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时间: 2019-05-3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723

我到底还是来到了南京,来到了秦淮,这个无数次在我笔尖萦回、在我脑海里缭绕的名字,化作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从梦境走入凡尘,“方泽无加,铅华弗御”。婉约、风情是秦淮深处的韵致,亦是它与西湖、北海的不同处。

当时夜阑,秦淮河边灯影幢幢,围满了游客,等待坐船的队伍排了百十米长。读朱自清和俞平伯老先生的文章由来已久,为是初游,船自是不可不坐的。我站在队尾,看河上风光旖旎,心里亦有波澜起。

关于秦淮河,说不得陌生,说不得熟悉。为是书里曾见、梦里曾到,为是翘首经年、鞋履未至。很多人提起秦淮河,很自然地便会想到秦淮八艳;正如很多人提起西泠桥,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苏小小一样。但凡一个历久不衰的景点,都会有一段或悱恻缠绵或豪迈悲壮的故事,秦淮河,因着六朝金粉的酴醾,醉了浮生千年。

秦淮河的北岸,流光溢彩。正对面是一座墙,随着灯光的流转,墙上一幅双龙戏珠的壁画跃入人们的眼帘。画外是一排排酒红色的灯笼,带着点纸醉金迷的历史遗韵悬于两旁。灯光熠熠,隐约可见远处古色古香的楼宇。夜色里,“金陵春”几个字依稀飘拂在风里,倒把沿河围观的人衬得愈发淡了。此时,秦淮河的水沉沉的,一如饱经沧桑者深邃的眸子。

船来了,等待已久的人们急急地下了船,依着船舷坐定,悄悄地梳洗起各自激动的心情来。“快开船吧!”在一声声催促中,我们乘坐的画舫渐渐驶离岸边。岸边画着梅兰竹菊的灯柱倒映在粼粼波光里,顷刻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坐的是手摇船,但行驶起来竟没有“欸乃”的橹声,只有画舫凌波激起的浪花和水流,让我们觉着是船桨在划动。为是速度太快的缘故,我们仿佛做了一场梦,分不清是在河中还是在流年里回忆。“大家好,各位现在来到的是桃叶渡,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亲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听到一段熟悉的典故,梦便醒了。“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美景令人憧憬,但视线所及,只有漆黑的夜,和往来画舫发出的微弱的红光。此时的河水被灯光染成了胭红色,就像那古代烟花巷里的脂粉流淌到今天,这样的秦淮河,离闹市很近,离红尘不远。

一连驶过好几座桥,视线便好了许多。虽有广播员的讲解,但那些桥的名字都忘怀了,只记得桥上嵌着许多莲藕形状的灯,远远看去,像一条条花藤偎在桥梁上。岸边有许多复古建筑,酒楼是最密集的,杯泛影摇之间尽是觥筹交错的画面。酒楼外是木制或水泥制的围栏,一直延伸到临水的石阶,可惜没有一位浣纱的女子,少了我辈俗人的几许猜想。但在其中的一块石阶上,一个戴帽子的男士正深情款款地吹着萨克斯,悠扬的音乐和着微凉的晚风,勾起了游客心中的唏嘘与感喟。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盘桓着几句不知名的诗:“江东胜地最风流,十里秦淮画里游。美味香招天下客,纱灯红透水边楼。乌衣巷外明眸月,夫子庙前情侣舟。千载艳声随梦去,一壶老酒品春秋。”

当船行至文德桥附近,有人感叹说:“一水秦淮多少梦啊!”我附耳倾听,得到了一个囫囵的概念——秦淮河与夫子庙一衣带水,因文德桥相连,一边是贡院书屋里的谦谦君子,一边是阁楼红帐里的二八佳人,因了“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这话,便有了渡才子过河会佳人的画舫,这大抵就是文人的“滑头”吧。

想来,秦淮河的驰名多少也与才子佳人的传说有关。秦淮河的过去,有着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也经历过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落魄,甚至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说道。但与“食君禄不知报君恩”的显官相比,生活在这里的风尘女子要有骨气得多,至少在晚明,秦淮河包容了士子文人的失意惆怅,也培育出了秦淮八艳的柔情傲骨,在家国存亡的危难时刻,她们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足以让须眉汗颜。

只是,眼前已没有彼时的笙歌曼舞、纸醉金迷,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着千年梦幻。因而,我们也就没有碰到朱、俞二位遇到的尴尬事,少了些许曲折,多了几分清净。风吹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感觉亦是不错。

游览秦淮河就好像是欣赏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待到“天下文枢”四个字跑入眼帘,便知画已到头,该上岸了。画舫停得不是很稳,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跑下船去,仿佛逃离一般,我慢慢地走上岸边,转身回望的时候,见河面上星星点点,是灯影摇曳在晚风吹过的粼粼波光里,此时忽然顿悟,原来这一晚没有月。

