做实民营小微的内部转移定价和考核倾斜,完善授信免职尽责,容错纠错的机制,重点明确免责条件,确保基层银行敢贷。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监管的考核确保两增目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率放宽到3%,不高于3个百分点。企业也要强化财务约束,依法合规经营,珍惜商业和信用记录,确保金融融资投资现金流的平衡。

问:行政审批事项提速如何

答:审批全部实现“全渝通办”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委员游洪涛:审批服务事项“全渝通办”2018年前是否达到了既定的90%以上(含线上线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措施落实效果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此项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回答,目前,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全渝通办,实际的网上办事项比例达到了83.3%,平台办理件累积超过3400万件。推行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目前,全市448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和426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以及区县乡镇公共服务事项,100%标准化上线运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受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平的审批服务,实现全渝通办。

创新全渝通办服务方式,构建起全渝通办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线上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线下着力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