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从警路 祖国的发展史

时间: 2019-06-1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643

郭建忠与郭秋月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警官证

他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老同志,他是从小在邻居照看下成长起来的有为青年,她是长相甜美、人见人爱的邻家女孩。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同样的职业——人民警察,他们就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民警郭秋月一家。这三代人的从警经历,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代郭进才

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

出差办案一去就是几个月

郭进才是郭秋月的爷爷,河南人,23岁参加革命工作,曾经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打过仗,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参谋长,先后参战42次,光荣负伤后留在了重庆。后通过学习被分配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治安科工作,1979年4月退休,2004年因病去世。

“我问过父亲为什么参加革命,他说那个时候河南老家很穷,兄弟姐妹多,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就跟着部队跑;后来思想发生变化,他还成了一名党员。”郭进才的儿子郭建忠说,战争结束后,部队开始接管公安机关,父亲在参加了干部文化培训班学习后,分配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治安科工作,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

郭建忠介绍,那时的治安科与现在的治安支队不一样,因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匪和特务比较多,不久后又搞运动,父亲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当时交通不便,说是公路,其实就是一条泥巴路,父亲大部分时候靠徒步,偶尔能坐马车、牛车去办案,回来后油头垢面,满身是灰。

退休之前,郭进才还担任过分局五科副科长兼看守所所长。有一次,他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他人打架斗殴,被关进看守所。这个朋友专程拜访他,希望能为儿子送点衣物进去,可郭进才坚决不开这个后门。“当时不准许任何人送东西进去,除非看守所有人愿意帮忙。”郭建忠说,父亲一直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不占公家一根铁丝、一块砖,是一位受到大家称赞的“老公安”。

第二代郭建忠

分局第一批法制民警

办案材料全部手写

“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当时的警服是橄榄绿。”说起自己初当警察那会儿,郭建忠满脸骄傲。

由于父母亲都忙于工作,小时候郭建忠就被委托给隔壁邻居照看,邻居督促他吃饭、辅导他学习、帮他洗衣服。1971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先是到农村当了一名知青,后来到化工厂保卫科工作。“当时企业的保卫科要承担破案职责,这也为我后来的公安工作奠定了基础。”郭建忠在得知当时紧缺警察后,又重拾书本参加考试,1986年进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经济文化保卫科(也就是现在的内保科)工作,一年后调到秘书科(相当于现在的后勤科和办公室),主要负责案件审批。

上世纪90年代初,分局成立法制科,郭建忠被抽调到该科室,成了第一批法制民警,后来还当上了科长。“起初,法制科主要负责批捕前的事情,如批收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提捕,后来,治安案件也归到法制科。全区所有的治安案子都由我们审批,先是对案件质量进行把关,然后手写材料,再跟领导汇报,看是否批捕。”郭建忠说,由于那会儿办案条件不好,加班加点是常事,但不会因此放松质量。

有一次在审查一起案件时,郭建忠发现案件质量有问题,当即要求办案机构重新办理,并就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他说,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老百姓负责。由于警力不足,每逢节假日郭建忠还要被抽调到各景区、镇街执勤,直至2015年退休。

第三代郭秋月

直港大道第一个女片警

通过电脑自创人口管理档案

“你要么当军人,要么当警察,你选啥?”2003年高考前夕,郭进才专程来到儿子家中,给孙女郭秋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警察世家,血液里流淌着从警的基因,身材瘦小的郭秋月毅然选择了报考警察学院。

2006年从重庆警察学院毕业后,郭秋月通过公务员考试后也被分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工作。起初,在杨家坪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主要负责直港大道片区。“当时杨家坪还没有西城天街,佳宇英皇也才刚建,而直港大道却很繁华,但情况也很复杂,一条街都是餐饮娱乐。而且在我来之前,这个片区从来没安排过女民警,我深感压力重大。”郭秋月说,她一边向老同志学习工作方式方法,一边深入社区、居民楼幢了解情况,与社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建立沟通联系渠道,这为她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便于管理,郭秋月还通过电脑自创了一套人口管理档案,将每家每户的信息全部记录其中。但凡片区内发生案件,能及时提供相应信息,办案效率进一步提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片区的发案率降低了,居民生活更和谐了,经济发展更好了。她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所在的社区还被评为重庆市模范先进社区。

“妹儿,你不是我们社区的片儿警嘛?”调入出入境办事大厅9年后,近日,家住直港大道的居民李阿姨还是一眼认出了正在大厅忙碌的郭秋月。调到出入境后,她主要负责材料的审核与24小时自助机的维修联系等。虽然与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了,但她为民服务的心依旧。

今年5月7日,育才中学一批学生来到大厅办理证件,他们要出国参加夏令营活动,必须在5月13日拿到护照,普通程序7个工作日、而异地学生需要20天。大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前台流程结束后,郭秋月接到了该件,立即看材料、审材料、登记公函、与市公安局出入境对接,将相关材料传至审批后台,全程聚精会神,没有一丝懈怠,帮助孩子们及时拿到护照。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人民警察到区公安分局第一批法制民警,再到直港大道片区第一个女民警,这70年来,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方式在变,但他们服务群众的初心和履行职责使命的忠诚不会变。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他们的从警路 祖国的发展史