岸边,夜很静,风很轻,不是故乡,疑似梦乡……

(作者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到底还是来到了南京,来到了秦淮,这个无数次在我笔尖萦回、在我脑海里缭绕的名字,化作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从梦境走入凡尘,“方泽无加,铅华弗御”。婉约、风情是秦淮深处的韵致,亦是它与西湖、北海的不同处。

当时夜阑,秦淮河边灯影幢幢,围满了游客,等待坐船的队伍排了百十米长。读朱自清和俞平伯老先生的文章由来已久,为是初游,船自是不可不坐的。我站在队尾,看河上风光旖旎,心里亦有波澜起。

关于秦淮河,说不得陌生,说不得熟悉。为是书里曾见、梦里曾到,为是翘首经年、鞋履未至。很多人提起秦淮河,很自然地便会想到秦淮八艳;正如很多人提起西泠桥,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苏小小一样。但凡一个历久不衰的景点,都会有一段或悱恻缠绵或豪迈悲壮的故事,秦淮河,因着六朝金粉的酴醾,醉了浮生千年。

秦淮河的北岸,流光溢彩。正对面是一座墙,随着灯光的流转,墙上一幅双龙戏珠的壁画跃入人们的眼帘。画外是一排排酒红色的灯笼,带着点纸醉金迷的历史遗韵悬于两旁。灯光熠熠,隐约可见远处古色古香的楼宇。夜色里,“金陵春”几个字依稀飘拂在风里,倒把沿河围观的人衬得愈发淡了。此时,秦淮河的水沉沉的,一如饱经沧桑者深邃的眸子。

船来了,等待已久的人们急急地下了船,依着船舷坐定,悄悄地梳洗起各自激动的心情来。“快开船吧!”在一声声催促中,我们乘坐的画舫渐渐驶离岸边。岸边画着梅兰竹菊的灯柱倒映在粼粼波光里,顷刻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坐的是手摇船,但行驶起来竟没有“欸乃”的橹声,只有画舫凌波激起的浪花和水流,让我们觉着是船桨在划动。为是速度太快的缘故,我们仿佛做了一场梦,分不清是在河中还是在流年里回忆。“大家好,各位现在来到的是桃叶渡,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亲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听到一段熟悉的典故,梦便醒了。“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美景令人憧憬,但视线所及,只有漆黑的夜,和往来画舫发出的微弱的红光。此时的河水被灯光染成了胭红色,就像那古代烟花巷里的脂粉流淌到今天,这样的秦淮河,离闹市很近,离红尘不远。

一连驶过好几座桥,视线便好了许多。虽有广播员的讲解,但那些桥的名字都忘怀了,只记得桥上嵌着许多莲藕形状的灯,远远看去,像一条条花藤偎在桥梁上。岸边有许多复古建筑,酒楼是最密集的,杯泛影摇之间尽是觥筹交错的画面。酒楼外是木制或水泥制的围栏,一直延伸到临水的石阶,可惜没有一位浣纱的女子,少了我辈俗人的几许猜想。但在其中的一块石阶上,一个戴帽子的男士正深情款款地吹着萨克斯,悠扬的音乐和着微凉的晚风,勾起了游客心中的唏嘘与感喟。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盘桓着几句不知名的诗:“江东胜地最风流,十里秦淮画里游。美味香招天下客,纱灯红透水边楼。乌衣巷外明眸月,夫子庙前情侣舟。千载艳声随梦去,一壶老酒品春秋。”

当船行至文德桥附近,有人感叹说:“一水秦淮多少梦啊!”我附耳倾听,得到了一个囫囵的概念——秦淮河与夫子庙一衣带水,因文德桥相连,一边是贡院书屋里的谦谦君子,一边是阁楼红帐里的二八佳人,因了“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这话,便有了渡才子过河会佳人的画舫,这大抵就是文人的“滑头”吧。

想来,秦淮河的驰名多少也与才子佳人的传说有关。秦淮河的过去,有着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也经历过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落魄,甚至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说道。但与“食君禄不知报君恩”的显官相比,生活在这里的风尘女子要有骨气得多,至少在晚明,秦淮河包容了士子文人的失意惆怅,也培育出了秦淮八艳的柔情傲骨,在家国存亡的危难时刻,她们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足以让须眉汗颜。

只是,眼前已没有彼时的笙歌曼舞、纸醉金迷,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着千年梦幻。因而,我们也就没有碰到朱、俞二位遇到的尴尬事,少了些许曲折,多了几分清净。风吹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感觉亦是不错。

游览秦淮河就好像是欣赏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待到“天下文枢”四个字跑入眼帘,便知画已到头,该上岸了。画舫停得不是很稳,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跑下船去,仿佛逃离一般,我慢慢地走上岸边,转身回望的时候,见河面上星星点点,是灯影摇曳在晚风吹过的粼粼波光里,此时忽然顿悟,原来这一晚没有月。

岸边,夜很静,风很轻,不是故乡,疑似梦乡……

(作者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