郭建忠与郭秋月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警官证

他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老同志,他是从小在邻居照看下成长起来的有为青年,她是长相甜美、人见人爱的邻家女孩。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同样的职业——人民警察,他们就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民警郭秋月一家。这三代人的从警经历,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代郭进才

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

出差办案一去就是几个月

郭进才是郭秋月的爷爷,河南人,23岁参加革命工作,曾经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打过仗,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参谋长,先后参战42次,光荣负伤后留在了重庆。后通过学习被分配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治安科工作,1979年4月退休,2004年因病去世。

“我问过父亲为什么参加革命,他说那个时候河南老家很穷,兄弟姐妹多,吃不饱,为了填饱肚子就跟着部队跑;后来思想发生变化,他还成了一名党员。”郭进才的儿子郭建忠说,战争结束后,部队开始接管公安机关,父亲在参加了干部文化培训班学习后,分配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治安科工作,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民警察。

郭建忠介绍,那时的治安科与现在的治安支队不一样,因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匪和特务比较多,不久后又搞运动,父亲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当时交通不便,说是公路,其实就是一条泥巴路,父亲大部分时候靠徒步,偶尔能坐马车、牛车去办案,回来后油头垢面,满身是灰。

退休之前,郭进才还担任过分局五科副科长兼看守所所长。有一次,他一个朋友的孩子与他人打架斗殴,被关进看守所。这个朋友专程拜访他,希望能为儿子送点衣物进去,可郭进才坚决不开这个后门。“当时不准许任何人送东西进去,除非看守所有人愿意帮忙。”郭建忠说,父亲一直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不占公家一根铁丝、一块砖,是一位受到大家称赞的“老公安”。

第二代郭建忠

分局第一批法制民警

办案材料全部手写

“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当时的警服是橄榄绿。”说起自己初当警察那会儿,郭建忠满脸骄傲。

由于父母亲都忙于工作,小时候郭建忠就被委托给隔壁邻居照看,邻居督促他吃饭、辅导他学习、帮他洗衣服。1971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先是到农村当了一名知青,后来到化工厂保卫科工作。“当时企业的保卫科要承担破案职责,这也为我后来的公安工作奠定了基础。”郭建忠在得知当时紧缺警察后,又重拾书本参加考试,1986年进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经济文化保卫科(也就是现在的内保科)工作,一年后调到秘书科(相当于现在的后勤科和办公室),主要负责案件审批。

上世纪90年代初,分局成立法制科,郭建忠被抽调到该科室,成了第一批法制民警,后来还当上了科长。“起初,法制科主要负责批捕前的事情,如批收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提捕,后来,治安案件也归到法制科。全区所有的治安案子都由我们审批,先是对案件质量进行把关,然后手写材料,再跟领导汇报,看是否批捕。”郭建忠说,由于那会儿办案条件不好,加班加点是常事,但不会因此放松质量。

有一次在审查一起案件时,郭建忠发现案件质量有问题,当即要求办案机构重新办理,并就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他说,这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老百姓负责。由于警力不足,每逢节假日郭建忠还要被抽调到各景区、镇街执勤,直至2015年退休。

第三代郭秋月

直港大道第一个女片警

通过电脑自创人口管理档案

“你要么当军人,要么当警察,你选啥?”2003年高考前夕,郭进才专程来到儿子家中,给孙女郭秋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警察世家,血液里流淌着从警的基因,身材瘦小的郭秋月毅然选择了报考警察学院。

2006年从重庆警察学院毕业后,郭秋月通过公务员考试后也被分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工作。起初,在杨家坪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主要负责直港大道片区。“当时杨家坪还没有西城天街,佳宇英皇也才刚建,而直港大道却很繁华,但情况也很复杂,一条街都是餐饮娱乐。而且在我来之前,这个片区从来没安排过女民警,我深感压力重大。”郭秋月说,她一边向老同志学习工作方式方法,一边深入社区、居民楼幢了解情况,与社区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建立沟通联系渠道,这为她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了便于管理,郭秋月还通过电脑自创了一套人口管理档案,将每家每户的信息全部记录其中。但凡片区内发生案件,能及时提供相应信息,办案效率进一步提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片区的发案率降低了,居民生活更和谐了,经济发展更好了。她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市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所在的社区还被评为重庆市模范先进社区。

“妹儿,你不是我们社区的片儿警嘛?”调入出入境办事大厅9年后,近日,家住直港大道的居民李阿姨还是一眼认出了正在大厅忙碌的郭秋月。调到出入境后,她主要负责材料的审核与24小时自助机的维修联系等。虽然与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了,但她为民服务的心依旧。

今年5月7日,育才中学一批学生来到大厅办理证件,他们要出国参加夏令营活动,必须在5月13日拿到护照,普通程序7个工作日、而异地学生需要20天。大厅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前台流程结束后,郭秋月接到了该件,立即看材料、审材料、登记公函、与市公安局出入境对接,将相关材料传至审批后台,全程聚精会神,没有一丝懈怠,帮助孩子们及时拿到护照。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人民警察到区公安分局第一批法制民警,再到直港大道片区第一个女民警,这70年来,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方式在变,但他们服务群众的初心和履行职责使命的忠诚不会变。

记者 舒楚寒